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人生意義

  1. 生活教育
  2. 護生與素食
  3. 出離與輪迴
  4. 諸行無常
  5. 醒世箴言
  6. 人生目的

第二篇 淨土信仰

  1. 皈命彌陀
  2. 念佛警策
  3. 機法深信
  4. 佛法知見
  5. 眾善奉行
  6. 深信因果
  7. 淨土信仰

第三篇 淨宗教判

  1. 正雜二行判
  2. 要弘二門判
  3. 聖淨二門判
  4. 自他二力判
  5. 難易二道判
  6. 總顯其義

第四篇 正依經論

  1. 往生論註
  2. 佛說阿彌陀經
  3. 佛說觀無量壽經
  4. 佛說無量壽經
  5. 總顯其義

第五篇 淨土宗旨

  1. 廣度十方眾生
  2. 願生彌陀淨土
  3. 專稱彌陀佛名
  4. 信受彌陀救度
  5. 總顯其義

第六篇 淨宗特色

  1. 現生不退
  2. 平生業成
  3. 凡夫入報
  4. 本願稱名
  5. 總顯其義

第七篇 淨宗宗風

  1. 淨土宗宗風(三)
  2. 淨土宗宗風(二)
  3. 淨土宗宗風(一)

第八篇 淨宗傳承

  1. 善導大師
  2. 道綽大師
  3. 曇鸞大師
  4. 天親菩薩
  5. 龍樹菩薩
  6. 第十八願
  7. 總顯其義

第九篇 淨宗弘傳

  1. 念佛度亡
  2. 念佛利益
  3. 念佛方法

第十篇 淨土述懷

  1. 淨土述懷

【法  語 二】

  1. 淨土短文(十一)
  2. 淨土短文(十)
  3. 淨土短文(九)
  4. 淨土短文(八)
  5. 淨土短文(七)
  6. 淨土短文(六)
  7. 淨土短文(五)
  8. 淨土短文(四)
  9. 淨土短文(三)
  10. 淨土短文(二)
  11. 淨土短文(一)
  12. 唯稱名
  13. 信 心
  14. 救 恩(二)
  15. 救 恩(一)
  16. 二河白道呼喚聲
  17. 死的恐怖
  18. 人生之實相
  19. 人生像什麼
  20. 無常法語
淨土宗
慧淨法師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慧淨法師 > 法語
top

法語

總顯其義

  1. 各宗各派都必須有其經典依據,否則即使講的再高深、玄妙,再有感應、動人,能夠吸引廣大的人眾聚集,但如果沒有依據經典,不合乎佛說,那這一個法就是外道。
    我們淨土宗依據的經典就是「淨土三部經」,也就是:《佛說無量壽經》、《佛說觀無量壽經》、《佛說阿彌陀經》。


  2. 淨土三部經的教理,並不是各別不同,而是相同的、一致的,都是在講救度的法門,不是在講修行的法門。救度的對象就是我們現前每一位凡夫,每一位煩惱深重的眾生。
    罪業深重的煩惱凡夫,如果不依靠彌陀願力的救度,就不能出三界六道輪迴,更何況成佛度眾生呢!
    淨土三部經是釋迦牟尼佛所說的,淨土宗義理的傳承、發揮,是由祖師完成的。
    傳承淨土法門最有名的祖師,第一位就是龍樹菩薩。龍樹菩薩寫了一部《十住毗婆沙論》,裏面有一章叫做《易行品》。《易行品》的目的在於宣說《無量壽經》的第十八願——阿彌陀佛主動、平等、無條件的救度。
    接下來是天親菩薩,天親菩薩繼承龍樹菩薩的思想,寫了一部《往生論》,是以龍樹菩薩的思想為基礎,來看淨土三部經的宗旨,而加以發揮。
    龍樹菩薩跟天親菩薩都是印度人,印度的菩薩;那麼,在我們中國,傳承這一思想的祖師,就是南北朝時代的曇鸞祖師,以及隋朝時代的道綽大師,集其大成者,就是唐朝的善導大師。我們中國有這三位祖師繼承龍樹、天親的思想,發揮淨土三部經的要義。


  3. 善導大師傳承龍樹、天親、曇鸞、道綽的淨土思想,寫下一部曠古宏偉的著作——《觀經四帖疏》,有關淨土教理所依據的經典、判教、傳承,一個宗派所應有的組織架構都已具備,所以《觀經四帖疏》可以說是淨土宗開宗立教的論著。


