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13年3月27日上午,陕西省汉传佛教讲经交流会讲经法师代表巡讲活动在咸阳市福圣寺举行,本篇为明光法师於交流会之讲演文稿。
诸位善男子、善女人:南无阿弥陀佛(三声)
首先也是和宏涛法师松来法师一样,非常地感恩。感恩在心,末学明光不揣愚陋,供养给大家《佛说阿弥陀经》大意。
这部经看上去很简单,全经只有1858个字,文字优美简洁,流畅隽永。经文表面看似很好理解,但实际上非常高深。这部经是佛无问自说的,可说所有佛的弟子都问不出来,也没有弟子在经中有所应答——这是唯佛方知的境界。
这部经的当机者是谁呢?是为谁而说的呢?以经文文字来看,当机为舍利弗,而善导大师说:「释迦如来告身子,即是普告苦众生。」「身子」是舍利弗尊者的另一个名字。释迦牟尼佛呼唤舍利弗尊者,其实就是在殷切地呼唤、劝告我们这些苦恼的众生啊!释迦牟尼佛在这部短短一千多字的经中,殷切地呼唤舍利弗尊者达36次之多,这是所有佛经所没有的。这部经讲於佛涅盘前不久,佛像一个临终的父亲在咽气前反覆呼唤爱子的名字,交待着他认为最最重要的一件事,诚如善导大师言:「世尊说法时将了,殷勤付嘱弥陀名。」
所以,此经虽短,但意义弘阔深广,每一句每一字都含着佛陀的血和泪,每一句每一字都与我们的生命、慧命息息相关;从此经开显出的净土法门,是彻底、究竟救度我们末法障重凡夫的唯一解脱之道。
末学明光非常肤浅,今天借此机会和大家共同来学习此经。由於我近年来专注於研修善导大师净土教法,故解释经文主要以善导大师的净土思想为依准。关於净土宗祖师,有所谓的十三祖与五祖之说。净土宗十三祖是依据对净土宗所作的贡献,经宋、元、明等时代,四众推举其德高功盛者形成的,诸祖之间并没有一脉相承的法义传承关系。而净土五祖:龙树、天亲、昙鸾、道绰、善导大师,则完全依据同一「他力本愿救度」的法脉相承。即由释迦牟尼佛开说的净土三经;经印度龙树、天亲二大菩萨作论提倡;至中国北魏昙鸾大师,依弥陀本愿力阐明净土立教之本旨,奠定净土宗之理论基础;复由道绰大师承其教说,传至唐代善导大师,完善净土宗之系统理论及实践行仪,净土宗正式创立。故善导大师被尊为净土宗之集大成者、净土宗之开宗祖师。一个宗派建立之时,其实也就是此宗派最为完备圆满之时,其法义最稳靠,最能禁得住时间、空间的考验。善导大师自古以来又是公认的阿弥陀佛的化身,印光大师都赞叹善导大师所说当等同佛说看。以上就是我个人为什麽要选择依据善导大师的教法解释净土经典的原因。
这部经的大意有三点。所谓大意,即是指大方向、大原则。一本经,固然其细节不能彻知彻解,但总体的意思却可以把握,大意是一定能够囊括始终的——囊就是布袋。桌子上的东西非常多,如果我们用手一样一样去拿,不好拿;如果把它们通通放在一个布袋里面,布袋口用绳子一绑,手一抓,桌上的东西就都拿起来了。一部经,如果我们把它的大意抓住了,那即使这部经没有从头到尾完全地了解,可是也等於知道了,掌握了。
《阿弥陀经》的大意第一点:赞极乐依正。
《阿弥陀经》最初在讲极乐世界的依报庄严、正报庄严。佛讲这些目的是为了什麽?为了让我们产生欣慕、向往的心,进而发起求生净土的愿。
我们将来的目标、归宿是极乐世界。可是如果我们没有办法达到,即使极乐世界再殊胜庄严、清净安乐,那也只是一种诱人的空想而已,等於这部经跟我们完全没有关系。
所以,由目标自然引出方法——《阿弥陀经》第二个大意就是在说往生极乐世界的方法。
要往生极乐世界,如果依我们在娑婆世界自力所修的,都是属於少善根、少福德因缘,靠这些往生很难;要往生那种高妙的报土,唯有执持名号。
《阿弥陀经》大意第三点,就是後面的六方诸佛证明、赞叹。由於此法门简易殊特,奇妙无比,超群离见,所以人们往往狐疑不信,所以特别请十方佛来为之证明所言不虚。
下面,我来对这三点略微加以解释:
第一点:赞极乐依正。
