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土宗妙喻

  1. 利他先須自利:《安樂集》三妙喻
  2. 是心作佛,是心是佛: 金佛喻
  3. 莫不皆乘彌陀願力:乘船、游泳喻
  4. 彌陀獨有現當二益:跨壕溝喻、收稻穀喻
  5. 專志西方:引牛吃草喻
  6. 歸命彌陀二喻:寄花五淨喻、附水靈河喻
  7. 對魚說樹喻:佛的慈悲不可想像
  8. 換席結繩喻
  9. 日月普照喻:彌陀施救皆平等
  10. 碳素「增上緣」喻
  11. 陽光溫暖地面喻: 彌陀是唯一依靠
  12. 心中種下牛頭檀 香氣普熏三千界
  13. 名號是純粹的佛乳
  14. 火箭升空喻
  15. 月光之德喻: 彌陀與念佛人同在
  16. 磁鐵吸針喻
  17. 自來水塔喻:佛為救度眾生而存在
  18. 念佛種性二種比喻
  19. 淨土宗相承論釋之譬喻
  20. 板模工程喻—–花落蓮成
  21. 如來出世,唯說念佛: 救度三妙喻
  22. 妄念紛飛念佛時: 野馬初馴喻
  23. 行善各隨根機: 獸群飲水喻
  24. 引牛吃草喻
  25. 不請之友:志工四喻
  26. 自省無力歸彌陀:戒如心鏡喻
  27. 迴心念佛必往生: 枯木重生喻
  28. 彌陀為作大因緣
  29. 彌陀的呼喚聲: 父母寄錢喻
  30. 具大莊嚴為眾生: 父掙財為子喻
  31. 蘆葦相依喻:彌陀與我為一體
  32. 陽光反射喻
  33. 松柏長青喻
  34. 牛毛麟角喻
  35. 獸群飲水喻
  36. 過火聞法喻
  37. 指甲塵土喻
  38. 水火自性喻
  39. 四季更替喻
  40. 日光調熟果樹喻
  41. 吞鉤之魚喻
  42. 太子貴壓群臣喻
  43. 箭去無返喻
  44. 乘船度海喻
  45. 碳素、水氣、種子喻
  46. 電燈開關喻(二)
  47. 電燈開關喻(一)
  48. 慈母喚浪子喻
  49. 千江月影喻
  50. 光明袋喻
  51. 乘車時機喻
  52. 母乳餵養喻
  53. 萬靈仙丹喻
  54. 羊虎性異喻
  55. 父子相親喻
  56. 坐船靠船喻(二)
  57. 坐船靠船喻(一)
  58. 戒如心鏡喻
  59. 瓦礫變金喻
  60. 病癒歸降喻
  61. 父子相思喻
  62. 蘆葦相依喻
  63. 慈父贖子喻
  64. 父財子繼喻
  65. 呼吸喻
  66. 夢中苦樂喻
  67. 父母寄錢喻
  68. 子心即母心喻
  69. 慈母思遊子喻
  70. 乘交通工具喻
  71. 老闆惠施員工喻
  72. 大船救溺喻
  73. 雲梯救火喻
  74. 偏救溺沒喻
  75. 王位獨尊喻
  76. 父掙財為子喻
  77. 磁石吸鐵喻
  78. 太子等待登基喻(二)
  79. 太子等待登基喻(一)
  80. 光明破暗喻(二)
  81. 光明破暗喻(一)
  82. 握手喻
  83. 沏茶喻
  84. 井水江水喻
  85. 人造雞蛋喻
  86. 舞龍喻
  87. 瓜瓤瓜子喻
  88. 種子發芽喻
  89. 破繭化蝶喻
  90. 老人遇僧喻
  91. 出家在家喻
  92. 主幹枝葉喻
  93. 密封鍋爐喻
  94. 早春嫩芽喻
  95. 毒樹拔根喻
  96. 根斷樹萎喻
  97. 新舊存折喻
  98. 雪落大洋喻
  99. 久而忘恩喻
  100. 火從木出喻
  101. 駕直升機喻
  102. 指路支吾喻
  103. 松子去殼喻
  104. 水遇幽潭喻
  105. 大木蓬草喻
  106. 栽樹挖坑喻
  107. 昏君忠臣喻
  108. 照哈哈鏡喻
  109. 外語流利喻
  110. 迷客辯路喻
  111. 生盲說白喻
  112. 戴鏈快跑喻
  113. 重病將死喻
  114. 修車換車喻
  115. 保養破車喻
  116. 門開屋亮喻
  117. 樹木高矮喻
  118. 歸宗結頂喻
  119. 招聘標準喻
  120. 商品分類喻
  121. 湖海差別喻
  122. 薪火相傳喻
  123. 橫嶺側峰喻
  124. 花錢白送喻
  125. 種豆階段喻
  126. 扣動扳機喻
  127. 大航母群喻
  128. 衛星恆星喻
  129. 修建大廈喻
  130. 統治體系喻
  131. 國家制度喻
  132. 活體排異喻
  133. 房子八柱喻
  134. 八套導航喻
  135. 說明書喻
  136. 國家政府喻
  137. 全國人大喻
  138. 椰孔吸汁喻
  139. 日出晨曦喻
  140. 冠戴初後 囊括始終
  141. 天池瀑布喻
  142. 病人遵醫喻
  143. 藥方分類喻
  144. 樓房籌建喻
  145. 百貨分類喻
  146. 開朝皇帝喻
  147. 加盟連鎖喻
  148. 栽樹鋸枝喻
  149. 暫認乾兒喻
  150. 誰是父母喻
  151. 稻穗低頭喻
  152. 轉託王力喻
  153. 以王之名喻
  154. 附水靈河喻
  155. 唯見大水喻
  156. 車上高速喻
  157. 小船換大喻
