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至誠心
【疏文】
(一)凡夫虛假
不得外現賢善精進之相,內懷虛假,貪瞋邪偽,奸詐百端,惡性難侵,事同蛇蠍,雖起三業,名為雜毒之善,亦名虛假之行,不名真實業也。若作如此安心起行者,縱使苦勵身心,日夜十二時急走急作,如炙頭燃者,眾名雜毒之善。欲回此雜毒之行,求生彼佛淨土者,此必不可也。
【唯識解】
由凡夫第七識我執未破,前六識即使造作種種善業,經由第七識我執的染污,落入第八識的只可能是染污的種子,所以只能叫做雜毒之善,虛假之行,不能叫做真實之業。如同前六識這六個夥計,不論把饅頭做得如何乾淨潔白,經由第七識這個出納焦炭一般的黑手執持後,饅頭上總有一個大大的黑手印,最後放入第八識倉庫的只可能是染污的饅頭。日後若取用,也只可能是污染地用。
所以無論凡夫如何精進修行,乃至二十四小時不休息,由染污識未轉故,所修之業只可能是雜毒之善。此凡夫雜毒之善與淨土無漏清淨業不相應,凡夫染分種子欲變現為淨土清淨業,也是因果不相應,絕無可能,故善導大師說:「欲迴此雜毒之行,求生彼佛淨土者,此必不可也。」《八識規矩頌》凡夫第七識頌曰:「恆審思量我相隨,有情日夜鎮昏迷,四惑八大相應起,六轉呼為染淨依。」
(二)彌陀真實
【疏文】
彼阿彌陀佛因中行菩薩行時,乃至一念一剎那,三業所修,皆是真實心中作,凡所施為趣求,亦皆真實。
【唯識解】
阿彌陀佛在因中為法藏比丘而發四十八願時,如《往生論註》說,已位臨聖種性。其因中行菩薩行時,如《大經》說:「不生欲覺、瞋覺、害覺,不起欲想、瞋想、害想,不著色、聲、香、味、觸、法」 「住空、無相、無願之法,無作無起,觀法如化」。此時的菩薩,按唯識來說,已能「無功用行我恆摧」,此時的第六、第七識,已得轉識成智,即第六意識轉換成妙觀察智,第七末那識轉換成平等性智。所以身口意三業念念所造,皆是從無我平等心中流出,皆是無漏清淨,皆是真實,非如凡夫我執心中所造,皆是顛倒,皆是染污,皆是虛假,皆是雜毒。
二、深心
【疏文】
若佛所有言說,即是正教、正義、正行、正解、正業、正智,若多若少,眾不問菩薩人天等定其是非。若佛所說,即是了教,菩薩等說,盡名不了教。是故今時,仰勸一切有緣往生人等,唯可深信佛語,專注奉行,不可信用菩薩等不相應教,以為疑礙,抱惑自迷,廢失往生之大益也。
【唯識解】
前五識和第八識必須在佛果位上方得轉識成智,如《八識規矩頌》說「圓明初發成無漏,三類分身息苦輪」「大圓無垢同時發,普照十方塵剎中」。即成所作智和大圓鏡智唯佛方有,第六、七識的妙觀察智和平等性智,也要在佛果位上方得究竟圓滿。所以即使是已轉第六、七識為妙觀察智、平等性智的大菩薩,尚不能究竟八識心田,何況尚未轉識成智的低位菩薩,所以善導大師說「菩薩等說,盡名不了教」。
淨土法門更是「二乘非所測,唯佛獨明瞭」的果地法門。菩薩對此有所不知,甚至有些說法與淨土教理有所違背,也就不足為奇了。是故修學淨土之人,應以佛言為標準,若菩薩所說與佛說不一致,應隨順佛說,否則可能廢失往生之大益。
三、迴向發願心
【疏文】
言群賊惡獸詐親者,即喻眾生六根、六識、六塵、五陰、四大也。
【唯識解】
依唯識來看,外界的色身香味觸法等六塵境界,皆是第八識相分的變現,自身的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也是第八識相分所變,所謂「受熏持種根身器」。由凡夫第八阿賴耶識不淨有漏故,所變現的六根、六塵亦是有漏不淨。六識依第八識見分所變故,同樣是有漏不淨。六根、六塵、六識這十八界皆是眾生煩惱識的變現,五陰、四大亦復如是,故我們凡夫每天眼之所見、耳之所聽、身之所觸、心之所想,無不是群賊惡獸。
所以我們凡夫其實是在賊窩裡,觸目皆是群賊惡獸,或現兇惡相,或現詐親含笑相,但究其目的,無不是害人。因此,若無強力外緣,凡夫流轉三界六道已成定局,所謂「常沒常流轉,無有出離之緣」。故我等凡夫,若是只靠自力修行求出離,不免為群賊惡獸所騙、所害,唯乘阿彌陀佛不思議大願業力為增上強緣,方得免除賊害,得出生死苦界,得到西方樂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