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淨土法門為「不請之法」,《無量壽經》說「以不請之法,施諸黎庶」、「於諸眾生,視若自己」。釋尊觀察眾生的根機成熟,無問自說《阿彌陀經》,目的是要勸眾生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首先讚歎極樂世界的美好,依報、正報的種種莊嚴美妙,發起我們的願生心,為「略讚依正段」之意。
淨土法門「三根普攝」,釋尊特別偏歎西方,極樂世界是阿彌陀佛的別意弘願所成,特別攝受一切善惡凡夫。《無量壽經》言「當來之世,經道滅盡,我以慈悲哀愍,特留此經」,南無阿彌陀佛住世度生,永為眾生苦海的慈航,為釋尊大悲憫念眾生的深恩。
二、「略讚依正段」之深層內涵
《阿彌陀經》云:
爾時佛告長老舍利弗: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有世界名曰極樂。其土有佛,號阿彌陀,今現在說法。舍利弗,彼土何故名為極樂?其國眾生,無有眾苦,但受諸樂,故名極樂。
《阿彌陀經》說「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顯示釋迦牟尼佛來到這個世間的悲心、本懷,他特別的本懷是讓我們往生極樂世界。
「現在說法」,阿彌陀佛在極樂世界說念佛往生之法,他恆常地呼喚我們「十方眾生,你要欲生我國」,「稱我名號」即得往生,並得到十方諸佛的證誠,「今現在說法」,顯明眾生往生以後的利益。法照大師說「如來尊號甚分明,十方世界普流行」,《無量壽經》說阿彌陀佛「梵聲猶雷震,八音暢妙響」,十方諸佛的證誠,就是第十七願的成就,即是「現在說法」的內容:釋迦牟尼佛以及十方諸佛來證明阿彌陀佛的本願不虛,十方諸佛同來證明釋尊在娑婆世界說此念佛法門真實不虛,這就是「略讚依正段」的深層內涵。
三、佛知凡聖機時悟,即告舍利用心聽
《法事讚》云:
願往生,願往生。
人天大眾皆圍繞,傾心合掌願聞經;
佛知凡聖機時悟,即告舍利用心聽。
一切佛土皆嚴淨,凡夫亂想恐難生;
如來別指西方國,從是超過十萬億。
七寶莊嚴最為勝,聖眾人天壽命長;
佛號彌陀常說法,極樂眾生障自亡。
在《阿彌陀經》的盛會,人天大眾圍繞恭敬合掌,傾聽釋尊微妙的教法,佛智鑒知,一切大眾,凡夫聖人得救的時機到了,就告訴舍利弗尊者要用心聽。
所謂「凡聖機時悟」,根機雖有凡聖的差別,來到淨土法門中,都泯滅這些差別。不管是凡夫還是聖人,在淨土法門,都是同一個根機;是要乘佛願力的,凡夫與聖人都要具足機深信的,這叫「同機」。都是念佛住生西方極樂世界,得到這樣利益的時節到來了,叫「同時」。凡夫聖人都能夠共入彌陀報土,大家得到這樣的利益,這就是「同悟」。
《無量壽經》云:「聲聞或菩薩,莫能究聖心,譬如從生盲,欲行開導人。如來智慧海,深廣無涯底,二乘非所測,唯佛獨明了。」
印光大師云:「九界眾生離是門,上不能圓成佛道;十方諸佛捨此法,下不能普利群萌。」菩薩捨了淨土法門,都不能圓成佛道,因為他們的開悟是不圓滿,必須導入淨土法門。「聖心」指釋迦牟尼佛、阿彌陀佛的智慧,淨土法門是佛的境界,只有佛和佛之間才能通達,因此說「非所測故、莫能究故」。
《彌陀要解》云:
淨土法門,三根普攝,絕待圓融,不可思議。圓收圓超一切法門,甚深難信。故特告大智慧者,非第一智慧,不能直下無疑也。
「攝」是指攝機、攝受,「普攝」就是涵蓋一切眾生的根機,凡聖、善惡通通包含在內。其他法門,都非常高超,只有淨土法門「三根普攝」,再高的根機不能超出六字名號之外,再卑劣的根機也可以包含在六字名號中。印光大師說「等覺菩薩不能超出其外,逆惡罪人亦可預入其中」,因此,釋尊即告舍利用心聽。
四、如來別指西方國
「佛知凡聖機時悟,即告舍利用心聽」,即是悟入佛知見,悟彌陀智願海—–本願稱名,凡夫入報。「一切佛土皆嚴淨,凡夫亂想恐難生。如來別指西方國,從是超過十萬億。七寶莊嚴最為勝,聖眾人天壽命長。佛號彌陀常說法,極樂眾生障自亡」,這就是淨土法門所悟的內容。
「一切佛土皆嚴淨」,就是說十方佛國都莊嚴清淨,但是亂想凡夫恐怕不能往生。十方佛國,對凡夫是有要求及條件的,如果是亂想凡夫,妄想紛飛,那是不能往生的。但阿彌陀佛國就沒有這個要求。
「如來別指西方國」,特別指出西方極樂淨土,即使是亂想凡夫,照樣可以往生,這叫「特別」,特別指出來。特別指出西方極樂國土,因為極樂國土是阿彌陀佛的別意弘願所成,本來就是特別建立的,是要攝受一切善惡凡夫。所以,釋迦牟尼如來特別指出西方國土,標出淨土宗特色「本願稱名,凡夫入報」。
所謂「七寶莊嚴最為勝」,簡單說明極樂世界報土境界,「皆嚴淨」、「亂想難生」,這是說境界高超。
「如來別指西方國」之由略有二:
1、阿彌陀佛與娑婆眾生緣深
《安樂集》云:
阿彌陀佛與觀音、大勢至,先發心時,從此界去,於此眾生偏是有緣。是故釋迦處處歎歸。
2、何故偏歎西方
《往生禮讚》云:
問曰:一切諸佛,三身同證,悲智果圓,亦應無二;隨方禮念,課稱一佛,亦應得生。何故偏歎西方,勸專禮念等,有何義也?
