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土宗編輯部
一般發心出家的人,在剃度前都會在寺院經過一段時間的考查、培養,以觀察其信仰、品行、性格等各個方面是否適合做一個出家人。大多數寺院規定的考查期為一年,具體到個人則有或長或短的不同。
這是一段特殊的日子。一方面這些發心出家者已經脫離了原來的家庭,遠離了世俗的生活;另一方面還沒有被他們所嚮往的僧團正式接納,而是處在被觀察的邊緣,正處在後路已絕而前途未明的境地,不用說,這對多數人的心理是一個考驗。他們懷著一顆忐忑不安的心,言語行事格外地小心謹慎,聲音自然不敢抬高,就是眼睛、頭顱也要比以前低垂許多呢。因為心常惺惺,一旦習犯重演,也容易即時察覺而悔改。寺院大眾,不論出家在家,會自然而然地拿「未來出家人」的標準來衡量他們,所以他們的一舉一動自然就在眾人的眼光之下了;主要的執事更是時時留心,明察暗訪,糾偏舉錯。已經出家的大眾,是他們心目中崇仰的對象,固然是光輝在上;就是與他們共事的居士,也都成了他們的老師,因為「就你這樣子,還想成一個出家師父嗎?」是眾人心口上一句明擺著的話。這是一段難熬的時間,但也是最有利於人生成長的時間。唯其如此,才有可能對世俗種種甚深習染來一番洗心革面,最終以乾乾淨淨的身心,虔誠面向佛祖,完成剃度的心願。
一個人從在家走向出家,由俗漢變成僧寶,可說是生命本質上的脫胎換骨,並非幾根頭髮一理、一件大衫一套就算了事,必須是先從心靈上發生根本轉變,然後才表現為形相上的自然轉變。剃度前的考查、培養,正是幫助他完成這個轉變,所以是絕對重要而必不可少的。
如同美麗的蝴蝶,總是在繭中完成了化育,才能一朝破繭而出,翩翔於空中;又如金蟬脫殼,必然是從裡面長出結實的新軀,才能順利蛻化,再鳴清風。如果不經過這一番過程,就提前將蛹從繭中強行提出,逼令飛舞,扒去蟬的外衣,讓牠高歌,不僅不能飛舞高歌,連命也不能保。
同樣地,如果不經過剃度前的嚴格考查、培養,狠下一番功夫,改造俗染的心靈,就草率剃度,一剃之後很容易成為非僧非俗之怪客。其結局不是剃一個死一個,而是剃一個死一雙了。何以故?身現出家,棄行孝養父母、報效國家等種種人倫義務,是俗之死;心猶在俗,不能養成僧德以光大法門、利濟眾生,是僧之死。是剃一光頭,即戕二性命,社會增一遊民,佛門結一死胎,可不慎乎!
有人說,人生成長不限時年,出家修行貫穿一生,末法發心出家者本來就少,只要發心真誠,即屬難能可貴,與其經時年月熱情消冷,乃至不乏半途而退者,不如趁熱打鐵盡早剃度,既木已成舟,生米成飯,再加培養,促其進步,不是很好嗎?
這話雖也有幾分道理,但總不是常規。比如嬰兒在母親子宮裡的成長,是任何環境下也不能替代的。提前一個月早產,可能花十年的時間也補不回來。若提前太多,要麼胎未成形,要麼產下早夭。一個人初發心出家,來到道場,也等於佛門的嬰兒一樣,在他還沒有獲得剃度之前,他的心自然會比較虔敬、謙下,因而極利於自我成長,而道場大眾也對他有格外關心、關注,這種整體的氛圍正如子在母胎一般溫暖適宜。一旦剃度,現出僧相,便如嬰兒呱呱墮地,他個人的心便放鬆了要求,大家對他也就不再那麼關注了。在新的空間,他便有了新的進步要求,要彌補剃度前的成長不足,可說是萬難了。
自然界事物的發育成長,只要具足了時間,便會有自然的結果。但發心出家並非如此千篇一律,鑒於每個人的善根因緣不一樣,有的人初來不久便蒙獲許可剃度,有的人則住寺甚長還須繼續延遲,有的人則勸止,有的人則請離;看上去生殺予奪的大權掌握在剃度和尚手上,其實還是由個人的善根因緣所決定。
《走好出家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