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說「品位高下」,實是「頓超九界,直入佛地」
上文談及蕅益大師在《彌陀要解》的名句:「得生與否,全由信願之有無;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淺。」從字面上去解讀,意思是:就能否得生淨土而言,全在於行者有沒有信和願;持名是行,全由行者的「工夫」深淺,決定其往生的品位,但其實這並不是大師真正想表達的意思。
從聖道門修行來看,持名念佛是最容易,是四種念佛中最低劣,次為觀像念佛、觀想念佛,但以實相念佛的「工夫」至高。但淨土法門則相反,持名念佛是往生的正行,釋尊教人「執持名號」、「持無量壽佛名」等,說明淨土法門是佛力救度;因持名易行,凡夫往生有份,乃佛之本懷。
蕅益大師為了引導一些願意求生,但觀念上仍然認為定善觀行,或散善三福,比持名念佛高超,還要求「蓮生上品」的佛弟子,故此強調「信願」(信佛力,願生心)的重要性,並指出持名念佛不一定是往生下品,也可往生上品,甚至超越品位,直入佛地,視乎念佛人的信願有多深。
蕅益大師說「信願持名」的真實釋義時,云:「信願持名,頓超九界,直入佛地。」前面偈言雖說「品位高下」,但此釋義是「頓超九界,直入佛地」,天淵之別,這個才是大師真正想表達「信願持名」的真實意思。大師又云:「行人信願持名,全攝佛功德成自功德。持名善根福德同佛。」
換言之,如果行人是全信佛智,即信得深,深信之心;專稱彌陀佛名,即全仗名號功德;全靠佛力,不憑自力,那麼,此人萬行不憑憑念佛,即能全部攝取彌陀功德,成為自己功德,善根福德,與佛無異! 蕅益大師的結論很到位,甚至「出位」,但與善導大師的「凡夫入報」思想,不謀而合!
話雖如此,釋尊在《觀經》三輩九品文中,念佛往生的遇惡凡夫不但有品位之分,而且開華有遲疾之別,得益亦不同,有人仍質疑「行人信願持名,全攝佛功德成自功德。持名善根福德同佛」之說,就算善導大師也曾說:「日別念佛三萬聲以上者,皆是上品上生人」,人們應如何理解?
善導大師云:「同因同行證菩提」,念佛往生怎會有品位高下之分?
究竟念佛往生有沒有品位高下之分?首先,我們必須明白兩點:一者,釋尊在《無量壽經》卷下提出三輩文,向上、中、下三輩不同根性,但發菩提心的弟子說:三輩弟子只要「一向專念無量壽佛」,皆可得生,可知三輩九品之說,主要是指娑婆眾生的根性不同而已。
二者,《觀經》九品之說,主要是以自力修持諸行,如淨業三福,迴願往生者(諸行往生),分為遇大乘凡夫 (上輩)、遇小乘凡夫(中輩)、遇惡凡夫 (下輩),除非他們「一心迴願」,或以「三心正因,念佛正行」,才能「即便往生」、「必生彼國」,否則縱使得生,含華未出,喻為「胎生」。
按《無量壽經》言:「胎生」者,華內有三障—–不得見佛及諸聖眾、不得聽聞正法、不得歷事供養。除非他們識自本罪,深悔自責,只要「疑障乃除」,即時「宮華開發,自然化生」。可知輩品高下之說,反映往生者因有疑障而住入蓮胎;自抱修持諸行之心,才有開華遲疾,得益不同。
「念佛往生」是他力(佛力)的救度,有別於自力修持的「諸行往生」,彌陀願力救度是平等的,沒有什麽品位高下之分別,所謂「同因同行證菩提」。「同因」者,即是「三心正因」—–至誠心(捨己歸佛之心)、深心(決定深信之心)及迴向發願心 (歸命彌陀之心)。
「同行」者,即是「念佛正行」,又以「一心專稱佛名」為往生「正定之業」,順彌陀第十八願故!所謂「同一念佛,無別道故,遠通夫法界之內,皆為兄弟也」。又如印光大師說:「既得往生,則入佛境界,同佛受用,凡情聖見,二皆不生,則品位之說,依何安立哉!」
所謂「證菩提」者,指極樂世界是彌陀功德莊嚴、願力成就的圓滿、殊妙報土,眾生生者,皆是阿彌陀如來的正覺淨蓮花化生,都是仗佛的功德,是得不退轉菩薩,當然是完全一樣,怎會分為有高下、不平等的九品呢?事實上,經中沒有說蓮花分為九品,只說有「開、合」之別!
蓮花沒有九品之分,卻有「開、合」之別
為甚麼蓮花有「開、合」之別呢?如前所述,華「開」見佛悟無生,喻為「化生」,明信佛智故;「合」者,喻為「胎生」,疑惑佛智故。如龍樹菩薩云:「若人種善根,疑則花不開, 信心清淨者, 花開則見佛。」「種善根」者,即猶信人天罪福;「清淨」者,即是佛!
總之,「不平等」的情况不可能在彌陀報土出現的。至於釋尊在《觀經》三輩九品文中,示念佛往生的不同品位之遇惡凡夫,有開華遲疾之別,得益不同,我們不妨依善導大師在《觀經四帖疏》的「抑、攝二門」一對問答去理解—–先來抑止,後還攝取。
又,善導大師釋《觀經》三輩九品文,勸修「三福正因,九品正行」等弟子,一心迴願,辨定「三心正因,念佛正行」,但為什麼釋迦牟尼佛把「三心」說在上品上生文,而把「念佛」說在下品下生文?其實,這顯示了淨土法門的確是以凡夫為本、純佛力救度的法門。
釋尊說發「三心」者,「即便往生」、「必生彼國」,是講淨土法門的果益,殊勝非常,鼓勵求蓮生上品、修三福者發「三心」,一心專稱佛名。釋迦牟尼佛說「念佛」,是講往生淨土的方法,非常容易,就連三業無功的下品下生者念佛亦可往生,可知佛力救度的淨土法門所攝之機極廣,萬不漏一!
(轉載自「佛門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