这部《阿弥陀经》一开始,释迦牟尼佛无问自说地告诉舍利弗尊者说:「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从这个世界往西方,有世界名叫极乐,这是指的方位。「彼土有佛,号阿弥陀。」这是指出那个世界的主人。这就有了方位(地方),有了主人这个形相,所以,善导大师说净土法门是「指方立相」的法门,它与一般圣道门行人所谓的「自性弥陀,唯心净土」是截然不同的,这在《阿弥陀经》一开始就显现出来了。
刚刚宏涛法师讲《心经》,这是偏於显示般若空性的经典。而净土法门却是「有」的法门,本来佛性空不碍有,有不碍空,空有不二;但是不同法门的入手处不同:净土宗都在讲「有」——「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彼土『有』佛,号阿弥陀。」我们凡夫都是执着「有」的。佛能够顺着我们凡夫的习气让我们成就无上佛道,岂可思议?正所谓不断烦恼证涅盘。
释迦牟尼佛又问舍利弗说:「彼土何故名为极乐?」那个世界为什麽叫做极乐呢?接下来:「其国众生,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故名极乐。」
佛很简略地解释了极乐国名的意义:
「无有众苦,但受诸乐」:佛教的目的,无非是在拔苦与乐。我们学佛的目的,也是为了解脱自己以及他人无量无边的痛苦,达到究竟涅盘、安乐。我们如果不细细体会这八个字的内涵,就会将前面的极乐世界以及阿弥陀佛忽略过去,不认为是那麽的可贵、重要,不认为跟我们有切身的关系。如果细加理解,我们就会觉得:「哎呀,太好了!这正是我及一切众生所想要、所需要的!」现在,阿弥陀佛的国土是「无有众苦,但受诸乐」的地方,当下这种欣求极乐、愿生西方之心,便如同油灯被瞬间点燃起来。
「无有众苦」这个「苦」,简单说有三苦、五苦、八苦;推广起来,有无量无边的苦。八苦,就是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阴炽盛。这八种苦,在极乐世界是完全没有的,没有众苦的;不但没有这些苦,而且受无边的喜乐。
这里解释了极乐国名的意义。
那极乐世界的依正二报庄严,刚才松来法师很生动、很精彩地给大家作了介绍,因时间关系,末学就不再一一介绍。总之极乐世界没有一样不好的,是殊胜、庄严、清净、微妙、安乐的。
极乐世界既然这麽地殊胜、美妙,没有人听到而不想往生的,人人都想往生。那想往生,问题就来了——
怎麽样才能往生?接下来:
《阿弥陀经》大意第二点:示往生方法。
《阿弥陀经》中示往生方法的经文,我来念一遍:
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
这段经文非常重要。我们来依据净土宗的开宗祖师唐朝善导大师的思想学习这段经文。
善导大师有一部着作《法事赞》,主要以赞偈的形式解释《阿弥陀经》,其中有一首偈子解释《阿弥陀经》示往生方法的这段核心经文。
善导大师这一首偈语非常的好,这首偈子怎麽说呢?我想请大家合掌,跟我来念一遍:
极乐无为涅盘界,随缘杂善恐难生。
故使如来选要法,教念弥陀专复专。
好,谢谢。请放掌。
我们先看第一句「极乐无为涅盘界」,这句是在说明《阿弥陀经》极乐世界依正庄严。极乐世界是无为涅盘的境界,「无为」就是离开人的造作;「涅盘」,「涅」即不生,「盘」即不灭,不生不灭,也就是无为的意思。这种境界是离开我们人的盘算、筹量、计度,是不可思、不可议、不可称、不可说的,是佛本身的境界。
