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简称《心经》,又称小本《金刚经》。《心经》常见版本,为唐‧三藏法师玄奘所译,流通最广,正文共二百六十个字。
《心经》内文可分成三个部分:
一、修行方法。
二、修行过程。
三、修行结果。
修行方法是从「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开始,以拥有「深般若波罗蜜多」的证量为基础,然後经过修行过程的次第,首先「照见五蕴皆空」,接着「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依次照见「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继续照见「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也就是照见五蕴、六根、六尘、六识等十八界的心、色二法皆空,最後无知无所得,圆满修行的结果,证入「究竟涅盘」。
《心经》是观自在菩萨从因向果,从因地自力修行的历程,与其所证的果位;但就凡夫而言,这是属於难行道。
然而,相对於易行道的果地法门,净土宗也有属於自己的心经。
净土宗是果地法门,果地法门的心经就是——「南无阿弥陀佛」六字名号;同时也是《念佛金言录》所言的「六十万人颂」:
六字名号一遍法,十界依正一遍体,
万行离念一遍证,人中上上妙莲华。
六字名号是一遍法,六字名号是一遍体,六字名号是一遍证,专称六字名号就是人中储佛,就是人中上上妙莲华。
「六十万人颂」出自《念佛金言录》,是阿弥陀佛为一遍上人的开示——一遍上人於三十六岁拜谒熊野之证诚殿,於此念佛百日,蒙弥陀示现,授予一偈「六十万人颂」:「六字名号一遍法,十界依正一遍体,万行离念一遍证,人中上上妙莲华。」
并为其开示济度众生的方法:「汝誓愿不可思议,哀愍一切众生故,专劝融通念佛,此是最上善根,慈悲至极。然而或论信不信,或简机非机,此义违佛本愿。当来经道灭尽之众生,如何论信?如何论机?尔时唯有多少任凭口称名号,随声灭除罪障。佛法流布之今时,已是信者少不信者多,广大众生,大多未闻佛法,无善知识随身,孤独卑贱恶癞病人等族有之,何况经道灭尽之时乎?望汝自今以後,智慧门任他,慈悲门自领。不论净秽,不论善恶,不论信疑;总之,不可论心之是非,凡夫之心,善恶共迷,不可作为出离之要道,唯称南无阿弥陀佛,即得往生也。」
今分别略说「六十万人颂」。
一、六字名号一遍法
民国二十二年(一九三三年)时,印光大师为彭际清居士重刻《净土圣贤录》作序:
净土法门,广大如法界,究竟如虚空。一切法门,无不从此法界流;一切行门,无不还归此法界。
天姿聪明者,每以事简易而理庸常,遂致不加详审。不但自不修习,且复发为议论,阻止破斥他人之修持,以显己之高明。此正所谓遍观六合而不见睫毛,尽知诸法而不识自己之世智辩聪,自视为宗教皆通,佛称为可怜悯者。不思华严归宗,在於求生净土。文殊、普贤通皆发愿往生。此其人为何如人,此其事为何如事。
吾侪纵稍明教义,而烦惑未断,生死未了,一经再生之变,能不迷失乎哉。坏器未烧,经雨则化,此如来特开净土法门,俾上圣下凡,同於现生直出生死之所以也。况彼二大士,久已成佛,示居等觉,以身率物,发愿求生。我何人斯,敢与彼抗?……
民国二十二年岁次癸酉仲夏 常惭愧僧释印光谨撰
阿弥陀佛为一遍上人所开示的「六十万人颂」,在印光大师的序文所言「一切法门,无不从此法界流;一切行门,无不还归此法界」中,作了最完整的诠释。
又偈言:
阿字十方三世佛,弥字一切诸菩萨,
陀字八万诸圣教,三字之中是具足。
及《往生论注》言:
如来是实相身,是为物身。
六字名号是阿弥陀佛的法身本体(实相身),也是阿弥陀佛的应化相用(为物身)。阿弥陀佛统「实相身」与「为物身」於「南无阿弥陀佛」六字名号中,亦即六字名号涵盖了阿弥陀佛的体相用与名体法。
阿弥陀佛将他的实相无相的「真实智慧」以及寂灭无相的「无为法身」具体为「南无阿弥陀佛」有相状的六字名号,让念佛行者攀缘执持,而於着相称念的当下,即得解脱。
