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證.祖傳

  1. 《阿彌陀經》以十方眾生為對象
  2. 必得超絕去之義
  3. 《小經》要文三譯對照
  4. 人身難得之喻
  5. 聖淨二門判
  6. 《往生論註》要點
  7. 《小經》要文善導釋
  8. 法然上人釋「第二十願」的屬性
  9. 皈依即是求救護
  10. 彌陀之救度
  11. 此修福因,彼得樂果
  12. 法照大師《五會念佛讚》之偈摘要
  13. 「乃至十念」即是「稱名念佛」 的經證與祖傳
  14. 彌陀「本願」二字之根據(抄要)

淨土宗教理

  1. 尋求法門
  2. 淨土宗概念
  3. 淨土宗的創立與流變
  4. 機法深信淺說( 五 )
  5. 機法深信淺說( 四 )
  6. 機法深信淺說( 三 )
  7. 機法深信淺說( 二 )
  8. 機法深信淺說( 一 )
  9. 曇鸞大師之彌陀佛身觀
  10. 淨土宗義略說
  11. 淨宗原理:二願和合
  12. 淨土宗信仰的內涵
  13. 南無阿彌陀佛之簡釋
  14. 「南無阿彌陀佛」略解
  15. 淨土宗是彌陀之迴向
  16. 往生極樂的條件
  17. 彌陀名號
  18. 彌陀淨土之相
  19. 本願稱名,非定非散
  20. 兜率極樂優劣比較
  21. 阿彌陀佛 名體一如
  22. 「憶念」之義
  23. 「念」之義
  24. 彌陀淨土的特性----超
  25. 阿彌陀佛願力的根本特性
  26. 《往生論註》「讚歎門」解釋
  27. 彌陀願心的根源——《無量壽經》「讚佛偈」
  28. 四十八願分類
  29. 念佛四德
  30. 佛教的核心教理與往生淨土
  31. 「見佛」論
  32. 認真去做時
  33. 大慈悲五要點
  34. 淨土起信
  35. 彌陀夢中顯明攝取之義(唯蓮房典故)
  36. 乘佛願力 凡夫入報
  37. 往生要關
  38. 彌陀.本願.淨土
  39. 譬喻
  40. 本願之念佛

規約 

  1. 敬致淨土宗教團出家眾
  2. 手機的規範
  3. 善待老人
  4. 淨土宗教團僧眾共住規約
  5. 僧眾外出弘法共勉事項
  6. 杜氏家廟念佛超薦儀軌
  7. 僧誡
  8. 淨土宗念佛會共修須知
  9. 念佛超薦儀軌

我的命盤

  1. 我的命盤──復興淨土宗與鐵版神數的奇驗 (四)
  2. 我的命盤──復興淨土宗與鐵版神數的奇驗 (三)
  3. 我的命盤──復興淨土宗與鐵版神數的奇驗 (二)
  4. 我的命盤──復興淨土宗與鐵版神數的奇驗(一)
淨土宗
慧淨法師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慧淨法師 > 編述
top

編述

我的命盤──復興淨土宗與鐵版神數的奇驗 (四)

  四、第二次算

  我雖然早就聽聞香港有幾位鐵版神算高手,不僅技術精湛,而且推算也更為完整詳盡,只是一直未曾遇上機緣。直到民國一○八年(2019)三月十六日,緣分成熟,我終於得以前往香港,請第一位老師——姑且稱為甲算師——為我批算。

  我一走進去,他一見面便說道:「你是出家人,怎麼也來算命?出家人不是四大皆空了嗎?再說,我不敢為出家人算命,怕對我不好。」

  聽他如此推辭,我便從容地向他說明:「如果算得準確,正好可以驗證佛陀所說的三世因果、善惡報應並非虛言,反而更能激勵人心,棄惡從善,趨吉避凶。這樣一來,不但不是壞事,反而是功德無量。即使真有什麼不好,也只是我的果報,不干您的事。實則只會有益,決無損害。」

  他聽我一番話語誠懇,也覺得言之有理,於是點頭答應替我批算。

  我當下恭敬地將預備好的潤金放在他桌上,以示誠意,隨即將八字清楚地寫給他。他說:「鐵版神數的批命特色,就是算師必須與應算者互相考核『出生的年月日時』和『刻分』是否正確,因不同刻分就有不同命運,這就是鐵版神數與其他術數有所分別和細微之處。

