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像

  1. 我的第一尊佛像
  2. 千年佛光寺 萬古淨土門
  3. 動容發欣笑:敦煌殘本「阿彌陀佛說法圖」
  4. 雲岡千年影:第三窟西方三聖像
  5. 妙相傳法音:敦煌321窟淨土變相圖
  6. 前往淨土的最後機會:《被帽地藏菩薩十王圖與淨土圖》(摘錄)
  7. 善根所成妙臺座:一座彩繪蓮臺
  8. 《阿彌陀經》流通本異同思考
  9. 敦煌壁畫中的《無量壽經變》
  10. 眾生安樂我安樂:說說佛涅槃圖
  11. 動容發欣笑:彌勒菩薩半跏思惟像
  12. 意味深廣的佛返人間圖
  13. 反彈琵琶說救度:「觀經變相」賞析
  14. 落日見彌陀:古龜茲壁畫殘影
  15. 一句彌陀作大舟:朝鮮「般若龍船圖」
  16. 翻山越嶺,只為我來「山越阿彌陀圖」
  17. 盛世遺珍:唐代漆金夾紵阿彌陀佛像
  18. 絕唱《願生偈》古壁耀慈光
  19. 淨土瑰寶:最早的西方三聖像
  20. 悲欣交集見彌陀
  21. 一幅傳世巨作,一片故鄉風月
  22. 千年墨蹟祖德重光──曇鸞大師親筆寫經
  23. 一頁殘經的傷痛與美麗
  24. 同生安樂:龍門西方淨土變相龕
  25. 遊戲見天真:齊白石筆下的「阿彌陀佛」
  26. 印度砂岩浮雕之佛陀回鄉說法圖
  27. 選擇念佛——記西千佛洞觀經變
  28. 二河白道圖(京都 光明寺)
  29. 欲盡孝養,應託父母於阿彌陀佛──韋均造西方三聖像
  30. 麥積山石窟第五窟──西方淨土變
  31. 給人歡喜的阿彌陀佛金銅群塑
  32. 阿彌陀佛與八大菩薩圖
  33. 大足石刻中的淨土宗藝術
  34. 一時作佛──張茂仁造白石阿彌陀佛像(隋)
  35. 兩千年前的阿彌陀佛立像銘文臺座
  36. 器宇如王——唐太宗所造彬縣阿彌陀佛大像
  37. 五臺山佛光寺「阿彌陀佛說法圖」
  38. 阿彌陀佛來迎圖中的地藏菩薩
  39. 稱名必來迎——阿彌陀佛及聖眾來迎圖
  40. 阿彌陀佛及二十五菩薩來迎圖
  41. 茨城願入寺本尊阿彌陀佛像
  42. 引路菩薩圖
  43. 巍巍獨坐度眾生——記日本高德院阿彌陀佛坐像
  44. 阿彌陀佛接引圖——南宋明州絹本設色佛畫
  45. 阿彌陀佛的微笑——西魏彩繪泥塑:麥積山石窟第44窟
  46. 大勢至菩薩像
  47. 韓國甘山寺阿彌陀佛立像和萬日結社念佛
  48. 西夏國阿彌陀佛接引圖
  49. 五劫思惟阿彌陀如來像
  50. 莫高窟觀經變相圖
  51. 回顧的阿彌陀佛
  52. 2020,彌陀依舊愛你、愛你!
  53. 淨土,在名號等你
淨土宗
淨土藝術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淨土藝術 > 淨土宗藝術
top

淨土宗藝術

大勢至菩薩像

  大勢至菩薩是西方三聖之一,為西方極樂世界教主阿彌陀佛的右脅侍,所謂「左觀音,右勢至」。《無量壽經》云:「有二菩薩最尊第一,威神光明普照三千大千世界。」「一名觀世音,二名大勢至。此二菩薩,於此國土修菩薩行,命終轉化,生彼佛國。」可見二菩薩與娑婆世界特別有緣,與阿彌陀佛也特別有緣,故於此界度化眾生,令生彌陀淨土的解脫生死。

