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量壽經》言:「輪迴諸趣眾生類,速生我剎受快樂,常運慈心拔有情,度盡阿鼻苦眾生。」「眾生往生極樂淨土的信願,不是眾生自己所發心的,而是阿彌陀佛救度眾生的悲願,徹入眾生的內心,而成為眾生歸命的信願」。有了對於南無阿彌陀佛六字深度的信解之後,很自然的就一改原本四字稱念佛名,成為稱念六字南無阿彌陀佛而一心專稱彌陀佛名。
信、願、行是往生西方淨土極樂世界的三資糧。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就具足信、願、行。「南無」是歸命,歸命就是信與願,眾生在稱呼南無的當下心情就是相信,信受彌陀救度,也是願意,願生彌陀淨土,所以歸命就是信願;「阿彌陀佛」是行,這個行是阿彌陀佛兆載永劫所修所累積的無量菩薩功德萬行。因此,眾生在稱念南無阿彌陀佛的當下,聲聲都已經具足了「信受彌陀救度,願生彌陀淨土,專稱彌陀佛名」的信願行三資糧。
2014年初,接觸淨土宗宗風俗諦時,對於第一句「對彌陀恭敬信順」特別印象深刻,覺得很特別,因為在聖道門裏,通常像普賢十大願:「一者禮敬諸佛,二者稱讚如來,三者廣修供養,四者懺悔業障,五者隨喜功德,六者請轉法輪,七者請佛住世,八者常隨佛學,九者恆順眾生,十者普皆迴向。」對於佛我們習慣以「禮敬」這個詞語,但淨土宗宗風俗諦是「對彌陀恭敬信順」,對阿彌陀佛是以「恭敬」這詞語。「信順」也很特別,因為通常聖道門都是用「正信」這個詞語,但是宗風是用「信順」,總是感到這個信好像醞涵著不同的意義。
在修學過程中,許多本願思想法義都是從道友淨理法師處聽聞到的,因為末學總以為出家眾有機會相處時,應該多多在法義上彼此分享,因此很感恩淨理法師。有一天法師說:眾生往生極樂世界,不是眾生自己念阿彌陀佛求阿彌陀佛求來的,而是阿彌陀佛時刻主動、積極、平等、無條件等待我們眾生往生極樂世界,也就是「阿彌陀佛救度眾生的悲願,徹入眾生的內心而成為眾生歸命的信願」。記得當時聽到這樣的說法,感到很不一樣。後來有機會在淨土宗叢書當中閱讀到「眾生往生極樂淨土的信願,不是眾生自己所發心的,而是阿彌陀佛救度眾生的悲願,徹入眾生的內心而成為眾生歸命的信願」,儘管閱讀當下無法真正的理解,但是內心深處對彌陀佛已經有了不同以往的認知。
2012年,有機緣再聽淨理法師闡釋善導大師「兩種深信」的時候,當時心中感到:身為佛弟子,因為想要出離六道而信佛、學佛捨俗出家,但是對於要深信自身是罪惡生死凡夫,這就不免令人思考,當下感到為何淨土宗法義會有這樣深的罪惡觀。儘管潛意識種下了異於往常的價值思維,但是末學還是願意接受這樣的價值觀,尤其後面兩句「曠劫以來常沒常流轉,無有出離之緣。」這樣的法語實在令人感到落寞、無力出離輪迴,曠劫是不知道多少劫以來,時常在六道當中浮浮沉沉,永遠沒有跳脫離開地獄、惡鬼、畜生、阿修羅、人、天等六道。
隨著2014年較有機緣與淨土宗接觸,法兄弟們散發出的謙卑柔和,令人感到溫馨。雖然不是那麼深刻理解「兩種深信」的罪惡觀,但至少感到若是人人具足這兩種深信,那麼生活中,僧團裏面就更能夠包融彼此的習氣。隨著2014年10月開始每天背誦《念佛人每日誦念思維》:「對彌陀恭敬信順,對他人恩慈體貼,對自己謙卑柔和;自覺愚惡,過於他人,毫無資格計較他人。」「對彌陀恭敬信順」,「信」就是相信阿彌陀佛有救度眾生的功德能力。原來這個「信」就是善導大師在《觀經四帖疏》所提到的兩種深信:
一者決定深信:自身現是罪惡生死凡夫,曠劫以來常沒常流轉,無有出離之緣。
二者決定深信:彼阿彌陀佛四十八願,攝受眾生,無疑無慮,乘彼願力,定得往生。
漸漸能夠體悟理解:原來南無阿彌陀佛是能夠救度十方眾生出離六道輪迴的佛,原來「對彌陀恭敬信順」的「信」不只是相信,還要深信;不只深信,還要決定深信。決定深信自己本身,此時此刻是罪惡滿身,輪迴六道生死的凡夫,不只此時此刻,而是曠劫以來,也就是無始劫以來,都在六道當中生了又死,死了又生,永遠都無法離開六道,從六道當中跳脫出來。
「對彌陀恭敬信順」的「順」就是接受順從阿彌陀佛救度眾生的悲願。如《觀經四帖疏》言:
一心專念彌陀名號,行、住、坐、臥,不問時節久近,念念不捨者,是名正定之業,順彼佛願故。
佛願就是阿彌陀佛所發四十八願當中第十八願,「設我得佛,十方眾生,欲生我國,志心信樂,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唯除五逆,毀謗正法」
「佛眼遍觀,有否見我之人,佛耳遍聞,有否念我之人,佛心遍覽有否憶我之人」。第一次看到這樣的文句,就覺得很特別,佛眼遍觀,佛耳遍聞,佛心遍覽。隨著多次與居士分享淨土法義,經常解說「輪迴諸趣眾生類,速生我剎受快樂,常運慈心拔有情,度盡阿鼻苦眾生」,有一天突然心開意解,自然連結起經文,原來佛眼遍觀;佛耳遍聞;佛心遍覽就是依據《無量壽經》的經文「輪迴諸趣眾生類,速生我剎受快樂,常運慈心拔有情,度盡阿鼻苦眾生」,有了這樣的體解之後,感到很法喜,對南無阿彌陀佛也從不瞭解到此刻轉為信解。
「被南無阿彌陀佛的悲心所觸動,就會很喜歡念佛。」秉持厭離心切,無力出離的動機,五年前,尚未學習善導大師本願思想以前,末學就開始念佛,念佛之後的平靜與祥和即是很喜歡念佛的原動力。後來在淨土宗叢書當中閱讀到「被阿彌陀佛的悲心所觸動的人,就會很喜歡念佛。」當下就體會到阿彌陀佛的呼喚,無力出離的凡夫如末學,聽到了阿彌陀佛的呼喚了。「眾生往生極樂淨土的信願,是阿彌陀佛救度眾生的悲願,徹入眾生的內心,成為眾生歸命的信願。」。「有規劃的人生就是藍圖,沒有規劃的人生就是拼圖;有方向的人生就是啟航,沒有方向的人生就是流浪」。阿彌陀佛救度眾生的悲願,就是我們生命的藍圖,專稱彌陀佛名就是我們生命的啟航。信受彌陀救度,專稱彌陀佛名之後,我們將依循南無阿彌陀佛所為眾生規劃的藍圖起航,朝向西方極樂世界不再於六道當中輪迴流浪。
南無阿彌陀佛!
釋印彬
2016年4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