  158. 迴小向大喻
  159. 地圖喻——瞭解經義後安心念佛
  160. 藥丸喻——念佛定往生
  161. 治病次第喻
  162. 繩梯喻
  163. 乾柴猛火喻
  164. 聚光鏡之喻
  165. 舉頭望月喻
  166. 拒船求渡喻
  167. 法華窮子喻
  168. 游水度海喻
  169. 直達轉車喻
  170. 航線地圖喻
  171. 登船莫捨喻
  172. 遊子家書喻
  173. 巨輪立信喻
  174. 手持火把喻
  175. 航空母艦喻
  176. 窮子還家喻
  177. 一元買樓喻
  178. 誰是奶奶喻
  179. 癡兒喚母喻
  180. 觀花望月喻
  181. 藥方藥丸喻
  182. 筆直大道喻
  183. 腳踏兩船喻
  184. 大連地圖喻
  185. 查時刻表喻
  186. 侍衛從王喻
  187. 燭助日明喻
  188. 入海口喻
  189. 跳板搭船喻
  190. 標牌指向喻
  191. 高山小山喻
  192. 廢立相待喻
  193. 登階升台喻
  194. 正道引道喻
  195. 織錦表裡喻
  196. 弘願奇兵喻
  197. 高速引道喻
  198. 撥雲見月喻
  199. 兩河近海喻
  200. 眾水入海喻
  201. 正牌雜牌喻
  202. 順指望月喻
  203. 天子諸侯喻(二)
  204. 天子諸侯喻(一)
  205. 皆得海號喻
  206. 膠囊包藥喻
  207. 連接道喻
  208. 圖窮匕現喻
  209. 圖窮匕見喻
  210. 蓮花三階喻(三)
  211. 蓮花三階喻(二)
  212. 蓮花三階喻(一)
  213. 千里來龍喻
  214. 老太過海喻
  215. 劣夫乘輪喻
  216. 不行而行喻
  217. 石頭乘船喻
  218. 憑票登機喻
  219. 不論凡夫只論彌陀八喻
  220. 全靠司機喻
  221. 取水映月喻
  222. 日出破暗喻
  223. 投水入江喻
  224. 大石乘船喻
  225. 老人乘機喻
  226. 坐船過海喻
  227. 重石乘船喻
  228. 乘客船長喻
  229. 自救救人喻
  230. 漂木入海喻
  231. 溺者救人喻
  232. 腳踏摩托喻
  233. 船帶船消喻
  234. 沙沉石浮喻
  235. 不飛而飛喻
  236. 登月飛船喻
  237. 手機撥號喻
  238. 倒扣水杯喻
  239. 乘機提耳喻
  240. 乘船度海喻
  241. 粗尺量細喻
  242. 捨則不顧喻
  243. 產品需求喻
  244. 登山回望喻
  245. 現成別墅喻
  246. 刷卡簽字喻
  247. 李白詩歌喻
  248. 步行坐船喻
  249. 樓房現成喻
  250. 安分坐船喻
  251. 走路坐船喻
  252. 電梯樓梯喻
  253. 逆水行舟喻
  254. 鑰匙門卡喻
  255. 難易二道喻
  256. 瓦礫成金喻
  257. 日落霞光喻
  258. 量體裁衣喻
  259. 各行其道喻
  260. 橋樑隔斷喻
  261. 揚帆順水喻
  262. 游泳冠軍喻
  263. 台階纜車喻
  264. 太空地基喻
  265. 打破浴缸喻
  266. 淹月燒月喻
  267. 流急月影喻
  268. 葦池月影喻
  269. 水波無礙江流喻
  270. 光照塵埃喻
  271. 落葉浮雲喻
  272. 雲霧青山喻
  273. 刀插佛胸喻
  274. 街客往來喻
  275. 患病求醫喻
  276. 雲彩去來喻
  277. 污泥蓮花喻
  278. 洗泥洗炭喻
  279. 野馬初馴喻
  280. 隨王得出喻
  281. 人流順逆喻
  282. 小人撒賴喻
  283. 草木顯春喻
  284. 汽車剎車喻
  285. 重病顯醫喻
  286. 潤物無聲喻
  287. 救生員喻
  288. 病癒薦醫喻
  289. 無腿走路喻
  290. 最大公約數喻
  291. 醫不問罪喻
  292. 見兒落水喻
  293. 孝子順親喻
  294. 消防隊喻
  295. 剎車轉向喻
  296. 黑臉白臉喻
  297. 病癒歸降喻
  298. 攝取抑止喻
  299. 無分別救喻
  300. 醫生病人喻
  301. 無分別心喻
  302. 冰水一體喻
  303. 偏愛癡兒喻
  304. 深谷垂籃喻
  305. 溺水偏救喻(二)
  306. 溺水偏救喻(一)
  307. 鶴腳鴨腳喻
  308. 領救濟糧喻
  309. 登船喻
  310. 子承父業喻
  311. 父還子債喻
  312. X光實相喻
  313. 電燈照明喻
  314. 立撮即行喻
  315. 舉癌顯藥喻
  316. 育兒天性喻
  317. 朽木可雕喻
  318. 糞坑寶珠喻
  319. 母憐瘋兒喻
  320. 乘客平等喻
  321. 恃藥縱病喻
  322. 掛念貧子喻
  323. 遲到挨餓喻
  324. 三子落水喻
  325. 母育癡兒喻
  326. 鏡子反射喻
  327. 親人外人喻