《大集经》云:
若人但念阿弥陀,是名无上深妙禅。
所以六字名号是禅宗之究竟,亦是天台「一心三观」与「三谛圆融」之究竟——
「一心三观」者:即空、即假、即中。「三谛圆融」者:真谛、俗谛、中谛。
同时也是华严「三观」与「四无碍」之究竟——
「三观」者:真空观、理事无碍观、周遍含容观。
「四无碍」者:事法界、理法界、理事无碍法界、事事无碍法界。
所以印光大师言:
诚所谓一代时教,皆念佛法门之注脚。
换句话说,三藏十二部都是为了解释说明「南无阿弥陀佛」六字名号,也就是说一切大小乘经典,都是为了要服务《阿弥陀经》的「南无阿弥陀佛」六字名号而讲说。
也就是说:佛所说的一切大小乘经典,都是为了要衬托「南无阿弥陀佛」六字名号而设立的。
故《要解》云:
阿伽陀药......华严奥藏,法华秘髓,一切诸佛之心要,菩萨万行之司南,皆不出於此。
故知,阿弥陀佛不仅将他的法报化三身,体相用与名体法,以及整个极乐世界和他无量光明、无量智慧、无量慈悲、无量功德、无量……,全部塞进六字名号中;同时也将十方诸佛、菩萨、三藏十二部、八万诸圣教、一切陀罗尼等统摄於「南无阿弥陀佛」六字名号中。
又《观经疏‧玄义分》云:
言「南无」者,即是归命,亦是发愿回向之义;
言「阿弥陀佛」者,即是其行:以斯义故,必得往生。
「其行」者,即是阿弥陀佛五劫思惟,永劫修行,所成就的一切功德成为他的名号「南无阿弥陀佛」,当众生「南无」之时,即是归命发愿回向之时,所以当众生称念「南无阿弥陀佛」时,阿弥陀佛之行成为众生之行,阿弥陀佛与念佛众生成为一体,阿弥陀佛功德成为念佛人的功德。
所以,纵然广学无量法门,称念礼拜十方恒沙诸佛,读诵千经万论,如果遗漏了「南无阿弥陀佛」六字名号,都是遗憾;但是只要专称「南无阿弥陀佛」,则等同拥有阿弥陀佛与十方诸佛的总功德,所有一切经咒,以及无量法门亦在其中矣!
虽然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六字名号非常简单,但是在简单的背後,是阿弥陀佛五劫思惟,永劫修行的辛苦,成就了十方众生的简单。
所以净土法门是「极方便入涅盘」,净土法门是「方便即究竟」,法然上人言:佛法之深奥者,唯南无阿弥陀佛也。
唯此六字名号,乃佛与佛之究竟,非九界自力所能信解,安可思议哉!是以文殊、普贤以身作则,导归极乐。
所以广钦老和尚形容说念弥陀名号即是「总诵」,这是对六字名号非常贴切的用词;但是「总诵」不等於「总得」,因为佛所说的一切经典《心经》、《金刚经》、《法华经》、《华严经》、《涅盘经》等般若经典,假如还没有证入般若空性,是无法达到实践的成果。
如《金刚经》的当机众是须菩提,须菩提是阿罗汉,《金刚经》是世尊针对阿罗汉层级升级版的开示,但是对凡夫而言,《金刚经》只是药单子,是不能当药吃的。《法华经》、《华严经》、《涅盘经》等三藏十二部亦复如是。
「南无阿弥陀佛」六字名号是阿伽陀药。而今但能专称弥陀名号,即是服用阿伽陀药,即得无上功德,定得往生成佛。所以说:
「念佛成佛」极方便入究竟;「念佛成佛」方便即究竟。
二、十界依正一遍体
之前我在「指月之指与国王新衣」的一段视频中有提到:
我在十八岁与三十岁各有两次不同类型与不同层次的定境,十八岁那年的暑假,午睡後,我在床上打坐,顿时感到一阵清凉,从头顶直灌而下,通身舒畅,妄念全无,这是我这辈子刻骨铭心的体验,可惜时间很短,感觉妄念回来的力道之强与速度之快,是无法阻挡的,无能为力,只能任其摆布。
三十岁的定境是另一种不同层次的体验,那是在一个晚上睡前的禅坐,端坐调息,感觉内心如湖面的涟漪,一波一波往外扩散,很快的,整个高雄都已经全部被含摄在心内了,而且还在一直继续不断扩散,丝毫没有停止的迹象。因为没有善知识指引,不敢贸然前进,担心回不来,就像目犍连尊者,为了测试世尊说法音声,飞了太远,而忘了来时路,於是动了放弃的念头,然後境界就消失了。
现在回想起来,假如当时没有动了放弃的念头,让心波继续扩散下去,那将会出现什麽样的结果呢?
