《觀無量壽經》概說(二十二)
第四十三、下品下生的彰顯
下品下生顯示三業無功,完全佛力,絕對他力,毫無自力,名號獨運,稱名獨達。
這幾句話都是專有名詞,主要在於顯示淨土法門的特色。
「三業無功」,「三業」就是指身業、口業、意業。人的行為歸納起來有三種:身體動作、嘴巴講話、內心起心動念。有行為就有業,這三種就是三業。
為什麼說「三業無功」呢?
第一,「口業無功」。下品下生的人,善知識要他念佛,他就跟著念佛。但是他是在很慌亂的情況下跟著念的,他並不曉得自己在念什麼,不是像我們現在這樣,有寂靜的心,還有閒暇,一句一句、很清楚地、鏗鏘有力地念佛。所以對下品下生的人來說,他的口業幾乎是沒有功能的。
第二,「身業無功」。就他身體的行為來講,他是痛苦地躺在病床上,身體不斷地在敗壞,根本不能以這個身體來拜佛修行,甚至雙手合掌都沒辦法,所以就身業來講,他完全沒有功能。
第三,「意業無功」。就他的意業來講,他眾苦交攻,心中慌亂恐懼、痛苦不安,沒辦法穩定、寂靜、清楚地思維阿彌陀佛的功德,或者憶念阿彌陀佛的名號,經中說「彼人苦逼,不遑念佛」,正是所謂「業識茫茫、六神無主」的狀態,所以他的意業也是沒有功能的。
他雖然隨著善知識口稱彌陀佛名,但是身口意三業中,是以意業為主,既然意業失去功能,口業本身也就沒有了功能作用,雖然有一聲一聲的口稱彌陀佛名,發出這種聲音,但是就像醉人答語、夢人說話、鸚鵡學舌、山谷迴響,能說它有什麼功用嗎?
因此,三業對他來講,是沒有功能的。他的念佛,就好像一個不會游泳的人沉溺在大海中,眼看就要滅頂了,他拼命地呼救。這樣的人,一定是碰到什麼就抓什麼,希望有東西可以救他脫困。這時他的呼救,是發自內心、至誠懇切的,這種心情就是「至誠心」:他此刻只有懇切求救的心而已。
至於什麼樣的法,他不一定曉得,他只是想抓,大木板也抓,小木片也抓,只要碰到什麼東西,當下就是他全部的依靠。
這樣的人念佛,他並不知道這句佛號有什麼功能,也不知道念了會有什麼效果,只是人家教他念,他就慌亂地跟著念。所以經文就說:
彼人苦逼,不遑念佛。
善友告言:汝若不能念彼佛者,應稱無量壽佛。
如是至心,令聲不絕,具足十念,稱南無阿彌陀佛。
善導大師解釋前面兩段經文說:
罪人死苦來逼,無由得念佛名。
善友知苦失念,轉教口稱彌陀名號。
這就是「失念稱名」。意思是說,在死苦逼迫的當下,極度心慌意亂,意業失去了心念的能力,即使是最簡單的名號,也不能在意地中清楚地浮現,如善導大師解釋的「罪人死苦來逼,無由得念佛名」。這時候,善知識才「轉教他口稱佛名」,他也就跟隨善知識一聲一聲地稱名。雖然稱名,可是在他的意識當中,也不是清清楚楚、明明朗朗的;他也不曉得名號的功德,也不理解彌陀的慈悲,只是慌亂、急迫、無從選擇地隨著善知識依樣畫葫蘆地一聲一聲口稱而已。如果不是這樣的話,那就不是失念,也就不能稱之為「失念」的稱名。
善導大師《觀經疏.玄義分》「別時意門」,以六字名號的功能,解釋失念口稱成就往生業因的理由而說:
言「南無」者,即是歸命,亦是發願迴向之義;
言「阿彌陀佛」者,即是其行:
以斯義故,必得往生。