  批算時,應算者毋須將事實的情況預先告訴算師,當互相考刻之間,應算者亦無須多言,因算師會把每一刻分的六親情況說出。如第一分第一條不對,就不再算第二條,改由第二分,如第二分不對,在改由第三分,直到應算者的六親生肖完全正確說出為止,這一刻分就是應算者的真正出生時分的卦氣了。

  你是申時出生的,也就是下午三點到五點之間。這一百二十分鐘內,每一刻、每一分都攸關命盤的精確度。我先從下午四點四十五分開始試算,如果不對,就逐步往前推。」

  於是,他一條一條地推算下去——先由4點45分逆算,第一條不對,改由4點44分,又不對,算了八條都不對。直到推算到四點三十二分時,所對應的條文序號是第15529條,他使用的鐵版神數條文共有兩萬四千條,這條文在第十五冊,是「第一次開始準確」的條文。條文內容為:

  第一條:一刀之痛,在所難免,怨不得。

  我當即問他:「這條是指什麼意思?」

  他說:「這是在講你身上開過刀的經歷。你有沒有動過手術?」

  我聽了,心中一驚,立刻答道:「有,我十歲那年,因為急性盲腸炎動過手術。」這件事直到今日仍記憶猶新。

  當年在醫院手術室裡,我父親按住我的頭,我母舅則壓住我的雙腳,醫生就在我右下腹的位置進行開刀。雖然年幼,但那份「一刀之痛」至今仍歷歷在目、刻骨銘心。但那時年紀小,心思單純,既沒有怨懟,也未生瞋恨,只感覺身命脆弱,人生是苦,而默默忍受,平靜接受命運的安排。

  如今看見條文如此分毫不差地記錄下這段兒時記憶,不禁令人心頭一震,這不只是「準確」,簡直是「神準」!

  從這一條開始,他便以下午四點三十二分為準,繼續考刻。

  從第二條至第十三條的條文,不僅條條準確,猶如層層剝繭般,揭露命中早已註定之事,更讓人驚歎鐵版神數的精細與神妙。

  第二條是:「占卜之時,雙親已逝。」

  我立刻點頭認可。因為此時的我,父母親都已辭世,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早已不在人間。

  「若問椿萱萎何日,定是父先母後歸。」這一句是事後批命時所批出來的,並不是考刻之文,這一句更令人讚歎。「椿」指父親,「萱」指母親。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如果要問雙親去世的先後順序,命中註定是父親先逝,母親後歸。

  事實正是如此:我父親於民國八十三年(1994)離開娑婆,母親於民國一○二年(2013)回歸極樂。鐵口直斷,毫不猶豫地說出這樣具體且敏感的內容,卻又完全吻合,這絕不是猜測所能為之。令人肅然起敬。

  更令人驚奇的是,甲算師並未詢問任何口供,也沒有刺探背景,純憑命數推演,便層層揭示出人生的每一環節,真是奇準無比。

  從此以後,他劈哩啪啦如珠串連,條文一條接一條迅速而出,絲毫無有遲疑與停頓,每一條都百分之百準確無誤,幾乎令人難以置信。條條準確,不是偶合,而是必然。

  第三條:「父命牛年生方合。」
  第四條:「母命龍年生方合。」

  我父親屬牛,母親屬龍,正是如此,毫釐不差。

  第五條:「兄弟四人方合。」

  我有一兄二弟,合計四人,這一條又準確無比。

  接下來更具細節性地推演出兄弟的生肖順序:

  第六條:「兄屬鼠,先天定數。」
  第七條:「弟屬龍,一定之數。」
  第八條:「弟屬狗,一定之數。」

  我有一位哥哥,屬鼠,兩位弟弟,一位屬龍,一位屬狗,全數吻合,與在臺灣所算的命盤如出一轍。

  值得一提的是,臺灣算命時僅說:「兄弟數人,我為二」,這位算師雖未明言我排行老二,但從條文邏輯來看:一位哥哥、兩位弟弟,正好我在中間,不言而喻。

  接下來是有關姊妹:

