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我即死,靠佛即活——淨土宗「機法二種深信」釋
「兩種深信」之文
一者決定深信:自身現是罪惡生死凡夫,曠劫以來常沒常流轉,無有出離之緣。
二者決定深信:彼阿彌陀佛四十八願,攝受眾生;無疑無慮,乘彼願力,定得往生。
這就是著名的「二種深信之文」,出自《觀經疏》「深心釋」(《善導大師全集》244頁)。
「 一者決定深信……」就是所謂的「機深信」;
「二者決定深信……」就是所謂的「法深信」。「機」就是眾生,「法」就是阿彌陀佛。
幾個問題
在具體學習文句之前,先討論幾個問題。
第一,怎麼曉得兩種深信之文是在解釋第十八願?
第二,兩種深信是不是兩個信心?
第三,有什麼必要說「機深信」,直接說深信阿彌陀佛不行嗎?
第四,根據「機深信」,可以說淨土法門只是接引罪人的低級法門嗎?
第五,信彌陀救度,可是並不承認自己就是那麼差勁的凡夫,能不能往生?
第一個問題:
怎麼曉得這兩種深信之文是在解釋第十八願?
「法深信」先說「四十八願,攝受眾生」,接下來說「乘彼願力,定得往生」,當然就是說的四十八願當中的第十八願,因為說「定得往生」的,四十八願中只有第十八願──「若不生者,不取正覺」。
如果比對第十八願願文,「機深信」就是說明願文裡面的「十方眾生,唯除五逆,誹謗正法」。「法深信」是說明其餘的內容:「無疑無慮」就是「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乘彼願力」就是「乃至十念」;「定得往生」就是「若不生者,不取正覺」。
第二個問題:
兩種深信是不是兩個信心?
當然不是!是信阿彌陀佛的一個信心,分兩個方面來說明──信自己無力,信彌陀有力;信自己必定墮落,信彌陀必定救度。
第三個問題:
不說自己是造罪凡夫,直接說深信阿彌陀佛不行嗎?
不行!因為如果我們眾生對自己的根機不瞭解,不知道自己是無力的,靠自己是不可能出離生死輪迴的,那就不可能對阿彌陀佛產生決定的信靠而歸投於阿彌陀佛的救度。
好像一個瓶子,本來是空的,想把水裝進去,可是被瓶塞塞住了,這樣,就是把它泡在水裡面,水也不能進去。要想裝水,必須把瓶塞打開。
凡夫眾生就像這個瓶子,是空的,本來沒有一點點功德力量,可是卻被自己驕慢心的瓶塞塞住了,自己覺得很滿,有修行、有功德、有力量,像這樣子,阿彌陀佛救度的法水怎麼能入他的心呢?所以,必須有「機深信」,拔掉驕慢心的瓶塞,才能接受阿彌陀佛的救度。
第四個問題:
淨土法門救度造罪凡夫,所以是低級法門;我是善人,應當學其他高級法門。
淨土法門救度的人根機低,並不代表淨土法門低,反而說明淨土法門高。比如醫生治病,所治病人的病越重,說明醫生水平越高。
至於說善人,沒有超過普賢、文殊等大菩薩的,這些大菩薩都求生極樂,還有什麼人不應當學淨土法門求生極樂呢?《阿彌陀經》裡說:「諸上善人,俱會一處。」善導大師《般舟讚》說:「普勸有緣常念佛,觀音大勢為同學。若能念佛人中上,願得同生諸佛家。」念佛人跟觀世音、大勢至菩薩作同學,人中稱為最上,所以,善人應當念佛。念佛是善中最善,不念佛就不能稱善。
淨土門的棒喝
禪門有棒喝,淨土門也有棒喝。「機深信」就是淨土門的棒喝,想入淨土門,先過這一關。來到淨土門邊,不管你是什麼身分、有多大的名氣,學問有多深、悟境有多高,戒定慧修持多麼嚴格,多麼受到信徒的崇拜……只要還有貪瞋煩惱,先遭一喝:「汝是凡夫!罪惡生死,曠劫輪迴!」一喝之下,內心震動,好像醉酒的人,來到門外,冷風一吹,醉意全消,頓時清醒,馬上想起來自己姓甚名誰、家住哪裡、所為勾當。「原來我姓凡名夫,家住娑婆,造罪造業,輪迴生死啊!」如果再遲疑,緊挨一棒:「汝自身,無有出離之緣!」這一喝一棒接住了,淨土大門洞開,念佛徑直而入。
如果躲過了,那這個人就沒救了,入不了淨土門了。
第五個問題:
雖信彌陀救度,但不承認自己就是那麼差勁的凡夫,這樣的人能不能往生?