接下来,第二句「随缘杂善恐难生」,是在解释「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这句经文。「随缘」,是随顺你在此世间的种种因缘——今天碰到这个法门,明天听到那个修法,随着这些外缘而修持种种法门,行诸善万行。以这些功德来回向求取往生,这个很困难。为什麽呢?因为我们都有贪瞋痴三毒,我们所行的善是有漏有为的,不是清净无染的,所以善导大师说「杂毒之善,虚假之行」「欲回此杂毒之行求生彼国净土者,此必不可也」。刚刚说了,极乐世界是佛本身的境界,是无为无漏的世界;我们有为有漏的功德,怎麽可能希求无为无漏的果报呢?因果不相符啊!所以说「随缘杂善恐难生」,这里先为我们排除不能往生的方法。「恐难生」是恐怕不能往生的意思,大师说得还比较委婉。
那麽到底什麽方法不是「随缘杂善」?不是随我们的缘,而是随阿弥陀佛的缘,那是什麽法呢?接下来第三句「故使如来选要法」,所以阿弥陀佛为我们选择可以往生的方法,「要法」即是往生的心要、方法。注意哦,这可是佛为我们选择的方法,我们去主人家做客,是听顺主人的安排,还是自己搞一套?当然要听主人的。
往生的方法是什麽呢?诸位,这里是最重要的,是核心中的核心,往生的方法就是第四句教念弥陀专复专。善导大师说,专念南无阿弥陀佛,就是往生的方法。
佛为什麽选择「教念弥陀专复专」来成就往生呢?按照一般人的理解,诵经、持戒、布施、忍辱等等,哪一种修行,都比念一句佛号要有难度,要高明得多啊!怎麽容易修持的反而比难做到的还容易往生呢?其实这正是佛大慈大悲的地方。净土法门,我们要站到佛那一边来思维道理:佛如果选择诵经为往生行法,那不认识字的人怎麽办?佛如果选择持戒为往生行法,那破戒的人怎麽办?佛如果选择行善为往生条件,那造恶的人怎麽办?而念佛,无一人不能行,无任何状况下不能行。佛正是为了能够让所有一切众生都能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花了五大劫的时间来思维,最後选择了以念他名号这个最简单的行法,作为往生条件。
经中说「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七日,一心不乱」,「闻说阿弥陀佛」,是闻说什麽呢?是闻说阿弥陀佛的大慈大悲,不忍众生苦——阿弥陀佛还没经过我们的祈求拜托(其实我们也不晓得要祈求拜托),就大慈大悲地、预先地、主动地在万古永劫之前为我们发下四十八大愿,为我们完成愿行来成就极乐世界,我们从娑婆往生到极乐世界的功德资粮,就在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名号当中。所以闻说阿弥陀佛,目的是让我们信受阿弥陀佛的救度,来专称这一句弥陀名号,所以经文说「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
「执持名号」,「执持」的意思是用手去握住东西。因为阿弥陀佛的救度是无形的,所以一方面我们就是以无形的心去领受、信受;再者,这一句名号虽然无形,可是有声音,我们就以我们的口去称念这句名号。所以执持名号有两种含义:
一,是内心信受弥陀名号的救度;
二,是口中称念阿弥陀佛的名号。
「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七日,一心不乱」,「若一日…若七日」是说,平生之机,上尽一形;临终之机,下至一念。善导大师解释说:「一发心以後,誓毕此生,无有退转,唯以净土为期。」
关於「一心不乱」这四个吓到了无数人的文字,我们来看善导大师怎麽解释的。大师精辟简要地解释为「教念弥陀专复专」,一心,是专,不乱,还是专,故为专复专。所谓一心,就是无二心,信受阿弥陀佛救度不怀疑,就是专的意思;不乱就是不杂乱,口中称念弥陀名号不杂乱,也就是专的意思。善导大师这句「教念弥陀专复专」用来解释《阿弥陀经》这段经文,真是非常的妙。专念南无阿弥陀佛,这样就是多善根多福德,这样就是「执持名号,一心不乱」,这样的人就是善男子善女人,决定往生极乐世界。这样子的一心不乱,人人都做得到,并非一般人理解的功夫上的一心不乱。大师这样的解释,真是给了我们极大安心!