  第九條:「姊妹二人。」

  我有兩位妹妹,在命理上都算是「姊妹」,這一條自然吻合。

  第十條:「妹屬馬,數由前定。」
  第十一條:「妹屬猴,數由前定。」

  這兩條更具體道出我兩位妹妹的生肖,一位屬馬,一位屬猴,再次一一對應、毫無偏差。命運彷彿早已書寫於冥冥之中,令人無法不感到驚歎與肅敬。

  進入個人特質的部分:

  第十二條:「占卜之時,未有洞房之喜。」
  第十三條:「占卜之時,未有兒女。」

  接著這兩條出來的,跟在臺灣所算的一樣。這兩條所揭示者,正是我畢生的修行之路——我未曾結婚,亦未有兒女。這樣的個人特質,與我自選出家弘法的清淨人生完全相符。

  從父母爻、兄弟姊妹爻一直到婚姻、子女爻,整體命盤都絲絲入扣,準確如一,再次印證這命理學問絕非民間迷信,而是精密至極、暗合天理之道的世間一法。

  然而,真正令我起深信與驚奇的,還是接下來所批出的四條奇特之語。這四條內容,已非僅止於人倫關係、生肖配對的精準,而是觸及了我生命深層的轉折與靈性抉擇——正是我此行最想印證、最值得述說之處。

  第十四條:「焚香晨誦法,點燭夜談經。」(條文編號2819)

  這條條文一出,令人驚訝不已。其意境分明描述了一種清淨修行的生活方式:

  「焚香晨誦法」,意指清晨焚香,誦讀佛法經典,啟動一天的修持;

  「點燭夜談經」,則是夜晚點燃燭光,或靜坐閱讀,或與人共談經義。

  這正是佛門中的早晚課誦。若從命理角度觀之,這樣的條文不啻於明言:此人與佛法有深緣,其命格中本具宗教傾向,或終將步入出家之途。

  令人感觸最深的是——在我尚未出家之前,每天清晨與夜晚,我都已自行打坐念佛,並閱讀經典,如同正式僧團中的早晚課一般。因此這一條,不僅預示修行之道,更真實映照我出家前的生活狀態,準確得幾近神奇。

  這不是後天選擇,而是早已深植於命中的本性——我之所以出家修行,不過是順應命中註定的心靈軌道而已。

  第十五條:「欲成來生佛,早晚須誦經。」(條文編號2994)

  這一條,更是如晨鐘暮鼓般的修行箴言,直指修道核心:

  「欲成來生佛」,若欲於未來世解脫生死,出離輪迴,乃至成就佛果;

  「早晚須誦經」,則必須在今生精進不懈,晨昏誦讀經典,持戒修福,修慧修心,點滴積累不可懈怠。

  這一句話看似普通,實則蘊含深意。從命理角度來看,這條文透露:我命中雖有宗教傾向與修行之願,但「成佛」之果報,必須建立在今生不斷修習與實踐之上,不是僥倖而來,亦非天賜,而是腳踏實地、日夜持誦中慢慢積成的正因正果,所謂「今生努力,來生得果」。

  若再以淨土宗的眼光解讀,這條文所說的「誦經」,不僅僅是讀誦文字,更是指向淨土法門的核心實修——念佛。因為淨土宗的正依經典就是淨土三經,淨土三經講方法就是念佛(專稱彌陀佛名),目標就是極樂(願生彌陀淨土)。到了極樂,就能成佛。

  因此,這句「早晚誦經」,我內心的解讀是:「早晚念佛」。換言之,「若想來生成佛,必須時常念佛」。這正是我在尚未披剃前,就已每日勤行之所為。

  更深的感受在於:這條文不是普通的命理預測,而是來自冥冥之中的提醒與鼓勵——既已種下願生淨土的因,那麼今生當更加精進不懈,善用光陰,真誠念佛,行願一致,方能於來生成就佛果,不負此生難得之人身與佛緣。

  至此,從「焚香晨誦法」到「欲成來生佛」,兩條條文如接續法鼓,清晰勾勒出我由在家修行而至出家弘法的生命軌跡,絲絲入扣,宛如一場早已註定的佛道之旅,只待今生一一實踐,將宿世因緣轉化為今生果報。

