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土宗
淨土文庫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淨土文庫 > 宗道法師文章
top

宗道法師文章

法義

  1. 修行有五種障礙的我們,佛為何不捨棄?
  2. 隔行如隔山
  3. 《淨土三經》概說(下)
  4. 《淨土三經》概說(中)
  5. 《淨土三經》概說(上)
  6. 關於「機法二種深信」的一個譬喻
  7. 勿以世法論佛法
  8. 說信願

文章

  1. 慧淨法師2025年蛇年春聯解讀
  2. 念佛人四給七凡
  3. 網路時代隨感
  4. 一個圖形引發的思考:人生的圓心是念佛
  5. 蛇入竹筒自然直
  6. 若心果真為眾生
  7. 木桌與世界
  8. 凡事為對方設想
  9. 怎樣才能庇佑子孫?最好的方法就是念佛!
  10. 人類「崇拜心理」之我見
  11. 達則兼善不渝,窮則自得無悶
  12. 痛的短語
  13. 得到=想得到更多
  14. 念佛行者應如何思維
  15. 人生最珍貴的相遇:遇見阿彌陀佛
  16. 一幅圖讓你看清人生的真相
  17. 念佛人如何敦倫盡分
  18. 這個世界的真實名字叫「娑婆」
  19. 世間,乃無量時間與無量空間聯貫而成的一個幻體
  20. 受教與發心
  21. 淨土宗是所有末法人最後的希望
  22. 孤悲之路,幸有佛陪
  23. 我們能夠依止善導大師教法,是十分幸運的
  24. 念佛愈多,愈能體會到這顆念佛心的多彩與光明
  25. 我,選擇活在南無阿彌陀佛裡
  26. 相信因果是佛弟子之根本
  27. 漫漫西歸路,是佛背著我負重前行
  28. 知見混亂的年代,誰才是你的善知識?
  29. 宇宙第一犟——萬牛莫挽的念佛人
  30. 你有多大膽,才敢懷疑佛的話!
  31. 心中種下牛頭檀,香氣普熏三千界
  32. 彌陀興旺 而我衰亡
  33. 「知止」而成佛
  34. 佛教中的「大丈夫」是什麼意思?
  35. 把青春獻給佛教
  36. 且以微心入淨土
  37. 勸人念佛勿說教
  38. 法照大師現身教道士念佛
  39. 念佛往生,直了成佛!
  40. 六條秘訣
  41. 一則古老故事告訴你:人有至誠,必有奇蹟
  42. 心無掛礙 則無恐怖
  43. 所有快樂抵不過一根針刺
  44. 法性之都——西方極樂世界
  45. 享受被人遺忘的時光
  46. 一定不要「一定」
  47. 從安樂窩到安樂國
  48. 佛的陪伴,是我們對母親最長情的告白
  49. 學習應主動
  50. 給人希望
  51. 極樂世界 天天過年
  52. 等乾
  53. 人活著到底是為了什麼?
  54. 習靜與獨處
  55. 極樂世界不能談戀愛,還稱得上「極樂」嗎?
  56. 度盡劫波兄弟在,蓮池一笑泯恩仇
  57. 如果有一台能拍攝心念的高像素相機
  58. 穩穩的幸福
  59. 不懷虛假,不行諂曲
  60. 學佛應理性
  61. 漫談念佛攝心
  62. 忙,但不要丟了悠閒的心
  63. 念佛自然五福臨門
  64. 漏福之心洞
  65. 阿彌陀佛與我們到底啥關係
  66. 苦惱來襲,請服「二常二因」藥
  67. 臘八節裡憶佛恩
  68. 我對謙卑的體會
  69. 三種師
  70. 待人有道 不疑而已
  71. 談讀書
  72. 弟子如何事師?
  73. 顛倒因果
  74. 聞一蓮友與淨宗法師的對話有感
  75. 賞畫有感
  76. 勇敢的皈依
  77. 也說逃避
  78. 新年對聯解讀
  79. 聖道轉歸淨土的奇緣
  80. 妄念一則
  81. 小動作 大成就
  82. 養老院見聞記
  83. 念佛人的交友觀
  84. 念佛與做人
  85. 說話的藝術
  86. 快樂的四重境界
  87. 為何唯說念佛
  88. 彌陀眼中妙好人
  89. 佛經句句不欺人
  90. 文人學佛之慎
  91. 住持大柄在德與惠
  92. 輪迴路上念佛好
  93. 元旦祝福話彌陀
  94. 極樂好
  95. 宣城地下湧出了彌陀大潮
  96. 我的學佛經歷

