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像

  1. 我的第一尊佛像
  2. 千年佛光寺 萬古淨土門
  3. 動容發欣笑:敦煌殘本「阿彌陀佛說法圖」
  4. 雲岡千年影:第三窟西方三聖像
  5. 妙相傳法音:敦煌321窟淨土變相圖
  6. 前往淨土的最後機會:《被帽地藏菩薩十王圖與淨土圖》(摘錄)
  7. 善根所成妙臺座:一座彩繪蓮臺
  8. 《阿彌陀經》流通本異同思考
  9. 敦煌壁畫中的《無量壽經變》
  10. 眾生安樂我安樂:說說佛涅槃圖
  11. 動容發欣笑:彌勒菩薩半跏思惟像
  12. 意味深廣的佛返人間圖
  13. 反彈琵琶說救度:「觀經變相」賞析
  14. 落日見彌陀:古龜茲壁畫殘影
  15. 一句彌陀作大舟:朝鮮「般若龍船圖」
  16. 翻山越嶺,只為我來「山越阿彌陀圖」
  17. 盛世遺珍:唐代漆金夾紵阿彌陀佛像
  18. 絕唱《願生偈》古壁耀慈光
  19. 淨土瑰寶:最早的西方三聖像
  20. 悲欣交集見彌陀
  21. 一幅傳世巨作,一片故鄉風月
  22. 千年墨蹟祖德重光──曇鸞大師親筆寫經
  23. 一頁殘經的傷痛與美麗
  24. 同生安樂:龍門西方淨土變相龕
  25. 遊戲見天真:齊白石筆下的「阿彌陀佛」
  26. 印度砂岩浮雕之佛陀回鄉說法圖
  27. 選擇念佛——記西千佛洞觀經變
  28. 二河白道圖(京都 光明寺)
  29. 欲盡孝養,應託父母於阿彌陀佛──韋均造西方三聖像
  30. 麥積山石窟第五窟──西方淨土變
  31. 給人歡喜的阿彌陀佛金銅群塑
  32. 阿彌陀佛與八大菩薩圖
  33. 大足石刻中的淨土宗藝術
  34. 一時作佛──張茂仁造白石阿彌陀佛像(隋)
  35. 兩千年前的阿彌陀佛立像銘文臺座
  36. 器宇如王——唐太宗所造彬縣阿彌陀佛大像
  37. 五臺山佛光寺「阿彌陀佛說法圖」
  38. 阿彌陀佛來迎圖中的地藏菩薩
  39. 稱名必來迎——阿彌陀佛及聖眾來迎圖
  40. 阿彌陀佛及二十五菩薩來迎圖
  41. 茨城願入寺本尊阿彌陀佛像
  42. 引路菩薩圖
  43. 巍巍獨坐度眾生——記日本高德院阿彌陀佛坐像
  44. 阿彌陀佛接引圖——南宋明州絹本設色佛畫
  45. 阿彌陀佛的微笑——西魏彩繪泥塑:麥積山石窟第44窟
  46. 大勢至菩薩像
  47. 韓國甘山寺阿彌陀佛立像和萬日結社念佛
  48. 西夏國阿彌陀佛接引圖
  49. 五劫思惟阿彌陀如來像
  50. 莫高窟觀經變相圖
  51. 回顧的阿彌陀佛
  52. 2020,彌陀依舊愛你、愛你!
  53. 淨土,在名號等你
淨土宗
淨土藝術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淨土藝術 > 淨土宗藝術
top

淨土宗藝術

五臺山佛光寺「阿彌陀佛說法圖」

 

阿彌陀佛说法圖(全圖):晚唐(846-907)/宽69cm /高210cm

 

  五臺山佛光寺位於山西省忻州市五臺縣豆村鎮。寺院依山而建,中心平坦,四面林巒,彷彿敞開著胸懷,迎候每一位朝拜者。佛光寺作為五臺山古寺之一,歷史上高僧輩出。北魏曇鸞大師是第一位在該寺落髮的僧人。唐代法照大師,相傳也曾於大歷年間在佛光寺弘傳淨土。隋唐時期,五臺山一帶是淨土信仰最為興盛的地區,佛光寺深受影響,成為後世淨土行人研究本宗以及中國佛教史的重要遺產。

 