  這第十四與第十五條,不僅語義深遠通透,更與我實際的修行歷程嚴絲合縫,彷彿命盤中早已刻畫的修道藍圖,真實展現出「宿世修因,今生得果」的殊勝與莊嚴。

  後面兩條最為靈異與神奇,正是〈我的命盤〉所要表達的核心之處。編號3043:

  第十六條「27、28,璞玉幸遇良工識,免令終歲隱於山」。

  「璞玉」,指未經雕琢的寶玉,比喻尚未被發掘的才華與潛質,暗指命主本人;

  「幸遇良工識」,意指有幸遇到識貨的匠人——亦即能夠賞識、提拔、引導自己生命轉向的貴人;

  「免令終歲隱於山」,則說明若無此「良工」的識拔,這塊寶玉便將終生埋沒於山林,無人知曉其價值。

  整句條文清楚指出,我於二十七、二十八歲之間,將遇貴人提攜,使潛能得以發揮,人生從此轉向,走上此生重要的生命之旅。

  當時我尚未明瞭條文含意,便請教他:「這是什麼意思?」

  他看後立刻說:「你在二十七、二十八歲那年出家,你師父栽培你。」

  我再問:「這怎麼說?」

  他答:「就是指出家後,師父對你有所提拔。」

  我心想:「師父對我栽培提拔,具體是怎麼栽培提拔的呢?」

  我實歲二十七、虛歲二十八時至佛光山剃度,出家後不久,就被分派到工程組從事雜務。這是很平庸的工作,感覺這並不是怎麼栽培與提拔。

  到了隔年,民國六十七(1978)年春,被指派到臺北的「研究部」讀書。那時候,佛光山前一次所辦的叢林大學結束了,幾個學生想要進一步進修。所以,在臺北設立「中國佛教研究部」,因為臺北的師資比較多,選拔了約二十位出家眾去研修,於三月十三日正式開學。男女眾各十人左右,他們大多是大學或佛學院畢業者,而我僅有小學學歷,出家未久,師父竟然也派我跟他們一起到臺北讀書,我在想或許是我剃度之前所繳交的〈緇門崇行錄心得記〉被師父賞識,才破例派我去讀研究部。一年半結束之後,意想不到的,也發給我一張畢業證書。

  我當時還在疑惑:「這算是什麼栽培呢?」

  直到日後回顧,才恍然大悟:原來,正是這張「畢業證書」,使我得以赴日留學,進入日本淨土宗的大學深造,才有今日致力弘揚善導大師法脈、推動淨土宗復興的整個生命歷程。這一切,都源於當年師父破格提拔的那一念慈悲,那一段因緣。

  如條文所說:「璞玉幸遇良工識」,師父正是那位慧眼識才的良工;而我,也是在那一年脫去塵俗,踏上修道之途。師父無意中的一念安排,成就了我一生修學與弘法的根本。

  所以,他說師父栽培我,我那時候不知所以然,到了後面那一條出來的時候,我才知道:真的,所謂「有意栽花花不發,無心插柳柳成蔭」,師父讓我破格到研究部,無意之中栽培了我,師父對我恩德很大。

  這一條準確,就再算下一條。下面這一條編號是4818:

  第十七條「38,山橋曲轉,革故鼎新路是阻」。

  「38」,對應的是我三十八歲的人生節點,是命運的另一個關鍵轉捩點。

  「山橋曲轉」,象徵人生之路崎嶇險峻、峰迴路轉,暗示將有遠行之機遇與轉折。

  「革故鼎新」,指改革舊有模式,創建新的制度或局面,使其煥然一新,是一種重大改變或變革。

  「路是阻」,則是預言這場變革的道路將不會順利,必有重重障礙與考驗等待著。

  初見此條,我茫然不解,便再度請問。他看了一眼,立刻回答道:

  「38,是指你三十八歲。『山橋曲轉』就是說你出國去定居,或出國去深造。『革故鼎新』是指你回國之後,就會改革一個舊的,或者是錯誤的、不完整的一個思想體系或教派。『路是阻』,只是這條改革之路,會遇到不少阻力。」

