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樂集》云:
問曰:一切眾生,皆有佛性,遠劫以來,應值多佛,何因至今,仍自輪迴生死,不出火宅?
答曰:依大乘聖教,良由不得二種勝法,以排生死,是以不出火宅。何者為二?一謂聖道,二謂往生淨土。
其聖道一種,今時難證,一由去大聖遙遠,二由理深解微。是故《大集月藏經》云:「我末法時中,億億眾生,起行修道,未有一人得者。」
當今末法,現是五濁惡世,唯有淨土一門,可通入路。
是故《大經》云:「若有眾生,縱令一生造惡,臨命終時,十念相續,稱我名字,若不生者,不取正覺。」
又復一切眾生,都不自量:
若據大乘,真如實相,第一義空,曾未措心。
若論小乘,修入見諦修道,乃至那含、羅漢,斷五下、除五上,無問道俗,未有其分。
縱有人天果報,皆為五戒十善,能招此報,然持得者甚希。
若論起惡造罪,何異暴風駃雨。
是以諸佛大慈,勸歸淨土。縱使一形造惡,但能繫意專精,常能念佛,一切諸障,自然消除,定得往生。
何不思量,都無去心也!。
-
聖道淨土二門說,是道綽大師遠承龍樹菩薩之難行易行二道判,及近繼曇鸞大師之自力他力二力論而來。龍樹菩薩將釋尊所說一切教法,分析歸納成為難行與易行二道,並說明難行道是全靠自力修行,猶如步行,是苦,其內容是「諸、久、墮」;而易行道是全靠彌陀救度,猶如乘船,是樂,其內容是「一、速、必」。曇鸞大師闡明之所以難、之所以易,在於是全自力或全他力。
道綽大師繼承此二位祖師之鴻判,更就時代性、根機性,廣引眾多經論之文,使一代教法之難易二道、自他二力成為有邏輯性、系統性的聖淨二門判。道綽禪師建立此聖淨二門,有明確地勸導捨聖道門之修行入淨土門之救度的目的。
-
佛法中所謂的八個宗派,可分為兩種法門,一個是「淨土門」,另一個是「聖道門」。淨土門就是念佛往生極樂世界,永離六道輪迴,在淨土直接成佛,成佛之後再倒駕慈航到娑婆世界,乃至十方世界,分身千百億,廣度諸眾生,這一個法門叫做淨土法門。
除了淨土法門以外的所有宗派,天台宗也好、華嚴宗也好,禪宗、密宗、律宗和三論宗等都屬於「聖道門」。「聖道門」的定義是靠自己的力量在娑婆世界修行,這一輩子不成,下輩子再來,下輩子不成,下下輩子再來,這一種法門叫做「聖道門」,這是以淨土門的教理來判別的。
-
聖道門有聖道門的體系理論,淨土門有淨土門的體系理論,是各不相同、各有範圍的,如果把二者摻雜在一起,那到底你所修持的是聖道?還是淨土?這樣就混亂了。所以,學淨土法門首先要釐清什麼是「聖道法門」?什麼是「淨土法門」?不然的話會變成四不像,把聖道法門的理論用來解釋淨土門,那就不是淨土門的易行道了。
-
「聖道門」是依自己的力量,在此娑婆修六度萬行,以斷惑證真,入聖得果。「淨土門」是乘彌陀願力,往生淨土,在淨土斷惑證真,趣入菩提。
-
修行法門,如果不是淨土門,就是聖道門。聖道門的特色不在於救度,而是自己刻苦修行;而淨土門是專稱彌陀佛名,願生彌陀淨土,是屬於彌陀慈悲救度的法門,這是淨土門的特色。
-
聖道各種法門,須有修行的能力,精進不退,唯靠自己功夫。
淨土念佛法門,不論利鈍之機功,無利無鈍,唯依彌陀願力。
-
佛教之中有二種勝法,二種勝法就是「聖道門」和「淨土門」。
「聖道門」同樣的也能離開生死,可是它是難行道,是靠自己的力量,龍樹菩薩形容說,就好像「陸路步行」,在陸地上靠自己的雙腳走路,要到達很遠的目的地,這個很難、很苦,恐怕會半途倒下去,所以說是難行道,是自力。
那「易行道」呢?是靠他力,也就是靠交通工具。古代,最舒適、最快速的交通工具就是船,所以龍樹菩薩說,阿彌陀佛本願救度的法門,就是本願船,很輕易的就能夠橫超六道苦海,到達極樂世界的彼岸。也就是說,我們即使再怎樣軟弱,依靠交通工具,也必定到達目的地。
-