  4. 各宗各派最根本的修行方法都必須要依據經典,同樣的,往生極樂世界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方法的認定一定要有所根據,不可以漫無標準沒有根據,而所根據的必須是聖言量──也就是佛所說,如果不依佛所說,所謂「離經一字,便同魔說」。
    而經典之中,各宗各派,都有它正依的經典,而我們淨土法門所正依的經典,就是「往生經」。在釋迦牟尼佛所說的八萬四千法門當中,談到極樂淨土、阿彌陀佛的經典,有二百部左右;可以說釋迦牟尼佛最後時時處處,都在提示眾生,要眾生念佛往生極樂世界。但是,在那麼多的經典當中,純粹從頭到尾都是在解釋極樂世界、闡揚阿彌陀佛的慈悲偉大的經典,就只有這淨土三經,所以這淨土三經,就是我們的往生經。


  5. 我們修持淨土法門,有理論上的根據,最重要的根據就是佛經,因為惟有佛經確實是佛所說,惟有佛所說才能做我們學佛人的根據。
    佛是覺悟宇宙真理的人,祂透徹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理,祂所說出來的話,自然就成為真理,所以,唯有依據佛所說,才可以作為宗門的依據理論。
    然後再依據祖師的傳承,因為佛是一個大智慧的人,祂所說出來的語言,不是我們凡夫所可以了解的,即使我們親自看某句經文,有可能了解,也有可能錯解或曲解,所以如依據祖師的傳承來看佛經,就不會錯解了。
    我們除了一方面根據佛經,一方面根據祖師的傳承所解釋佛經的道理之外,另再依據事實、證據。因為佛所說的理論固然沒錯,祖師的解釋也沒錯,但是如何證明理論是事實,這就要有證據,也就是「文證」、「理證」及「事證」。


  6. 「文證」就是經文及祖師的釋文,這些證文可以當做根據,否則就是空口說白話。現代有很多新興的宗教,教理都是教主自己造出來的,並沒有佛經的文證或祖師的文證,所以文證是第一個根源。
    經文裏的道理就是「理證」,當然理證也需要有祖師的傳承,因為有可能看不出經文的理,所以需要依靠祖師的解釋,這就是理證。
    但是比文證、理證更重要的就是「事證」。比如說,念佛必定會往生極樂世界這件事,文證和理證都有了,但是不是有人真的往生到極樂世界了?如果都沒有,就缺乏事證,那要怎麼相信呢?如果有事證,亦即有人念佛而往生極樂世界,而且往生極樂世界的人,自古以來國內國外都非常多,則顯示事證非常的充分,就更加證明文證、理證確實是真理無誤,對我們的信心豈不是很能夠紮實的啟發。


  7. 說九品互通而有無量品,是就自力法門來講的。如果都依靠彌陀的救度,無量品就只有一品,無量機就只有一個根機──就是無有出離之緣的根機。
    釋迦牟尼佛為什麼一開始不講這個法門?是因為觀機逗教,引導種種根機。如果一開始就講這個法門,恐怕大家難以接受,所以就先調熟種種的根機,等根機成熟了再講這個法門。就像《觀經》一樣,一開始不講這個法門,先講十三種定觀、三福九品,最後才講這個法門。
    純粹講這個法門的是《阿彌陀經》。就三經來講,《阿彌陀經》可以說是一部結論的經。《阿彌陀經》不講三福九品、不講十三定觀、不講三學六度萬行,只講執持名號,只講十八願的「三心」和「稱名」而已。