可知「阿彌陀佛」四個字就是往生極樂的正因正行。阿彌陀佛以名號救度眾生,以名號作為眾生往生的功德,只要稱念彌陀佛名,彌陀佛名的功德、佛願的力量必然會使這個即將墮入地獄的人往生極樂,這就是完全佛力、絕對他力、毫無自力,也就是「名號獨運,稱名獨達」。
我們仔細看《觀經》下品三種往生,就曉得它們都是為了突顯這句名號的功德力用,顯示稱名念佛必定往生,但有角度、次第的不同。
總的來說,下品上生、下品中生是局部、側面、前行方便地顯示,而下品下生是全面地、結論性地、徹底不假方便地顯示。當然,這也正因為有了前面下品上生、下品中生,乃至中品三生、上品三生、十三定觀的鋪墊,才顯出下品下生的絕對、超越。
從下品三生來看:
下品上生的往生是三業俱全的,「聞大乘十二部經」是屬於意業,「合掌叉手」是屬於身業,「稱南無阿彌陀佛」是屬於口業。
下品中生聽聞善知識廣讚阿彌陀佛的十力威德、光明神力、五分法身,也就是聽聞了解阿彌陀佛的名號救度,這是屬於意業。
下品下生只有口業稱念彌陀佛名,雖然有口業,可是單從這種口業本身來講,在下品下生那種情勢之下,如同夢中囈語一般,無意識地跟隨善知識依樣畫葫蘆地稱名念佛,並不是出自自己清醒、有意識、有判別能力的出口稱念。因此,既然是「失念」(失去意業的功能),自然也失去口業的功能,所以說三業無功。
雖然口在稱念佛名,但並不知道自己在念什麼,可說下品下生的稱名是三業無功。三業無功的念佛也能往生,顯示往生的功德、功能,不在眾生這邊,完全在彌陀那一邊。這就是「名號獨運,稱名獨達」。
阿彌陀佛為我們所成就的這種只要稱名就能夠往生的易行方法,就是淨土宗的特色,也就是本願稱名。「本願稱名」就是三業無功,全憑佛力,不假借我們眾生的造作,不假借我們眾生的功德、功夫來往生,完全不靠這些。只要我們稱名念佛,名號的功德就能夠單獨地、自然地使我們往生極樂世界。只要稱名念佛,稱名的本身就能夠讓我們到達極樂世界,這就是「名號獨運,稱名獨達」。
就像鸚鵡,牠也不知道這句名號的功德、功能,也無所謂信、願,所以是意業無功;牠也不像我們,能夠禮佛拜佛,或者合掌,所以是身業無功;而這個行,也只是靠著嘴巴毫無意識地、慣性地學著人家依樣畫葫蘆地念佛而已,對牠來講,也不是什麼功夫。可是這樣也能夠消牠的生死之罪,讓牠往生極樂世界。這是靠什麼力量?完全是靠這句名號的力量。如果這隻鸚鵡只是念「你好」,或者是「早安」「謝謝」「對不起」,牠能往生嗎?不能,可見牠的往生完全是這句佛號本身就有這個絕對的力量。
就像我們要從此岸到彼岸,只要坐在船上,這條船就能夠自自然然、安安穩穩地把我們從這一邊載到那一邊。我們在船上需要幫忙划船嗎?不需要;需要幫忙做其他的事嗎?不需要。我們只要安穩地坐在船上就好。可知,從此岸到彼岸,完全靠佛的力量。
南無阿彌陀佛這六字名號的大願船也是這樣,我們只要依自己的根機,老老實實地念佛,就能夠從極苦的娑婆此岸到達極樂的涅槃彼岸。這完全是靠阿彌陀佛的力量,不是靠我們的力量。
