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佛臨終往生極樂世界的瑞相或稱善相、好相,於古今各種往生傳記,大都會看到記錄者記載著當時念佛人往生極樂世界的各種瑞相。例如:臨終者自說自見阿彌陀佛與諸聖眾來迎,或他人亦見佛聖來迎;或是臨終者預知時至、或是見花、見光、聞到妙香、天樂鳴空、合掌念佛而逝;或是斷氣後全身冷透唯頂門猶溫、肢體柔軟、面色紅潤安詳等等善相。
若說念佛人臨終有什麼瑞相,能證明一定往生極樂世界?老實說,念佛往生阿彌陀佛的清淨報土,是超越世俗凡夫的認知經驗,這就只有佛與佛才能真實知道,他人不知了。因此要判斷生平念佛於臨終階段,或是生平未念佛而於臨終階段或中陰身階段才遇善友勸導助念者,有無往生極樂世界,是一定要依據阿彌陀佛淨土教法的教理來判別。否則若要只從臨終或死亡後之事相上來判斷,而不導入彌陀淨土教理的話,大概只有佛才能真實了知。
依阿彌陀佛淨土教法的經論而言,念佛人只要能夠真實信願念佛,乘佛願力,不論臨終有無顯現瑞相,都是決定能往生極樂世界。即使臨終因故昏迷而無法稱念佛名,甚或因意外而慘死,只要平生有真實信願念佛,亦可隨重大的淨業而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譬如樹常西向曲,若有斫者,必當西倒;更何況阿彌陀佛根本願說:信願念佛者「若不生者,不取正覺。」因此念佛人不必特別去期盼臨終有無出現往生的瑞相,而是應當省察檢點自己是否具足真實信願,是否真願念佛往生極樂世界,當然這就只有他本人與佛才知道。
阿彌陀佛淨土教法為什麼要談論瑞相,以種種靈瑞,作為往生證驗?因為阿彌陀佛淨土教法說:十方眾生只要真實信願念佛,乘阿彌陀佛大願業力,決定往生極樂淨土成佛。此一教法雖是殊勝易行的成佛法門,卻也是很難信之法,唯佛與佛乃能究竟明了,二乘非所測,更何況是生死凡夫。所以對於真實深信切願持佛名號的念佛人而言,因潛通佛智,若是臨終出現如經文所說的瑞相,除了可以作為往生淨土的證驗;也能借此瑞相,導引啟發初機學佛念佛人,或是其他宗派的修行者,對阿彌陀佛淨土教法的信心。
至於在經文裡有提到過念佛人往生極樂世界的瑞相之經證,根據正依經典的淨土三經內容,略說如下:
一、《佛說無量壽經》提到阿彌陀佛第十九願說自力修諸功德的念佛人:「臨壽終時,假令不與大眾圍繞現其人前者,不取正覺。」所以有言及三輩往生者,臨壽終時,念佛人必定自見阿彌陀佛與諸大眾,現其人前,接引往生極樂世界;這是《佛說無量壽經》中,釋尊所說念佛人往生極樂世界的瑞相。
二、《佛說觀無量壽經》於〈九品往生段〉,每一品都有說到往生極樂世界瑞相:臨終者會見到阿彌陀佛與聖眾,現其人前來接引。阿彌陀佛來接引的時候會放光,手持蓮花,會安慰讚嘆他等等瑞相,此人見已歡喜,即便命終隨佛往生極樂世界。
於九品往生之中,最具戲劇性與震撼性的「臨終業成」之瑞相,是記載下中品「破戒次罪凡夫」與下下品「五逆十惡重罪凡夫」於命欲終時,因惡業苦報現前,地獄眾火俱至,本應墮地獄受苦無窮;但由於臨終得遇善友為說阿彌陀佛淨土妙法,或因聞信佛名、或稱佛名而罪除,地獄火化為清涼風,見佛聖手持蓮花來迎,往生極樂世界。
除此「臨終業成」的往生瑞相外,《觀經》也記載韋提希夫人與其五百侍女,因聞法與佛力故,平生之時即已圓滿成就往生極樂世界的淨業事相,即所謂「平生業成」的經過:韋提希夫人於第七華座觀時,拜見西方三聖後,心生歡喜而得悟信忍;其五百侍女,聞佛所說,於釋尊放眉間光,〈光臺現國〉時,也因見極樂世界與西方三聖,心生歡喜,各發無上菩提心,願生極樂世界。而且都得到釋尊授記,皆當往生極樂世界。
三、《佛說阿彌陀經》是淨土三經結論之經,佛再次總結說明平生信願念佛的人,「其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佛聖會慈悲加祐,令臨終者心不倒亂,「是人終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這是《佛說阿彌陀經》釋尊親見是利,與十方諸佛所證誠的往生瑞相。
另外,唐朝.智周法師(西元668-723年)《成唯識論演祕.卷三》有言及《眾生未然三界經》所謂的「臨終徵驗偈」,說:「《眾生未然三界經》云:人臨終時,將生地獄,神識從足出;生畜生者從膝出;墜餓鬼者從腹出;生人者從心出;生天者從眼出;作聖人者從頂出。」筆者曾經於助念時,有人問此「臨終徵驗偈」之「頂聖」瑞相,能否做為往生極樂世界的證驗?