不能往生!因為他所說的信彌陀救度,只是理論上的一種觀念,並沒有落實在自己身上。
機深信──診斷病情
「一者決定深信」:這一段就是「機深信」。只有先信自己是罪惡生死凡夫、無法出離,才能信受阿彌陀佛的救度,所以首先說明「機深信」。好像醫生給病人看病,首先要讓病人瞭解他的病情,他才會好好配合。如果病人不瞭解自己的病情,癌症晚期還以為只是傷風感冒,甚至認為有人說出他的真實病情是危言聳聽,那就沒法治病了。
兩種決定
「決定」就是沒有任何含糊,不會說「可能這樣,可能不這樣」。
有兩種決定:
一是所信的事決定。
二是能信的心決定。
只有所信的事決定,真實不虛,能信的心才能決定,才有意義,才正確。如果所信的事本身就是虛妄,能信的心越是決定,就越陷於錯誤,那就叫迷信。所以,信,正確不正確、決定不決定,關鍵在於所信的事上面。
「機深信」當中,「自身現是罪惡生死凡夫」等,是所信的內容;這是擺在眼前的事實,我們本來就是如此。
事實雖然如此,但並不是人人都能認識,有人能認識,有人認識不到。認識不到就沒有深信,談不上決定。只有認識到自己正是這樣的人,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毫不含糊,才是「決定深信」。
「決定深信」:就是決定信、深信。「決定」,不改變;「深」,不動搖。「決定深信」就是不改變、不動搖的信。像大樹根深,風吹根不動搖;小樹根淺,風一吹根就動搖。一個人信根不深,聽到人家說什麼馬上心裡動搖──「我這樣的人,念佛真的能往生嗎?」信根深厚的話,不管人家怎麼說,自己心裡不動不搖,明明白白。
自身三樣
「自身」這兩個字很重要,很親切,所謂「個人生死個人了,個人吃飯個人飽」,說一千道一萬,如果和自己了不相關,那又有什麼意義呢?
自身是什麼樣子呢?善導大師下面用了三句話來說明:
1.「現是罪惡生死凡夫」──現在的樣子。
2.「曠劫以來常沒常流轉」──過去的樣子。
3.「無有出離之緣」──未來的樣子。
三句話,就把我們現在、過去、未來的樣子畫得很清楚了。
凡夫五筆
善導大師是阿彌陀佛化身,不僅在淨土宗教理上楷定古今,而且在佛教雕像、壁畫、音樂、梵唱、歌、偈等各方面都有極高的藝術造詣。世界著名的龍門石窟盧捨那大佛就是大師監造的,大師一生畫了幾百幅淨土壁畫。我覺得善導大師這幾句話,也好像畫畫一樣,寥寥幾筆,就把我們的凡夫樣兒,活生生地勾畫出來了。
我們來看,先看現在的樣子(也像看一幅畫一樣,先看總體,再看細部)。
總體:是凡夫,不是聖人;在生死,未出輪迴;造罪惡,缺少福善。我們總體就是這個樣子。
再看細部,好像繪畫運筆,大師用了五筆:
第一筆:
用「凡夫」二字,畫出輪廓。
凡夫的樣子出來了。
第二筆:
用「生死」二字,畫出步態。
正在生死路上蹣跚搖擺。
第三筆:
用「罪惡」二字,畫出神情。
蹣跚生死的凡夫,一身罪惡的神情。
第四筆:
用「現是」二字,畫出面容。
從遠到近,來到了我們的面前。
第五筆:
用「自身」二字,畫出眼目。
定睛一看,啊?不是別人,竟是我!