阿彌陀佛的救度是沒有任何條件的,不是「持戒念佛」才能往生,也不是功夫成片的「禪定念佛」才能往生,也不是深入經藏、廣學多聞的「智慧念佛」才能往生,也不一定要發四弘誓願的「菩提念佛」才能往生。我們往生是靠彌陀的願力,靠這句名號的佛力,只要念佛,就能往生:我們是靠阿彌陀佛根本願的願力而往生。
我們剛剛講不是持戒念佛才能往生,對這句話,大家要有正確的理解,不要聽了之後認為「這是反對持戒,排斥持戒,這是在強調犯戒念佛」,是這樣嗎?當然不是這樣。我們這樣說的前提是就往生的正因來講,往生的功德資糧在這句名號,有持戒沒持戒、持戒清淨不清淨,只要念佛就必定往生,這是從往生的正因來講。但是就一個學佛念佛的人來講,他要不要隨分隨力來持戒?當然要!如果沒有這種基本的觀念,就談不上是學佛的人了。
至於禪定念佛,我們念佛的時候,當然儘量不要有妄想雜念,讓這句佛號念得心很清淨,很安詳,很寧靜,很平和;雜念越少,就越感覺神清氣爽、心情怡悅,不知不覺,粗的妄想雜念就沒有了,只剩下細微的妄想雜念,那個時候也能夠感受到些許寂靜的法喜。有時念佛會短暫的達到這種現象,但是煩惱還在,時時還是妄想雜念,所以還是要靠這句彌陀佛號萬德洪名的功德往生極樂世界。
所以我們現在所講的,都是就往生的正因、往生的功德資糧來講的。
淨土宗的特色就是「本願稱名」,不是三學念佛,也不是六度念佛,而是稱名念佛。稱名念佛本身,就合乎彌陀的本願力。彌陀的本願力就是佛力,使念佛的眾生人人都能往生極樂世界。即使他五戒不具足,即使他難免妄想雜念,不能功夫成片,即使他沒有文化,不能深入經藏,即使他還是凡夫心,不能發菩提心,即使他沒有修習三學六度,但念佛通通都能夠往生。因為往生不是靠我們自己的力量,而是靠南無阿彌陀佛這句萬德洪名,彌陀佛名本身就具足能夠消除我們生死之罪的功德,具足能夠橫超三界六道而往生到極樂世界的功德,具足到極樂世界就能夠快速成佛的功德。因為這樣,才能讓任何眾生、任何根機都能夠平等、無條件地往生到涅槃的極樂世界成佛,這就是「本願稱名」。
這句彌陀名號被尊稱為「萬德洪名」,表示往生極樂世界跟我們有沒有智慧沒有關係,跟我們有沒有學問沒有關係,跟我們有沒有修行沒有關係,跟我們有沒有清淨心沒有關係,跟我們是善是惡也沒有關係。那有關係的是什麼?跟我們有沒有專稱彌陀佛名有關係。有學問也好,有智慧也好,深入經藏也好,都是為了讓我們曉得專稱彌陀佛名就必生彌陀淨土,而徹底歸入一向專稱。假使我們沒有文化,沒有學問,沒有深入經藏,可是曉得往生只要靠這句名號,此後就專稱彌陀佛名,這樣也同樣達到目的。所以,如果我們現在已經專稱彌陀佛名了,不管什麼人都能往生極樂的涅槃世界,如果沒有專稱彌陀佛名,必定是隨緣雜善,那恐怕就難以往生。
因此,往生是全憑佛力、絕對他力。
「佛力」和「自力」是相對的,我們凡夫有超越生死輪迴的力量嗎?沒有,所以要靠阿彌陀佛的力量,所以說完全佛力;「他」和「自」是相對的,他力是專指阿彌陀佛的力量,不是指其他的佛或菩薩、聲聞、緣覺的力量,或其他法門的力量,是專指阿彌陀佛的佛力、阿彌陀佛的功德力,我們只要稱念這句南無阿彌陀佛,憑借阿彌陀佛的力量,就能到達極樂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