  328. 麵包信心喻
  329. 機情之失喻
  330. 如珠與光喻
  331. 倒空裝滿喻
  332. 為父上學喻
  333. 解纜划槳喻
  334. 三美食家喻
  335. 一心種子喻
  336. 源頭活水喻
  337. 紫砂壺喻
  338. 涵蓋相合喻
  339. 月映日照喻(二)
  340. 月映日照喻(一)
  341. 信心傳染喻
  342. 非水之冰喻
  343. 本金利息喻
  344. 溺者望救喻
  345. 神龍泥龍喻
  346. 良田種稗喻
  347. 淨宗書院喻
  348. 金剛真心喻
  349. 推心置腹喻
  350. 窮人失金喻
  351. 對症下藥喻
  352. 躍崖射箭喻
  353. 太子百官喻
  354. 麥克風之喻
  355. 二河白道喻(三)
  356. 二河白道喻(二)
  357. 二河白道喻(一)
  358. 信誠實人喻
  359. 麵包安心喻
  360. 鳥乘飛機喻
  361. 自物不偷喻
  362. 盲人依明喻
  363. 水果續命喻
  364. 步法虛實喻
  365. 葉公好龍喻
  366. 游海跨山喻
  367. 木筏巨輪喻
  368. 餓漢地瓜喻
  369. 窮人得金喻
  370. 願意乘船喻
  371. 草木向陽喻
  372. 墜海求救喻
  373. 相信路標喻
  374. 狗叼骨頭喻
  375. 業成不壞喻
  376. 乘車不退喻
  377. 婚約業成喻
  378. 寄花五淨喻
  379. 大學錄取喻
  380. 以箭射地喻
  381. 一步登船喻
  382. 學生讀書喻
  383. 老實坐船喻
  384. 登船早晚喻
  385. 香丸在肚喻
  386. 提前上車喻
  387. 太子墮地喻(二)
  388. 太子墮地喻(一)
  389. 存摺取錢喻
  390. 以地為的喻
  391. 如操左券喻
  392. 大樹西倒喻
  393. 定時炸彈喻
  394. 葉落歸地喻(二)
  395. 葉落歸地喻(一)
  396. 加壓水泵喻(二)
  397. 加壓水泵喻(一)
  398. 好堅樹喻
  399. 夢心夢境喻
  400. 能神者神喻
  401. 太子王儲喻
  402. 天人報通喻
  403. 同得海號喻
  404. 入海一味喻
  405. 賑濟貧苦喻
  406. 故鄉魔鄉喻
  407. 滴水投海喻
  408. 土淨心淨喻
  409. 航空職員喻
  410. 瘸足乘機喻
  411. 電影膠片喻
  412. 遺傳基因喻
  413. 寶珠彈雀喻
  414. 出租車喻
  415. 手按開關喻
  416. 對魚說樹喻
  417. 以實破虛喻
  418. 鐵鏟木柄喻
  419. 石穿雲彩喻
  420. 教人技能喻
  421. 如染香人喻
  422. 導遊宣講喻
  423. U盤電腦喻
  424. 安全帶喻
  425. 智能手機喻
  426. 產品顯功喻
  427. 鋼窗焊接喻
  428. 電波頻道喻
  429. 摩尼寶珠喻
  430. 頻道開關喻
  431. 如母憶子喻
  432. 一般消費 最高享受
  433. 月光之德喻
  434. 寒潭映月喻
  435. 母不離兒喻
  436. 如影隨形喻
  437. 慈母護兒喻
  438. 真鈔假鈔喻(二)
  439. 真鈔假鈔喻(一)
  440. 光來暗除喻
  441. 銀行卡喻
  442. 破暗喻
  443. 日出喻
  444. 月影喻
  445. 瓦礫變金喻(二)
  446. 瓦礫變金喻(一)
  447. 吃飯吃藥喻
  448. 電視喻
  449. 電燈喻
  450. 喚人喻
  451. 叩鍾喻
  452. 點鐵成金喻
  453. 屋攝棟樑喻
  454. 磁鐵吸釘喻
  455. 石碎千山喻
  456. 千歲暗室喻
  457. 佛日住頂喻
  458. 雷電是一喻
  459. 見食不飽喻
  460. 蓮花不染喻
  461. 父留支票喻
  462. 嬰兒吃奶喻
  463. 衣裡明珠喻
  464. 蚊帳罩護喻
  465. 疫苗防病喻
  466. 名即是體喻
  467. 人船一體喻
  468. 陽光照護喻
  469. 喝水吃飯喻
  470. 小卡大印喻
  471. 良種豐收喻
  472. 吃飯能飽喻
  473. 房攝門窗喻
  474. 月光自然喻
  475. 電波感應喻
  476. 點火必燒喻
  477. 破布包金喻
  478. 商標名牌喻
  479. 臨餓種稻喻
  480. 百億支票喻
  481. 強弓射箭喻
  482. 五層高樓喻
  483. 雜寶摩尼喻
  484. 彌陀寶殿喻
  485. 聖旨地瓜喻
  486. 建國稱帝喻
  487. 國王召見喻
  488. 省級會議喻(二)
  489. 省級會議喻(一)
  490. 鸚鵡學舌喻
  491. 孫喊奶奶喻
  492. 忽得遺產喻
  493. 鏡照山水喻
  494. 書生渡蟻喻
  495. 開燈尋物喻
  496. 洪爐片雪喻(三)