這樣由粗到細,從遠到近,我們越看越清楚,越看越明瞭,原來那個蹣跚生死當中的罪惡凡夫就是我啊!
凡夫前面有四個字「罪惡生死」。既然是凡夫,就還在生死(出了生死就是聖人,不是凡夫了),所以說「生死凡夫」。為什麼會生死?因為罪惡,不造罪惡就不會有生死,所以再說「罪惡生死凡夫」。
「罪惡生死凡夫」前面又有四個字「自身現是」。「現」,是現在,從無量久遠的時間,一下鎖定到現在的時刻,一個點,這就很貼近了。「自身」,是從無量多的眾生鎖定到自己一人,也是一個點,這就更切己了。雖然過去未來都有無量無邊的罪惡生死凡夫,但那都和自己無關。這裡「機深信」不說別人,只說自己。
「本來是佛」 與 「現是凡夫」
我們聽慣了「本來是佛」這樣的話,乍一聽「現是罪惡生死凡夫」,可能覺得太難聽,不順耳,不舒服,但這也正像「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一樣,對我們反而是有利的。雖然體性本來雖然是佛,但現實卻是凡夫,當下起心動念都是罪惡。任何一個關心自己生死大事的人,絕對不能滿足「本來是佛」這樣一種觀念,而要切實解決「現是凡夫」的問題。要想擺脫罪惡生死凡夫的名分,就要專念阿彌陀佛名號。
「曠劫以來常沒常流轉」:「曠」是廣大,像虛空一樣廣大,「曠劫」是廣大久遠長劫的時間,是沒有起始的久遠,又叫「無始劫」。無始劫來,一直流轉於生死,從來沒有出離過。這是我們過去的樣子。如果不說明,有人可能還認為自己是乘願再來的菩薩呢。
「無有出離之緣」:沒有辦法出離生死輪迴。「緣」和「因」相對,如果一個人不想出離生死輪迴,就是沒有出離之因;這裡說「無有出離之緣」,是說雖然想出離,有了因,可是沒有辦法出離,也就是沒有緣。比如想過河,但是沒有船,還是過不了。
誰沒有出離緣?自身!自身無有出離之緣。向茫茫未來而看,我們就是這個樣子,靠自己出離不了生死,當然,過去、現在也都是這個樣子,只不過過去已經過去了,把希望轉向未來吧,未來還是這樣──這不等於是判了死刑了嗎!
「機深信」的結論
總結一下,「機深信」也可以讀作三句:
1.決定深信:自身現是罪惡生死凡夫。
2.決定深信:自身曠劫以來常沒常流轉。
3.決定深信:自身無有出離之緣。
前兩點是事實,第三點是結論。重點是信第三──自身無有出離之緣。
自身既然沒有出離之緣,那要怎麼辦?必須把眼睛從自身引開,看向身外,不能在自己身上找,因為自己身上找不到出離緣;從過去曠劫,到現前念念,不管怎麼找也找不到。
我們只要把眼睛稍稍一轉,就可以了。轉向哪裡?轉向阿彌陀佛,所謂「一向專念」──唯一向著阿彌陀佛,不向其他;一向向著阿彌陀佛,不向自己。這就是下面的「法深信」。
「法深信」──對症下藥
如果拿醫生看病作比喻,「機深信」就是診斷病情,「法深信」就是對症下藥。「機深信」診斷的結論是──自身無有出離之緣,死定了!「罪惡生死凡夫」,重病號,絕症患者。
這樣的絕症患者,有什麼神醫、什麼妙藥能治?我們來看:「二者決定深信」:「二者」以下就是「法深信」──法藥。
「一者」、「二者」是表示有義理上先後的關係。必須先信知自己是病人,然後才談得上信醫生;必須有「機深信」,才會有「法深信」,所以說「一者」、「二者」。
「決定深信」:還是一樣,不改變、不動搖的信。
信什麼不改變、不動搖?