所以,一开场我便叫大家善男子善女人,正是因为因为这个人人都做得到;极乐世界的大门没有一点门槛,大家都将是极乐之人!
《阿弥陀经》里没说要读其他经典、修其他法门;善导大师的解释也说,要往生极乐世界只要专念阿弥陀佛名号,不要杂行杂修。杂行杂修都是「随缘杂善」,随缘杂善要往生很困难。「随缘」是随众生的缘,而念佛是随阿弥陀佛的缘。为什麽说念佛是随阿弥陀佛的缘呢?缘从愿来,阿弥陀佛为我们发四十八大愿,其中第十八愿叫作根本愿。第十八愿怎麽说呢?我们来把第十八愿恭诵一遍,请大家跟我念:
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意思是说,阿弥陀佛发愿,目的是要救度十方众生,所以 「欲生我国」是阿弥陀佛在呼唤,呼唤十方众生要接受他的救度来往生极乐世界。我们了解阿弥陀佛的心愿,不违背,不抵抗,随顺阿弥陀佛的心愿,此即「至心信乐 愿生彼国」;之後就专念南无阿弥陀佛的名号,这就是「乃至十念」。
《无量寿经》说:阿弥陀佛经过兆载永劫的修行;这麽长的修行时间里,阿弥陀佛一直要积累功德,积累到足够让法界一切众生念他的名号的当下,具足往生西方成佛的功德,如果法界中任何一个角落还有一个众生无法在念佛当下具足往生功德,他都要继续修行;他最後把所有修行的功德都含藏在这句名号里面,所以叫万德洪名。念这句名号的人,自然得到他的功德,成就往生;如果不能这样,阿弥陀佛说,他就不成佛。现在阿弥陀佛成佛了没有?成佛了。经中说:「阿弥陀佛,成佛以来,於今十劫。」所以,我们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就是随顺阿弥陀佛的愿力,就是乘上阿弥陀佛的愿力,因此,你只要念佛,就已经坐在阿弥陀佛的愿船上了。若这样了解、这样相信,而依教奉行,就是随顺佛缘,决定往生极乐世界!
释迦牟尼佛说完「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七日,一心不乱」之後,紧接着说:
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
「其人」是指闻说阿弥陀佛那个念佛之人,在他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大菩萨,就显现在他面前来了。阿弥陀佛现前,目的是为了什麽呢?就是为了来安慰他,保护他,接引他往生极乐世界。
经文接着说:
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
就是说,临命终时,阿弥陀佛现前,这样自然命终时心不颠倒,而得正念随佛往生阿弥陀佛极乐世界。
善导大师对此解释说:「临终圣众持华现,身心踊跃坐金莲。坐时即得无生忍,一念迎将至佛前。」
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观音势至菩萨手拿着宝莲花来接我们了,我们看到此情此景,高兴得不得了,立即登上阿弥陀佛的金莲花;一登莲花,立即证悟无生法忍,迎至阿弥陀佛面前,殊胜不殊胜呀?
所以说,平生念佛是我们的事,临终往生由阿弥陀佛负责。古德说:「念佛者,我所作也;往生者,佛所作也。」
由此,不管我们临终是无病,还是病苦;是坐飞机爆炸空难;还是逢遇车祸、水淹、火灾、地震等灾难,这些阿弥陀佛十劫以前都悉知悉见,阿弥陀佛都会在我们临终时现前来保护我们,让我们心不颠倒往生极乐世界,我们现在这样念佛等於进了阿弥陀佛的保险箱了。
讲完善导大师这首偈子,我来说一个比喻。