  497. 洪爐片雪喻(二)
  498. 洪爐片雪喻(一)
  499. 化療治癌喻
  500. 名號利劍喻
  501. 帝王稱號喻
  502. 錢幣兩面喻
  503. 執鏟取火喻
  504. 夾牆穿孔喻
  505. 秤砣槓桿喻
  506. 坐地日行喻
  507. 蟬鳴無意喻
  508. 以船代行喻
  509. 神醫妙藥喻
  510. 以布包金喻
  511. 大臣國王喻
  512. 蚊帳杯子喻
  513. 香氣瀰漫喻
  514. 再三保證喻
  515. 火木喻
  516. 麵粉饅頭喻
  517. 父子一體喻
  518. 枝末根本喻
  519. 蓋房成就喻
  520. 遇緣有異喻
  521. 種豆因果喻
  522. 冰水因緣喻
  523. 共命鳥喻
  524. 浪子歸家喻
  525. 吞鉤之魚喻
  526. 天性自然喻
  527. 慈母遊子喻
  528. 產品推銷喻
  529. 建房為兒喻
  530. 自來水管喻
  531. 飯從何來喻
  532. 碳素因緣喻
  533. 父母養兒喻(二)
  534. 父母養兒喻(一)
  535. 共命之鳥喻
  536. 母餵兒食喻
  537. 造船願心喻
  538. 移民迎親喻
  539. 買賣相應喻
  540. 蓄水灌溉喻(二)
  541. 蓄水灌溉喻(一)
  542. 餵奶吃奶喻
  543. 大道無言喻
  544. 船已造好喻
  545. 電視發送喻
  546. 協議簽字喻
  547. 三峽移民喻(二)
  548. 三峽移民喻(一)
  549. 萬川歸海喻
  550. 家之牢獄喻
  551. 逃犯警笛喻
  552. 八識兄弟喻
  553. 磐石芥子喻
  554. 夢中說夢喻
  555. 飛機迷航喻
  556. 罪人求救喻
  557. 盲龜浮木喻(二)
  558. 盲龜浮木喻(一)
  559. 三百矛瘡喻
  560. 大地爪土喻
  561. 百槍刺身喻(二)
  562. 百槍刺身喻(一)
  563. 無常老虎喻
  564. 良馬駑馬喻
  565. 好堅樹喻:一得往生,直入補處
  566. 「途中即家舍」喻:彌陀本願,現生不退
  567. 郢匠喻:二佛默契,導歸極樂
  568. 舞台燈光照主角喻:彌陀如何為我,我便如何為人
  569. 靈藥喻:彌陀悲心,平等救度
  570. 父母唯一喻:彌陀眾生,一體不離
  571. X光喻:佛光照破處,凡夫皆罪相
  572. 如母憶子:《念佛圓通章》深義
  573. 人身難得之喻
  574. 書生救蟻與潛通佛智
  575. 須達造園喻
  576. 風拂雲喻
  577. 明破暗喻
  578. 大網喻
  579. 報警喻
  580. 滅火防火喻
  581. 剎車喻
  582. 黑臉白臉喻
  583. 歸降喻
  584. 病癒喻
  585. 三禪之樂喻
  586. 父母愛子喻
  587. 無煙之火喻
  588. 盲龜浮木喻
  589. 三百槍喻
  590. 牛喻
  591. 淄澠一味喻
  592. 基因喻
  593. 芬陀利花喻
  594. 銀行卡喻
  595. 破暗喻
  596. 日出喻
  597. 月影喻
  598. 瓦礫變金喻
  599. 吃飯吃藥喻
  600. 電視喻
  601. 電燈喻
  602. 喚人喻
  603. 叩鐘喻
  604. 遊子吟喻
  605. 共命鳥喻
  606. 收稻殼喻
  607. 跨壕溝喻
  608. 照相機喻
  609. 開關喻
  610. 百寶箱喻
  611. 碳素喻:念佛一法轉凡成聖
  612. 向地射箭喻
  613. 八識喻
  614. 五百塵點劫
  615. 切事繫心喻
  616. 鶴腳長鴨腳短喻
  617. 樹喻:肉體存在,就有煩惱
  618. 人坐船喻
  619. 躬身入海喻
  620. 溺水喻
  621. 乘機喻
  622. 石頭乘船喻
  623. 如空廣涵喻
  624. 如地普載喻
  625. 如藥自然喻
  626. 如鏡不拒喻
  627. 如月相隨喻
  628. 如日普照喻
  629. 輕毛喻
  630. 阿伽陀藥喻
  631. 芥子劫喻
  632. 磐石劫喻
  633. 冰水喻
  634. 父憐癡子喻
  635. 醫病喻
  636. 建房喻
  637. 搭橋喻: 從娑婆世界到達極樂世界的橋
  638. 推土機喻: 今乘二尊教,廣開淨土門
  639. 屋舍喻:名號總攝萬德
  640. 大海與微滴
  641. 「驕慢的懷疑」與 「取水映月」喻
  642. 關於信心與念佛的譬喻
  643. 窮子喻
  644. 念佛即是多福德之喻
  645. 二河白道喻
  646. 念佛即是多善根之喻
  647. 不論凡夫,只論彌陀之喻
  648. 攝抑二門,悲智雙運之喻
  649. 佛無條件救度的譬喻
  650. 彌陀大悲,急救苦者之喻
  651. 念佛與妄想
淨土宗
淨土文庫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淨土文庫 > 淨土宗妙喻
top