「彼阿彌陀佛,四十八願,攝受眾生」:神醫──阿彌陀佛;妙藥──四十八願!信此,不改變,不動搖。
「攝受」,就是救度;「眾生」,就是前面「機深信」當中「無有出離之緣的罪惡生死凡夫」,也就是「我自身」。「只有阿彌陀佛醫王能救度我出離生死,只有四十八願的法藥能對治我的罪惡」,所以加一個「彼」字──「彼阿彌陀佛」,而不是其他的佛菩薩,其他佛菩薩沒有四十八願;「彼四十八願」,而不是其他法門,其他法門治不了我們的罪根。
「無疑無慮」:無疑也無慮,沒有疑心,也沒有顧慮。沒有什麼疑心呢?「我這樣的罪惡生死凡夫,阿彌陀佛救不救?」沒有這樣的疑心了,因為彼阿彌陀佛四十八願救的正是我。沒有什麼顧慮呢?「雖然說阿彌陀佛發願要救我,但我福善少、罪業多,怕不能往生吧?」現在知道:往生不是靠自己的福善,而是靠阿彌陀佛的願力,定得往生,所以沒有顧慮。阿彌陀佛四十八願攝受我,所以無疑;乘彼願力,定得往生,所以無慮。
盲人學盲文
如果因為自己是造罪凡夫,反而懷疑彌陀的誓願,那就冤枉了。在座的有一位北京的張居士,她做什麼的呢?她是做盲文教育的。由盲文教育,我就想到,盲人眼睛瞎了,他要讀書怎麼辦呢?就要給他發明盲文,盲文是用手來觸摸的,是不是?正是因為慈悲你是個盲人,看不見,才為你發明盲文。你卻說:「我是個瞎子,我怎麼能看見、我怎麼能讀書?我怎麼能識字?」正因為你是個瞎子才要你來學盲文好識字啊!你不要以為你是一個盲人,反而退回去,說:「我是個盲人,我不夠資格學盲文。」盲人沒有資格學盲文,還要讓不盲的人學嗎?你是盲人,最有資格學盲文!
阿彌陀佛正是慈悲我們不能修行,才為我們發明六字名號,讓我們好念佛往生。若說「十方造罪的眾生,沒有資格念佛往生」,那讓阿羅漢念佛啊?讓菩薩往生啊?所以,我們是最有資格念佛往生的。這個,不要推辭。
阿彌陀佛為什麼把手伸下來?就是因為你往後跑,他伸一截;他趕一截,你退一截;他又趕一截,你又退一截。所以,阿彌陀佛老是彎著腰,很辛苦地追你。
希望各位蓮友,慈悲慈悲(現在不講阿彌陀佛慈悲了,希望你慈悲慈悲)!把你的小手伸出來,不要退縮(「哎!阿彌陀佛,你的手這麼乾淨,我的手不好意思抓您的手。」收起來了)。哎呀!你這個手,幹壞事、抓貪瞋癡勇猛得不得了,抓住不放,讓你抓佛的手,你卻不敢──這就是凡夫的卑劣心態!
