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节—释尊成道纪念日
「弥陀诞」之後二十天,就是「释尊成道」日(腊八节),其意义在「佛法无人说,虽智不能解」,一般而言,佛经虽看是文字,却须由修证有得的祖师来诠释,否则,凡夫难以正确理解释尊的本意;进而言之,阿弥陀佛虽於十劫之前证得佛果并成就净土,若无释迦牟尼佛於娑婆示现八相成道,宣讲净土三经,开显「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指出一条「念佛往生(极乐)净土成佛」的教内真传[1]易行道,则我辈凡夫难可得知有此法门,亦不知如何行持、如何往生……。
儒家有云:「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2],同样的,娑婆若无释迦牟尼佛出世说法,众生或不知西方有阿弥陀佛及念佛往生之法。藕益大师《弥陀要解》云:「信愿持名一行,不涉施为,圆转五浊,唯信乃入,非思议所行境界。设非本师来入恶世,示得菩提,以大智大悲,见此行此说此,众生何由禀此也哉。」
且释尊说法四十九年,「千经万论不须标,共指西方路一条」、「九界咸归十方共赞,千经并阐万论均宣」、「千经万论处处指归;末世修行无越於此」,善导大师云:「如来出现於五浊,随宜方便化群萌,……种种法门皆解脱,无过念佛往西方」,此念佛法门可说是释尊出世之本怀。
因此,释尊成道日对净土念佛人有双层重要的意义,也是我们比一般(圣道门)学佛人须更深感恩、加倍仰谢,并依其教劝而一心念佛,往生极乐。
佛号加持腊八粥,广施众生结法缘
「腊」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祭礼。《礼记》:「腊者,接也,新故交接,故大祭以报功也。」周礼蜡祭的对象有:先啬、司啬、农、邮表、虎(猫)、坊、水庸、昆虫。汉.蔡邕《独断》云:「腊者,岁终大祭。」《说文.肉部》:「腊,冬至後三戌腊祭百神。」商朝人每年用猎获的牲畜,於四季大祀,祭拜祖先与神灵。冬祀的规模最大、最隆重,称为「腊祭」。汉代才确定了冬至後第三个戍日为「腊日」。南北朝将农历十二月初八定为「腊八节」,盛大的庆典向祖先回报一年的收获;把新旧之际的农历十二月称「腊月」。中国人藉此祭祖祀神,祈丰收、求吉祥。就这样,以冬祭腊八为节庆,汉民族集体经历了送旧岁、迎新年的欢乐。
佛教传入中国後,约在萧梁,将农历十二月八日定为释迦牟尼成道之纪念日,各寺院诵经礼佛,煮粥祀佛,即腊八粥。这是仿效「牧女以乳糜(粥)供养悉达多太子[3],令太子恢复精力而精进修行、悟道成佛」的传说。《印光大师文钞》问答撷录:
腊八粥是何等因缘?须知即是庆祝佛成道的意思。……释迦佛未成道前,为悉达太子,十九岁出家,五年修习世间禅,知非究竟,乃入雪山思惟佛道,六年苦行,日食一麻一麦,以致形容枯槁,消瘦不堪。出山以来,浴於尼连禅河,攀树而起,身力不支,时诸天人,知悉达太子将往菩提道场成道,佛须相好庄严,乃化作牧牛女,献佛九转乳糜;……太子啜此乳糜,形体复原,相好圆满,乃赴菩提树下,端坐思惟,断尽烦恼,於十二月八日明星出时,佛睹明星,豁然大悟,心镜开朗,得正等觉,即今日佛成道之事也。腊八粥即仿乳糜,佛啜乳糜而後成道,我等即以啜腊八粥为庆佛之成道,其因缘如此。
关於「牧牛女献佛九转乳糜」之说,有几种经证,如《佛本行集经.向菩提树品》第30上:
