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弘願寺記

  1. 寫弘願寺
  2. 弘願寺〈讚佛偈〉說明
  3. 來迎殿本尊阿彌陀佛簡介
  4. 來迎殿「殿名、本尊、化佛、聖眾」釋義
  5. 弘願寺「寺名、匾額、楹聯」釋義
  6. 弘願寺奠基法會致辭
  7. 弘願寺緣起

貳、淨土宗義

  1. 佛名為體
  2. 六根通說救度法
  3. 《大經》五文舉要
  4. 淨土宗十五祖界說
  5. 宗的邏輯
  6. 靠我即死,靠佛即活——淨土宗「機法二種深信」釋
  7. 淨土宗義概說
  8. 中國淨土宗第一人 ——略論曇鸞大師對淨土宗的貢獻
  9. 略論末法淨土與諸宗的關係
  10. 王本願五喻 --第十八願與四十八願的關係
  11. 「乃至一念即得無上大利功德」 與 「念念稱名、奉行戒善」之關係
  12. 《觀經》三行門
  13. 《觀經》法門概要
  14. 論「胎生」與「化生」 ——兼答蓮友問
  15. 關於報土、九品、胎生
  16. 〈淨土宗之特色〉導讀
  17. 《善導大師語錄》導讀
  18. 什麼是清淨心
  19. 彌陀本願初探
  20. 淨土八高僧簡介
  21. 略解集
  22. 「第十八願」引釋指要
  23. 淨土宗教章釋(一)
  24. 略論淨土之開宗

參、專文

  1. 師徒話過年
  2. 淨宗法師出家前的證境
  3. 淨宗法師出家的意志
  4. 母親的懿德與果報
  5. 人生的重心
  6. 凡夫出離之佛
  7. 彌陀名號超諸佛
  8. 實相為體與名號為體
  9. 信心即清淨心
  10. 《念佛人六不四平》講記
  11. 極樂航班 免費送票
  12. 〈一枚起請文〉釋
  13. 我們念佛的時候佛知道嗎?
  14. 如何從佛法來看待和應對當下疫情
  15. 念佛人遇事四觀
  16. 勸念佛,哪來時間發脾氣?
  17. 《無量壽經大意》序
  18. 迷信與信迷
  19. 正依經典之意義
  20. 越文「善導大師淨土思想系列著作」前言
  21. 當代弘揚淨土宗之難與易
  22. 什麼是淨土宗?
  23. 本尊阿彌陀佛安奉文疏
  24. 阿彌陀佛的救度
  25. 善導大師淨土思想與日本真宗的區別
  26. 《淨土宗宗旨法語》前言
  27. 念佛人能在蓮友圈裡做生意嗎?
  28. 談佛教的歷史、現狀與未來
  29. 介紹英文版《念佛感應錄》
  30. 五台山續講《往生論註》祈願疏
  31. 中國佛教的危機與希望
  32. 探討當代佛教革新之路
  33. 念佛絕思絕議
  34. 《淨土宗聖教集》前言
  35. 念經 念咒 念佛
  36. 佛心愛語(一)
  37. 第十八願 「乃至十念」辯義
  38. 如何應對道場中的人事煩惱(下)
  39. 如何應對道場中的人事煩惱(上)
  40. 略談中國佛教的「宗」
  41. 示宗圓及諸學子
  42. 做事與念佛
  43. 給人接受
  44. 做己貴人
  45. 佛教靠我
  46. 透視人間佛教
  47. 略談人間佛教
  48. 愛國愛教 導歸蓮池
  49. 《觸光柔軟》前言
  50. 為寺院買菜
  51. 關於念佛感應
  52. 默念與口稱
  53. 為彌陀盡形壽
  54. 念佛媽媽,越老越值錢
  55. 念佛人自律規範
  56. 浴佛節憶釋尊出世本懷
  57. 「慈溪居士林」讚頌辭
  58. 二○○九年秋剃度勸勉
  59. 「淨土宗法脈字號」之意義
  60. 聽聞善導大師思想的幾種反應
  61. 淨土宗要文及背誦方法
  62. 淨宗法義學習的心態與次第
  63. 淨土法門的人間佛教觀
  64. 淨嵩法師的淨土法緣
  65. 回歸善導,德化眾生

