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像

  1. 我的第一尊佛像
  2. 千年佛光寺 萬古淨土門
  3. 動容發欣笑:敦煌殘本「阿彌陀佛說法圖」
  4. 雲岡千年影:第三窟西方三聖像
  5. 妙相傳法音:敦煌321窟淨土變相圖
  6. 前往淨土的最後機會:《被帽地藏菩薩十王圖與淨土圖》(摘錄)
  7. 善根所成妙臺座:一座彩繪蓮臺
  8. 《阿彌陀經》流通本異同思考
  9. 敦煌壁畫中的《無量壽經變》
  10. 眾生安樂我安樂:說說佛涅槃圖
  11. 動容發欣笑:彌勒菩薩半跏思惟像
  12. 意味深廣的佛返人間圖
  13. 反彈琵琶說救度:「觀經變相」賞析
  14. 落日見彌陀:古龜茲壁畫殘影
  15. 一句彌陀作大舟:朝鮮「般若龍船圖」
  16. 翻山越嶺,只為我來「山越阿彌陀圖」
  17. 盛世遺珍:唐代漆金夾紵阿彌陀佛像
  18. 絕唱《願生偈》古壁耀慈光
  19. 淨土瑰寶:最早的西方三聖像
  20. 悲欣交集見彌陀
  21. 一幅傳世巨作,一片故鄉風月
  22. 千年墨蹟祖德重光──曇鸞大師親筆寫經
  23. 一頁殘經的傷痛與美麗
  24. 同生安樂:龍門西方淨土變相龕
  25. 遊戲見天真:齊白石筆下的「阿彌陀佛」
  26. 印度砂岩浮雕之佛陀回鄉說法圖
  27. 選擇念佛——記西千佛洞觀經變
  28. 二河白道圖(京都 光明寺)
  29. 欲盡孝養,應託父母於阿彌陀佛──韋均造西方三聖像
  30. 麥積山石窟第五窟──西方淨土變
  31. 給人歡喜的阿彌陀佛金銅群塑
  32. 阿彌陀佛與八大菩薩圖
  33. 大足石刻中的淨土宗藝術
  34. 一時作佛──張茂仁造白石阿彌陀佛像(隋)
  35. 兩千年前的阿彌陀佛立像銘文臺座
  36. 器宇如王——唐太宗所造彬縣阿彌陀佛大像
  37. 五臺山佛光寺「阿彌陀佛說法圖」
  38. 阿彌陀佛來迎圖中的地藏菩薩
  39. 稱名必來迎——阿彌陀佛及聖眾來迎圖
  40. 阿彌陀佛及二十五菩薩來迎圖
  41. 茨城願入寺本尊阿彌陀佛像
  42. 引路菩薩圖
  43. 巍巍獨坐度眾生——記日本高德院阿彌陀佛坐像
  44. 阿彌陀佛接引圖——南宋明州絹本設色佛畫
  45. 阿彌陀佛的微笑——西魏彩繪泥塑:麥積山石窟第44窟
  46. 大勢至菩薩像
  47. 韓國甘山寺阿彌陀佛立像和萬日結社念佛
  48. 西夏國阿彌陀佛接引圖
  49. 五劫思惟阿彌陀如來像
  50. 莫高窟觀經變相圖
  51. 回顧的阿彌陀佛
  52. 2020,彌陀依舊愛你、愛你!
  53. 淨土,在名號等你
淨土宗
淨土藝術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淨土藝術 > 淨土宗藝術
top

淨土宗藝術

眾生安樂我安樂:說說佛涅槃圖

  佛教藝術中,如繪畫與雕刻,總有莊嚴典雅的形質,使人歡喜。然而,有關佛涅槃的圖像,卻觸及人心最深的寂靜與歡喜、悲痛與慌亂。佛的入滅,是一場大事因緣的完成,一切有情都能得到利益;同時,遺留給眾生的哀戚神傷,也凝結在紙絹上,千年以降,無不悽惻於這樣的悲壯離別。

  本幅畫是諸多涅槃圖中的輝煌巨作,出於十四世紀的日本鐮倉時代。絹本設色,長196.9公分,寬188.6公分,現藏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畫面布局宏大,前景有各類珍禽異獸,畫的中段是雙樹林間以吉祥臥善逝而去的大聖世尊,以及向著世尊的各色人等。佛身繪以金泥,衣紋為「切金」手法,色彩明亮,也使涅槃相極為安定平穩,成為畫面的焦點。可是圍繞在身邊的菩薩、羅漢、四眾弟子、龍神八部卻擾動不安,或傷慟不抑,或呼天搶地,或穆然凝思,或驚詫木然,或掩面抽泣,或抓頭捶胸,或舉身撲倒。就在佛顏容的正前方,一位著緇衣的比丘甚至哀毀過度,昏倒在地,畫師準確地抓住了那個仰天癱倒、令旁人進退失據的瞬間。畫幅的右上角,有踏著流雲被簇擁而來的天人,正是佛的生母摩耶夫人。她聞訊後不及回神,亂無主意,正倉皇掩泣,緊跟著在前引路的阿那律尊者,從天而降。就連前景所畫的種種飛禽走獸,如孔雀、牛、馬、獼猴、龜鱉等也都察覺了世尊的入滅,奔赴趕來,驚慌失措,聚集在佛前,與人一樣悲哀不已。

  尤其仰面倒地的大白象,四肢扭曲,口牙大張,哭得比人都還有撕裂感;匍匐的獅子,則失掉了昂然氣魄,仰望大聖,哀戀悲號。有情尚且如此,無情的娑羅雙樹面對這個時刻,雖然高大卻孱弱,同樣蜷曲枝條,沉痛地懷抱樹心。樹林從左側的翠綠枝條,到右側慘白的枯葉,四榮四枯,暗示時光遷滅,世尊霎時涅槃——茫茫曠野,慧影不再,一天昏黑,大地含悲,看了這幅畫的佛弟子都深感頓失慈父的悲哀。