  這番話使我恍然驚醒,的確,我就是在三十八歲那年,前往日本京都,探求善導大師的淨土正法。

  彼時,我並未存有改革淨土法門的雄心壯志,只是一心思惟,此一法脈在臺灣杳無蹤跡,在中國大陸更早已失傳一千三百多年,唯有日本猶保存善導思想之薪火,經典與註疏浩繁完整,且有專宗專弘之傳承。此為我發願前往日本修學的初心。

  民國七十四(1985)年農曆二月初一,是佛光山的信徒大會,下午大會結束之後,我為了能夠一人寂靜地清修,因此向剃度恩師請假離開佛光山。從此隱姓埋名,潛居在一個人煙罕至的荒山野嶺之中。

  到了民國七十五、六(1986、1987)年之間,偶然閱讀到日本淨土宗開山祖師法然上人的著作,因此曉得善導大師的法脈才是淨土宗純正的教理,也因此發心要到日本一探究竟,深入了解,就自己學日文。

  但是,要怎麼去,去哪裡,都沒有去想,只是一心一意想到日本。因為我離開佛光山之後,就先行腳臺灣大約一個月,參訪一些道場及修行人,接著前往泰國一個月,之後轉到尼泊爾也是一個月,在泰國到處參訪,瞭解南傳上座部,到尼泊爾是掛單在喇嘛廟裡,瞭解密教。

  我以為跟前往泰國、尼泊爾一樣,拿一個觀光護照便可隨時隨次出國,但事後才曉得不是那麼回事,因為日本的觀光簽證短暫且嚴格。

  到日本之後,要住哪裡?日本寺檀制度下的寺廟也是僧人的家庭。意思是說,我當時只是一心嚮往而已,至於到哪裡,怎樣停留,能停留多久,都沒有考慮到,其實這些才是關鍵。

  就在民國七十七(1988)年8月初的時候,似乎是仙人指路,更確切地說,是命中已定,也是阿彌陀佛巧妙的安排。無意中,偶然地經過介紹,去拜訪一位住在新北市中和區姓李的老先生。意料不到的是,這位老先生居然主動推薦,並親自帶我到日本京都淨土派系所辦的○○大學就讀,這是壓根兒從沒想到的。

  記得那天下午去拜訪這位老先生,他年約六十幾歲,他曉得我迫切地想要去日本修學善導大師的淨土法脈,就跟我說:「要到日本修學深造,最好是進入他們的大學就讀,才能一年一年地簽證,也才能常久地居留,深入這個法門。如果你同意,我可以推薦你到日本京都的○○大學,這所大學是淨土派系○○宗所辦的。」聽了他所講的這些話,又看他的神情,可以感受到他是一片真心誠意要助我一臂之力。

  原來他就是這所大學畢業的,他的太太又是日本人,而且又是○○宗末寺的女兒,他太太的弟弟正是這所大學的教授。他就問我:「要不要去?」我說:「好啊,機緣難得!請高抬貴手。」

  他接著說:「日本的大學不看初中文憑,只要把高中文憑給我就可以了。」

  我一聽,就很失落地跟他說:「我沒有讀高中,也沒有讀初中,只是小學畢業而已。」他一聽,也非常氣餒,顯出很失望的神情說:「那沒辦法了,只有小學怎能入大學?」

  正感絕望之時,他好像想到什麼,突然問說:「你有沒有讀過佛學院?」

  我說:「有。」「有沒有畢業證書?」我也說:「有。」

  他有點激動地手往桌上一拍說:「這下可以了,你把畢業證書拿出來,這樣就夠了!」意味著憑他的關係,就可以把我送進這所大學。

  然後他又問:「你還有什麼文憑嗎?」

  我說:「我曾經在佛學院兼課,濫竽充數。」

  「那有沒有聘書啊?」我說:「有,佛學院的院長有給我聘書。」

  「那你也拿過來,這樣夠了,夠了!你還有什麼?」

  我說:「我曾經在旗山念佛會領眾三年。」

  「那就是住持了?」我說:「住持嘛,談不上。」

  他說:「這就是住持!何處何時畢業的,還有擔任佛學院老師,以及念佛會住持,你都通通把它寫上。」

  然後他就當下打電話到日本給他太太的弟弟說:「這裡有某某人要過去就讀,請你把表格寄過來填寫。」

  就這樣,憑這位老先生的關係,一切手續很快辦妥,就在九月下旬,他親自帶我到日本京都○○大學報到,從此正式成為一名大學生,簽證一次一年。

  我之所以能夠到這所大學就讀,並且廣參各地善知識及妙好人,尤其事後回臺灣復興善導大師的純正淨土宗法脈,最關鍵的就是這位李老先生,還有這張畢業證書,若無此證,我今生恐難進入淨土正脈之殿堂。