肆、短文

  1. 知人善任
  2. 因緣成事
  3. 我的煩惱很寶貴
  4. 「請易」
  5. 效仿韋提希夫人心路歷程
  6. 「傳佛悲化,普勸有緣」之「勸」意
  7. 苦,向佛傾訴;路,歸向淨土
  8. 18歲=48歲=88歲?
  9. 面向彌陀
  10. 彌陀如何為我,我便如何為人
  11. 信順佛名號
  12. 易行與難信
  13. 學而知愚
  14. 躺著成佛
  15. 我們都是有情人
  16. 平等與遠近(親疏)
  17. 念佛不垢不淨
  18. 心柔軟了,到哪裡都不會有障礙
  19. 慈悲與救度
  20. 專住卑下觀,莫發憍慢心
  21. 還愚癡生極樂
  22. 歸命彌陀 壽同無量
  23. 管道之外無水電 本願之外無攝取
  24. 什麼是真實之懺悔?
  25. 善護這顆心
  26. 稱名之外 不用我心
  27. 田翁爛醉身如舞,兩個兒童策上船
  28. 荷花嬌欲語
  29. 念念相續 已是臨終
  30. 彌陀備下聘禮 只待我等點頭
  31. 人散後,一鉤新月天如水
  32. 淨土法門第一課——寫檢討書
  33. 念佛不要等明天
  34. 念佛人即是善男子
  35. 凡夫一稱名 諸佛齊讚歎
  36. 孤獨是人的宿命
  37. 念佛不是特權
  38. 淨土門的「開悟」因緣——苦
  39. 怎樣跟佛相應?
  40. 南無就是要歸命
  41. 念佛人是真正的「貴族」
  42. 春日遊 杏花吹滿頭
  43. 流光容易把人拋
  44. 真話與假話
  45. 成與不成
  46. 你本來就是極樂世界的人
  47. 如何斷煩惱?只需一招釜底抽薪
  48. 最好的報恩
  49. 青山不識我姓氏,我亦不識青山名
  50. 春水船如天上坐
  51. 《涅槃經》說了七種人,看看你屬於哪一種
  52. 阿彌陀佛的無礙光是怎麼照攝我們的?
  53. 唯有君家老松樹,春風來似未曾來
  54. 你真會開玩笑
  55. 滿眼兒孫身外事,閒梳白髮對斜陽
  56. 野渡無人舟自橫
  57. 蜻蜓倒掛蜂兒窘,催喚山童為解圍
  58. 今宵不忍圓
  59. 學會退
  60. 山澗清且淺
  61. 只要佛號念到底,道理不懂沒關係
  62. 停船暫借問,或恐是同鄉
  63. 既耕亦已種,時還讀我書
  64. 和無不善
  65. 話數與氣數
  66. 閻王與我的旅程
  67. 耳順
  68. 彌陀賜我出其不意的欣喜
  69. 慎言
  70. 事事經心皆偉大
  71. 一葉知秋
  72. 佛號免死牌 一生永不摘
  73. 泰國少年足球隊獲救的背後
  74. 事實與解釋
  75. 點點滴滴都是業 心心念念生淨土
  76. 「楷定古今」的善導大師,到底楷定的是哪些人?
  77. 恨最傷心
  78. 你真的沒時間念佛嗎?
  79. 念一句阿彌陀佛,等於念一遍《大藏經》
  80. 沒人關心對錯
  81. 多餘的擔心
  82. 往生的訣竅
  83. 慢,才是好心情
  84. 略談佛教的世界觀與人生觀
  85. 活得好與死得好
  86. 我們為什麼會念阿彌陀佛
  87. 「業風」一吹,你我降世
  88. 無條件的愛 在呼喚你
  89. 名號氣血
  90. 請可憐可憐那柔嫩的心
  91. 你還在糾結「信願行」嗎?
  92. 什麼是阿彌陀佛的安排
  93. 做一個無公害的人
  94. 信佛沒有理由
  95. 想到.說到.做到
  96. 老司機是阿彌陀佛
  97. 泥碗也能盛甘泉
  98. 從娑婆世界到達極樂世界的橋
  99. 糖衣妙藥傻傻分不清楚
  100. 十字架的阿彌陀佛
  101. 來自極樂世界的家書 你讀懂了嗎
  102. 說信心
  103. 收音機
  104. 修行與選票
  105. 「專復專」即「一心不亂」
  106. 微笑,永不失業
