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相對的世間,必然是先有坐標之後,才生起前後左右等等各種不同的方位與說法。
同樣的道理,我們對四周人事的善惡對錯、上下高低種種評斷,以及因之而生起的喜怒哀樂,悲歡離合等等情緒,不也是我們心中對生活上的萬象,在心海中早已先被植入了某個坐標嗎?那個坐標便是一般人所謂的「成見」。
成見,是約定俗成的生活法則與社會秩序,本無所謂好壞。問題在於人們如沒看清這個法則原本只是因人施設的權宜方便,輕忽了這一點,把自己綁在一個只是權宜方便而虛立的樁柱中繞著團團轉,還理直氣壯,自以為是,那就免不了要虛勞一番了。
反之,認清了我們本是自由之身,這個成見只是一時的幻起幻滅現象而已,不受其惑動,則何妨「森羅萬象許崢嶸」,何妨「如今世路已慣,此心到處悠然」。
然而,這樣的道理容易說,也不難懂,真正問題卻在於我們的這個成見早已根深蒂固成為我們的個性的一部份,深植於骨髓之中,當它發作的時候往往如迅雷不及掩耳,讓人措手不及。以至於一而再,再而三的迷失在不斷的輪迴之中。
既知成見是一種虛立的權宜方便,依附此虛立方便而產生的一切愛憎取捨等等情緒,當然也是無根的,虛假不實的。
對這見地果真確認無疑,則可在種種清情緒起伏的當下,經由警覺,覷破而心歸寂靜。
以上所說比較是屬於「自我調整、獨善其身」的領域,若欲更加堅固,則宜在人群團體中,日日三省,培養謙和、柔軟、信順個性,行事上給人方便、安心、希望與利益,如此能有益於減少雜緒,安住寂靜中念佛。這些其實都已詳述於淨土宗宗風之中。
做不來或不想做,原因之一,可能就在於還看不清自我成見的虛假,導致習以為常的甘為成見的奴役,重複的在此中掙扎,倘如此虛度此生,顯然已違自許為佛教徒的修行者本意。
善哉,「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
南無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