淨土宗妙喻

二河白道喻(二)

淨土宗編輯部

       雖然貪瞋煩惱猛烈,念佛必定往生——善導大師的《觀經四帖疏》中的「二河白道喻」對此有生動的說明。

又白一切往生人等:今更為行者說一譬喻,守護信心,以防外邪異見之難。
何者是也?

       「對一切願往生淨土的人,我再給大家說一個譬喻」。目的是什麼呢?

       「守護信心」:讓我們在念佛道路上信心堅固。

       「以防外邪異見之難」:「外」就是外道;「邪」就是邪見;「異」,不是淨土宗的正知見,和淨土宗的教法有差別。防止他們來妨難。

       「異見」往往是這樣的:他會站在通途聖道修行的立場,認為「你念佛如果沒有斷貪瞋癡煩惱,怎麼可能解脫生死輪迴?」這樣跟淨土宗的觀點就不一樣了。

       淨土宗的觀點:即使沒有斷貪瞋癡煩惱,念佛也必得往生。淨土法門本來就是救度凡夫的法門。

       見解不一樣,就會引用有關靠自力修行斷惑證真的經典、論據來辯駁。我們如果不瞭解,就會被動搖。所以,善導大師在這裡講了一個譬喻:

譬如有人,欲向西行,百千之里。
忽然中路,見有二河,一是火河在南,二是水河在北。
二河各闊百步,各深無底,南北無邊。
正水火中間,有一白道,可闊四五寸許。
此道從東岸至西岸,亦長百步。
其水波浪交過濕道,其火焰亦來燒道,水火相交,常無休息。
此人既至空曠迥處,更無人物,多有群賊惡獸,見此人單獨,競來欲殺。
此人怖死,直走向西,忽然見此大河,即自念言:「此河南北不見邊畔,中間見一白道,極是狹小。二岸相去雖近,何由可行?今日定死不疑。」
正欲倒迴,群賊惡獸漸漸來逼。
正欲南北避走,惡獸毒蟲競來向我。
正欲向西尋道而去,復恐墮此水火二河。
當時惶怖,不復可言,即自思念:「我今迴亦死,住亦死,去亦死;一種不免死者,我寧尋此道向前而去。既有此道,必應可度。」
作此念時,東岸忽聞人勸聲:
「仁者,但決定尋此道行,必無死難!若住即死。」
又,西岸上有人喚言:「汝一心正念直來,我能護汝!眾不畏墮於水火之難。」
此人既聞此遣彼喚,即自正當身心,決定尋道直進,不生疑怯退心。
或行一分二分,東岸群賊等喚言:「仁者迴來!此道險惡不得過,必死不疑;我等眾無惡心相向。」
此人雖聞喚聲,亦不迴顧,一心直進,念道而行。
須臾即到西岸,永離諸難,善友相見,慶樂無已。
此是喻也。

       「譬如有人,欲向西行,百千之里」:譬如有一個人,想往西走,路途遙遠,百里千里。

       「忽然中路,見有二河,一是火河在南,二是水河在北」:突然在半路上就見有兩條河,隔在半路,將道路攔腰切斷:往南是一條火河,往北是一條水河——出現「二河」了。

       「二河各闊百步,各深無底,南北無邊」:兩條河都是百步之寬,深就沒有底了,很深。火河,向南看沒有邊;水河,向北看也沒有邊。

       「正水火中間,有一白道,可闊四五寸許」:水河和火河的正中間,有一條白色的道路。這條白道有多寬呢?大概四五寸寬。

       「此道從東岸至西岸,亦長百步」:這條白道從東岸跨到西岸,也是一百步。就是說,水火二河有多寬,這條白道也有多長。不過,白道很狹窄,只有四五寸寬。

       「其水波浪交過濕道,其火焰亦來燒道」:這條狹小的白道在水火二河中間,水河掀起波浪,澆濕這條小白道;火河吐出火舌,燒這條白道。

       「水火相交,常無休息」:要麼是水過來,要麼是火過來,輪番進攻,或者是水火同時過來,片刻都不休息。環境交代了,這人怎麼樣呢?

       「此人既至空曠迥處,更無人物」:這個人來到這片空曠的原野,旁邊沒有同伴,也沒有武器,什麼都沒有,赤手空拳,獨自一人。

       「多有群賊惡獸,見此人單獨,競來欲殺」:看見這個人孤零零的,沒有同伴,沒有武器,很多盜賊、惡獸爭相趕來殺他。

       「此人怖死,直走向西」:這個人很害怕,怕死嘛!他就徑直往西邊跑。

       「忽然見此大河,即自念言:此河南北不見邊畔,中間見一白道,極是狹小」:跑著跑著,他突然看見前面攔了這水火二河。他心裡就想:火河向南,看不到邊;水河向北,看不到頭。二河中間,有一條四五寸寬的白道,太狹小了。

       「二岸相去雖近,何由可行?今日定死不疑」:想從東岸逃到西岸,雖然兩岸相隔不遠,只有百步,可是這條白道這麼狹小,怎麼過得去呢?這是他當時的心情。前有水火,後有追兵,左右都是毒蛇猛獸。雖然有一條白道,可是這麼窄,怎麼過得去啊!他就想:今日我是定死無疑了,肯定死在這裡了!那怎麼辦?求生第一!他就想辦法、動腦筋了。

       「正欲倒迴,群賊惡獸漸漸來逼」:「倒迴」就是倒退。他就想往回走。後面喊聲陣陣,漸漸殺來了:後退是不可能了。

       「正欲南北避走,惡獸毒蟲競來向我」:想往南邊走,老虎嘴都張開了;想往北邊走,毒蛇把舌頭都吐出來了。要往哪裡逃?

       「正欲向西尋道而去,復恐墮此水火二河」:正想向西順著白道過河,但是又怕掉到水裡淹死,掉到火裡燒死。這個時候他是插翅難飛,天羅地網,沒辦法了。

       「當時惶怖,不復可言,即自思念:我今迴亦死,住亦死,去亦死」:當時他非常惶恐,恐怖,用語言無法形容他的恐懼。自己就在那裡自言自語,自思自念:形勢非常危急,我要是回去,死路一條,因為群賊惡獸追來了。我站在這個地方不走,也是死路一條。包圍圈越來越小了,我停在這裡不動,也是坐以待斃。「去」就是到對岸,到對岸可能也是死,因為水火二河太兇猛,白道太狹小。雖然如此,他一比量:

       「一種不免死者,我寧尋此道向前而去」:反正都是死路一條,沒辦法了,既然有這條白道,他抱著一線希望就要走一走。他寧願向前而死,也不停留、後退。這個時候他就下了這麼一個決心。如果是我們,也只有如此了。

       「既有此道,必應可度」:既然有這條白道,總是給人走的,肯定可以過去!

       「作此念時,東岸忽聞人勸聲:『仁者,但決定尋此道行,必無死難!若住即死』」:當他這樣思量的時候,轉機來了!東岸突然就聽到有人勸他的聲音:仁者!你就打定主意、下定決心順著這條道前行,肯定不會掉到水火當中死掉!如果你在這裡不動,那就死定了!這樣勸導他。

       「又,西岸上有人喚言:『汝一心正念直來,我能護汝!眾不畏墮於水火之難』」:東岸的聲音剛落,西岸也有人在對面喊他:你一心正念,逕直過來,不要害怕,我來保護你!這個人現在最願意聽到的就是「我能護汝」!現在他沒有武器,沒有同伴,後面有群賊、猛獸、毒蛇等等要來追殺他,對面有聲音說:你過來,我保護你!不要怕掉到水裡淹死、掉到火裡燒死,儘管放心過來!

