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佛」就是为了往生,此外的其他(善业) 「诸行」,或为了现世利益,或为了未来功德(世、戒、行三福),虽亦可回向求生极乐,但总是迂回了。
另有某些非关善恶与修证(无记) 的行为,如为了健康而「打坐」,或许是长久以来的习惯,这与「念佛」是两件事,一真一俗,不相妨碍;就如念佛与吃饭,目标不同,功用各异,不可混淆或互相妨碍。例如,打坐若为了调身调息,则舒适/顺畅即可,不须苦行求深入,而耗费太多时间心力,耽误了念佛定课。或贪浊(定静)其中的境界与滋味,而废弃了念佛正行。其实,「念佛」成习,沉稳而入心,或许有类似调息/调心的效果,且无「打坐」另行(多一件事)及出错的顾虑。
对於他人(亲眷,朋友,世人)的行为与果报,善者随喜、恶者哀矜,可给予某程度的温暖与协助,但须是「量力而为」,不可「力尽强为」,以免於爱之而反害之,又伤了自己的善心、误了念佛的本行。须知,<达摩二入四行观>云:「恶业果熟,非天非人,所能见与;甘心甘受,都无冤诉」;在我身上最好如此,在他身上也只能如此,将心比心,无可奈何而安之若命(甘之如饴),或可免於百般的思量、计较,旧业未了、又造新殃,以盲引盲,相牵相缠。现见於此世间,有些人有力而无知,有些人虽知而无力,我们就是无知又无力,所以,面对他人的顽强与苦难,多半是无能为力、困惑不堪,只能「念佛」回向给他,将他托付阿弥陀佛去调熟、救度,这或许是最老实,也最踏实的办法。很多情况,我们就是错在自以为有能力改变别人的心性与命运,而强力介入,乃至干预因果,这是很无知又危险的冲动啊!
或许在老实安分的「念佛」中,将握紧的「拳头」放开成「手掌」,接纳眼前的一切善恶/苦乐,也接受佛的大悲与大力。
「念佛」之余,想做甚麽来「提升」生活品质,「改善」人际关系,都随缘、都无妨;唯一不可或忘及替代的是:「世间大事唯生死,不念弥陀更念谁」。
南无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