尔时菩萨(释种太子)六年既满,至春二月十六日时,内心自作如是思惟:「我今不应将如是食,食已而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我今更从阿谁边,求美好之食?……」有一天子,知菩萨心如是思惟,速往诣於善生村主二女之边,至彼处已,即告之言:「汝善生女,汝若知时,菩萨今欲求好美食,菩萨今须最上美食,食美食已,然後欲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汝等今可为彼备办足十六分妙好乳糜。」……尔时菩萨,见彼乳糜调和於蜜,内心如是思惟念言:「我今得好封疮之药,是故我今应须强发精进之行,欲证甘露及正法故。」……为供养故而有偈说:「菩萨如法食乳糜,是彼善生女所献,食讫欢喜向道树,决定欲证取菩提。」
《修行本起经》卷2.出家品:
菩萨意念,欲先沐浴然後受糜,行诣流水侧,洗浴身形。浴讫欲出水,天神按树枝,二女奉乳糜。得色气力充,咒愿福无量,令女归三尊。
《佛所行赞》卷 3:
时彼山林侧,有一牧牛长,长女名难陀;净居天来告,菩萨在林中,汝应往供养!难陀婆罗闍,欢喜到其所……稽首菩萨足,敬奉香乳糜,惟垂哀愍受,菩萨受而食,彼得现法果。食已诸根悦,堪受於菩提,身体蒙光泽,德问转崇高,如百川增海,初月日增明。
《过去现在因果经》卷三:
尔时太子,心自念言:「我今日食一麻一米,乃至七日食一麻米,身形消瘦,有若枯木;修於苦行,垂满六年,不得解脱,故知非道;……我当受食然後成道。」作是念已,即从坐起,至尼连禅河,入水洗浴。洗浴既毕,身体羸瘠,不能自出;天神来下,为按树枝,得攀出池。时彼林外,有一牧牛女人名难陀波罗,时净居天,来下劝言:「太子今者在於林中,汝可供养。」女人闻已,心大欢喜,于时地中,自然而生千叶莲花,花上有乳糜。女人见此,生奇特心,即取乳糜,至太子所,头面礼足,而以奉上。……太子即复作如是言:「我为成熟一切众生故,受此食。」咒愿讫已,即受食之;身体光悦,气力充足,堪受菩提。
《佛本行集经》卷25〈精进苦行品〉下:
是时,有一牧羊之子,见於菩萨,以苦行故,身大瘦损。……即便长跪,白菩萨言:「大圣尊者,我今意欲承事尊者,供养尊重,未审尊者,纳受已不?」菩萨报言:「若知时者,汝欲所作,如是早办。」时彼羊子,即为菩萨涂摩身体,将羊乳汁奉上菩萨,以用为食。又为菩萨,折尼拘陀大树之枝,插於地上,作於荫凉。
另有引《长部.16.大般湼盘经,Mahāparinibbānasuttaṃ》云:有两种供食,比其他更殊胜,苏珈达(Sujātā)以乳糜供养悉达多太子,食用之後当天证得无上正等觉[4]。上引这些经文的事蹟大致相似,都是(净居)天人来劝请女子布施食物,只供养乳糜的女子似有不同(善生村主二女、牧牛长女、苏珈达);而供食之後,悉达多太子恢复体力,精进修道而当夜成佛[5]。因此,这个供佛之功德无量无边,也是我们今天庆赞「释尊成道日」,并以腊八粥与大众结缘的源起。印光大师云:「腊八粥即仿乳糜,佛啜乳糜而後成道,我等即以啜腊八粥为庆佛之成道。」当年供佛的乳糜乃从(腊月初一)取1000头牝牛乳,辗转喂食於500牛→250牛→125牛→60牛→30牛→(初六)15头牝牛,经7昼夜,到了初七,由这15头牛所产之乳,和入1分净好粳米,熬煮成粥,名为「七夜九转乳糜」,或「十六分妙好乳糜」[6]。善生村主二位牧女,难陀(喜)、婆罗(力),与苦行的悉达多太子有夙缘。中国佛教徒认为,释尊成佛是农历十二月初八,每年这一天,各寺院仿效牧女献乳糜,以各种香谷、果实煮粥供佛,俗称「腊八粥」,并将此日订为「腊八节」,以缅怀、纪念释迦牟尼佛成道。
