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书的翻译过程中,译者深深感受到作者在这本不厚的传记里所倾注的巨大心血和热情:为了尽可能向读者呈现三位祖师在求道和弘法历程中的真实风貌,让读者通过当时的历史背景去理解祖师们的心路历程,用心体悟祖师们慈悲无我的感人事迹,作者旁徵博引,横贯东西,查阅了大量的包括中国国内难得一见的资料,进行多方考证,全书涉及相关人物近百人,历史着述达数十部之多,对於任何一个细枝末节,都没有敷衍潦草一笔带过。惟其如此,本书虽系一部学术着作,但读起来丝毫没有枯燥乏味之感,而且随着论证的步步深入,我们彷佛从这些铿锵的文字中间听到了祖师们求道途中那坚实的脚步声,看到了祖师们几十年如一日慈悲普化的感人身影。
为古人作传,本就是一件费神又费力的工作,况且是可能影响信众法身慧命的高僧传记。然而,作者以虔敬之心,小心翼翼地拂去沉积在古籍里的层层尘埃,以其严谨的治学态度和细致入微的工作,从无数碎片式记述中梳理出藉以佐证的历史资料,以尽可能精准的文字为我们还原出了三位祖师的时代风貌。尽管由於历史记载的断裂,有些论据还有待继续发掘补充,但此传记对研究中国净土宗尤其是三位祖师无疑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价值。
生於北魏、北齐和隋末的昙鸾、道绰、善导三位高僧,作为在中日两国都具有深远影响的净土祖师而备受敬仰,但由於「三武一宗」的灭佛运动,尤其是唐末的会昌法难,使得原本在中国蓬勃发展的净土法脉顿失传承,佛教典籍大量佚失,有关祖师大德的资料也随之失传。另一方面,随着佛教东传日本,大批日本学僧来华学习佛教与中国文化,大量佛教典籍逐渐流传至东瀛,使得有关祖师们的珍贵历史资料未受中国灭佛事件的影响而得以保全,并在今天以传记的形式回转中国。吾人何其幸哉!
昙鸾是中国净土教理论的奠基人。他依据龙树菩萨《十住毗婆沙论﹒易行品》,将释迦教下无量法门分判为「难行道」和「易行道」,阐释法门有如世间道,有难有易,陆路步行则苦,水道乘船则乐,念佛净土法门为易行道,以众生念佛为因,阿弥陀佛之他力救度为缘,因缘和合即得往生。这一认识,揭示了净土教法的本质,意味着把教法交到了大众的手中,任何人都可以信仰,任何人都可以行持,任何人都可以乘佛愿力往生西方。昙鸾注解天亲菩萨《往生论》的《往生论注》成为中国净土宗理论的奠基性着作。
承继昙鸾的道绰,在其代表性着作《安乐集》中,将一代佛教判为「圣道门」和「净土门」,指出净土门乃他力救度之法门,纵无明烦恼未断,但依阿弥陀佛大愿业力,持名念佛能够往生极乐净土,永超三界生死,得阿惟越致,获一生补处。认为末法时代,众生根机陋劣,唯有他力教法才是契合这个时代和现时众生的唯一津梁。他把所有人的共同根机都解读为罪恶凡夫,确信最契合罪恶凡夫的教法就是他力净土教法,体悟到了根机之於教法的重要意义。
弥陀化身善导大师,年少出家,师承道绰大师专修净土,二十余岁,便臻深妙,证得念佛三昧。大师教行并进,德高望隆,念佛功深,定中备观西方圣境,口念一声佛,便出一道光明。所着《观经四帖疏》成为净土宗开宗立教之根本经典,大师也因此成为当之无愧的开宗祖师。他将净土一门分为「要门」和「弘愿」,以《观经》所说的「定散二善回向求生」为要门,以《大经》所说的「一向专念弥陀佛名」为弘愿,将行人一切修持判定为正杂二行,从正行中特倡称名为正定业,把持名念佛提到了至高无上的地位,令人舍杂修正,以念佛正行决生净土。
总之,三位祖师法脉相承、珠联璧合,他们次第创导的中国净土教法,阐释了释尊出世之本怀,彰显了弥陀平等救度众生的慈悲大愿,普被上中下根,统摄律教禅宗,可谓九界众生离此法,上不能圆成佛道,十方诸佛舍此法,下不能普利群萌,实乃千经万论,处处指归。正如善导大师所言:若欲学解,从凡夫地,乃至佛地,一切诸法,无不当学。若欲学行,当择其契理契机之一法,专精致力,方能速证实益。否则,经劫至劫,尚难出离。所谓契理契机之一法,无过信愿持佛名号,求生西方。只要深信弥陀本愿不虚,乘彼愿力,定得往生,念佛一法,千稳万当,万不漏一。
末法众生,福薄慧浅,障深业重,契机相应之法难遇难信。鉴此,本书开示的净土祖师们真实生动的现身说法,於崇敬佛法但尚未找到契机之门的有缘人不啻一炬漫漫长夜里的明灯,将千年黑暗瞬时消隐,从此愁苦顿消,光明朗照!而那些虽然还在迷乱颠倒中辗转但已开始思考生命意义的人,若有缘阅读此书,或许那颗颠沛流离、焦灼不安的心会得到慰藉:原来生死可以把握!真有慈悲如父的阿弥陀佛能使人「一切恐惧,为作大安」!或许会从此把信佛念佛作为毕生的信念,信受弥陀救度,无疑无虑,念佛求生西方净土!
或许,这正是本书的价值所在!祖师们以身示教摄化群萌的力量所在!慧净上人和净宗恩师在无数的佛学典籍中选译此书的慧眼所在!
因缘的力量不可思议!当今中国,日语翻译工作者当以百万计,独末学得蒙净宗恩师之信赖和委任,想必是累劫因缘之所牵!於是,不揣学修譾陋,智劣慧浅,决意将此传记译出,将祖师们甘露般的教言和传奇般的精彩人生通过作者饱含深情的文字传递给中国读者,通过祖师们的言传身教,把阿弥陀佛慈悲救度的光明火种传递给更多有缘众生,共沾法益。本书译出後,敦请佛航师兄(日语教授)做了全文审校,并呈请净宗法师和宗道法师惠赐指教(遵净宗法师意,谨对与主题关联不大的和赞部分做了适当删减),同时由学修深厚的黄打铁师兄就文中引证的古文献一一进行了核校,西安的佛益师兄(语言学教授)也在百忙之中提出了非常中肯有益的建议,在此并致谢忱。另外,在本书的翻译过程中,为使本人能够心无旁骛地集中时间和精力早日完成译事,拙妻与小女主动承担了大部分家事琐情,此传记能够在半年多的业余时间内完工,与她们的支援和付出是分不开的。
最後,尽管译者在翻译时力求忠实传达原文趣旨并力保原作风格,但以绠短汲深,心智狭劣,加之工作在身,时间零散,状态难得一贯,因此,纰缪和不当之处定所难免,伏乞十方大德诸善知识慈悲宽宥并惠施匡教!
佛意 二○一五.八.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