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來,臥讀「淨宗18」裡「婚姻痛苦,子尚年幼,想一走了之,又拿不定,怎麼辦?」一文,不覺暗自哈哈大笑,心底按捺不住地崩出四個字——「同問,感恩!」若不是及早閉了嘴,怕是左鄰右舍會以為夜聞癡人笑。
世間張王李趙、士農工商不同,相同的是每一扇窗戶的背後都演繹著同樣的悲喜人生。子之問,正是我之問;師之答,正解我之惑,天上掉下大餡餅,焉能不笑?比如,在回答關於「但求到一個專修念佛處所往生」時,法師答道:「專修念佛的處所就是苦難,苦難就是我們一向專修念佛的地方」,實在令人拍案叫絕。
點暗手機屏幕,眼望窗外夜空,無語進入發呆時刻。
提到苦難,就會想到《賢愚經》中的一則故事。
阿盤提國有一位大富人,家財萬貫,家奴眾多。其中有一貧老婢女,衣不蔽體,食難裹腹,還要經常遭受鞭打之苦,簡直生不如死。這一天,老婢女獨自提瓶來到河邊取水,面對清澈的河水,一時悲從中來,不覺仰天嚎啕,大哭不止。這時,恰好佛陀的弟子尊者迦旃延途經此地,看到老婦痛哭,尊者悲心油然而生。
他對老婦人說:「既然你如此厭煩貧苦,為什麼不把它賣掉呢?」
聽了尊者的話,老婦大惑不解,「世上人人好樂,誰會甘願買貧啊?」
尊者微笑說道:「貧苦確實可以賣掉。」
老婦急忙追問:「怎麼樣才能把貧苦賣掉呢?」
尊者答道:「如果你想賣掉貧苦,你就要相信我的話。你把水瓶洗淨,以瓶中所盛之水布施僧人,這樣就可以賣掉你的貧苦了。」
老婦訥然,「可是這水瓶是我家主人的,怎麼敢用它來布施呢?」
尊者說:「雖然水瓶是你家主人的,但水卻是天下眾生共有的啊!」
老婦豁然開朗,連忙如教洗瓶盛水,供養尊者。尊者接受了老婦的供養,並為她授以三皈五戒,還教她念佛。當天夜裡,老婦人就在主人的房間裡命終了。第二天一早,主人看到老婦死在了自己的房間裡,大發雷霆,命人把她的屍體拋到了荒郊野外。其實,老婦的神識已經得生忉利天,遠遠看到自己昔日的皮囊,老婦與天中眷屬一道,為它散花送別……
乍接觸佛教時讀到這個故事,心裡不免「微微一笑」,真是聞所未聞,活生生的王婆賣瓜,純屬牛毛滿天飛的教化。學佛之後方知,佛是最勝福田,僧人代佛傳法,供僧即是供三寶,哪裡是什麼笑話?回頭望去,自己腦門兒上分明寫著大大兩個字——愚癡。
細思細想,人的苦難著實太多,哪裡只限於家庭瑣事?寫文章總歸三件事,是什麼、為什麼、怎麼辦,人生這篇文章也是如此。假如真能領受人生是苦,苦由緣生,那就真要痛徹心扉地問上一句怎麼辦了。佛門中講,布施可以賣貧窮,禮佛可以賣卑賤,放生可以賣短命,參學可以賣愚癡。既然老婦能以水供僧賣貧,那麼生死大事是否也可以賣掉呢?
想要賣掉生死,那就要有買家,只是生死之事人人厭惡,拒之萬里尚且不及,誰肯買了去?遍訪萬水千山,翻盡千金妙方,誰曾想,驀然回首,原來只有那曾經最不以為意的阿彌陀佛才是歡喜買家。
世間做買賣,一手交錢,一手交貨,兩不相欠,各自安然,可是要把這生生世世的不盡生死賣給素昧平生的阿彌陀佛,實在有些不好意思。再說了,他能買得了嗎?可是經上說,「我於無量劫,不為大施主,普濟諸貧苦,誓不成等覺」,「為諸庶類,作不請之友,荷負群生,為之重擔」,又說「阿彌陀佛成佛以來,於今十劫」。看來,他真的是成就了「普濟諸群苦」的誓願,不然豈不還是在做他的法藏比丘?
雖然阿彌陀佛自願買去眾生生死,可是還有問題,他能買得徹底嗎,又如何賣給他呢?於是又去經文裡尋找答案。《觀經》說,「稱佛名故,於念念中,除八十億劫生死之罪」; 彌陀化身的善導大師說,「利劍即是彌陀號,一聲稱念罪皆除。謗法闡提行十惡,迴心念佛罪皆除。」如此看來,阿彌陀佛果然願意買,並且買得起。
但還是不行,雖然我賣你買,自願交易,難道「交易」的方法就是念佛這麼簡單?想必其中定有玄妙。此時,又見經文說,「一一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眾生攝取不捨」;善導祖師講得更加徹底,「不為餘緣光普照,唯覓念佛往生人」。
想到能把這永遠看不到盡頭的生死大苦賣掉,就算是躺在被窩兒裡也要笑醒,完全可以安心入睡了。可是,還是不對,想那老婦人也念了佛,但她怎麼只是生到三界之內的忉利天呢?阿彌陀佛,合十懺悔!這樣想,絕不是覺得忉利天不好,只是跳不出三界外,還在五行中啊!趕緊爬起來,哪怕顧不上穿衣穿鞋,也要去請教「聖教集上師」。
「證得歡喜地」的龍樹菩薩在《易行品》中判難易二道,曇鸞菩薩在《往生論註》開篇引述此義,又說「易行道者:謂但以信佛因緣,願生淨土,乘佛願力,便得往生彼清淨土;佛力住持,即入大乘正定之聚,正定即是阿毗跋致。譬如水路,乘船則樂」,又在文末說「愚哉,後之學者!聞他力可乘,當生信心,勿自局分也」,再聯想到善導祖師「一切善惡凡夫得生者,莫不皆乘阿彌陀佛大願業力為增上緣」的法語,哦,原來道理全部都在這裡了。
鼓掌,熄燈,佛號擁著我,歡喜入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