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觸光柔軟》二-前言
前言一:「有角者機」白話解
原文:
有角者機,合掌者法。法能攝機,柔軟三業。
火車因滅,甘露心愜。未到終焉,華臺迎接。
白話解:
有角是我愚惡如鬼的心
合掌是佛慈悲如母的愛
鬼被佛母抱在懷中呵護
角已折斷心性轉為柔軟
所作的火車之業因已滅
慚喜的甘露在心內滋潤
雖然業報肉身尚未臨終
蓮臺已經預先前來等待
前言二(摘)
三種宗教的愛,一是佛教的「慈愛」,二是耶教的「博愛」,三是儒家的「仁愛」;這其中有廣狹、深淺,及世出世間之別。本書的重點在於宣說佛教,尤其淨土宗的本尊「彌陀之愛」。世間的欲愛(貪執)是污染的、無常的、痛苦的、罪惡的;出世間的法愛(慈悲)是以同理心而「與一切眾生樂,拔一切眾生苦」,且施愛的對象,遍及六道眾生,一律平等。
阿彌陀佛的無緣大慈、同體大悲,以一切眾生為其自己,自他一體,無親疏、人我、愛憎,同感同受,同苦同樂,一視同仁,平等救度。這樣的愛,是超越一切世間道德之愛,乃至勝過其他天神崇拜之愛。
阿彌陀佛是一位救度眾生的佛,《平等覺經》之中,阿彌陀佛親自說:「拔人勤苦生死根本,悉令如佛。」《無量壽經》也說「荷負群生為之重擔」、「於諸眾生視若自己」。《觀無量壽經》之中,釋尊對阿彌陀佛的悲心願力解釋說:「佛心者大慈悲是,以無緣慈攝諸眾生。」
《觀無量壽經》又說:
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眾生攝取不捨。
《觀經》這一段經文的意思是,任何念佛的眾生都被阿彌陀佛攝取不捨光明的照耀、保護、救度,如同嬰兒在母親的懷抱裡,從現在一直到命終的往生極樂。
《無量壽經》說:
其有眾生遇斯光者,三垢消滅,身意柔軟,歡喜踴躍,善心生焉。
意思是,一個真正「信受彌陀救度,專稱彌陀佛名」的信佛念佛人,都被阿彌陀佛攝取不捨光明的照耀、保護、救度。因此,貪瞋癡三垢的罪業通通消滅,剛強傲慢的身口意三業,也會逐漸轉為謙卑柔軟,既有被彌陀救度的歡喜踴躍之心,也有被彌陀大悲薰化的善良慈愛之心。
罪惡生死凡夫,念佛蒙光攝,就像墮落三惡道懸崖之際,突然被佛扶救;或在生死海中掙扎喝水時,被佛抱上願船,從此絕處逢生,安樂無懼。
因為自覺愚惡至極,卻蒙受彌陀平等救度,機的罪惡感在內心發露,法的大悲願也在內心發酵,因此,心性也轉變成謙卑柔和。如《無量壽經》說:「遇斯光者,三垢消滅,身意柔軟,歡喜踴躍,善心生焉。」
以前剛強計較,現在隨順不爭;以前缺乏慈愛,現在有了悲心。
凡一切的逆境挫折,都會反省是自己的過失或宿世的罪業,不會怨天尤人。心中有平安、喜樂,也有感恩、慚愧。
此後的為人:對佛有信心,對己有愧心,對人有愛心。
此後的生活:念佛即生活,生活即念佛;念佛生活化,生活念佛化。
這即是信佛念佛人「觸光柔軟」的具體展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