  107. 凡夫虛假 彌陀真實
  108. 淨土宗行人怎樣安心
  109. 說算命
  110. 莫理妄念草,但守名號蓮
  111. 臨終念的一句佛才管用?那你就錯了!
  112. 首富
  113. 阿彌陀佛的手機
  114. 當愛走過
  115. 愛的短語
  116. 愛的道路是悠閒的
  117. 用愛的眼睛看世界
  118. 愛的特性
  119. 有愛便有一切
  120. 愛是真正的領導力
  121. 以不變應萬變
  122. 私底下發牢騷可以嗎?
  123. 既不辛苦也不忙
  124. 我們都是有情人
  125. 如何看待專求往生與現世利益?
  126. 雪地潛逃
  127. 讀慧淨法師〈為新戒弟子開示〉有感
  128. 阿彌陀佛畫了一個大大的圓
  129. 念佛人切勿「自局其分」
  130. 念佛圓超萬法
  131. 大海與微滴
  132. 都是阿彌陀佛
  133. 何等眾生應願生?
  134. 凡夫五筆
  135. 為何唯標念佛,不標持戒
  136. 善導大師判要門與弘願
  137. 道綽大師之聖淨比較
  138. 逃避
  139. 給病重老居士的一封信
  140. 狡猾的「我」
  141. 望佛本願
  142. 往生全靠佛力
  143. 「阿彌陀佛饒了我」的故事
  144. 淨土法門易行五喻
  145. 我們是什麼樣的根機
  146. 三對照
  147. 「自然之所牽」之義
  148. 念佛與感覺
  149. 捨己歸佛
  150. 心的活眼
  151. 話緣
  152. 談心
  153. 放下
  154. 說苦
  155. 說 謙
  156. 家中有愛
  157. 凡事無礙
  158. 松子與松仁
  159. 不計較
  160. 念佛四兩拔千斤
  161. 吃瓜與聽法
  162. 講 法
  163. 不生氣
  164. 耐 煩
  165. 寄語佛能、佛量
  166. 待人宜寬
  167. 心靈病毒
  168. 心的對接
  169. 知了的邏輯
  170. 鏡 子
  171. 慈悲由近及遠
  172. 贈佛月
  173. 唯愛能補心
  174. 心是總駕駛
  175. 建寺與修行
  176. 飛機與汽車
  177. 不可比
  178. 最可惜
  179. 因果在心
  180. 一切事當做不當做之標準
  181. 善惡無性
  182. 心能轉人
  183. 欲開口 先問心
  184. 是對是錯
  185. 土地與心地
  186. 最 後
  187. 修行人當如樹
  188. 一葉之舟
  189. 瘋話成真
  190. 心的運載
  191. 飛機上念佛
  192. 導 航
  193. 迷 航
  194. 忍辱波羅蜜
  195. 利 害
  196. 慈悲走遍天下
  197. 多些慈悲 少些道理
  198. 出家須發三心
  199. 三種父母三種孝
  200. 天地有三子
  201. 一俊遮百醜
  202. 花 樹 人
  203. 阿彌陀佛與吝嗇鬼
  204. 念佛不垢不淨
  205. 念佛人是蓮花
  206. 蓮花一樣的朋友
  207. 道場以無事為興隆
  208. 念佛道場的人際關係
  209. 大和尚與小和尚
  210. 歸去來
  211. 人生快樂度
  212. 最累者虛名
  213. 不敢入俗
  214. 自題
  215. 居山雜記之二
  216. 佛法與感情
  217. 大殿裏可以照相嗎
  218. 看病四法
  219. 人的尺與佛的尺  
  220. 得金失金喻
  221. 念佛往生——佛與我的分工
  222. 「念佛往生」的不同解讀
淨土宗
淨宗法師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淨宗法師 > 文章
top