  這一條出來的時候,我才曉得,前面所講的「師父栽培你」,誠然,無意中栽培我。然而,我深懷慚愧,因為我生性愚鈍,既不會讀書,也志不在此。而在研究部之時,我正專注於念佛與禪思。每天早起,就先靜坐念佛三小時,之後才進入教室。身雖在教室,卻不在聽課,往往不是內心思維禪宗所講「不思善不思惡」、「思量個不思量的」、「靈光獨耀,迥脫根塵」等的含意;不然就是琢磨《小止觀》、《六妙門》、《釋禪波羅蜜》等一些禪觀的理論與方法;或閱覽淨土法門的書籍。可說在研究部的一年半,是矇混過來的。所有的同學都應該獲得這張畢業證書,唯有我是最不應該有的。然而人人有獎,我也有分。

  我雖然有這張證書,但並不重視,因為我認為自己是不配的,名實不符的;同時以我稟性愚拙的根機衡量,似乎將來也用不到。而且寺院自己開班上課,自己印發證書,只是獎勵的意義,少有實質的作用,在學術界或公家機關,是根本不被承認的。

  論佛光山當年所辦的中國佛教研究部,頂多一年半,學生約二十人。課程結束後,那些男眾與部分女眾陸續離開佛光山。對他們而言,有無這張證書並無增減,因為他們原本皆具大學、專科或高中學歷,本就有良好的教育背景與文憑。唯獨我一人,既無學歷,又無文憑;若沒有這張畢業證書,就沒有今日的我——我不可能得以進入日本京都的淨土大學,深入研習善導大師的法脈。就得長時潛隱山中自修,而無從肩負起復興淨土宗的使命。深思之下,那一期研究部的開設,彷彿正是為我一人而設。若說「師父栽培我」,真是一語中的。表面上未見特別提拔,實則因緣早已鋪陳妥當。

  「革故鼎新」——回國之後,我並無意圖改革什麼,只是秉持真誠之心,致力於復興善導法脈而已。然此一「革故」之舉,終究突破舊有成見與偏誤,為當代淨土宗開啟了另一扇契理契機之門。

  回望當年三十八歲遠赴海外,尋求純正淨土正脈的初衷,方才明白,那原來是一件命中註定之事。當時只是一念之誠,但卻已走在革故鼎新的路上。這份使命既非偶然,也非出於個人意志的造作,而是命中既有的安排,是我一定會去做的一件事情。

  自然也難免遭遇阻力與非議,誠如條文所示:「路是阻」。然而,只要志在弘法利生,必有龍天擁護加持;況且純正的淨土法門正是阿彌陀佛無條件大悲救度的體現,眾生無論根機利鈍,皆能等蒙攝受,實為「究竟平等」之光明大道。

  黑暗之地,最需光明;末法之世,最需彌陀。淨土宗,正是學佛者的最後希望、永恆依歸。雖當下路阻難行,然未來必當光被十方,令無邊眾生同生淨土、共證菩提。

  第十八條「數止於此矣」,這是最後一條。「數止於此矣」,語氣果決,意含終局。此言考刻之文至此已然完備,不再延續。命數所顯,一切昭然,既無增補之餘地,亦無可推演之餘波,此正是我八字中正確的刻分。

  考刻到這裡,他就說:「七日後你再來,屆時可為你批命。」所謂「批命」,即是根據現已考定的正確生辰,再推演出一生流年大運——哪一年有何吉凶,直至何年何月命終等等。

  我說:「第七日正逢我返臺之期,可否提前一日?」他說:「可以。」

  於是第六日我再度前往。他已開始為我逐條批命,條分縷析,層層鋪展,終成一小冊,當場裝訂為一本《命書》交付於我。

  他的批命與臺灣所見者大異其趣——更具系統、條理分明。臺灣的稍顯籠統,覺得準確了就好,不僅考刻籠統,批命也很籠統。當然,各家有各家之法,也不必一概而論;同時或許那只是粗批,若細批當也自有條理。