印光大師於《文鈔》有幾篇開示,提到「臨終徵驗偈」之「頂聖」瑞相,可做為往生的證驗,例如《文鈔》(三編下冊卷四.張慧炳往生西方決疑論)說:「若通身都冷,頂上猶熱者,則超凡入聖。生西方,為超凡入聖之最勝者,故曰頂聖。」於(三編下冊卷四.一切念佛人往生及不往生之證據)也說:「若通身冰冷,唯頂上熱者,必生西方入聖道。」但是印光大師也說其前提是要念佛人,平素有真信切願,願意念佛往生極樂世界。
同時印光大師也提醒大家助念時,要至誠懇切,不須專事探試徵驗,有無「頂聖」瑞相,以致誤事。如《文鈔》(臨終三大要)所說:「然果大家至誠助念,自可直下往生西方。切不可屢屢探之,以致神識未離,因此或有刺激,心生煩痛,致不得往生。此之罪過,實為無量無邊,願諸親友,各各懇切念佛,不須探彼熱氣,後冷於何處也。」弘一大師於《人生之最後》也說:「頂門溫暖之說,雖有所據,然亦不可固執。但能平日信願真切,臨終正念分明者,即可證其往生。」
最後要注意鑑別的瑞相,是有的人即使沒有念佛願生極樂世界,例如修聖道門的行者,或是外道修行者,或是慈心行善者,他在臨終的時候,也可能因憶念善法而「善心死」;見到善的境界,出現瑞相,會在一種安樂喜悅的心境當中,顯現出臉色安詳而逝、肢體柔軟等瑞相。
於《守護國界主陀羅尼經.卷十》有提到:「若人命終當墮地獄,有十五相。當生餓鬼,有八種相。當生畜生,有五種相。當生人天,各有十相。」意即臨命終時若出現各種善惡之相,即可預知其來生決定投生於五趣的何趣;例如:於臨命終時有十種善相,決定生天,如經文所言:「一者、起憐愍心;二者、發起善心;三者、起歡喜心;四者、正念現前;五者、無諸臭穢;六者、鼻無欹側;七者、心無恚怒;八者、於家、財寶、妻子、眷屬心無愛戀;九者、眼色清淨;十者、仰面含笑,想念天宮當來迎我。若臨命終具此十相,決定生天。」
簡言之,從阿彌陀佛淨土教法來說,念佛能否往生極樂世界,全仗阿彌陀佛大願業力之攝受;意即念佛人若具真信切願,至誠懇切念佛名號,願生極樂世界者,無論根機如何,皆可於現生臨終時,蒙阿彌陀佛親垂接引,往生極樂世界。所以決定在於佛願「若不生者,不取正覺。」之真實不虛,和有無顯現瑞相無關。然而有時候如果為人助念,有出現往生的瑞相,也能借此瑞相,啟發激勵大家信受阿彌陀佛的救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