据说,僧俗共食腊八粥,在宋代已普遍,陆游诗「今朝佛粥更相馈,反觉江村节物新」。杭州天宁寺内「栈饭楼」储藏一年的剩饭,到腊八日煮成粥,分赠信徒,称为「福寿粥」。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诸大寺……并送七宝五味粥与门徒,谓之腊八粥。」吴自牧《梦梁录》卷六:「(十二月)八日,寺院谓之腊八,大刹等寺,俱设五味粥,名曰腊八粥,亦设红糟,以麸乳诸果笋芋为之,供僧,或馈送檀施、贵宅等家。」寺院中佛成道节食腊八粥的习俗,已为汉民族接受,成为民间的传统节日了。悉达多太子受了牧女的供食,恢复体力而证悟成佛;因此,我们对苦行的佛陀与供食的牧女,须有感恩心并效法之,让腊八成为佛教徒的「感恩节」[7]。
又据云,北宋.长芦宗赜《禅苑清规》,始将腊八节列为寺院重要佛事之一,後人仿此;《敕修百丈清规》报本章/节腊章.月分须知,对佛成道日有明确的记述:腊八日,住持上堂主法,向佛祝香祷告:「腊月八日,恭遇本师释迦如来大和尚成道之辰,率比丘众,严备香花灯烛、茶果珍馐,以伸供养。住持遗教远孙比丘某甲升於此座,举唱宗乘。所集殊勳,上酬慈荫,普愿法界众生发明自己智慧,入微尘刹转大法轮。」在〈疏语〉中描述当年释尊修行成道:「六年苦行,日食一麻一米,以续精气。复自念,若以羸身而取道者,彼外道则言自饥是涅盘因。乃浴於尼连河,受牧女乳糜。……八日,明星出时,豁然大悟,得无上道,成最正觉。」[8]禅宗的腊八上堂、法会、清规,及年节日程的制定,推动了僧俗对佛成道日的认识及寺内外的纪念,也促成了民族传统祭祀与佛成道纪念的融合。
然而,释尊成道说法四十九年,最後的结论是劝请一切有缘众生,称念阿弥陀佛名号,往生西方极乐净土;唯有如此,释尊的成道与说法,才是究竟的圆满:「如来所以兴出世,唯说弥陀救度法」,让我们在这个特别的日子,为您献上一碗腊八粥,一起感恩释尊的指引,共结弥陀净土缘。
二尊之教
据云:悉达多太子於「三十而立」之年的腊月八日,悟道成佛;《佛本行集经.成无上道品》云:
尔时,菩萨如是知时,如是见时,心从欲漏……有漏……无明漏而得解脱。既解脱已,生慧解脱,生已即知:我生已尽,梵行成立,所作已办,毕竟更不受後世生。其夜三分已过,第四於夜後分,明星将欲初出现时,夜尚寂静,一切众生行与不行,皆未觉寤。是时婆伽婆即生智见,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印顺法师《佛法是救世之光》:
释迦牟尼佛在未成正觉前,由於了知苦行不能趣证解脱,於是到菩提树下,心善思惟,降伏魔军,经过七七四十九日,於腊月八日,夜睹明星,成等正觉。
这就是传说的第七夜中,「睹明星而悟道」,入四禅、获六通,观四谛与十二缘起,而成无上正等正觉。倓虚法师〈释迦如来夜睹明星悟道说〉:
世尊出世,大权示现,从兜率降王宫,十九岁出家,至三十岁夜睹明星而开悟。唱言:「奇哉!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着,不能证得。」只此寥寥数语,说尽十方三世一切诸佛相传心印之真谛矣。……尤于夜睹明星之际,是会诸佛之道同,启众生之本具。
所谓「众生皆有佛性,但以妄执而不证」,说的是一切凡夫的事实,因此成佛之後,七日思维,欲入涅盘,《释迦谱卷第四.释迦降生释种成佛缘谱第四之四》:
尔时如来,於七日中一心思惟,观於树王而自念言:「我在此处,尽一切漏,所作已竟,本愿成满。我所得法,甚深难解,唯佛与佛,乃能知之;一切众生,於五浊世,为贪欲.瞋恚.愚痴.邪见.憍慢.谄曲之所覆障,薄福钝根,无有智慧,云何能解我所得法?今我若为转法轮者,彼必迷惑,不能信受,而生诽谤,当堕恶道,受诸苦痛。我宁默然,入般涅盘。」.