所谓「虚空粉碎,大地平沉」,即是华严的「周遍含容观」与「事事无碍法界」。
因为空有本来圆融体,是故偈言:
菩提树里有非有,明镜台上空非空。
空有本来圆融体,从此不谈尘埃事。
法门无量诚难当,不若念佛往西方。
纵令娑婆满中火,应当直过闻妙法。
一到弥陀安养国,原来是我法王家。
故知,「心包太虚,量周沙界」,是指心与法界本来一体。但因一念无明,而虚构出时空。
时空是妄念凡夫一念无明的错觉,所生出的所谓「法界之墙,时空之壁」,这是妄念凡夫的共业从法界割裂出去後,形成了九个不同层次的法界,当妄念寂然停止时,当下即能打破时空,超越过去现在未来三际。
如,隋朝天台智者大师日夜不懈,精勤自励诵读《法华经》,当诵至「是真精进,是名真法供养如来」时,寂然入定,灵山一会,俨然未散。
智者大师寂然入定之时,当下打破时空,回到一千二百年前的灵鹫山上,世尊正在演说《法华经》的现场,而法会现场仍然还在继续进行中,正是所谓「一念三千,三千一念」。
所以为了要打破「法界之墙,时空之壁」,必须透过修行功夫的深浅,才能穿越相对等之法界之墙与时空之壁。
然「南无阿弥陀佛」六字名号,是果地涅盘实相,不受虚妄的「法界之墙,时空之壁」所障碍。所以才能「此界一人念佛名,西方便有一莲生」,往生极乐世界後,自然横跨穿越十法界,随意遨游十方世界(往生弥陀极乐净土,即是往诣十方诸佛净土);而且往生之後,皆受自然虚无之身,无极之体;与十方诸佛共一法身,同佛受用(正报依报同佛),容貌身相,庄严圆满,如佛无异,同证无量相好、无量光明、无量寿命、无量智慧、无量慈悲、无量功德,誓愿弘深,神通广大,辩才无碍,一切自在。
三、万行离念一遍证
「念」即是念头、妄念、意念、思想等等的起心动念。
十七世纪西方理性主义哲学家笛卡尔的名言「我思,故我在」,所以我苦,故我在;因为我在,故有我身,老子曰:「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
所以东西方哲学在解释「念」都是一致的,因为都是以世间法的思维逻辑来诠释第六意识——因为有念而有思,才有我故我在。
佛法则是持相反方向,因为佛法是在解决生命轮回的根本问题——「离念」。《六祖坛经》公案:
有僧举卧轮禅师偈云:「卧轮有伎俩,能断百思想,对境心不起,菩提日日长。」师闻之,曰:「此偈未明心地。若依而行之,是加系缚。」因示一偈曰:「惠能没伎俩,不断百思想,对境心数起,菩提作麽长。」
卧轮有伎俩,即是有能所,有即是指我,伎俩即是指能,我有方法,就是落入「我法二执」。《金刚经》言「法尚应舍,何况非法」,因为没有般若智慧,所以「若依而行之,是加系缚」。
而惠能无伎俩,即无能所,因为无能所,所以不被「我法二执」所系缚。
净草亦有一偈曰:
净草无伎俩,无力断思想,
唯念弥陀佛,菩提自然长。
此处净草泛指专念佛人,「自然」是弥陀名号果德的自然运作,所谓「乘佛愿力,仗佛功德」的自然运作。是直接以涅盘果地为基础,当下即是进入「我法二空,能所双亡」。
所以,当念佛时,阿弥陀佛已经从成佛的终点,把他的「究竟涅盘」拿到了念佛人的起点,所以念佛人的起点就是阿弥陀佛「究竟涅盘」的终点,念佛时起点与终点同在一点,已经超越《心经》依自力起修的「般若」起点,直接到达「究竟涅盘」的终点了。
虚云大师开悟之偈语:「杯子扑落地,响声明历历,虚空粉碎也,狂心当下息。」狂心就是妄念。所以说「万行离念一遍证」,一切修行就是为了要去除妄念。因为离念无念,清净自性自然显现,才能「我法二空,能所双亡」,才能无智亦无得,才能心无罣碍,才能无有恐怖,才能远离颠倒梦想,才能究竟涅盘。但是,这些都是从因地自力起修,必须具备般若证量的条件,非是人人可行。