問答

  1. 凡夫如何破食色我執?
  2. 念佛了,用怎樣的心走後面的路?
  3. 念佛與改命(中英對照)
  4. 一文遍覆因疫而困者
  5. 謙卑是自信心中折射出來的光芒
  6. 如果念佛不能達成世俗願望當如何思惟?
  7. 極樂是報引證
  8. 網絡問答(三)
  9. 網絡問答(二)
  10. 網絡問答(一)

法師簡介

  1. 宗道法師簡介

網絡問答(一)

       去歲,一偶然機緣,校園幾位同修幫我建一網絡Q群,我素來不懂電腦,申請,升級等等全托「他力」,自己被眾人則濫推為群主,群裡常有蓮友提問,我亦惶恐一一作答,群裡有緣見之,頗覺和其胃口,便記錄整理下來,今擷取幾則,期能就正於十方。

 

一、年紀輕輕的就往生了,是不是大不孝?

       微笑:我年紀輕輕的就往生了,父母為了養育我付出那麼多,我覺得很對不起父母,是大不孝。

       釋宗道:阿彌陀佛萬死千生就是為了我,付出比今世父母百千億倍而不止,不去西方才是大不孝,至極不孝;西方若去得,不但今世父母能救,能盡最大孝,無始劫父母也統統得救。其實人命數有定,假如我真的明天往生,也是與父母宿世之緣走到盡頭;假使我不能往生,那將是必入地獄。該死的時候一定會死。現在看看這麼多車禍的小孩,年輕人。他們願意去死嗎?可他們又有什麼辦法呢?我們在世間,掛念父母,孝順父母,但也未必能夠心心念念在父母身上,可是,一旦到了西方,不但心心念念在父母身上,而且絕對有真實的力量可以幫助到父母。

       往生,不是隔生,而是同生,是永生;不是遠離,反而是離父母最近;不是隔膜,而是永遠在一起,永不分離。阿彌陀佛四十八願中有很多願,都是給我們很多本領的,比如說六種神通,這些本領是幹什麼的呢?就是能夠解救恆河沙數般的累劫之父母的。我們現在娑婆,自身尚且難保,哪有真實利益給父母啊?所給的都僅僅是虛幻不實的小孝。

       微笑:我在世間,只要我有一口吃的,就不會少了父母的。

       釋宗道:孝心可嘉,可是我們在此世間,真的在有時候,自己這口都沒有啊,極樂世界不更好嗎?阿彌陀佛有一口,就絕對有我們吃的,阿彌陀佛給我們的吃一口,飽無量劫,這個世間呢?吃一口,可能一頓都不飽。善導大師說:「父母妻兒百千萬,非是菩提增上緣,念念相纏入惡道,分身受報不相知」,應知。

 

二、人都做不好,怎麼能往生?

       佛文:有個問題要問,有一句話是這麼說的:人都做不好怎麼能作佛?

       釋宗道:佛法有五乘:人乘、天乘、緣覺乘、聲聞乘、菩薩乘。人天乘只是其中一個層次,這其實並不能代表佛法的全部,外道很多都相當於這樣的層次,甚至有些比這個還高。如果認為只有這個就是佛法全部,豈不是把無價之鑽石、寶玉貶為石頭、瓦礫來用嗎?