後经大梵天王、释提桓因、他化自在天等再三劝请:
世尊往昔,为众生故,久住生死,舍身头目,以用布施;备受诸苦,广修德本;始於今者,成无上道。云何默然,而不说法?众生长夜,没溺生死,堕无明暗,出斯甚难。然有众生,过去世时,亲近善友,植诸德本,堪任闻法,受於圣道。唯愿世尊,为斯等故,以大悲力,转妙法轮。[9]
经过七日,释尊默然受之,於是往波罗奈国鹿野苑中,为乔陈如等五比丘说法,转四谛法轮。
这段记载中,初释尊成佛之初的「奇哉」之唱及「我宁默然」之思,说明了:1.诸佛所证之法甚深难解,「唯佛与佛,乃能知之」,众生无明烦恼、薄福钝根,不只难以信受,恐生毁谤;虑此後患,宁可不说;2.虽经梵释诸天三请而勉励开法,四十九年「苦口婆心,纯焦舌敝,畅演大法。所说诸经,皆为一切众生离苦得乐之法」。
如上所述,或可假设:三转法轮、十二分教乃释尊随他意而说,总括为自力修行的圣道门,虽然种种言辞善巧、譬喻方便而说,对福薄智浅的众生,仍然是难解难证,所以修道者多如牛毛,得道者少如麟角。释尊於悟道成佛之初,已预见佛法於娑婆之难解难行,因此,佛於圣道诸行之外,更随自意、畅本怀而说了「念佛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净土」之特殊法门,这对末法众生才是最保险、最契机的,虽其「难信」[10]更甚於圣道,然其「易行」远超乎通途,是巧借阿弥陀佛本愿力之光明名号,普摄一切众生皆得往生而成佛,这或可成全、补足释尊「以大悲力,转妙法轮」而不能化度无缘、尽众生界之憾,如《景德传灯录》四.嵩岳元珪禅师:「佛能空一切相成万法智,而不能即灭定业;佛能知群有性,穷亿劫事,而不能化导无缘;佛能度无量有情,而不能尽众生界,是谓三不能也。」然而,阿弥陀佛於永劫之前,超发无上之弘愿,「以无缘慈,摄诸众生」,「以不请之法,施诸黎庶」,主动与众生结缘,撒播救度的种子。此乃特殊别意之(弘愿)因果,以第十八、十九、二十愿,几无遗漏的摄尽十方三世一切众生,毕竟得生极乐国土。阿弥陀佛与极乐圣众的光明、寿命、慈悲、方便皆是无量无边,且恒时度众,永不休息,乃至法灭之後,此《无量寿经》与名号救度的功能,独留、常驻於世间,念佛众生永远有得度的希望。
从上可知,念佛往生(西方极乐),乃是释迦牟尼佛与阿弥陀佛「二尊」合作之教,且得十方诸佛称赞证诚之法。慧净法师〈专称名号至西方〉云:
释迦牟尼佛坐在菩提树下,「夜睹明星,彻底大悟」,是刹那间的。当然释迦牟尼佛也曾经过六年的苦行,再推寻过去,他是从兜率陀天来,要示现八相成道的一位佛。释迦牟尼佛是有他因地的过程,而累积等待瓜熟蒂落的时刻。我们没有经历这些过程,但阿弥陀佛有,而且已经完成,并且把功德送给我们。……这六字名号是弥陀成佛之果,以此果觉功德赐与十方众生往生成佛。所以弥陀净土法门不是从因向果的法门,而是从果向因的法门,所谓「以果地觉,为因地心;因赅果海,果彻因源」。
