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慧淨
曇鸞大師在《往生論註》中說明「佛法最不可思議」的時候,就說佛法的最不可思議,是能夠使往生極樂世界的人當下就入一生補處,不須初地到二地,二地到三地……八地、九地、十地,一直到等覺,直接點明是當下超越的。如果有人認為沒有超越的道理,表示他還不明瞭這個法門,不明瞭佛法的不可思議。
當然,這還不是阿彌陀佛的不可思議之處。如果菩薩往生極樂世界而超劫、超地,或許有那個可能,因為他本身已經是斷無明、證法性的法身菩薩,到了極樂世界,在那種環境中功行一日千里,是有可能的。可是一般的善惡凡夫,不但無明沒有破,而且連塵沙惑乃至見思二惑都沒有降伏,也能夠脫離三界輪迴,往生極樂世界進入報土,入佛境界,同佛受用,「未破無明入佛報土,不斷煩惱得涅槃分」:這才是阿彌陀佛最不可思議之所在!
經典上說,阿彌陀佛所發的願是「超世願」,而且這些願也已經達成。阿彌陀佛的願之所以名為「超世願」,就在於極樂世界是報土,而且這個報土是「五乘齊入」,此願唯彌陀所獨發,是十方諸佛所沒有的。因此,彌陀之願稱為超世願。
天親菩薩讚彌陀本願說:
觀佛本願力,遇無空過者,
能令速滿足,功德大寶海。
「能令速滿足,功德大寶海」是指能夠使五乘眾生、聖凡善惡,一旦往生極樂都能超出常倫諸地之行,都能現前修習普賢之德,而未必先要斷見思二惑、塵沙惑,然後無明分分斷、法性分分證。因為只要乘佛本願力,一旦往生極樂,無明不斷而自斷,法性不證而自證,這就是「速滿足功德大寶海」之所在。「功德海」就是指佛,只有佛的功德才如大海,廣無邊,深無底。
阿彌陀佛第二十二願說,一旦往生極樂世界,究竟必至一生補處。因為有超越之理,不經劫,不經地,所以當下就入一生補處;如果沒有超越之理,就不能當下進入一生補處。
曇鸞大師說:
若言菩薩必從一地至一地,
無超越之理,未敢詳也。
這一段文字,「必」字是眼目。也就是說,如果認為菩薩必須從一地到一地,表示他不瞭解這個道理。由此反顯,未必一定從一地至一地,這就已說明他方淨土是有超越之理的。若論「十地階次」,那是釋迦牟尼佛在閻浮提對機教化的一種方法,他方淨土未必如此,淨土三經就顯明了安樂淨土超出常倫諸地的不可思議利益。所以不可以用釋迦牟尼佛在娑婆世界教化的方法來責問極樂世界橫超的妙法。因此,以凡夫的常識,或以有限的教理、認知來推量阿彌陀佛無障礙、不可思議的佛智,而說沒有超越之理,「未敢詳也」,對方必然不瞭解這個法門,才有這種言論;如果他瞭解這個法門,就不會出此言論了。
接下來,曇鸞大師比喻說:
譬如有樹,名曰「好堅」。
是樹地生,百歲乃具。
一日長高百丈,日日如此。
計百歲之長,豈類修松耶!
見松生長,日不過寸;
聞彼好堅,何能不疑?
這段比喻很容易理解,不過也不能以常識去衡量,必須是仰信地去接受。
譬如有一種樹,名叫「好堅樹」。這種好堅樹和一般的樹大有不同。「是樹地生,百歲乃具」,這種樹生出地面的時候,已在地下蘊育了一百歲,所以一旦生出來,就一天生長一百丈高,每天都是這樣。「計百歲之長,豈類修松耶!」如果算它一百歲所生長的高度,怎麼可以用一般的松樹來類比呢?好堅樹一天就能長高一百丈,一百丈已經要擡頭仰望了,可以當下看到它不斷向上生長的情形,一百歲就長到三百六十五萬丈高。「見松生長,日不過寸」,我們看一般松樹的生長,一天不超過一寸,頂多幾公分高而已;「聞彼好堅,何能不疑」,現在聽說有這種好堅樹,又未親眼目睹,怎麼可能不懷疑呢?一般人一定會對此打個問號。
釋迦牟尼佛苦行六年之後坐在菩提樹下,有一天晚上夜睹明星大徹大悟,立刻證入實智,當下成佛。看起來好像是當下成佛,其實不然。釋迦牟尼佛在過去生生世世、無量阿僧祇劫以來,已經累積菩薩六度萬行,而且已到達了等覺的果位,所以此世一修行就能夠入妙覺,得成佛道。所謂成功,不是成功的那一天才成功的,是在成功之前早就不計時日、持續精進累積成功的條件,一旦所有的條件具足,即當下成功,所謂「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
往生極樂世界當下就能證入等覺菩薩,這不是沒有原因的。這個原因,當然不是靠我們自己過去世無量劫來累積菩薩六度萬行,完全是因為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兆載永劫以來就為十方眾生積植菩薩無量德行,將全部的功德累積在六字名號當中,然後全部白白地送給我們。所以我們是因稱念彌陀的萬德洪名、往生極樂世界才能當下進入一生補處。也就是說,因為我們是依靠阿彌陀佛的萬德洪名而到極樂世界,也因為我們擁有了萬德洪名,就等同我們在無量阿僧祇劫當中已經積植菩薩無量德行,才能夠一往生極樂世界就和釋迦牟尼佛坐金剛座一樣得成佛道。這是靠佛力,不是靠自力。如果要靠自力,那是不可能的。
淨土法門是他力信仰,而且是完全他力、絕對他力。即使是上根利器,能夠廣修六度萬行,在阿彌陀佛面前也要低下頭來,不以這六度萬行來迴向,而完全以阿彌陀佛的功德為自己的功德,以他為自,捨自歸他。就好像再亮的燈光,在太陽底下也頓時暗淡無光,因為燈光再亮也不可能比太陽光還亮,而且既然在太陽底下了,也不需要它的亮度。
因為是絕對他力的信仰,所以專稱彌陀佛名是有相的稱名,而不是無相的念佛,至於觀想佛像就更不用講,也不需要。所以,我們就只專稱彌陀佛名,不須假藉其他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