       「此人既聞此遣彼喚,即自正當身心,決定尋道直進,不生疑怯退心」:這個人聽到這邊有人要他過去,那邊有人要他過來,心裡就得到安慰,有人保護他了。他抖擻精神,定一定神,心就決定下來了,要順著這條道過去。本來自己就想過去,何況現在聽到這邊有人鼓勵、那邊有人保護,他就打定主意,順這條道直接過去,直進向西。不生疑惑心,也不生恐懼心,也不生退墮心,這叫「不生疑怯退心」,因為他生不起來嘛!他再懷疑,後面、旁邊都是敵人,包圍圈縮小了,死路一條,也不允許他懷疑,何況東岸和西岸的聲音都很柔和、慈悲、懇切,令他不懷疑,也不害怕,為什麼?反正是死路一條,大不了是一死,何況他順這條道還可能不會死,還有人保護,所以他不可能有害怕的心;也不生退心,為什麼?因為退回去情況更糟,順這條道走過去,還有人保護。所以,他就不生這三種心——疑、怯、退。「疑」就是懷疑,「怯」就是膽怯,「退」就是退墮。

       「或行一分二分,東岸群賊等喚言:『仁者迴來!此道險惡不得過,必死不疑;我等眾無惡心相向』」:剛上這條白道,才走一步兩步,東岸的群賊在岸邊大喊:「仁者,你回來!」喊得很好聽,也喊他「仁者」。「這條道太險惡了,水這麼洶湧,火這麼猛烈,你沒法過去!你必死無疑!」「我們喊你回來都是關心你,我們對你沒有惡意,你回來吧!」他能不能回去?不能回去啊!很多人就是這樣被喊回去了,一喊就回去了;但是,這個人不傻。

       「此人雖聞喚聲,亦不迴顧,一心直進,念道而行」:這個人聽到兩種呼喚:一種是對岸的人說「你一心正念直來,我能保護你,你不會墮在水火當中」;一種是後面的人在喊他「回來!這條白道太險惡了,你肯定要有死難,我們對你沒有惡意」。雖聽到背後群賊的喊聲,但是他不被欺騙,不受他們的誘惑,他只聽從對岸的呼喚聲。也不回頭看一眼。又來一個「直進」,一心一意順著這條白道直進。順著這條白道,念念不捨這條白道,向西而去。

       「須臾即到西岸,永離諸難,善友相見,慶樂無已」:時間很短,一百步,很快,在對方的保護下,很快就到了。火也沒有燒著他,水也沒有淹著他。剎那之間就永遠離開了群賊、惡獸、毒蟲、水火……種種險難的境界通通遠離。到了對岸之後,與善友、家人團聚,感到無上的喜悅!

       「此是喻也」:這是一個比喻。這個比喻說的就是我們啊!

次合喻者:
言「東岸」者,即喻此娑婆之火宅也。
言「西岸」者,即喻極樂寶國也。
言「群賊、惡獸詐親」者,
即喻眾生六根、六識、六塵、五陰、四大也。
言「無人空迥澤」者,
即喻常隨惡友,不值真善知識也。
言「水火二河」者,
即喻眾生貪愛如水、瞋憎如火也。
言中間「白道」四五寸者,
即喻眾生貪瞋煩惱中,
能生清淨願往生心也。
乃由貪瞋強故,即喻如水火;
善心微故,喻如白道。
又,「水波常濕道」者,
即喻愛心常起,能染污善心也。
又,「火焰常燒道」者,
即喻瞋嫌之心,能燒功德之法財也。
言人行道上「直向西」者,
即喻迴諸行業,直向西方也。
言「東岸聞人聲勸遣,尋道直西進」者,
即喻釋迦已滅,後人不見,
由有教法可尋,即喻之如聲也。
言或行一分二分,「群賊等喚迴」者,
即喻別解、別行、惡見人等,
妄說見解,迭相惑亂,及自造罪退失也。
言「西岸上有人喚」者,即喻彌陀願意也。
言「須臾到西岸,善友相見喜」者,
即喻眾生久沉生死,曠劫輪迴,
迷倒自纏,無由解脫;
仰蒙釋迦發遣,指向西方,
又藉彌陀悲心招喚,
今信順二尊之意,
不顧水火二河,
念念無遺,乘彼願力之道,
捨命以後,得生彼國,
與佛相見,慶喜何極也。

       「次合喻者」:下面,善導大師解釋這個譬喻。

       「言『東岸』者,即喻此娑婆之火宅也」:東岸就是指我們娑婆世界,娑婆火宅。

       「言『西岸』者,即喻極樂寶國也」:西岸就是指西方極樂世界,清淨莊嚴寶國。

       「言『群賊、惡獸詐親』者」:即喻眾生六根、六識、六塵、五陰、四大也。「詐」就是欺詐、虛偽。「詐親」就是假裝友好親善:我關心你,我們沒有惡意啊,其實他想害你。群賊、惡獸詐親是指哪些呢?「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六塵」:色、聲、香、味、觸、法。「六識」:六根對六塵產生分別,比如眼睛見到色,就對色有個認識——眼識;耳朵聽到聲音,產生耳識,還有鼻識、舌識、身識、意識,這叫「六識」。「五陰」:色、受、想、行、識——我們的身心。「陰」就是覆蓋的意思。「色」是指我們的色身,「受、想、行、識」指我們心裡的四種狀況。《心經》裡說「色不異空,空不異色」,然後說「受想行識,亦復如是」,意思是:色是空,受想行識也是空。「四大」:地、水、火、風,構成身體的四大要素。這些叫作「群賊」。為什麼叫作「賊」呢?因為它們會偷竊我們的功德法財。我們好不容易修一點功德,都被它們偷走了。但是,它們偽裝得很可愛,偽裝得跟我們的關係很親密,我們還把它們當作好朋友。人們每天照鏡子,護膚、美容,這不就是把身體當作好東西嗎?六根、六塵、六識,凡夫不能辨識,就被它們左右。好看的,多看幾眼;好聽的,願意多聽;不好聽的,就皺眉頭,起瞋毒之心。觸境逢緣,內心起種種惡念、種種煩惱,這就叫「群賊、惡獸詐親」。