  此次所受之批命,層次分明,有序可循。先論父母爻,次及兄弟爻,然後婚姻、子女、品性、僧道、喜忌、自身、壽元等爻,世間人生諸事,直至命終,條條列舉,有如命理之年表,宛然一生之預告,只待我一一印證。

  其中,婚姻爻有一條寫:「青燈自守,命犯孤辰。

  「青燈自守」,「青燈」古時象徵出家或守寡,也泛指獨自一人清修或過著孤寂生活。青燈微明,照見內心的一片靜土,也暗示著一種遠離紅塵染著的孤絕姿態。

  至於「命犯孤辰」,在命理學中是一種神煞,常見於八字推演之中,主孤獨清冷、婚緣淡薄,或性情孤僻、執拗寡合,難以與人長久共處共事。於俗世而言,這樣的命格多被視為不合群、不易親近者,甚至可能被誤解為性情乖僻之人。

  但若「青燈自守」與「命犯孤辰」相聯,則可另作一種極其殊勝的解釋:此人非但不屬凡塵俗戀之命,反而極適於出家修行之格。其性情本喜清靜,厭離喧囂,對無謂交際無心,對紅塵羈絆無戀。此類人往往自得其樂,隱居寡欲,與人無忤,亦無所求,如閒雲野鶴,甘於簡樸自足。內心有一種與生俱來的寧靜與怡然,並不以孤獨為苦,反以寂靜為樂,渴望身心回歸生命最根本、最原初的清淨本然。

  此外,「命犯孤辰」亦有一說,出自《風水知識小課堂》(2023年8月23日發佈),其文曰:「有孤辰寡宿的不是凡人,有一定的依據。我們知道人是群居動物,因此一堆人聚在一起暢談共事是很正常的一種現象。但現實生活中,有些人卻是很孤立的,他們從不與人交往,行事作風有諸多怪異,因此被人們視為怪人,如身犯孤辰寡宿的人。那麼,有孤辰寡宿的不是凡人,此說法正確嗎?都有哪些依據?下面一起來看一下。

  我們知道,身犯孤辰寡宿的人大多性格比較怪癖,他們喜歡獨來獨往,待人淡漠,給人一種格格不入的感觸。尤其在婚戀情事上,因為運勢欠佳,故而難以成功,如此一來,更顯孤獨。因此,在一般人看來,有孤辰寡宿的人,就不像是凡人。

  有孤辰寡宿的不是凡人,此說法主要與他們的性格特點和智商情況有關,因為身犯孤辰寡宿的人,除了性格孤僻外,其頭腦是很聰明的。現實生活中,很多知名的藝術家、美術家、科學家、哲學家等都是出自於此類人。因此,身犯孤辰寡宿的人,很容易被人們視為不平凡之人。

  除此之外,還有一種說法是,身帶孤辰寡宿的人,其前身是天上的仙人,他們是為了渡劫而來,故而給人一種不愛與人交流、仙氣飄飄、情感淡漠的感覺。此類人大多都有異於常人的能力,故而不是凡人。」

  若以此文觀之,則「六親緣薄」、「命犯孤辰」之最極致者,莫過於釋迦牟尼佛:釋尊捨王宮,離親族,棄妻子,而為天下父母;離人間愛戀,而成大悲救世之尊。是故「孤辰」不一定是命理的缺陷,亦可能是超凡修行的徵兆。

  至於此次所批命的讖語與內容,請恕我現在還不宜公開。

  當他將《命書》交予我時,亦同時將潤金退還,並邀我當晚在堪稱全香港最頂級的素食餐廳共進晚餐。此舉令我十分意外,更表感謝。他說,他的母親也是學佛之人,亦已皈依,當晚將與我一同赴宴。(待續) 

 

分享到
中華淨土宗協會
淨土宗文教基金會

110049台北市信義路五段150巷22弄41號
電話:02-8789-4818
傳真:02-8780-7050
E-mail:amt@plb.tw

捐 款 護 持

信用卡定期定額護持

本會推薦使用
前往

信用卡單筆護持

單次隨喜護持
前往

四大超商繳費護持

多元化的護持
前往

其他方式隨喜護持

匯款護持方式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