答曰:諸佛所證,平等是一;若以願行來收,非無因緣。然彌陀世尊,本發深重誓願,以光明名號攝化十方,但使信心求念,上盡一形,下至十聲、一聲等,以佛願力,易得往生。是故釋迦及以諸佛勸向西方,為別異耳。
釋尊特別勸我們眾生往生西方淨土,原因來自阿彌陀佛因地的願行不一樣;阿彌陀佛的願行,成為眾生的願行,阿彌陀佛的因緣,成為眾生的因緣,所以讓眾生容易往生。這是諸佛所沒有的願,唯有阿彌陀佛才有如此的誓願。
(A)從阿彌陀佛的立場:「光明名號」是因中已經發願,以光明名號來攝化十方;果地上就用光明名號來攝化眾生。
願:彌陀世尊,本發深重誓願
行:以光明名號 攝化十方
(B)從眾生的立場
信心求念,上盡一形,下至十聲、一聲等:因
以佛願力:緣
易得往生:果
阿彌陀佛的願行和因緣,成為了眾生的願行和因緣。「但使信心求念」,這是願,願生西方、念佛名號,「上盡一形,下至十聲、一聲等」,稱念阿彌陀佛的名號,這即是行,「以佛願力」,這就是緣;以「信心求念,上盡一形,下至十聲、一聲等」為「因」,乘佛願力為「緣」,這樣「易得往生」。所以,釋迦牟尼佛、諸佛就特別勸我們求生西方極樂世界。
五、極樂眾生障自亡
「極樂眾生障自亡」解釋《阿彌陀經》的「何故名為極樂?其國眾生,無有眾苦,但受諸樂,故名極樂」,「以障釋苦」,極樂眾生以有障佛道為苦,無障礙佛道為樂。「自」,是自然的意思,所有障礙佛道的因緣,自自然然通通消失,善導大師說「十地願行自然彰」,「障自亡」了,就自自然然就快速成佛。「無有眾苦,但受諸樂」,這個「樂」的境界就是無障礙成佛大樂的境界,所謂「涅槃大樂」。
「極樂世界」之語義,《阿彌陀經》說:「彼土何故名為極樂?其國眾生,無有眾苦,但受諸樂,故名極樂。」《稱讚淨土經》云:「無有一切身心憂苦,唯有無量清淨喜樂,是故名為極樂世界。」《往生論註》言:「永離身心惱,受樂常無間。」往生到極樂世界的人,永遠離開身心的煩惱,沒有間斷享受極樂世界的快樂。
《往生論註》言:「若人但聞彼國土清淨安樂,克念願生,亦得往生,即入正定聚。此是國土名字為佛事,安可思議!」聽說極樂國土清淨安樂,一旦發願就永不退轉,這樣的人「亦得往生」,就可以往生,當下就是不退轉,這是國土名字的功能與德能。
極樂世界之樂,據實而言,並非與苦相對之樂,是超越苦樂之真樂,如《大涅槃經》卷二一〈德王品〉說:「無苦無樂乃名大樂,涅槃之性無苦無樂,是故涅槃名為大樂。」此極樂之語義,若以「相對性」解釋,是脫離迷妄世界所有之苦,但受諸樂之世界,故名極樂;若以「絕對性」解釋,是超越迷界之苦樂的大涅槃真樂境界,故名極樂。〔淨土宗雙月刊第43期〕
極樂世界:音譯為「蘇訶縛帝、須摩提、須阿提」等,即阿彌陀佛的報佛淨土。又作「極樂淨土、極樂國土、西方淨土、西方、安養淨土、安養世界、安樂國」等。極樂淨土是諸佛的本家,《楞伽經》言「十方諸剎土,眾生菩薩中,所有法報佛,化身及變化,皆從無量壽,極樂界中出」,善導大師《觀經疏》言「捨命即入諸佛之家,即淨土是也」,《觀經》云「若念佛者,當知此人,則是人中芬陀利華;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為其勝友;當坐道場,生諸佛家」。
《法事讚》云:「我今舒舌以為證,西方極樂必須依。」又云:「慶得稀聞自家國,諸佛證判得還歸。」阿彌陀佛「今現在說法」,眾生稱念,定得往生,給我們凡夫無限的安心,讓我們有解脫的希望,願共傳彌陀救度之法,顯淨土法門之真實大利。
南無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