  自佛教傳入中國,西方淨土信仰逐漸興起,並普及到民間,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的名字及形象可謂家喻戶曉,甚至不信佛的人遇事也會不自覺地念阿彌陀佛、觀音菩薩;寺廟殿堂或家中佛堂也多見供奉單尊阿彌陀佛像或觀世音菩薩像。相比之下,大勢至菩薩的名號和形象似乎顯得較為陌生。

  在西方三聖中,觀世音菩薩代表慈悲,而大勢至菩薩代表智慧。大勢至菩薩名號的由來,據《悲華經》載:「以汝善男子取大處故,字汝名大勢至。」《觀無量壽經》中說:「以智慧光普照一切,令離三途,得無上力,是故號此菩薩名大勢至。」又說:「此菩薩行時,十方世界,一切震動。」佛菩薩名號都以其果德而立,大勢至菩薩智慧、威德廣大如大地,足以震動大千世界。

  說起大勢至菩薩,不由會使人想起《楞嚴經》中的《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經文描述楞嚴會上,世尊問諸大菩薩修行的方法;問到大勢至菩薩,菩薩說他是以憶念阿彌陀佛的方法證得無生忍:

  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無生忍。今於此界,攝念佛人,歸於淨土。佛問圓通,我無選擇,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得三摩地,斯為第一。

  圖一 大勢至菩薩畫像

 

  大勢至菩薩由念佛三昧成就佛道,故以此廣攝世間念佛人,往生西方安樂佛國。

  大勢至菩薩的形象主要出現在兩種場面:一種是蓮池海會說法圖,如敦煌莫高窟中繪製於隋唐時期的觀經變中,多包含阿彌陀佛說法圖;另一種是西方三聖接引圖,如內蒙古出土的西夏時期(1032~1227年)的阿彌陀佛接引圖(詳見《淨土宗月刊》第四期)。

  大勢至菩薩的形象詳細描述源於《佛說觀無量壽經》中第十一觀:

  次觀大勢至菩薩。此菩薩身量大小亦如觀世音。圓光面各百二十五由旬,照二百五十由旬。舉身光明,照十方國,作紫金色,有緣眾生,皆悉得見。但見此菩薩一毛孔光,即見十方無量諸佛淨妙光明,是故號此菩薩名無邊光。以智慧光普照一切,令離三塗,得無上力,是故號此菩薩名大勢至。

  據《觀經》中描述:「觀世音菩薩及大勢至,於一切處身同;眾生但觀首相,知是觀世音,知是大勢至。此二菩薩,助阿彌陀佛普化一切。」就是說,大勢至菩薩的形象與觀世音菩薩最大的區別是天冠:觀世音菩薩天冠中有一立化佛,而大勢至菩薩頭頂是一寶瓶。

  故現在我們常見的大勢至菩薩像與觀世音菩薩極為相似,多呈女相。在唐代以後,隨著淨土宗的普及,以淨土三經為依據的西方淨土變相圖也隨之愈來愈多地湧現,頭立寶瓶和手持蓮花也逐漸成為大勢至菩薩的重要標誌,而這兩個特徵在唐代之前還不明顯。圖一即是典型的大勢至菩薩坐像。

       圖二 莫高窟444窟西方三聖說法圖  

 

       圖二為莫高窟444窟西方三聖說法圖,作於盛唐時期。圖中阿彌陀佛居中坐於寶蓮上說法,觀世音菩薩在左側侍立,大勢至菩薩立於右側。二菩薩面孔皆微微朝向阿彌陀佛,如臣伴於君側,顯恭敬、遵從之意;身體則朝前,似面向大眾。

  大勢至菩薩袒露上身,戴有耳環、項鏈、臂釧、手鐲,身披華麗的瓔珞,輕柔的繒帶自然經手臂垂落。膚色柔和,面容圓潤,秀眉慈目。髮式為高髻,餘髮披肩。頭戴金色寶冠,寶冠中央立一寶瓶。《觀經》這樣描述大勢至菩薩之天冠:「此菩薩天冠,有五百寶華;一一寶華,有五百寶臺;一一臺中,十方諸佛,淨妙國土,廣長之相,皆於中現。」