《佛说无量寿经》云:「如来以无尽大悲,矜哀三界,所以出兴於世,光阐道教,欲拯济群萌,惠以真实之利。」这段经文将释尊一代时教的纲领、出世说法的本怀,全盘托出。慧净法师〈大慈悲五要点〉云:「平等普救、特怜罪苦、代众生苦、全力以赴、清净无染。」诸佛慈悲之五要,最後总结圆满於弥陀净土,如善导大师《观经疏》云:「诸佛大悲於苦者,心偏愍念常没众生,是以劝归净土。」又,〈一代教皆念佛化前教〉云:「释尊一代诸教,都是净土法门的化前教,都是为了念佛而铺路。略说三义:一代施化,为说念佛故;化前教益,终归念佛故;下机不堪化前诸教故。」一代经中,有二百七十多部赞叹弥陀,《止观记》云「诸教所赞,多在弥陀」;《大阿弥陀经》说阿弥陀佛是「诸佛中之王也,光明中之极尊也。」化前之教难行,下机之所不堪;而念佛一门,普摄群机;故释尊最後说此念佛往生弥陀净土之法。
善导大师云「真宗叵遇」,法照大师云「念佛成佛是真宗」;释尊一切经教中,唯此《无量寿佛经》堪称是真实之宗(教),能惠施众生以真实之利。释尊在王舍城耆堀山,入大寂定,示现了如阿弥陀佛之威严、慈祥及欢喜、满足的形象。因此,释尊之开示此经,等同於弥陀之直说。此即净土门特有的「娑婆与安乐,二尊之教」;《无量寿经》发起序「五德现瑞」段:
尊者阿难,承佛圣旨,即从座起,偏袒右肩,长跪合掌,而白佛言:「今日世尊,诸根悦豫,姿色清净,光颜巍巍,如明镜净,影畅表里。威容显耀,超绝无量,未曾瞻睹殊妙如今。唯然大圣,我心念言:今日世尊,住奇特之法;今日世雄,住诸佛所住;今日世眼,住导师之行;今日世英,住最胜之道;今日天尊,行如来之德。去、来、现在,佛佛相念,得无今佛念诸佛耶?何故威神光光乃尔?」
关於这段文的深意,如《无量寿经.译注》云:
释尊入大寂定,……忆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亦忆念释尊,其当体跟阿弥陀佛完全一致,心心吻合,可说当下即阿弥陀佛之本身(报身)。故自古以来,本经谓之「弥陀直说」。……「住奇特法」即是弥陀本愿救度一法。……此法是一切法中,最为奇妙、特异的。不仅释尊住於此法,十方诸佛也以此法为他们的共同本怀,是诸佛如如不动的本位,故称「诸佛所住」。此法是利益超胜的易行道,可以引导一切凡圣一生成佛,才能被赞叹为「导师之行」、「最胜之道」。教导众生念佛往生,具足大慈大悲圆满,即是「行如来之德」。……唯有让众生决定一生成佛的普度妙法,才能究竟畅达一切诸佛的出世本怀。
这是说阿难乍见释尊五德现瑞,承佛旨意而敬问,所云:「去、来、现在,佛佛相念,得无今佛念诸佛耶?」此即唐译本《无量寿如来会》云:「世尊今者入大寂定、行如来行」,是说三世诸佛、释尊与阿弥陀佛的相忆相知,一体弘扬弥陀本愿净土门,令十方众生念佛往生,速疾成佛。《无量寿经》卷下,弥陀授记「十方来正士,吾悉知彼愿,志求严净土,受决当作佛」,诸佛劝赞「至彼严净国,便速得神通,必於无量尊,受记成等觉」,及「流通分」付嘱弥勒菩萨之文,都显示了诸佛出世之本怀,皆为了称扬宣说阿弥陀佛本愿救度、念佛往生之法。《无量寿经》第十七愿成就文:「十方恒沙诸佛如来,皆共赞叹无量寿佛,威神功德不可思议。」善导大师《法事赞》云:「如来出现於五浊,随宜方便化群萌;……种种法门皆解脱,无过念佛往西方。」又「惭愧释迦大悲主,十方恒沙诸世尊;不舍慈悲巧方便,共赞弥陀弘誓门。」