       「言『無人空迥澤』者,即喻常隨惡友,不值真善知識也」:只有他一個人,孤孤單單地待在空空蕩蕩的原野當中,比喻一個人經常遇到惡友——壞朋友,遇不到真的善知識。

       「言『水火二河』者,即喻眾生貪愛如水、瞋憎如火也」:水火二河代表什麼呢?水,代表我們的貪愛,比如看見好吃的,就開始流口水了,貪心起來了。火,代表我們的瞋恨,怒火中燒。

       「言中間『白道』四五寸者,即喻眾生貪瞋煩惱中,能生清淨願往生心也」:中間這條白道只有四五寸,代表什麼呢?代表我們眾生在貪瞋煩惱當中,能夠生起清淨的願往生心。白色代表清淨。也就是說,願生極樂的這個心,就是清淨的。除了這個心之外,都是染污的。貪、瞋,這些都是染污。然而,「貪瞋煩惱中,能生清淨願往生心」,這一念心是清淨的:這是善導大師講的。

       「乃由貪瞋強故,即喻如水火;善心微故,喻如白道」:因為凡夫眾生的貪心、瞋恨心很強盛,所以用南北不見邊、其深無有底的水火二河來形容。一天八萬四千念,所起的貪心和瞋恨心那就太多了。而善心、願生淨土的心若隱若現,即使偶爾顯露出來,跟貪瞋心也不能比。善心很微弱,所以用四五寸白道來形容。

       「又,『水波常濕道』者,即喻愛心常起,能染污善心也」:水河的波浪起來,經常把白道打濕,比喻我們的貪愛心經常現起,染污我們的善心。雖修善法,但被貪心所染,成為雜毒之善。

       「又,『火焰常燒道』者,即喻瞋嫌之心,能燒功德之法財也」:火焰常燒這條白道,代表我們的瞋恨心、嫌噁心能夠燒損功德法財。

       大家注意:這條白道,這裡說水能染污它,火能燒功德法財,這是形容。為什麼要讓大家注意呢?因為下面還有另外一種解釋,這裡先記住。

       「言人行道上『直向西』者,即喻迴諸行業,直向西方也」:這個人走在白道上,一心直進,向西而去,代表什麼呢?「迴」是迴向,「諸」是種種。「迴諸行業」,以《觀經》來講,就是三福迴向;「直向西方」,向西方極樂淨土而去。這裡講的「白道」,一方面是指我們的清淨願往生心,另一方面是指這個人迴轉他的行業,求生西方。這種「迴諸行業」求生西方的白道,水就有可能打濕它,貪愛染污善心;火也會燒它,燒滅功德法財。也就是說,我們自己修行諸善功德迴向求往生,會被貪瞋的水火所損害。善導大師在《往生禮讚》裡說:「貪瞋諸見煩惱來間斷故。」

       「言『東岸聞人聲勸遣,尋道直西進』者,即喻釋迦已滅,後人不見,由有教法可尋,即喻之如聲也」:說東岸聽到有人在勸他,發遣他說:「仁者,你順著這條白道往西邊走」,這代表什麼呢?東岸這個人就代表釋迦牟尼佛。為什麼只聽到聲音、見不到人呢?因為釋迦牟尼佛已經入滅了,有經典留在世上,經典就像釋迦牟尼佛的聲音。他慈悲的言教,「即喻之如聲也」。這就是《阿彌陀經》裡所講的「眾生聞者,應當發願,願生彼國」。佛說:「仁者,你應當發願,願生彼國啊!你應當往西邊而去!肯定能過去,諸佛都在護念你,保護你。如果停住在這裡,不去往生極樂世界,你只能六道輪迴啊!」

       「言或行一分二分,『群賊等喚迴』者,即喻別解、別行、惡見人等,妄說見解,迭相惑亂,及自造罪退失也」:這個人聽到東岸有人發遣、西岸有人呼喚,他就上了白道。但是,才走幾步,就有人喊他:「仁者迴來!此道險惡不能過,必死無疑!」這是比喻那些別解、別行、惡見的人,妄說自己的見解,彼此迷惑動亂,失去往生大利;還有自己造罪退失的。比如說我們要發願念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了,「你光念佛怎麼能往生?你不讀誦大乘經典,你不參禪,你不開悟,你沒有降伏貪瞋煩惱,怎麼能往生?」這樣都叫別解、別行、惡見。別解別行的人,就是指雜行雜修的人。雜行之人是站在他們各自的修持立場,不是站在阿彌陀佛本願救度的角度。他們的理解、行持與彌陀本願專修念佛有差別,稱為「別解別行」。善導大師在《往生禮讚》裡說:

余比日自見聞:諸方道俗,解行不同,專雜有異。但使專意作者,十即十生;
修雜不至心者,千中無一。

       理解和行持都有不同,就產生分歧了,有的專修,有的就雜行。凡是專修的人,十個,十個往生。大家也可以去看,只要沒有往生的,肯定是雜行雜修;只要一輩子老實念佛、不換題目,百分之百往生。

       善導大師在著作裡,有時候講「異學異見」,有時候講「別解別行」。

       「異」是不同。異學異見指聖道門的修行者,他們學的跟我們不一樣,見解就不一樣。「自性就是彌陀,何必更念彌陀?唯心即是淨土,何必更求往生?」他們在這個世界,就想自己達到自性彌陀、唯心淨土,跟我們所學、所宗不一樣,這叫「異學異見」。