文章

中國佛教的危機與希望

文/釋淨宗
 

       佛教傳入中國二千多年,已經被國人全面接納、消化、吸收,轉化為滋養國民精神、造就民族魂魄的有益養分,在哲學、宗教、文化、藝術等各個領域,無不深深打上佛教的印跡;由此深刻地影響了中國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成為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當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與中國人的民俗、生活、心理息息相關。中國也成為佛教第二祖國。

 

       中國佛教如何在當代生存發展,不僅是佛教界,也是廣大社會各界共同關注的話題,對於如何維護民族文化的根,增進國民幸福安樂,促進國家社會穩定祥和,乃至面對世界多元文化和平相處、共同繁榮,都具有重大的意義。

 

       本文試圖通過對中國佛教現狀及未來的分析探討,規避危機,點燃希望,深知短慮不及,唯希拋磚引玉。

 

一、中國佛教之現狀危機

       中國佛教之現狀,簡言之即是「危機」。其具體危機的表相雖有多方面,本文擬從縱橫兩方面來看。

 

       從歷史的縱向面,佛教從最初傳入譯經開始,經過本土化的整合,至隋唐時期八宗並立,如日中天,光芒四射,傳布至日本、朝鮮、東南亞等廣大地區,獨執牛耳,領袖群倫;接下來盛極而衰,如滿弓之箭,峰巔而墮,經宋、元、明、清一路衰頹,到今天早已是強弩之末,不論教義釋出、人才培養、法門拓展,皆建樹甚微。昔日的紅火熾熱早已涼卻,只剩下一星火種未絕,深埋在歷史的灰燼中。

 

       從現實的橫切面,現代交通、通信,特別是互聯網的興起,世界加速一體化,遼闊的太平洋成了家門口的窄溝,遙遠的南美、西歐如同用魔法變焦鏡驟然拉至眼前,於是一時間各色人種,各種語言、宗教、文化、信仰,伴隨著各色貨品,同聚一室,雜呈目前。面對新形勢,中國佛教顯然準備不足,一時錯愕,不知如何應對;如同一夜之間,家裏湧進許多陌生客人,原主人不僅不諳待客之道,連自己的身分地位認同都受到威脅,活動空間也驟感逼迫。這就是中國佛教面臨的窘境。

 

       一個典型的例證是,改革開放三十年來中國基督教徒增長數千萬。這無論如何都要激起中國佛教的反思:還能說中國人沒有宗教需求嗎?是中國人對佛沒感情嗎?是基督教義勝過佛教嗎?何以二千年不敵三十年?

 

       一句話,中國佛教未能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猶沉浸於二千年平靜的封建農耕時代,被三十年的改革開放驟然拋到紛繁的現代,只能駭異地看著現代社會,而現代社會也怪異地看待佛教。佛教與現代社會,他們彼此陌生,互不認識,皆不知如何應對。有些人甚至把佛教當做搖錢樹,搞「宗教搭臺,經濟唱戲」,屢禁不絕。

 

       中國佛教如果不從自身完成蛻變及奮起,實行時代化的轉變,前景堪憂。

 

二、中國佛教的未來希望

       只要火種不滅,便有點燃的希望。

 

       中國佛教雖然面臨重重危機,但依然二千年根底堅實,只要找準傳承火種,必能再度發揚光大,光照人天。

 

       契理契機,是佛教生存發展的永恆主題。契理,必須以涅槃成佛為目標;契機,必須為此時、此地、此人所需要,所堪行。也就是必須找到能使現代人在其現代生活的環境中也能成佛的法門,中國佛教才有希望。

 

       從契理來說,中國佛教八大宗派平等無二,但從契機來說,現代人生活匆忙,煩惱重,壓力大,節奏快,淨土法門更能契合現代人的根機,所謂「不斷煩惱得涅槃分」,所以我們說中國佛教的未來希望在淨土,「南無阿彌陀佛」名號便是佛教永不熄滅的火種。

 

       茲分五點說明之:

1.歷史的演進

       二千年中國佛教演化的歷史,可以概括為兩句話:「禪為特質,淨為結歸。」

 