       《法華經》裡,佛講,佛出世真正目的就是一個:令一切眾生入佛知見,不是入菩薩知見,不是入羅漢知見,更不是入六道人天善法知見。

       眾生根基不成熟,佛就姑且講小法。《法華經》裡有化城的比喻,就是一群人出外去尋寶,走到半路,人都累得不行,回去也不是,前進也不是,這時很多人就說要返回,可是回去都是毒龍、野獸、沙漠、魑魅魍魎,回去斷無活路。這時首領就用其神力,在前方化現一個大城,說:快往前趕路,前方有一大城,可以歇息,能得安穩。於是這群人振奮精神,繼續向前,果然前面真的有一個大城。歇息好了,第二天首領對大眾說:我們繼續趕路,寶處就在前方,昨夜大城乃是我神力所化現,說完果真大城即刻不見。

       佛也是如此。佛目的是讓眾生都找到真正的成佛之寶。可是,聖道悠遠,很多人不堪其行,佛為鼓勵策進,於是講人乘、天乘、羅漢乘、緣覺乘、菩薩乘,讓人能夠一步步看得到希望,策勵前進,這是佛的慈悲。對於求出輪迴的根機來講,人天乘就是化城,目的在於引導入羅漢道;對於發大心、成菩薩的根機講,羅漢就是化城,目的在於引入菩薩聖道;對於成佛的根機講,菩薩即是化城;對於淨土法門講,聖道法門就是化城。

       佛的目的,在於一步步使眾生根機成熟,最後行者疲極,「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原來成佛有「異方便」,有那麼簡單容易的方法。不過,沒有這樣地轉圈圈,走彎路,多數眾生就是不能啟信。佛的慈悲在此。所以,善導大師說:「釋迦如來,實是慈悲父母,種種方便,發起我等無上信心。」

       有人說「人成即佛成」,這其實是鼓勵人在人天乘上努力精進,好像那個智慧的長者,說前方不遠處就有大城,可以安樂歇息。

 

三、祖師為什麼說我們是罪惡生死凡夫?

       白蓮:祖師為什麼說我們是罪惡生死凡夫,五濁惡人呢?有些師兄們好像反感說自己是惡人。

       釋宗道:這個罪惡,是相對於出六道,往生佛國來說的。

       善和惡得看你就哪個層次說。在世間,我們沒準是個善人,可是對於天人,我們這點點善對比他們都醜惡得不行了;天人在羅漢面前也是罪惡的,因為他沒出六道,還是凡夫,沒有證得空性;阿羅漢已斷煩惱,不再輪迴,雖是善人,可是與菩薩相比,只算是小善,不是大善,佛曾經呵斥羅漢叫做焦牙敗種,因為沒有發菩提心;菩薩是大善,但與佛相比,還不能說是純善、淨善、滿善,因為覺行沒有圓滿,菩薩還有無明,度眾生還不夠圓滿。

       所以,這個罪惡不罪惡,得看你站在哪個層次說。我們對於地獄惡鬼眾生可說都是善人,可是我們往上比,卻實在不能比。

       善導大師定位我們為罪惡生死凡夫是有其深意的,這就是兩種深信中的機深信,是深入淨土法門的關鍵處,大師所指這個罪惡是相對於眾生出離生死來說的。在出離生死大難所需要的自力功德面前,我們的確沒有力量,不但沒有力量,而且全是相反的力量,所謂「一念一時所造業,足繫六道滯三途」。在這個生死巨壑面前,善導大師尚自稱為罪惡生死凡夫,何況我輩呢?

       承認自己是罪惡凡夫沒有什麼不好。這是一種自我觀照的結果,一種自我檢討,完全是一種自知,缺乏這種觀照的學佛人自覺不自覺就會走向貢高我慢,這往往是聖道門行者普遍必須面對的問題,往往越是修行功夫高,這個攔路虎越是厲害,使人墮落,完全趁你不備之間,譬如說別人都做不到我卻能做的到,這就很自然生出一種勝他之心。

       其實,如果我們目標是了生脫死,對比那樣的高度,我們點點功德究竟算什麼呢?打個比喻,對比平房,摩天大樓算是高了,可是對比天的高度,那摩天大樓又算什麼高呢?出六道,成佛道就像天的高度,在這個高度面前,我們有即便超出一般人的能力也僅僅是摩天大樓樓的高度而已,都是不足道的。

       承認自己是道道地地的凡夫,就會對這個法門在內心最深處產生依靠感、仰仗感,就會不容易動搖,就會老實,就會專念彌陀名號;而專修恰是往生的關鍵之處。一個人內心,自力少一分,他力就會多一分,往生的幾率也就大一分。

 

四、勸人念佛的心態應該怎麼樣?

