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有行者,将《阿弥陀经》经文中「若一日,若二日……若七日,一心不乱」作为往生的方法和目标,以一至七日的精进为行法,达到一心不乱为目标,谓之「克期取证」,其意甚错,绝无少分相似。
「克期取证」一词出自《禅门锻链说》与《石溪心月禅师祖语》;其大意主张,若欲期克日成功,则非立限打七不可,遂有所谓精进禅三、禅七……等;或立长期一百二十日,中期为一百日,短期为八十日,安置净居。於限定之期间内,得到开悟为目标。这是禅宗自设的行法,非出自经典所说。
今多有净土行者,将禅宗此一行法,套用於净土宗。不知净土法门是果地法门的易行道。以为一日至七日是克期,一心不乱是取证,将易行道作难行解,横出法作竖出用。有违弥陀无条件救度的本怀。
今从果地法门略述其谬:
宗祖善导大师将「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七日,一心不乱」释为:
1.《往生礼赞》:「上尽一形,下至十声、一声等,以佛愿力,易得往生。」
2.《观经疏》:「一切凡夫,不问罪福多少、时节久近,但能上尽百年,下至一日、七日,一心专念弥陀名号,定得往生,必无疑也!」
3.《观经疏》:「一心专念弥陀名号,行住坐卧,不问时节久近,念念不舍者,是名正定之业,顺彼佛愿故。」
4.《往生礼赞》:「若有众生称念阿弥陀佛,若七日及一日,下至十声,乃至一声、一念等,必得往生。」
5.《观经疏》:「上尽一形,下至一日、一时、一念等;或从一念、十念,至一时、一日、一形。大意者:一发心以後,誓毕此生,无有退转,唯以净土为期。」
6.《观念法门》:「一切造罪凡夫,但回心念阿弥陀佛,愿生净土,上尽百年,下至七日、一日,十声、三声、一声等,命欲终时,佛与圣众自来迎接,即得往生。」
7.《往生礼赞》:「弥陀世尊,本发深重誓愿,以光明名号摄化十方,但使信心求念,上尽一形,下至十声、一声等,以佛愿力,易得往生。」……
善导大师五部九卷中,在在处处,无不将一日至七日,以上尽一形(平生之机),下收十声一声一念等(临终之机)作诠释。净土门没有克期的时间,也没有取证的证量,所以净土法门没有克期取证的问题,当然不必克期取证。
净土宗只要「信受弥陀救度,专称弥陀佛名,愿生弥陀净土」,就能进入「平生业成,现生不退」的证道。
故知,净土宗的预知时至,是在临终之前,阿弥陀佛主动自行前来预告往生时间,完全不同於自力的克期取证,自力的克期取证是来自於自己证知往生时间,若作此想者,无有是处,乃至文殊、普贤等觉菩萨之俦亦不敢奢言克期取证,亦得示现发愿临终蒙佛接引,不能自行前往。
若欲以克期取证的精进,显己之高明者,此是不解弥陀主动预告临终接引十方众生的本愿。净土宗没有克期取证,只有预知时至。
净土宗的预知时至不必等到临终;
净土宗的平生业成,就是把临终预知时至,提前拉到现前当下;
净土宗的平生业成,不必等到无常的铃声响起,才交出考卷,现在当下就可以提前,把往生决定的考卷交出去了。是故,印祖云:「祈将决定克期之心,改作唯愿速生之心。」
民国107年(2018)8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