  佛入涅槃是法界的大事,那樣的場景,不是語言文字能夠形容的,圖畫自然也只能部分傳達而已。只是,這一幅涅槃巨作,以細緻的刻畫給了我們大海的一滴,嚐其味而知其深,多少體會二千五百年前震撼的那一幕,以警悟無常,珍惜這個難得的人身。

  二月十五,月圓之夜,世尊右臥娑羅雙樹下,出大音聲,普告眾生;又放種種光,遍照三千大千世界,乃至十方佛土,滅眾生種種苦惱。眾生聞聲見光,匆匆趕來娑羅雙樹下。

  《大般涅槃經》說:

爾時,娑羅雙樹吉祥福地縱廣三十二由旬,大眾充滿,間無空缺。

  佛陀入滅,對眾生如幼子痛失父母,如重病失去良醫,更像世間失去光明而深陷黑暗。所以不管是菩薩、阿羅漢,還是天人、四眾弟子,或者鳥獸蟲魚,無不雲集佛前,密無空隙,心大憂愁,舉聲號哭,肢節顫動不能自持,身諸毛孔流血灑地,乃至有一恆河沙位階十地的大菩薩,舉身毛豎,遍體血流,涕泣盈目,生大苦惱。這一幕幕驚心動魄的場景,都被濃縮在本幅涅槃畫中。

  《大智度論》的描寫,更令人震撼萬分:

佛入涅槃時,地六種動,諸河反流;疾風暴發,黑雲四起,惡雷掣電,雹雨驟墮,處處星流,獅子惡獸哮吼喚呼,諸天、世人皆大號啕……,當是時間,一切草木、藥樹、華葉一時剖裂,諸須彌山王盡皆傾搖,海水波揚,地大震動,山崖崩落,諸樹摧折,四面煙起,甚大可畏。陂池江河盡皆擾濁,彗星晝出。

  種種異象,畫中雖未能一一描繪,卻用凝重的色彩渲染出來,又以娑羅樹背後洶湧的熙連河水,刻畫出當時的驚人場面,以至於我們好像被帶到兩千五百年前,被一種強烈的情感所撼動。

  撼動之餘,仔細查看,畫中更藉著許多物象來暗示佛法。如獅子伏地悲吼,說明世尊的說法音聲即將黯淡;白象倒地,預示世間將隨著佛的涅槃,復處於顛倒夢想中;畫中青黑色的夜空,深邃蒼涼,象徵慧光隱沒,只剩漫無邊際的黑暗……。可是,這樣的絕望並不是一沉到底的,畫中一輪明月,使世界雖暗猶有光明。清輝淡淡,照潤雙林;佛法不遠,仍指明菩提大道——畫外之音則是,無常幻滅、苦惱無邊的娑婆,一定要歸命於佛,才能得到真正的永恆與安寧。

  其實,世尊示現涅槃,為令眾生知曉無常、追求解脫而已;就佛自己來說,卻是已證無生之身,此身常在,絕無一絲毫想要就此放棄護佑眾生。《法華經.如來壽量品》說:「諸善男子,我本行菩薩道所成壽命,今猶未盡,復倍上數。然今非實滅度,而便唱言當取滅度,如來以是方便教化眾生。」為了讓眾生知道世間的苦,所以涅槃;為了讓眾生求出離,所以涅槃。所以,涅槃的是佛的應化身;至於法身永不涅槃,永遠護念著娑婆眾生。

  如何護念呢?生逢末代的我們,眼不見三十二相,耳不聞無量法音,何其可悲!可是世尊走了並非棄我們於不顧,他老人家慈愛深悲,臨走前早就把一件偉大的禮物贈送給我們了——「南無阿彌陀佛」六字洪名。因為彌陀名號是法界身,其大無外,釋迦牟尼佛也是從彌陀名號中來,彌陀名號中誕生釋迦牟尼佛;化緣已盡,又回歸彌陀名號中去。這六個字就是世尊的三十二相、無量法音,世尊正是以「南無阿彌陀佛」為居處、為生命、為教化,來從名號來,去回名號去,他就在我們念念稱名之中,念佛就能見佛,念佛就是聞法。所以,同樣從彌陀名號受益的世尊,回過頭來,告訴我們、拜託我們、囑咐我們也要以彌陀名號為念!

  《觀經》說:「彼如來宿願力故,有憶想者,必得成就。」善導大師也說:「眾生願見佛,佛即應念現在目前。」因為阿彌陀佛大願業力,一切眾生與阿彌陀佛有親緣、近緣、增上緣,乃至與釋迦牟尼佛和十方諸佛都有了親近的關係。念佛則能見佛,我們念佛則與佛同在、與佛同行,念佛的一生,時時刻刻有佛護念隨行。

  今生信佛念佛,一向專稱彌陀名號,將來往生極樂涅槃界,擁有無量壽命,亦能還入娑婆,像釋迦牟尼佛一樣八相成道,在無常的世間,不懼生死,自在涅槃,寂靜安詳。

 

文/釋覺悅

分享到
中華淨土宗協會
淨土宗文教基金會

110049台北市信義路五段150巷22弄41號
電話:02-8789-4818
傳真:02-8780-7050
E-mail:amt@plb.tw

捐 款 護 持

信用卡定期定額護持

本會推薦使用
前往

信用卡單筆護持

單次隨喜護持
前往

四大超商繳費護持

多元化的護持
前往

其他方式隨喜護持

匯款護持方式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