如果回到古代封建王朝,我们都知道,大部分普通老百姓是不可能有机会进入皇宫的。但是如果有百姓出现在王宫了,那可以判断一定是此人得到了皇帝的圣旨召请。而这个人想要进入皇宫大门,一定得把圣旨拿出来给守门人看,他如果自己背上一袋自家地里产的地瓜行不行呢?一定不行,圣旨才是通行证。皇宫就好比极乐世界,极乐世界是无为涅盘的境界,是我们这样业障深重、无力修行之小老百姓根本无法企及的地方,也即是「随缘杂善恐难生」。而不管是《观经》中,还是史料与现实中,很多愚笨的人,破戒的人,作恶的人往生了,出现在了极乐世界。这样的人能往生,一定是阿弥陀佛的旨意的召唤,换句话说,一定是阿弥陀佛完全他力使之往生的。阿弥陀佛怎麽召请这样的人往生呢? 「故使如来选要法,教念弥陀专复专」,阿弥陀佛选择了称念弥陀名号的方法给我们往生,这句名号就成了我们往生极乐世界的通行证——我们念佛,是随顺佛选择的方法,不是随顺我意。如果要随顺我意,必然会像进宫的人那样背一袋杂行杂修的自家产的地瓜,以为凭此便想进宫。
这个比喻大概可以说明善导大师这首偈子的内涵。
《阿弥陀经》大意第三点:六方诸佛证诚
贪瞋痴慢疑,我们无始劫来的五种根本烦恼。我们疑心很重,古德说,这个法门是一切世间极难信之法,单单释迦牟尼佛所说,我们还不能相信;现在,十方诸佛排山倒海般的都伸出了广长舌,覆盖了三千大千世界,殷勤恳切地证诚此事——这样的场景,翻遍大藏经,也是极其罕见的。
善导大师在《观念法门》里面解释说:「六方等佛舒舌,定为凡夫作证,罪灭得生。若不依此证得生者,六方诸佛舒舌,一出口以後,终不还入口,自然坏烂。」如果我们念佛而不能往生极乐世界,那就表示十方诸佛所证诚的也是虚假的;如果是这样的话,现在十方诸佛的舌头都要烂掉。佛无虚言,佛因为无有虚言,所以,舌头才能覆盖三千大千世界。现在佛所证明的「众生称念,必得往生」却是虚假的,那这个舌头还能存在吗?
这样推演开来的话,如果我们怀疑释迦牟尼佛所说的「众生称念,必得往生」,那我们不只是怀疑释迦牟尼佛,而且怀疑阿弥陀佛的誓愿,同时也是怀疑十方诸佛的赞叹、证明,这样等同於拿刀割十方诸佛的舌头。
反过来,我们如果相信释迦牟尼佛所说的这个法门,那不只是信受弥陀救度,而且也是信受十方三世诸佛所说,皆为一切诸佛之所护念。
《阿弥陀经》的大意就是以上三点。
需要补充说明一点的是,这里讲「专复专」地念佛,是就往生的方法来讲的。有人可能会误会说:既然往生只念一句名号就可以了,那麽世间的善等等都不用做了?当然不是这样。我们在世间,当然就要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要孝养父母,要奉事师长;要慈心不杀,要修十善业:这是我们的本分,是我们应该做的。但不是以此功德来回向往生极乐世界的;如果用来回向往生的话,那就是杂行杂善。同时,领受了阿弥陀佛的慈悲的人,自然愿意学佛大悲心,弥陀如何对我,我便如何对人。
好了,《阿弥陀经》大意就这三点。
第一点:介绍极乐依正庄严,劝我们发愿往生。这是目标
第二点:介绍往生极乐世界的方法,专称佛名。专称佛名,就是多善根;专称佛名,多善根故,称为善男子、善女人;专称佛名,随其寿命,长短不限,就是若一日,若七日;专称佛名,无二无杂,就是一心不乱;专称佛名,临终佛自来迎,佛力护佑,自然心不颠倒,正念往生。这是方法。
第三点:十方诸佛证诚,劝我们信受。这是劝信。
由此三点,我们可以了解,净土法门是这样的容易、殊胜。一般人的观念,殊胜的法门往往不容易行持,容易修持的往往不殊胜,然而这个法门,既殊胜又容易,既容易又殊胜:论其殊胜,凡夫乃至一念念佛,往生弥陀报土,入佛境界,同佛受用;论其容易,无人不能修,无时不能修,无地不能修。六字洪名微微念,七宝莲花大大开,故自古以来,千贤万圣,莫不赞仰;有智之人,无不修持。希望大家都能借善导大师教法,安心称名,来世极乐相逢。
《阿弥陀经》大意简要解释到这里。末学也是初学,讲得不圆满的地方请大家多多海涵。感恩诸位善男子善女人!南无阿弥陀佛。
咸阳福圣寺 释明光
2013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