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生论注》里边有一段法语:
问曰:上言知生无生,当是上品生者。若下下品人,乘十念往生,岂非取实生耶?但取实生,即堕二执:一恐不得往生,二恐更生生惑。
以下是回答:
答:譬如净摩尼珠,置之浊水,水即清净。若人虽有无量生死之罪浊,闻彼阿弥陀如来至极无生清净宝珠名号,投之浊心,念念之中,罪灭心净,即得往生。
大师举出了摩尼宝珠的例子,又设一个比喻「冰上燃火」。针对这个问题,因为《往生论注》有讲过,而且有一些翻译。我就不从这个文句上作具体的解释了。
以下我就来分析一下为什麽会有这样的问题,应该对这样的问题抱一个什麽样的态度,怎麽样去理解。
提问题的人他说,往生极乐世界,涉及到了往生和无生这两个概念,他说上上品的人能够了知生无生的概念,知道生无生的理论,就像经文所说的解第一义谛,解了第一义谛,就是上品上生的资格;下品人他只知道往生这个事相,难免会落入两种执着:一种,就是恐怕往生不了;第二,就是往生之後,还会生起一个疑惑。
那麽这个问题的缘起是什麽呢?为什麽能提出这样的问题呢?有这样的问题的人,都是上根利智之人。因为上根的人,他会研究佛的境界,尤其是要明了佛果地的境界。你要成佛嘛,肯定要了解成佛以後是什麽样子。在经中,佛在很多地方介绍了涅盘的境界。成佛以後的佛果就是大涅盘,所谓的大涅盘,就是不生不灭的不二的境界。不二就是第一义谛,就是不住生死不住涅盘,证得中道实相。与凡夫相比,凡夫总是怀着二见就是相对,总是在相对的概念里边出不来,这种二元对待的思想就是凡夫的本性。我们看这个世界它有相续,成住坏空;我们凡夫有生有死;外面的境界也有成也有坏,总是有变迁无常之相。生灭是相对待的,这是凡夫的境界。而成佛以後,就要把这种凡夫的境界,转化为不生不灭的涅盘的境界。有生有灭,这是二元对待的。在凡夫地境界里边,生起一法,既然有生,那肯定会有灭,因为它是无常的。有生必有灭,这是在凡夫的境界当中,可以说这是一个真相。
按照这种理论,去衡量往生极乐世界,就会得出一个推理:既然你求生极乐世界,也就是说在我们这个世界,一个人没了,一个人灭了,然後呢,突然间从极乐世界生出一个人来,有灭相,有生相。既然有生相,最後必然会有灭相。由此就会推断出:既然往生极乐世界会有一个生出的相,就是从莲花里边生出一个人来嘛,有一个生出的相状,生出一个人。那麽有生肯定会有灭的,如此推断极乐世界,也不是真正的佛的境界,它也是个生灭的境界嘛。这样的话,通过这样的推理,有一些世智辩聪的人,他研究了这个涅盘和凡夫的二元对立的境界,这麽一对照的话,他就会发现:往生极乐世界,也是有生相的,有生相必然会有灭相,也不是什麽涅盘的境界。这样的话,他会生起疑惑,极乐世界也不必求生了,我还是好好的学习般若法门,最後证得不生不灭的自性,他就不求生极乐世界了。所以为什麽在禅宗开悟以後,很多人他就守住他悟的那个境界,而不求生极乐世界,这就是根本的原因。
可是,如果只是悟到了这一层,没有再更进一步深入的去研究祖师的着作,停留在这样的境界当中,他很难产生出求生极乐世界的心。如果是他再进一步研究,就会知道,佛的涅盘的境界,它不是一个离开了生死另外有一个涅盘,它是即生死而涅盘,也就是不住生死不住涅盘。
举个例子,波即是水,波不离水,同时水也不离波,水动的时候就叫波,波停息了那就是水,水波本来是不二的。生死和涅盘本来就是一,由此而知生和无生也是不二的。无生就是涅盘,生就是凡夫的境界有生灭之相,不能离开了生灭相,另外去找一个不生不灭。生灭相的体性当下就是不生不灭的实相。所以天台宗的祖师智者大师讲六即佛,最後就是究竟即,究竟即就是佛果,证得佛果以後,就达到这种境界。究竟即,有这麽一首偈颂说:「从来真是妄,今日妄皆真,但复本时性,更无一法新。」就是没有成佛的时候,全体的真如由於一念无明的生起,就变成了妄,就是变成了虚妄的境界,六道凡夫轮回的境界;而一旦证得佛果以後,说今日妄皆真,所有虚妄的境界,全体转成了真如的境界了,转了以後不是说你新得到了一个东西,祖师说「但复本时性」,只是你恢复了你本来的样子;「更无一法新」,没有一个东西新出现。就像波变成水了,波本来就是水,波成了水了,并不是说重新产生出水了。
所以通过我们了解究竟即佛的境界,那往生极乐世界其实跟这个是一样的。我们往生之前,就是从来真是妄的境界,全体的真如,由一念无明变成了虚妄的境界。就像一个人做梦,梦里边自己变成了动物,变成了蝴蝶,变成了其他的小动物,在梦里边他很苦恼的,可是一旦他醒来:哦,原来还是个人。他醒来了以後并不是说,这个世界上突然多了一个人,本来就有这个人嘛。一旦朗然大觉,就是恢复了他本来的面目,你本来是个人嘛,梦里边虽然变成了动物,可是你不是动物,根本就没有动物这回事儿。这就是往生净土的理念。就是我们往生以後,只是恢复你的本来面目,没有说又生出一尊佛来,没有新出来的一尊佛这麽回事儿,本来就如此。
所以,这种认为往生极乐世界突然间极乐世界多出一尊佛了这样的理念,还是在凡夫的二见当中,不是佛的不二的这种佛的知见,不是第一义谛的境界。
你要想深入的明白生和无生是不二的,你就去研究传灯大师的《净土生无生论》这部着作,这部着作被选在了藕益大师《净土十要》里边,有兴趣可以去研究。
生无生论,生和无生本来就是一,生,是从事相上来说的;无生,是从它的体性上来说的。在大乘境界当中,讲究的是不二,性相不二。性和相本来就是一,生和无生,它也是一。把生和无生打成两截儿,认为是两种不同的法,这样的观念还是落在了凡夫的知见。
明白了这些,你再去学习《往生论注》这一段儿,就会知道其所以然。为什麽昙鸾大师设了这麽个问答,就是针对有这种怀疑往生极乐世界是一种生灭相的这种凡夫而施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