       佛榕:請問師父,如何勸人念佛?還有勸人念佛的心態應該怎麼樣?南無阿彌陀佛!

       釋宗道:自信教人信,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為什麼呢?這個法門叫作「一切世間難信之法」,我們應該以什麼心態做這件事呢?

       首先,我們應該知道,我們是罪惡生死凡夫。既然承認我們是這樣的眾生,我們就不具備十足的能力幫助所有的人。

       而且,即使一個人表面上是受了我們的恩惠,走上了專修念佛,必定成佛之路。可是這是我們的力量嗎?答案是否定的,我們只是充當了彌陀的手腳,背後的運作完全是阿彌陀佛。當你有這樣的知見之時,我們做所謂勸人念佛的事情時,就不會有太多煩惱。不然,如果以為力量是由我發出的,成功了,內心竊喜;失敗了,內心懊惱。其實,真實的情況是:成功,那是阿彌陀佛與此人緣分成熟,我們僅僅是個助緣;失敗,其人緣分尚未熟,彌陀仍在調伏之中。我們這樣做起來,就會很輕鬆,很歡喜。而且往往這樣效果也會好很多,這種隨緣任運的態度本身就可以感染人。

       打個比喻:像一個大型機器在運作。我們都只是機器上的零件,可是,機器根本靠什麼運作呢?靠電!沒有電的話,零件再好也沒有用。阿彌陀佛就是電,一切力量來源於此。電儲藏在哪呢?其實電就是儲藏在這句名號之中的,無量光嘛,光就是能量。

       這種心態,不要說我們應該要有,出家師父們也是如此的啊,他們絕不會把彌陀功德據為己有。所以,他們表現出來就是非常的低調謙卑。不要說師父們如此,哪怕是菩薩也是如此啊。我們仔細看,很多經文,有些情節,說:某某菩薩乘佛威神,如何如何。為什麼要用「乘」這個字眼呢?這是在突顯他力的真實存在啊。應該說菩薩對這個體認的更加深刻,只有我們凡夫才喜歡把佛的功德炫為己有。

       對於自力聖道法門,發菩提心,救度眾生是必修的科目,救度別人等於救自己,因為菩薩發的願要靠行來滿足。

       而他力淨土法門,一切都在此名號之中。救自己也等於救一切眾生,往生必成佛故,成佛必度眾生故。

       換言之,一個老實稱名的人,利益眾生是自然之事。往生之前都在進行中,甚至是不落痕跡的利益。怎麼不落痕跡呢?大家都不覺知的情況下,甚至他自己也不覺知的情況下,已經完成了。比如歷史上黃打鐵、崔婆,這些不知一字的念佛人等等,他們只是覺得人生是苦,要厭離;知道極樂好,老老實實稱名,結果就往生了。他們每天想過利益眾生之事嗎?可是他們有沒有利益眾生呢?有啊,他們啟發了多少人念佛啊!

       我們是垂死的病人,得到了阿伽陀藥,知道此病服此藥必定能好,進而希望一切有緣都能服此藥。我們與大眾是病友關係,而不是醫生的角色。明明是病友卻用醫生的口吻和病人說話,不是很彆扭嗎?很好笑嗎?往往我們定位對了,聽眾就會隱隱地感知到,因為這樣更接近實情,其實也就是更接近真理。

分享到
中華淨土宗協會
淨土宗文教基金會

110049台北市信義路五段150巷22弄41號
電話:02-8789-4818
傳真:02-8780-7050
E-mail:amt@plb.tw

捐 款 護 持

信用卡定期定額護持

本會推薦使用
前往

信用卡單筆護持

單次隨喜護持
前往

四大超商繳費護持

多元化的護持
前往

其他方式隨喜護持

匯款護持方式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