经论虽说「诸佛」共赞(弥陀)净土门,但主要是「弥陀」发愿、「释尊」宣说,其中含括了(《大经》与《小经》)诸佛的「咨嗟、证诚」;故弥陀净土门概称为娑婆化主与安乐能人的「二尊之教」,即《观经疏》所说「今乘二尊教,广开净土门」。有人说,慧远、智顗、吉藏诸师,皆以「一尊教」诠释《观经》,善导大师对此特显「二尊」教之深义,以楷定古今;如「娑婆化主,因其请故,即广开净土之要门;安乐能人,显彰别意之弘愿」;「娑婆化主为物故,住想西方;安乐慈尊知情故,则影临东域。斯乃二尊许应无异」;「仰惟释迦此方发遣,弥陀即彼国来迎,彼唤此遣,岂容不去也」。
慧净法师〈《观无量寿经》概说(五)〉云:
《观经》有「二尊二教」的法门,也有「二尊一教」的归趋:
净土教理分为「要门」(释迦牟尼佛的教法)和「弘愿门」(阿弥陀佛的教法),并且判定这两种不同义趣的教判。……这两尊佛的教法是一样的,没有对立,也就是最後都归到弘愿的念佛。
就一般学佛人的认知,一佛一世界,各有专属之秽土与净土,释迦牟尼佛:娑婆(化/秽)——无胜(报/净);阿弥陀佛:清泰(化/秽)——极乐(报/净);安乐能人与娑婆化主之主、愿力、方便,……虽有不同,但平等是佛,可互通相映,娑婆人可往生净土,净土人可回入娑婆。西方极乐世界是阿弥陀佛(为摄受一切众生)发愿修行而成就的;我辈因无明爱结而生在娑婆,释尊却劝我辈往生极乐,而不接去无胜?这既是佛的无私大慈,也因为「弥陀净土」乃超越一切佛国诸佛之报土也。
阿弥陀佛的成就与救度,是从过去→现在→未来,一以贯之而无尽期:
过去:於世自在王佛座下发愿修行,以不思议兆载永劫,积植无量功德。
现在:成佛以来十劫,大开净土门,广度三界众。
未来:特留此经(法),住世百年(永久),众生遇此,皆可得度。
总结上文,今日我们一起纪念释尊成佛,共享腊八粥,这是普天同庆、法界同欢的盛事,然而,念佛人对此比之於一般人及学佛人,更有上述「二尊一教」的特殊意义;其次,每一位念佛人也有各自的「成道日」:虽然「平生业成,现生不退」,不断烦恼得涅盘分(决定成佛之身分),但肉仍身在娑婆,业习与环境仍非清净,因此,往生极乐才是我们的「成道」日。慧净法师〈现生不退〉云:(生前)无量的烦恼罪业还没断除,就已获得「必成涅盘」的身分。「涅盘分」是「住正定聚」;完全「必至灭度」是往生後就获得。〈往生极乐的条件〉云:「灭度」是入涅盘,生死之苦消灭,进入安乐自在的境界,等於是成佛。
腊八是年终,如日落西山,念佛人即此作「日没」之观想:看覆盖的黑云,想起心中罪恶;看太阳之显赫,想起净土光明。娑婆闇宅、人心无明,唯日光能照明之;而日落归西,如死於娑婆而生在净土;以此观想而告别(厌舍)娑婆之惑业苦而欣向净土之涅盘乐,所谓「日落西山暮鼓催,娑婆苦趣实堪悲;世出世间思惟遍,不念弥陀更念谁。」万法归念佛、万教归净土,一代化前或二尊之教,皆以「念佛往生极乐成佛」为究竟、为圆满,止於至善。也表示:1.搁舍「娑婆」修行的圣道门,而归向「净土」薰习的净土门;2.舍第十九愿「诸行回向」的要门,归向第十八愿「念佛直入」的弘愿;这两层舍取,也是二尊之教的结论。