  8. 佛經中,與阿彌陀佛、西方淨土有關的經典,約有二百多部之多,釋迦牟尼佛在這二百多部的經典中,多多少少都提到極樂世界阿彌陀佛。
    譬如《華嚴經》是經王,其歸宗結頂在那裏?卻是在往生極樂世界,所以《華嚴經》的最後,普賢菩薩就以十大願王,率領著華嚴會上的法身菩薩,迴向求生極樂世界。因此《華嚴經》跟阿彌陀佛以及彌陀淨土非常有關係。
    圓頓成佛的《法華經》也談到:「一稱南無佛,皆已成佛道。」其中提到阿彌陀佛因地修行的過程,也和阿彌陀佛有關。此外,以開悟為宗旨的《楞嚴經》,就有一品〈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在說明憶佛念佛就能不假方便,現在將來能夠見佛、成佛;同時介紹大勢至菩薩是以念佛心入無生忍,現在仍在十方世界攝引念佛人往生淨土,可見這部經也是跟彌陀、跟極樂世界有關係的。
    《藥師經》也說,如果念藥師佛而迴向願生極樂世界,就會有八大菩薩前來帶領往生極樂世界。《地藏經》也提到,臨命終時,若能稱一佛名,就能夠消除五逆謗法之重罪而往生淨土。可以說,很多重要的經典都跟彌陀淨土有關係。
    我們是以《觀無量壽經》、《阿彌陀經》和《無量壽經》這三部經作為我們這個宗派主要依據的經典,也就是所謂的「正依經典」;而不以其他的經典,譬如剛剛所講的《華嚴經》、《法華經》、《楞嚴經》等這些很重要、很有名的經典為主要依據之列。
    原因在哪裏呢?在於這三部經是專門的、純粹的以講極樂淨土、阿彌陀佛為主的經典,其他經典的主旨則不在此,而是附帶、從旁的連帶提到彌陀和彌陀淨土,所以其他的經典就不作為根本依據的經典,只是作為「旁依」的經典──因為它們的確也跟淨土、跟彌陀有關係,在某些方面可以作為正依經典所沒有講到的補充說明。


  9. 經文字句即使再廣泛,都有一個大意,這個叫做「經眼」——一部經的眼睛。我們誦讀經典要抓住經眼。人如果沒有眼睛,即使進入寶藏,也認不清哪個是最重要的寶物,這樣的話,進去了還是等於沒進去。一部經即使誦了幾千遍,但是不曉得經眼,可以說只有誦讀的功德,而不能獲得這部經的利益。


  10. 所有的經典都在說兩件事:一件是「方法」,一件是「目的」,依照這個「方法」就能達到這個「目的」。淨土三部經就是說以「念佛」為方法,就能達到「往生極樂世界」的目的。若是要專修淨土法門,誦經就誦淨土三部經,淨土三部經都在說念佛的方法跟往生的目的。既然這樣,我們就「專稱彌陀佛名、願生彌陀淨土」就好了。


  11. 淨土宗的正依經典:《無量壽經》、《觀無量壽經》、《阿彌陀經》,三經固然文字不同,經文也各有長短多寡,可是它們的思想與宗旨都一致,並沒有差別,所講的就是一件事,沒有兩件。所以我們往生的方法,就是「本願稱名」,稱名就能乘上了阿彌陀佛的本願船。


  12. 《無量壽經》也好,《觀無量壽經》也好,都是淨土法門的正依經典,都是講阿彌陀佛主動、平等、無條件的救度。既然是淨土法門的正依經典(主要依據的、根本依據的),那麼,它們的大意始終都是一致的、一貫性的,是不可能有不同、有差別、有矛盾的。


  13. 三藏十二部中,專講淨土法門的就是淨土三部經──《無量壽經》《觀無量壽經》《阿彌陀經》,也就是「正依經典」。其他也有講到阿彌陀佛跟淨土的,稱為「旁依經典」,譬如《華嚴經普賢行願品》、《楞嚴經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
    淨土三經的開頭是《無量壽經》,開顯的是《觀無量壽經》,結論則在《阿彌陀經》。


  14. 《無量壽經》、《觀無量壽經》、《阿彌陀經》這三部經是淨土法門正依經典,淨土法門的教理講得再怎樣高深玄妙,或者簡單容易,都不可違背這三部經的宗旨,如果有所違背,稍有偏差,就不是淨土法門,甚至是外道了。淨土三部經的教理,並不是各別不同,而是相同的、一致的,都是在講救度的法門,不是在講修行的法門。所以,我們對這三部經的大意,一定要很明確地掌握。

分享到
中華淨土宗協會
淨土宗文教基金會

110049台北市信義路五段150巷22弄41號
電話:02-8789-4818
傳真:02-8780-7050
E-mail:amt@plb.tw

捐 款 護 持

信用卡定期定額護持

本會推薦使用
前往

信用卡單筆護持

單次隨喜護持
前往

四大超商繳費護持

多元化的護持
前往

其他方式隨喜護持

匯款護持方式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