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盜的念佛
從前在某個國家有位天下第一大盜,他企圖竊取某寺院中用來祭祀的黃金佛足石。但如此珍貴且以黃金打造的佛足石豈能如此輕易偷到手?於是他思來想去,跑到寺院,對寺中的和尚謊稱:「我本有妻兒,但都不幸病逝,因此對人生感到絕望,欲入佛門出家修行。」從此這位天下第一大盜便剃度出家,成功潛入了這間寺院。他計畫先取得寺中大眾的信任,使眾人對他毫無戒心,到時便可輕鬆竊取寶物。於是他佯裝成一副認真修行的樣子,認真聽經聞法,努力學習經教,還適度背了幾句經文,每日不管是念佛或做佛事都表現的勤勤懇懇。
經過了一個月、兩個月,他告訴自己:「不要焦急,再忍耐一下就好?」。
又過了三個月、半年,他又對自己說:「不行不行!現在出手一定會被發現是我偷的!」。
就這樣過了一年、二年、三年、四年?
他心想:「我要偷的可是黃金做成的寶物佛足石啊!」於是又過了五年、六年、七年、八年?心想:「不行不行!時候未到,阿彌陀佛。」
又過了九年、十年、十五年?想著:「黃金的寶物阿彌陀佛。」
時光飛逝,二十年、三十年、四十年過去?此時他心中只剩下「南無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且不知不覺間竟成了這間寺院的住持,在鄉里間還頗具聲望,眾多善男子、善女人喜歡聽他講經說法,成為寺中最尊貴的出家人!
曾經是天下第一大盜,但此事卻無人知曉。如今他成了供奉黃金佛足石寺院的住持,實在沒有必要去偷自家的東西,甚至在這幾十年的歲月裡,漸漸的忘卻自己來寺偷寶的初心。
二、死刑犯的念佛
明治時代末期,有位強盜殺人犯在山梨縣刑務所被判處死刑。在執刑前總會問這些死刑犯們「最後想吃些什麼?想見哪些人?」這位死囚立即說道:「我想見我媽!」。於是獄方立刻安排他的母親過來與之相見。在場的人通通以為即將上演母子離別的悲情戲碼,沒想到死囚見到母親後,竟突然往她臉上吐了口唾沫,紅著眼眶含著淚激動的狂吼道:「如果妳當時訓斥我,事情就不會發展成今天這個樣子了!」
「當時」指的是他小時候與母親一起去看戲,離開時要穿鞋,但因天色昏暗,自己的鞋與其他小孩的鞋混在一處,實在難以分辨,因此穿錯了鞋,而這雙鞋比自己原來的鞋好很多。他對媽媽說:「媽媽,我穿錯鞋了?」媽媽聽後笑道:「這樣不是很好嗎?你賺到了耶!」聽完媽媽的話感覺好像被母親稱讚了。從此他似乎體會到如何做才能使母親開心。
自從那次穿錯鞋的事情發生之後,他開始行竊,每每將戰利品拿出來給母親看時,母親總是說:「這樣不是挺好的嗎?東西你就留著吧!」似乎從未生氣也沒喝斥過他。由於母親的縱容與溺愛,他開始了竊盜的人生,最終竟成為死囚。
對於母親「當時」沒有訓斥自己、沒有對他說「你這樣做是不對的!」或者「你這樣會造成別人的困擾,應該去道歉!」他耿耿於懷。直到在刑務所經教誨師的引薦,認識了一位僧侶,因此遇到了淨土念佛法門。先前由於出自對死刑的恐懼,他把一切都怪罪於母親,但後來發生了轉變,行刑前他對自己的母親說:「媽媽,是我錯了,對不起。我就要死了,今生我們即將別離,但阿彌陀佛會來接引我到西方極樂世界,這樣的我竟能成為尊貴的佛,到時願能再相見,在西方極樂世界相見。這樣的我真的很抱歉?我死後也請記得我,再見,謝謝。」
正如家師上人述懷言:
不論如何,彌陀本願,猶如金剛,永不改變。
不論如何,彌陀念我,如母憶子,永不捨離。
不論如何,彌陀時刻,與我同在,永不嫌棄。
不論如何,造惡眾生,需要彌陀,本願救度。
不論眾生,如何汙穢不淨、虛假諂偽,彌陀救度 永不改變。
不論眾生,如何貪愛瞋憎、愚癡狂惡,彌陀救度 永不改變。
不論眾生,如何罪深障重、苦惱強盛,彌陀救度 永不改變。
不論眾生,如何五逆謗法、缺乏修行,彌陀救度 永不改變。
因有本願 使人安心 使人希望 使人善良
因為不論如何 南無阿彌陀佛誓必救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