净土宗的离念不是以天台、唯识、华严、禅宗等各宗的教理来诠释,也不是站在自力所成就的无念、无相、无住、般若空观、止观双运、唯识法身观、自性清净佛性观等的证量作为依准。
净土宗的离念是来自名号的果地涅盘功德,不受妄想杂念的干扰,不因妄想杂念的破坏,而减损名号的功德。
阿弥陀佛统「实相身」与「为物身」於「南无阿弥陀佛」六字名号中,所以只要专称弥陀佛名,即能拥有「无量寿佛无量无边不可思议功德名号」的佛地涅盘果德,直达净土,直取佛果,究竟涅盘,无有次第。
称名往生,从中略去《心经》的修行过程,省去自力离念的难行。这就是净土宗以「称名一法,统摄万法,称名一行,取代万行」的殊胜。所以说六字名号一遍法,所以说念弥陀名号即是「万行离念一遍证」。
有人以「打得念头死,许汝法身活」与「口念弥陀心散乱,喊破喉咙也枉然」,来作为念佛成败的标准,这是错解名号的功用,念佛不是用来对治妄念,念佛是顺佛本愿之救度,往生极乐成佛。
所以《往生论注》言:
彼无碍光如来名号,能破众生一切无明(妄念),能满众生一切志愿(往生)。
又言:
有凡夫人烦恼成就,亦得生彼净土,三界系业毕竟不牵。
则是不断烦恼得涅盘分,焉可思议!
虽然我们念佛时,有妄想杂念,但是妄想杂念不能破坏无碍光如来名号功德,不能减损无碍光如来名号功德,所以无碍光如来名号的功德才能满众生一切志愿,一切志愿即是成就众生往生的根本大愿,也就是往生成佛。
阿弥陀佛是站在十方众生的立场,尤其是浊恶众生的根机,无力修行的凡夫,以他们的条件来设定往生的标准,凡夫岂有定力可言?岂能以自力来离念?凡夫有的只是妄想杂念纷飞。
所以源信上人说:
妄念原是,凡夫本体,妄念之外,别无心也,
直至临终,犹是一向,妄念凡夫。
知此念佛,即蒙来迎,乘莲台时,能翻妄念,成为觉心。
《法事赞》言:
临终圣众持华现,身心踊跃坐金莲,
坐时即得无生忍,一念迎将至佛前。
法然上人亦言:
散心念佛之往生,方是殊胜之本愿。
方显弥陀无尽之大悲。
舍散心而往生,无有是理。
凡夫之心,何能不散乱?
现在称念,虽然妄念不断,这是因为有业报身使然,一旦舍报,妄念当下,成为觉心,因为妄念是被无明所染污的佛性,一旦舍报,在弥陀光明摄取中,妄念转为觉心,烦恼当下即是菩提。
四、人中上上妙莲华
《观经》言:
若念佛者,当知此人,则是人中芬陀利华;
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为其胜友;
当坐道场,生诸佛家。
《观经疏》释:
若念佛者,即是人中好人,人中妙好人,人中上上人,
人中稀有人,人中最胜人也。
所以说念佛人是人中储佛,当坐道场,生诸佛家。所以说「南无阿弥陀佛」六字名号是《心经》体相用的全体展现,从《心经》的行深般若直至究竟成佛,全在一句六字名号中。所以说净土宗的心经,就是「南无阿弥陀佛」六字名号,就是「六十万人颂」:
六字名号一遍法,十界依正一遍体,
万行离念一遍证,人中上上妙莲华。
【总结】
⒈《心经》是从内而外,行者从佛性自性中,以般若智慧照见五蕴、六根、六尘、六识皆空,铲除了这些障碍後,佛性清净本体才能显露,而至究竟成佛。
⒉净土宗是由外而内,藉由「南无阿弥陀佛」六字名号「光号不二,名体一如」的涅盘果德,直接穿透五蕴、六根、六尘、六识,不受五蕴、六根、六尘、六识的障碍,当下进入佛性本体,这时弥陀本体与众生佛性合为一体,往生成佛,至究竟涅盘。
⒊净土宗是果地法门,「南无阿弥陀佛」六字名号是涅盘果德,所以念佛法门是超越《心经》的修行方法与修行过程,直接略去《心经》中修行方法与修行过程,直达净土,直取佛果,究竟涅盘。
所以说,净土宗的心经就是:「南无阿弥陀佛」六字名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