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世本怀」,这一理念犹如初绽的花蕊,深深地蕴含着佛陀降生於世的深切初衷与崇高本意。这颗理念之花,不仅是大乘佛教理论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更是照亮佛教根本宗旨的明灯,它以其独特的光芒,深刻地揭示了佛陀出世的根本目的。
在这理念的照耀下,我们得以窥见佛教的深邃与博大,感受到佛陀对世间众生的深切关怀。
那麽,善导大师对於「出世本怀」这一理念,又有着怎样的独到见解呢?
接下来的几条引文,如同珍贵的钥匙,将为我们轻轻揭开善导大师「出世本怀」观的神秘面纱,引领我们进入善导大师那深邃而独特的思想世界之中:
诸佛大悲於苦者,心偏悯念常没众生,是以劝归净土。
亦如溺水之人急须偏救,岸上之者何用济为?——《观经疏・玄义分》
在这段引文中,善导大师以细腻的笔触,形象而生动地描述了佛陀对众生的深切关怀,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出世本怀」所蕴含的温暖与力量。
这段话深刻地体现了「出世本怀」的崇高理念。诸佛的心总是特别关注那些常常被苦难所淹没的生灵,特别怜悯那些长久沉沦在苦难深渊中的众生。因此,诸佛劝导这些众生回归净土,希望他们能够脱离苦海,得到永恒的安宁与解脱。
这正如溺水之人急需被重点抢救,他们挣扎在生死边缘,每一刻都充满了绝望与无助。而对於已经在岸上的人,自然无需再去施救,因为他们已经脱离了危险,得到了安宁。
可见,诸佛的悲愿,正是要救度那些深陷苦难、无法自拔的众生,让他们也能像岸上之人一样,摆脱困境,得到解脱和安宁。这正是「出世本怀」的深刻体现,即佛陀出世的根本目的,就是救度众生,让他们脱离苦难,走向光明。
此明如来以见夫人愿生极乐,更请得生之行,称佛本心,又显弥陀愿意。
因斯二请,广开净土之门,非直韦提得去,有识闻之皆往;
有斯益故,所以如来微笑也。——《观经疏・序分义》
在这段引文中,善导大师通过对如来微笑的解释,深刻揭示了「出世本怀」的核心理念,展现了释尊对众生的深切悲愿。
释尊见到夫人愿生极乐世界,并且请问往生极乐世界的方法,这不仅符合释尊的本心,也彰显了阿弥陀佛的广大誓愿。正因为有了这两次请愿,净土之门得以广开,不仅韦提希夫人得以往生,所有听闻此事的有情众生也都可以踏上前往净土的道路。
这样的益处是显而易见的,它给所有众生都带来了脱离苦难、走向光明的机会。这正是「出世本怀」的深刻体现,即佛陀出世的根本就是为了救度众生。而释尊的微笑,正是对这一伟大愿景得以实现的欣慰,也是对众生能够响应这一召唤、踏上前往净土之路的肯定。
诸佛出世,种种方便劝化众生者,不欲直令制恶修福受人天乐也。人天之乐,犹如电光,须臾即舍,还入三恶,长时受苦。为此因缘,但劝即令求生净土,向无上菩提。是故今时有缘相劝,誓生净土者,即称诸佛本愿意也。——《观经疏・定善义》
在这段引文中,善导大师深刻揭示了「出世本怀」的核心理念,明确指出净土法门是最能体现佛陀出世本怀的法门。
诸佛以各种方便之法劝化众生,其目的并非仅仅局限於希望众生能够制止恶行、修积福德,进而享受人天之乐。因为人天之乐,犹如电光一般,转瞬即逝之後,众生又会堕入三恶道,长时间承受苦难。
正是出於这样的深切因缘,诸佛才特别劝导众生求生净土,向往无上的菩提之道。因为净土是为众生所精心设立的解脱之境。诸佛希望众生能够超越人天层次的短暂快乐,追求更高层次的解脱与永恒的安宁。这不仅体现了诸佛对众生的深切关怀,也为我们指明了前行的方向。
出现娑婆五浊内,
标心为化罪根人。——《法事赞・卷下》
这两句偈语,深刻地描绘了释尊的伟大形象和他对众生的深切关怀。
释尊并非为了个人的安乐或荣耀而来,而是带着一颗坚定的心,旨在化解众生的苦难和罪恶之根。他深知,众生之所以在苦难中沉沦,是因为他们被罪恶的根源所束缚,无法挣脱。因此,他发誓要帮助众生斩断这罪恶的根源,让他们得以解脱。这不仅是对众生疾苦的深切同情,更是对众生解脱的坚定承诺。
娑婆世界,即我们所处的世间,是一个充满烦恼与苦难的五浊恶世,众生在其中挣扎,难以自拔。然而,就在这片混沌与苦难之中,释尊出现了,他的出现正是「出世本怀」的深刻体现——为了救度罪恶众生,帮助他们脱离苦难。
为我凡夫来出世,
随缘说法应时机。——《法事赞・卷下》
善导大师的这两句偈语,深情地揭示了释尊的出世本怀。
在这个五浊恶世中,我们凡夫俗子被轮回的枷锁紧紧束缚,无法挣脱其牢笼。面对生老病死,我们时常陷入困惑与挣扎的泥潭,内心渴望着一条解脱之路。而释尊以无尽的慈悲与智慧,时刻关注着我们每一个凡夫俗子的境遇。他深知我们的痛苦与挣扎,因此愿意伸出慈悲的援手,引领我们走出困境,迈向光明的彼岸。
善导大师的话语如同明灯一般,驱散了我们心中的迷茫,照亮了我们前行的道路。他提醒我们,即使身为凡夫,烦恼具足,轮回不止,这都不是问题。因为我们正是佛陀出世时最想要救度的众生!
总结以上引文,我们可以深刻体会到,为了更深入地揭示佛陀的初衷和本意,善导大师特别运用了「偏悯念」和「标心」等饱含深情的表达方式。这些用词,犹如春风拂面,温暖而和煦,使我们更加真切地感受到佛陀对世间众生的深切关怀。
善导大师进一步指出,佛陀的出世本怀并非仅仅为了那些已有能力出离生死的众生,而是更加偏向於救度那些长久沉沦在苦难中的「常没众生」与「罪根人」。这一观点,如同晨曦中的一缕阳光,穿透了黑暗的阴霾,照亮了那些迷失在苦难深渊中的众生,为我们展现了救度的希望与可能。
那麽,究竟要通过何种法门才能救度这些沉沦在苦海中的众生呢?
善导大师给出了明确的答案——那就是求生西方的净土法门。这一法门,宛如慈航普渡的舟楫,稳稳地承载着众生的希望与梦想,穿越波涛汹涌的生死苦海,驶向那永恒安宁的彼岸。大师语重心长地强调:「誓生净土者,即称诸佛本愿意也。」这言辞之间,无不流露出对净土法门的坚定信念与无尽向往。
在善导大师的思想中,净土法门被赋予了极高的地位,它不仅是佛陀出世本怀的直接体现,更是能够直接引领众生走向解脱的法门。这一观点,如同明灯般照亮了我们的修行之路,让我们在迷茫与困惑中找到了前进的方向。因此,我们要更加坚定地走向西方净土,怀揣着对极乐世界的深切向往。因为我们深知,唯有净土法门,方能令我们脱离生死轮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