生死、涅槃之別,以「聖道門」而言是在於煩惱之斷除與否,亦即在於迷或悟,迷則生死,悟則涅槃。因為「聖道門」是全靠自力,以自己之力破無明悟實相斷煩惱,以自己之力出三界六道輪迴,若不斷煩惱則不得涅槃,所以「聖道門」是自力之教。
-
以聖道門來說,要離開六道輪迴,必須修習戒、定、慧,最低限度要證到初果。雖然初果未能立即超越六道輪迴,可是他不會墮落三惡道,他還有七次天上、七次人間的果報,經過了這時間的往來,他就到達四果阿羅漢的地位,超越了生死輪迴。當然若要成佛則必須迴小向大,發菩提心去行難行能行、難忍能忍的菩薩道,然後一級一級由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最後到達等覺、妙覺而成佛,但是這段時間非常長久,做起來非常困難。
-
聖道門是「自力修行」之教,就是期望能以自己的力量,生生世世於六道中不失人身,修行六度萬行以證果,但這只有聖者的根器才能,故謂之「難」。而淨土門則是「他力信心」之教,今生此時於娑婆世界一向念佛,往生極樂淨土以證果,這是凡夫所堪,故謂之「易」。
-
依靠阿彌陀佛的力量往生淨土,到極樂世界去成佛,就是「淨土門」;依靠自己力量在這娑婆世界,生生世世修行來了生脫死,超越輪迴乃至成佛,是「聖道門」;我們學佛必須要了解這兩門的差別,才不會學起來混淆不清。
-
聖道門中的修行,如果不迴向往生(淨土),就是聖道,迴向往生(淨土)的話,就是雜行。那什麼是聖道?什麼是淨土呢?
所謂「聖道」就是聖人的根性,它是「從凡入聖」。也就是說他有聖人的根性,雖然是凡夫,可是他可以生生世世,這一輩子、下輩子,下輩子不成就再下下輩子,這樣苦修六度萬行來從凡入聖,經過三大阿僧祇劫,期間都不能有退心,有退心就半途而廢了,這個叫「聖道門」。「聖道門」是在娑婆世界成佛度眾生,它的先決條件,必須要有聖者的根性,是很難得,但我們都做不到;而且以此衡量,我們都不是聖人的根性。
淨土門是「從穢入淨」,從這個娑婆世界往生極樂世界,在極樂世界成就佛果。不是到了極樂世界再去學、再去修聖道門所應該修的法門?不用!因為所應該學、應該修的都在這一句名號裏面,阿彌陀佛都已經為我們完成了,通通容納在這六字名號裏面。所以我們到極樂世界,不用再假藉其他方便。
因此,法照大師說:「成佛不勞諸善業,華台端坐念彌陀。」也就是說,到了極樂世界要成就佛果,不必勞煩我們再用三大阿僧祇劫的期間去廣修六度苦行,只要端坐在蓮花上念「南無阿彌陀佛」就可以了。
為什麼這麼容易,道理何在?釋迦牟尼佛夜睹明星大徹大悟而成佛,我們到極樂世界六根門頭對極樂世界的六境,因情境皆殊勝,同樣也都能夠大徹大悟,都能夠成佛的。
-
凡是學佛的人,不管聖道門、淨土門,都必須要發菩提心,因為學佛就是為了成佛,發菩提心就是成佛的發心。
就聖道門來講,不是靠阿彌陀佛的救度,而往生到極樂世界去成佛,聖道門是在這個娑婆世界生生世世行菩薩道,生而為人就是學佛行六度萬行,即使出生在畜生道,也是在行布施,這到底是困難還是容易呢?是非常困難的。第一點,他必須要維持生生世世都不忘失這菩提心,而這菩提心的顯現,就是菩薩行。
那菩薩行的顯現是什麼呢?人家如果要你的房子,你的房子就要奉獻出去,不奉獻出去就不是在發菩提心行菩薩道。人家要你的眼睛,你的眼睛就要布施;人家要你的肝臟,你的肝臟就要布施;要你的腎臟,腎臟也要布施;要你的太太、你的先生都全要布施;要你的兒女也要布施;要你的財產、要你的王位都要布施出去,所謂難忍能忍、難行能行、難捨能捨。這樣一生一生不斷地去累積三大阿僧祇劫的功德,所謂「三祇修福慧,百劫種相好」,這就是聖道門的菩提心。
這種難行道我們做不來,而且以聖道門的菩提心來求往生極樂世界,仍是屬於雜行。那麼淨土門的菩提心是什麼呢?在淨土門中,願生極樂世界之心就是菩提心。我們如果不能夠到極樂世界,在這一輩子說要發菩提心行菩薩道,那是不可能的。只要人家對妳的先生拋媚眼,妳就睡不著覺了;或是人家對你的太太有意思,自己就開始提防了,還談什麼生生世世行菩薩道?