所以,「機深信」要這麼信,因為機和法是相應的,如同剛才講的盲文,盲文正好對盲人,盲人正好學盲文;我們是造罪眾生,正好念救度造罪眾生的阿彌陀佛,這不是鐵打鐵剛好嘛!是不是?涵蓋相稱,非常吻合。造罪凡夫今天剛好遇到阿彌陀佛本願,這是歪打正著啦!是彌陀為我們發願成佛,我們才專念這尊佛。
當然,其他諸佛都會宣傳阿彌陀佛的誓願,都會勸導我們專念「南無阿彌陀佛」。從這個角度講,諸佛的慈悲跟阿彌陀佛平等;但是,慈悲的源泉,來自於法藏菩薩的第十八願。如果沒有這第十八願,諸佛的大慈大悲就不夠圓滿,對我們來講,永遠是個空洞的名詞。因為我們沒有得到實際利益啊!所以,機法兩種深信說明:阿彌陀佛要救度的就是我們這樣的罪惡凡夫。
下面說「乘彼願力,定得往生」。善導大師講的話,真的是有味道。「自身無有出離緣,乘佛願力定得生。」這個叫做絕處逢生。
我們看前一句,完蛋了!絕望啦!「現是罪惡生死凡夫,曠劫以來常沒常流轉」,從自己身上找不到一點點出離的機會啦,一點點可能性都沒有,所以「自身無有出離之緣」。
很多人在自己身上找出離之緣:「我這樣修,應該能修出點出離緣吧?我那樣修,應該有點出離之緣吧?」善導大師一棍子就把我們打醒了:「沒有啊!你怎樣修都是造罪凡夫,常沒常流轉,沒有出離之緣!」那怎麼辦?要調過頭來看,眼睛不要老盯在這裡看,我們心裡邊是一片黑暗,要調過來,看阿彌陀佛,出離之緣在那個地方。所以,決定深信彼阿彌陀佛以四十八願為我們成就大願業力增上緣;以四十八願攝受沒有出離之緣的造罪凡夫。我們仰賴阿彌陀佛大願業力,而能夠乘佛願力,定得往生。
前面說「無有出離」,下面說「定得往生」,那簡直是從最低谷一下子跳到最高峰。「無有出離」之人,獲得「定得往生」,這就是《觀經》下下品的眾生,造作五逆重罪,眼看著馬上墮落地獄——他是沒有出離之緣啦!但是臨終遇到善知識,給他講「南無阿彌陀佛」,緣來了!他稱念了十句,當下就往生西方。
這就是阿彌陀佛不可思議的慈悲,讓那個決定不能出離的人,而定得往生、定得成佛。這個最不可思議!
古往今來,對淨土法門信心的解釋,以善導大師的「機法兩種深信」最為突出、最為鮮明、最為生動和最為直接,單刀直入,直切根源,開門見山,徹底明瞭。一機一法,凡夫即是死,彌陀即是活;靠自身即是死,乘佛願即是活。由死轉活,完全在於乘佛願力,乘佛願力是關鍵。
如果不乘佛願力,罪惡生死凡夫永遠不能出離。一旦乘佛願力,「罪惡生死」也好,「曠劫流轉」也好,「無有出離」也好,通通一掃而空,毫無障礙,決定往生。
所以,這兩種深信,可以講是絕妙無比啊!如果沒有「機深信」,只講「法深信」,誰都信不來,你講一萬遍他都不能相信,「是啊!專念名號就決定往生啊!那是指那個有修行的,是指那個出家的,是指那個能讀誦大乘經典的。我是沒有分的,我罪業重啊!業障深、煩惱多、妄想多!」善導大師在前面首先講了「機深信」:「就是這樣的罪惡根機,常沒常流轉的凡夫,阿彌陀佛才為你發願啦!」為我啊!為自身啦!說「四十八願,攝受眾生」,就攝受這樣的眾生。那我們是這樣的眾生,剛好是阿彌陀佛救度的對象,是阿彌陀佛發願攝受的對象,所以,我們念佛往生是天經地義,是理所當然,是鐵板釘釘、不能改變的事情!
小 結
兩種深信之文,主要說明了第十八願當中「機」和「法」血肉相連、一體不離的關係。
1.讓我們徹底明瞭自己是怎樣的一個凡夫,而對自己不存一點幻想。
2.讓我們徹底歸投阿彌陀佛的救度,沒有一絲疑慮。
3.「機」和「法」互相含攝、互為答案。
沒有出離之緣的罪惡生死凡夫,需要什麼樣的法?答案在下面:彼阿彌陀佛四十八願。
彼阿彌陀佛四十八願救度誰?答案在上面:無有出離之緣的罪惡生死凡夫。
對「機」的描寫讓人覺得:有千山萬水在聚積、在盤旋、在迴盪,層層疊疊,找不到出口;來到「法深信」,「彼阿彌陀佛四十八願」,突然就像群山搬移、水路頓開,心中所有積鬱一瀉千里,所謂「無疑無慮,乘彼願力,定得往生」,心水迸然而出,直奔阿彌陀佛功德大寶海。真是暢快!
選自《第十八願講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