阿彌陀佛说法圖(左段)  

 

  佛光寺始建於北魏孝文帝年間(471~499),會昌法難期間,除祖師塔等幾座墓塔之外,其餘建築悉遭破壞。唐宣宗年間得以再興重建,留下了許多唐代文化稀世之珍。近代建築學家梁思成依據敦煌莫高窟第六十一窟的「五臺山圖」對佛光寺進行了詳盡考察,確定其建築年代歷史及獨一無二的藝術價值。

  佛光寺大殿並不高大,貌似平常,但卻被我國著名的建築學家梁思成稱為「中國第一國寶」,因為它打破了日本學者的斷言:在中國大地上沒有唐朝及其以前的木結構建築。殿內保存的塑像、壁畫、墨蹟等均是唐代原物。其中繪於前簷北次間拱眼壁外側的「阿彌陀佛說法圖」,更是唐代寺觀壁畫的珍品。

  壁畫布局共分三組。中間一組描繪的是以阿彌陀佛為中心,脅侍菩薩立兩側的說法場面。由中間向左右展開,分別是以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為中心的兩組聽法圖。二菩薩兩側亦有脅侍菩薩、天王等相伴護持;頂部為翱翔的飛天和白色的流雲,其中端坐著赴會聽法的眾菩薩及弟子。畫面著色以青、綠為主,赭石、鉛粉次之,間以少量原砂和土黃。阿彌陀佛身披袈裟,結跏趺坐於仰覆蓮佛座上,雙手交合,身後身光、頭光俱全,靜謐慈祥。諸菩薩眾身姿微曲,飄帶自雙肩下垂,拂袖瀟灑。或雙手合十,或結「吉祥式」手印,或捧物供養,均有頭光,恭敬圍繞阿彌陀佛兩旁,場面十分壯闊。

 

阿彌陀佛说法圖(中段)

 

  此幅說法圖,因年代久遠,早已失去光鮮豔麗之感,但唐代壁畫的筆法技巧仍可見一斑。其風格、色澤也與敦煌石窟所存唐代壁畫如出一轍,具有濃厚的古樸風韻。在歷史朝代的更迭中,淨土法門亙古亙今的教化力絲毫不減,透過佛教藝術利益群生,流傳千古。

  壁畫表達了當時人對淨土樂事的美好嚮往。彌陀本願力成就了極樂世界一切功德莊嚴。願生稱名者皆得往生,一旦往生,自然隨意聞法,受樂無窮。如《大經》言:無量壽佛為諸聲聞、菩薩、天人頒宣法時,都悉集會七寶講堂,廣宣道教,演暢妙法,莫不歡喜,心解得道。

  睹此畫,又不禁想到當念佛人報謝娑婆、花開蓮現、睹見彌陀之場面,若遇宿世父母親眷,影現宿世輪迴過往,定是「悲喜交加」衷腸難訴。誠如善導大師《般舟讚》中言:

父子相迎入大會,即問六道苦辛事。

或有所得人天報,饑餓困苦體生瘡。

爾時彌陀及大眾,聞子說苦皆傷嘆。

彌陀告言諸佛子,自作自受莫怨他。

菩薩聲聞將見佛,禮佛一拜得無生。

彌陀告言諸佛子,極樂何如彼三界?

新往化生俱欲報,合掌悲咽不能言。

得免娑婆長劫苦,今日見佛釋迦恩。

  《法華經》云:「三界無安,猶如火宅,眾苦充滿,甚可怖畏。」是故《阿彌陀經》中,釋迦牟尼佛反覆勸我們:「應當發願,願生彼國。」《無量壽經》亦言:「無有三途苦難之名,但有自然快樂之音。」故而,「若是釋迦真弟子,誓行佛語生安樂。

  共願一切眾生同生淨土,於一切時處親近彌陀,百千快樂自然而至!

文/佛救居士

分享到
中華淨土宗協會
淨土宗文教基金會

110049台北市信義路五段150巷22弄41號
電話:02-8789-4818
傳真:02-8780-7050
E-mail:amt@plb.tw

捐 款 護 持

信用卡定期定額護持

本會推薦使用
前往

信用卡單筆護持

單次隨喜護持
前往

四大超商繳費護持

多元化的護持
前往

其他方式隨喜護持

匯款護持方式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