注释:
[1]印光大师〈通智法师公堂序.代悟开大师作〉:「(通智法师)谓学者曰,禅宗名为教外别传,净土实为教内真传。须知即此真传,乃别传外之别传也。汝等烦惑未断.道业未成。切不可错认定盘星.高推禅宗.藐视净土。」大安法师〈净土法门的特质--教内真传,他力救度〉:「『 教内真传』这个名词概念的施设是从特质上将净土一法与通途八万四千法门,特别是与禅宗加以界别。」《净土宗教程》天台判教系统(12):「净宗正属圆顿之教,同时又圆摄圆超五时八教。如来正说,教内真传,超情离见,不可思议。」智圆法师〈净土宗所谓『教内真传』的秘诀是什麽〉:「净土宗确实是『教内真传』……传了什麽秘诀?那就是老实念佛。」龚晓康,《融会与贯通:蕅益智旭思想研究》,巴蜀书社2009.01
[2]此语出自《朱子语类》卷93,又云「唐子西尝于一邮亭梁间见此语。」《唐子西文录》载:「蜀道馆舍壁间题一联云:『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不知何人诗也。」
[3]《摩诃僧只律》云:粥「有十种利……?色.力.寿.乐.辞清辩.宿食.风除.饥.渴消,是名为药佛所说。」1.资色 2.增力 3.益寿 4.安乐 5.辩说 6.除风 7.消宿食 8.辞清 9.除饥 10.消渴
[4]释了觉、释了尘,《心微笑了-佛陀时代的女性证悟道迹》,最初皈依第一女居士──苏珈达(Sujātā)
[5]附带的事蹟是《佛本行集经》卷25〈精进苦行品〉下:「尔时菩萨,食麤食时,彼五仙人共相谓言:悉达太子,今已失禅,复其本性,何况不失於持戒也。此今成是懈怠之人,不得寂定,心生愦乱。彼等如是平量讫已,於菩萨边生疲倦心、诽谤之心,舍离菩萨,而别他行,渐至向於波罗奈国,入鹿野园而修禅定。」
[6]参考〈佛诞「腊八粥」源自「七夜九转乳糜」而来〉
[7]参考〈腊八节:一个值得每个生命庆祝与感恩的节日〉
[8]《修百丈清规》CBETA电子版:「北渡恒河至伽闍山静坐。六年苦行。日食一麻一米以续精气。复自念若以羸身而取道者。彼外道则言自饥是涅盘因。乃浴於尼莲河受牧女乳糜。释提桓因以吉祥草敷坐跏趺於上。魔王领兵欲加迫害。百计不能少挠。作礼悔罪而去。二月八日明星出时。豁然大悟。得无上道成最正觉(世相传以腊月八日。或谓周正建子。或别有据)时年三十岁矣。」又,参考:〈腊八与禅宗〉
[9]《贤愚经》卷1〈梵天请法六事品1〉:初始得佛,念诸众生,迷网邪倒,难可教化。「若我住世,於事无益,不如迁逝无余涅盘。」……尔时梵天,复更倾倒而白佛言:「世尊!今日法海已满,法幢已立,润济开导,今正是时。又诸众生应可度者,亦甚众多,云何世尊,欲入涅盘?使此萌类,永失覆护。」
[10]《阿弥陀经》云:当知我於五浊恶世,行此难事,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一切世间说此难信之法,是为甚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