       「別」是同中有別。就是說:他也願生極樂淨土,大方向一樣,但沒有遵循阿彌陀佛的本願稱名,理解和行持有差別,叫「別解別行」。

       「妄說見解」:不是按照阿彌陀佛的本願稱名,而是說他個人的見解。

       「迭相惑亂」:有人一聽,就迷惑了;一迷惑,心中就動亂了,「老王啊!我聽說這樣不行啊!」老王聽到之後,又去「弘法」了:「老李啊!這樣不行啊!」老李聽到之後,又去「弘法」了:「老張啊!這樣不行啊!」你嚇唬我,我嚇唬你,你迷惑我,我迷惑你,這叫「迭相惑亂」。那些「迭相惑亂」的話,大家不要講,也不要聽。我們要依據淨土三部經、善導大師的解釋,我們要聽東岸釋迦牟尼佛的發遣和西岸阿彌陀佛的召喚。從古到今,「迭相惑亂」的人並不少見。印光大師講:古來有不少人拿通途的「以戒定慧,斷貪瞋癡」這種教法來論淨土法門,還認為自己在弘揚佛法,其實是在自誤誤人。

       「言『西岸上有人喚』者,即喻彌陀願意也」:西岸有人在召喚「仁者,汝一心正念直來」,這是比喻阿彌陀佛第十八願的意思。

       善導大師講的話,彌陀示現講的話,都是有法味的。就這麼一句話,就是解釋第十八願。怎麼解釋?

汝一心正念直來,我能護汝!
眾不畏墮於水火之難。

       我們來對比第十八願的願文。第十八願說「設我得佛,十方眾生」,十方眾生太廣泛了,我們往往說:「能往生的,可能指出家人,可能指念佛時間久的人;我肯定不包括在內,因為我念佛時間短,功夫不行……」左看右看,以為十方眾生是指別人。善導大師在這裡講:十方眾生不是別人,就是你!「汝」——救的就是你!阿彌陀佛直接跟你面對面,說:「救的就是你!」這個「汝」就把「十方眾生」跟我們每個人緊密地掛起鉤來。這樣,我們讀經文就不至於含混籠統。善導大師用「汝」這個字解釋「十方眾生」,你,是阿彌陀佛救度的對象,「就是你!不是別人」。

       「一心正念直來」:這六個字,很乾脆。「一心」就是信心,也就是「至心信樂」;「正念」就是「乃至十念」,念佛;「直來」就是「欲生我國」。你看!解釋得很乾脆,很明瞭。

       「我能護汝」:這就是解釋後面八個字——「若不生者,不取正覺」。「如果我不能令你往生,我就不成佛」。「靠我的正覺功德來保護你,靠我的光明神力來保護你,靠我的大誓願力來保護你!」

       「眾不畏墮於水火之難」:這是在解釋「唯除五逆,誹謗正法」。第十八願是要救度哪種人呢?是救度充滿了貪瞋煩惱的眾生。釋迦牟尼佛也好,阿彌陀佛也好,早就看到眾生的本性,因為充滿了貪瞋煩惱,極有可能造下五逆謗法的重罪,所以,事先抑止說:「哎,你不要造五逆謗法罪!」反顯「十方眾生」就是指極有可能造五逆謗法重罪的人。

       阿彌陀佛、釋迦牟尼佛知道貪瞋煩惱具足的凡夫如果不加抑止,惡性膨脹,就有可能五逆謗法,所以講「不要造五逆謗法罪!」如果對阿羅漢,會講這句話嗎?不會。不要說對阿羅漢,即使對深信因果、皈依三寶的弟子,會講這句話嗎?不會。他深信因果了,雖然是凡夫,也不可能去五逆謗法。所以,講「唯除五逆,誹謗正法」,就是針對惡性眾生,煩惱熾盛的人,沒有正信、正見、正解的人。

       阿彌陀佛發願要救他,所以說「眾不畏墮於水火之難」——「你不用害怕貪瞋水火,不用怕!我來解決,我來保護你,我來排除!」

      「我有貪心怎麼辦?我有瞋心怎麼辦?」這個當然不好。阿彌陀佛就說:「不畏!」——不要害怕。本來貪瞋煩惱會讓我們墮入水火二河裡面,現在有阿彌陀佛願力的保護,我們不至於墮下去,所以佛叫我們不用怕,來安慰我們。善導大師就說:「西岸上有人喚者,即喻彌陀願意也。」以此比喻阿彌陀佛誓願。

       「言『須臾到西岸,善友相見喜』者,即喻眾生久沉生死,曠劫輪迴,迷倒自纏,無由解脫」:很快到了西岸,善友相見很歡喜,這比喻什麼呢?這是我們本來的狀況,曠劫以來沉沒在生死輪轉當中,迷惑顛倒,惡業纏縛,無法解脫。

       「仰蒙釋迦發遣,指向西方,又藉彌陀悲心招喚」:在東岸,釋迦牟尼佛說:你要往生西方!阿彌陀佛在對面招手,呼喚我們。

       「今信順二尊之意,不顧水火二河,念念無遺,乘彼願力之道,捨命以後,得生彼國,與佛相見,慶喜何極也」:信順釋迦牟尼佛的發遣,信順阿彌陀佛的召喚,信順釋迦牟尼佛的本懷和阿彌陀佛的本願。不管貪瞋煩惱多麼熾盛。一切不顧!心心念念,只管念佛,踏上阿彌陀佛願力的白道。白道有兩種:一種是迴諸行業求生西方的白道,一種是願力的白道。我們這一生,壽命很短暫,剎那之間過去了,就往生淨土,與佛相見,這是多麼歡喜的事情啊!

 

《善導大師的淨土思想》

分享到
中華淨土宗協會
淨土宗文教基金會

110049台北市信義路五段150巷22弄41號
電話:02-8789-4818
傳真:02-8780-7050
E-mail:amt@plb.tw

捐 款 護 持

信用卡定期定額護持

本會推薦使用
前往

信用卡單筆護持

單次隨喜護持
前往

四大超商繳費護持

多元化的護持
前往

其他方式隨喜護持

匯款護持方式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