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宗宗旨與敦倫盡分
信受彌陀救度,專稱彌陀佛名,
願生彌陀淨土,廣度十方眾生。
這四句偈語是「淨土宗宗旨」。淨土宗是講「彌陀救度」的法門,彌陀主動為我們發願,為我們建設極樂世界,主動呼喚我們接受他的救度,接受他的接引到極樂世界,所以在《無量壽經》就說:「心或不堪常行施,廣濟貧窮免諸苦,利益世間使安樂,不成救世之法王。」「法王」就是佛,「救世」是救度世間所有眾生。意思就是說,阿彌陀佛要成為能救度世間任何眾生的一尊佛,所以阿彌陀佛是一位救度眾生的佛,因此才稱為「救世法王」。經典上明明白白、清清楚楚就已經把救度世間眾生的涵義顯現出來了。
對於彌陀救度的法門我們要「信受」,「信」就是相信不要懷疑,可是如果不了解道理的話,要我們不懷疑是不可能的,因為所謂的「信」,是信客觀的事實。我們道理了解了,自自然然會在心中形成「信」,而不是要我們自己去起這個信、勉強發這個信。那要如何信呢?就是多看我們出版的這一套書,多聽我們出版的光碟,這樣你不去求信,也沒有勉強自己信,自自然然的信就在我們的心中了。信了之後,就自然會去受持,所以「信」是相信,「受」是受持,也就是相信彌陀的救度,受持彌陀的救度。
如何受持彌陀的救度呢?我們這個法門是易行道,沒有什麼高深玄妙、達不到、做不來的,只要「專稱彌陀佛名」,專一的稱念南無阿彌陀佛,就是在接受彌陀的救度,就是在領受彌陀的功德,就擁有了往生極樂世界的身份。
如果是修諸雜行,迴向往生,那就不是完全接受彌陀的救度,沒有完全領受彌陀的功德,也可以說,是對阿彌陀佛的救度有所懷疑,所以才在念佛之外,還要加上這個功課,加上那個修行,加上那個功德,然後再綁在一起做迴向,認為這樣往生才可靠,認為這樣阿彌陀佛要救度我力量才夠,否則恐怕彌陀的力量不夠救度我,如果這樣的話,就是不了解彌陀救度眾生的這個道理,沒有完全信受彌陀的救度。
因為我們專稱彌陀佛名是順著阿彌陀佛的願,阿彌陀佛說,你要「欲生我國,乃至十念」,所以我們就「專稱彌陀佛名,願生彌陀淨土」。因此我們宗旨才提綱契領,開宗明義,就提出「信受彌陀救度,專稱彌陀佛名,願生彌陀淨土」。
那極樂世界是什麼樣的境界啊?是彌陀的報土,這報土是無上涅槃的境界,所以善導大師就解釋說「極樂無為涅槃界」,極樂世界是無為涅槃的境界。所謂「無為」就是不需經過加功用行,自自然然的,這個叫「無為」。如果到了極樂世界,還要經過多少的時間,還要修種種的法門才能成佛,那就是有為而不是無為了。
「涅槃」就是不生不滅,也就是沒有品位階級、沒有高下。既然無為就是涅槃,涅槃就是無為,所以我們只要專稱彌陀佛名,願生彌陀淨土,就能夠到達涅槃無為的彌陀淨土,就能快速成佛;那快速成佛會怎麼樣呢,就能「廣度十方眾生」。沒有說成佛不度眾生的,成佛自自然然就有佛的大慈大悲,有佛的大智大慧,有佛的大願大力,有佛的大神通,所以自自然然、不用勉強的就能夠到十方世界度眾生。因此我們淨土宗的宗旨就是「信受彌陀救度,專稱彌陀佛名,願生彌陀淨土,廣度十方眾生。」
總之,淨土法門是既殊勝又容易的,可是這樣的意思並不是表示念佛人只要念佛就好了,能夠持守的戒定慧都不去持守,不是的。正確的意思是:就往生的正因來講,只要稱名念佛就圓滿具足了;但是我們是學佛的人,佛教的基本教理就是「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能夠持守的善業當然要盡量去持守奉行,而盡心孝順父母、恭敬師長、慈心不殺本來就是做人的本份,否則就稱不上是學佛的人了。因此,每一個念佛人都應該站在他士農工商的身份上,儘量去做他所能做的、應該做的人倫道德。
其實,一個念佛人對自己機根的不堪應是更甚於其他人的,比如以孝順父母而言,我們檢討自己,我有沒有孝順父母?如果真心要去孝順父母的話,就會發現我們並沒有百分之百的在孝順父母,當嚴格要求自己要孝順父母的時候,會發現我們達不到那個標準,這時候,一個念佛人的心情會怎麼樣呢?他會跪在佛前感恩、懺悔:南無阿彌陀佛啊,如果沒有您的救度,我連孝順父母都達不到,更何況慈心不殺、修十善業?以自己的功夫、功德,怎麼可能脫離三界六道輪迴呢?那這輩子豈不是註定要墮落地獄嗎?所以就以慚愧的心、感恩的心來念南無阿彌陀佛--對自己慚愧,對彌陀感恩。
因此學佛的人、念佛的人,每個人都應該自勉,堅定地站在自己的崗位上,善盡責任義務,敦倫盡分,閑邪存誠,奉公守法,為世良民,而來念南無阿彌陀佛。
--二○○八年十一月五日於重慶開示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