-
聖道門的定義是,生生世世要在娑婆世界保持人身,遇到佛緣而學佛的,且生生世世當中都要廣修六度萬行,即使奉獻了頭目腦血的話,也應該甘之如飴,這個才是聖道門。所以修持聖道門要有聖人的根器,就像釋迦牟尼佛為了成就佛道,生生世世以來,曾經割肉餵鷹、捨身餵虎;為了求佛法得半偈,也從雪山跳下來,犧牲給羅剎。所以頭、目、腦、血,或是國王、家產、兒女的佈施,都要能夠做得到的,如果沒有這種心,那聖道門是無份的,因為既然是要生生世世行六度萬行,六度當中第一就是「佈施」,佈施有外佈施、內佈施。外佈施比如金錢佈施,或是佛法佈施,內佈施就是身體佈施。所以一個修聖道門行菩薩道的人,以菩提心來講,他最好還沒有命終的時候,就先把器官割掉給別人,如果連這一點都做不到的話,談不上行菩薩道。
我們淨土門就是已經覺悟到自己不是那一種根機、根器,所以只有老老實實地念這一句名號,往生極樂世界。往生極樂世界是我們這個淨土門的菩提心,我們的菩提心不講什麼,就是往生極樂世界,因為往生極樂世界則成佛也在裏面,廣度眾生也在裏面,將來要如何示現為眾生奉獻犧牲,行六度萬行,在往生極樂世界裏面都完全具足了。所以說,不怕不會說法度眾,只怕不能成佛;不怕不能成佛,只怕不能往生,所以我們只要一心求得往生。
-
聖道門是自己成就,要有修行,願行圓滿,然後成佛;可是淨土法門是彌陀成就,要有信願,專念彌陀,往生成佛。
就這兩門來講,聖道門如果學不成的話,豈不是墮落?但往往大多是學不成的。而淨土門是成佛!為什麼?因為是靠彌陀成就的,而彌陀成就是現成的,極樂世界已經現成,往生極樂世界的功德資糧也已經現成,在哪裡?在這句萬德洪名──「南無阿彌陀佛」。所以,一個人即使五逆十惡,到了臨終能夠回心,稱念彌陀、願生極樂,也能夠往生。
-
聖道門所講的是「生佛一如」,凡夫跟佛,所謂「心佛眾生三無差別」,凡夫本性都具有佛的內涵,所以他們是想以自己的力量,去證悟自己的佛性而成佛,但這事難如登天,所謂「億億人修行,罕一得道」。
淨土法門完全不一樣,淨土法門曉得眾生雖有佛性,但以我們自己的力量證悟不到,所以完全依靠彌陀救度,則易如反掌,所謂萬修萬人去。
-
聖道門的悟,是極智慧徹悟本性,見性成佛。淨土門的悟,是還愚癡徹悟本願,往生成佛。悟字相同,意則不同。何況徹悟本願之人,是人中上上人,稀有人。雖愚癡卑賤,毫無聖道之悟,亦無所求,無所欠,且當之無愧。期望大家皆能徹悟本願,安住彌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