  菩薩左手捧一蓮花,表示淨土念佛法門乃令人解脫輪迴、成就佛道之無上妙法;右手結無畏印,與阿彌陀佛像的手印相同,表示菩薩協助阿彌陀佛護佑眾生,令眾生獲得極大安心。

  下身著華麗的長裙,裙褶飾有圖案,自然流暢。整體給人以雍容大氣之美感。

  菩薩身後有頭光光明代表智慧,而大勢至菩薩「以智慧光普照一切,令離三塗」。阿彌陀佛「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眾生攝取不捨」,作為佛上首弟子的菩薩又豈會不照念佛之人呢。

  《念佛圓通章》中說:「十方如來,憐念眾生,如母憶子。」像中的佛與菩薩莊嚴、美妙、慈祥的形象令人望之即生仰慕、膜拜之心;又有母親般的親切和溫暖的歸宿感,令人嚮往西方淨土蓮池海會,觀音、勢至為道友,聽彌陀說成佛妙法的場面。然而人間所能呈現的佛菩薩像,就算極盡想像與藝術技巧,又豈能描畫出極樂國莊嚴殊勝之萬一呢?

  說法圖中的大勢至菩薩也常呈現坐像,坐於寶蓮之上、寶帳之內,侍於阿彌陀佛右側。《觀經》中說:

  此菩薩坐時,七寶國土一時動搖。從下方金光佛,乃至上方光明王佛,於其中間無量塵數分身無量壽佛、分身觀世音、大勢至,皆悉雲集極樂國土,側塞空中,坐蓮華座,演說妙法,度苦眾生。

  善導大師在《觀經疏》中說:

  斯乃勢至威高,坐搖他國,能使分身雲集,演法利生,永絕胞胎,常遊法界。

  大勢至菩薩或行或坐都會使國土震動,那不是我們人世間的地動山搖,而是心靈的震動,智慧的開發。菩薩到處,即是淨土法音宣流之處,即是眾生得到解脫,永絕胞胎之處。

  

     

 

  圖三為十三世紀日本鐮倉時代(1185—1333年)的阿彌陀佛接引圖——「山越阿彌陀圖」,因佛菩薩有半身藏於山後而得名。

  圖中大勢至菩薩頭戴金色寶冠,以眾寶、瓔珞莊嚴其身。菩薩面容圓潤,呈現中國盛唐時期風格。寶瓶在冠中央發出光芒;菩薩合掌而立,蓮花不是常見的持於手中,而是飾於冠側。

  經中說:專稱彌陀佛名之人,平生之時,「觀音、勢至常隨影護,亦如親友知識」;臨終時,阿彌陀佛和觀音、勢至菩薩即現前保護往生人,令其心不顛倒,接引他往生到極樂國土;而往生以後,二位菩薩即為說妙法,令其斷惑證真,速疾成就佛果。

  《觀經》中第七觀華座觀,世尊要為眾生說除煩惱法時,以佛力故,「說是語時,無量壽佛住立空中,觀世音、大勢至,是二大士侍立左右,光明熾盛,不可具見,百千閻浮檀金色,不得為比。」由此可以想像,西方三聖出現在空中時,是何等的威勢,何等的莊嚴!只能用美妙絕倫、不可思議來形容。

  如善導大師在《往生禮讚》讚歎大勢至菩薩:

勢至菩薩難思議,威光普照無邊際。
有緣眾生蒙光觸,增長智慧超三界。
法界傾搖如轉蓬,化佛雲集滿虛空。
普勸有緣常憶念,永絕胞胎證六通。

分享到
中華淨土宗協會
淨土宗文教基金會

110049台北市信義路五段150巷22弄41號
電話:02-8789-4818
傳真:02-8780-7050
E-mail:amt@plb.tw

捐 款 護 持

信用卡定期定額護持

本會推薦使用
前往

信用卡單筆護持

單次隨喜護持
前往

四大超商繳費護持

多元化的護持
前往

其他方式隨喜護持

匯款護持方式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