       隋唐諸宗成立標誌著佛教中國化的完成,在此之前多屬移植、模仿、摸索的過程。雖說八宗,以時間久遠、人數眾多、影響普及來說,主要是禪淨兩家。禪則單接上機,一路高歌,尤以唐宋時代高人輩出,此後餘聲不絕,直到晚近,成為中國佛教主基調。淨則普攝三根,而以中下根為主,因上根之人入淨也必以下根自居,故極低調隱含,潛移默化,成為佛教人數最多、最為根深蒂固的宗派。畢竟上根之人少,而中下根人多。

 

       禪淨兩家,或隱或顯,或剛或柔,密切互動,總以禪為表,淨為裏,禪為開導,淨為結歸。從宋永明大師開啟禪淨合流,導禪歸淨;歷經諸大祖師共同提倡,到近代印光大師專倡淨土。可說中國佛教已經完成了第一棒「禪」向第二棒「淨」的交接。誠如近代太虛大師所總結:「一句阿彌陀佛,已成為整個中國佛教的代表」。淨土宗念佛法門受到整個中國佛教的共同認可,共同推崇,是全體中國佛教的共同歸宿,擁有最廣大的信眾、最廣泛的信仰基礎,是全體中國佛教的最大公約數。

 

       在這種形勢下,淨土法門必須擔當起領跑中國佛教第二棒的重任。離開這樣的歷史及現實背景,去談中國佛教的未來發展,顯然不切實際。

 

2.時代的呼喚

       放眼望去,現在可以說完全是一個他力的時代。社會生產力不斷提高,分工日益密集,交通、通信、互聯網……我們的生活越來越依賴他人,自給自足的農耕時代一去不復返,這是一個高度他力緣起的時代。從穿衣吃飯,到交通旅行,通訊購物……一切都在無形地提供證明。

 

       處在這個時代的眾生需要什麼樣的佛法?佛說:外境是內心的投影,依報反映正報。當人們在有形的物質世界生活中如此依賴他力外緣時,他在無形的精神生活層面也必然更加倚重於他力外緣。

 

       淨土宗念佛法門,以其仰仗佛力、簡便、易行,口稱佛名,人人皆會;佛願保證,個個往生,最為契合時代眾生的需要,盡顯實際、實用、實效,能夠使現代人在匆忙逼迫的現實生活中得到真實受用,生有所安、死無所懼,二世圓滿、幸福安樂。

 

3.佛經的預言

       佛在諸經中早已明示,佛入滅後佛教依次經過正法時代(五百年)、像法時代(一千年)、末法時代(一萬年),而後進入法滅時代。《大集經》說:「末法億億人修行,罕一得道,唯依念佛得度生死。」《無量壽經》說:「當來之世,經道滅盡,我以慈悲哀愍,特留此經,止住百歲。其有眾生,值斯經者,隨意所願,皆可得度。」現入末法一千餘年,正是淨土念佛大行其道之時。

 

4.事實的證明

       世間人見到出家人,第一句想到的便是「阿彌陀佛」。到任何寺院,首先映入眼簾的一定是「南無阿彌陀佛」。各寺院早晚課一定誦《阿彌陀經》。僧俗亡世,一定念阿彌陀佛送往生。各大叢林,禪堂次第關閉;都市鄉村,念佛堂鱗次櫛比。諸宗證悟至今少有耳聞,念佛往生常常現於眼前。中國佛教如果不是還有念佛往生的不滅火種給人希望,恐怕早已被掃入歷史的故跡。

 

5.希望的萌芽

       縱觀歷史,淨土念佛法門在中國雖極為發達,但還沒有完全展現它本有的活力,這主要受制於理論及實修兩方面的因素。亦即在理論上,淨土宗雖然在隋唐時期,由曇鸞、道綽、善導三大師創立了完整的理論,但實際上並沒有傳承下來,大約經唐末會昌法難及五代戰亂,便失傳於中國;中國歷代的淨土修學理論皆傍倚天臺宗或華嚴宗。而在實修上,又多受禪宗自力的影響,不能完全張顯阿彌陀佛本願力的救度特色。

 

       剛好百年前,曇鸞、道綽、善導三大師的淨土著作從日本回歸祖國,為淨土宗新時代的開啟預備了理論基石。目前佛教界、學術界研習、修學善導大師淨土思想蔚然成風,淨土宗的興起初現曙光。

 

       善導大師淨土思想,略說有四項特勝:一是有自己獨立、嚴整的判教理論,不必假藉他宗。二是信受彌陀救度,專稱彌陀佛名,行法上不再受聖道諸宗自力觀念的影響。三是宣稱「本願稱名,凡夫入報,平生業成,現生不退」,利益更為廣大圓滿,直入報土成佛,而又通貫現世。四是淨土門內「要門」「弘願」的分判,極為善巧地以「定散二善迴向求生」之要門,統攝諸宗萬行歸於淨土,由此形成淨土宗完整嚴密而又開合自如的理論系統,善能安立淨土法門各個時代的思想觀點,使一千多年的淨土法門發展歸於整然有序,形成合力教化眾生,結束理論紛爭的局面,有助於淨土法門的團結。

 

       本文無從展開教理之深究,但以弘願寺僧團多年修學弘法之實踐,我們深信:隋唐時代善導大師所開啟的中國淨土宗,能為中國佛教的現代轉型,普適眾機,開闢嶄新的未來。

 

       為促成中國佛教的現代轉型,筆者以為尚有幾項具體工作:

1.加強理論研究

       理論為實踐之先導。以佛說淨土三經、相承祖師論釋為骨幹,旁及佛教通途法門,統攝世間善法,構建淨土宗真俗二諦教義體系,並注重其在現實社會之應用。

 

2.念佛堂合法化

       中國佛教歷來就有結社念佛的傳統。念佛人深信因果,覺悟無常,謙卑處下,蒙佛慈光,生命有依有靠,內心平和平安,是社會正因數、正能量。一座念佛堂便是一所社區心靈綠地公園,對於老年安養,國民幸福,減少社會壓力,舒解負面情緒,提升淨化人心,穩定和諧社會,化解矛盾衝突,皆有潛移密化的作用。在當今依法治國的大背景下,讓各地念佛堂所登記合法化,以法律保障其傳遞社會正能量,很有必要。

 

3.加強組織建設

       目前的佛教組織,各級佛教協會附屬政府行政區劃設立,有些地方官僚作風濃厚,與信眾脫節,甚至成為名利場。是否可以開放登記信眾自主成立的佛教組織,如佛學青年會、淨土宗學會等,以形成競爭機制,帶動教風建設,並切實起到黨和政府密切聯繫信教群眾紐帶的作用。

 

4.注重講經人才的培養

       大興講學之風,注重人才的實戰性、實用性,真正打造信仰端正、佛法專精、信眾歡迎、國家需要的佛教人才隊伍。如東林寺淨土人才培訓班,及弘願寺正在推行的「弘願寺淨土宗講師考核辦法」,這種以某一道場為主體自覺舉辦的佛教人才培養的舉措,算是有益的探索。

 

5.加快宗教立法

       目前有關宗教法規過於單薄,不成體系。有些地方宗教事務管理隨機性、隨意性、隨便性較大。有些人抱左的思想,對宗教缺少包容,處處提防、設限,人為製造增加緊張。也有的地方失之過寬,以政府行為從事宗教相關事業,侵害宗教界合法權益。從世界範圍來看,伊斯蘭教與基督宗教的衝突,引發諸多不安,日益開放、信仰多元的中國要如何規避可能的矛盾衝突?這些都需要更為明晰的法律規範。

 

       最後,限於筆者的見識淺薄,視野狹窄,文中唐突冒昧乃至武斷錯謬之處,定所難免,但拋赤心,不計遺笑,敬希一切關心中國佛教的有德高士、大心菩薩珍賜金言。

 

分享到
中華淨土宗協會
淨土宗文教基金會

110049台北市信義路五段150巷22弄41號
電話:02-8789-4818
傳真:02-8780-7050
E-mail:amt@plb.tw

捐 款 護 持

信用卡定期定額護持

本會推薦使用
前往

信用卡單筆護持

單次隨喜護持
前往

四大超商繳費護持

多元化的護持
前往

其他方式隨喜護持

匯款護持方式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