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闻」:即「闻成就」
「如是我闻」,是我们闻法得益的正确心态。《大经》言:「是故我法,如是作,如是说,如是教,应当信顺,如法修行。」众生听到念佛法门「应当信顺」,按照佛所说的去做,去修行。
在《阿弥陀经》中佛告诉我们「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又说:「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只要念佛,阿弥陀救我们到极乐世界」,我们听到就当下相信,当下信顺,这叫「如是我闻」。
《弥陀要解略注》云;
我闻:即闻成就。持名即得往生,是阿难尊者亲闻於世尊,真实不虚。若能信此一法,亦同亲闻於释迦。能如是闻,则如是信,如是行,而持佛名号。
「如是我闻」:即闻知称佛名号,决定往生。「如是我闻」之「我闻」,即「闻成就」。在《法事赞》说:「稀遇道场闻净土,腾神永逝出烦笼」,闻净土法门,才能出离三界的牢笼,称为「闻成就」。
二、何谓「我闻」
何者为「我」?解释《阿弥陀经》的《法事赞》云:「悲心念念缘三界,人天四趣罪根深,过现诸佛皆来化,无明业障不相逢。惭愧释迦弘誓重,不舍娑婆十恶业。」这段经文主说明何者为「我」,原来,我们是罪根深的众生,无明业障的众生,又是「十恶业」的众生,且漏於诸佛救度的众生,因此应重新省思自己的根机。
何者为「闻」?《法事赞》说:「稀遇道场闻净土,腾神永逝出烦笼」,闻净土出三界,必须要先有「机深信」、「法深信」二种深信,二种深信是净土法门的信心内涵,具足二种深信,才称为「闻成就」。《法事赞》说到:「虽得见闻稀有法,粗心懈怠益无功。」所谓「稀有法」,就是「教念弥陀专复专」的专修念佛之法。若听到了念佛之法而粗心大意,不了解自己的根机,且不珍重弥陀救度之恩,就得不到往生利益。因为念佛法门是生死大海中唯一的船筏,是病重之人唯一的良药,是生死旷野、险路中唯一的安全之道,故说「闻净土,出烦笼」。
三、二种深信具足「闻成就」
「机深信」:
《观经四帖疏》云:一者决定深信:自身现是罪恶生死凡夫,旷劫以来常没常流转,无有出离之缘。
《竹林钞》云:「『现是』者:过去久远之流转不知,思知今生之相状、罪恶生死之凡夫相之语也。「无有出离之缘」者:显明轮回之间,虽於佛法少有结缘,皆「随缘杂善」,非离生死之缘,旷劫以来未曾听闻本愿名号出离之缘之语也。不任凭机,应发凭佛之心也。【《竹林钞》显意上人 作‧慧净法师 译】
「机深信」,指出我们罪恶生死凡夫的面貌,「机」就是根机,是指我们信受弥陀救度的众生。我们旷劫以来常没常流转,皆由於「随缘杂善」,且旷劫以来未曾听闻「本愿名号」,故没有出离之缘。
显意上人明白指出我们旷劫以来「随缘杂善」的自力修行,是无法出离六道轮回的。因此,我们不能再无明顽硬,如《往生论注》说:「亦如密云洪霔,而顽石不润,非雨不洽也。」众生障重,如顽石不润,由「集」生「苦」,由「苦」复生「集」,古人云:「苦哉痛哉,猛焰烧然极炎热,无一众生不被烧者。火谓贪瞋痴火,生老病死火,忧悲苦恼之火常烧。」
「法深信」:
慧净上人开示说:本来弘愿之信心是指抛弃自力、投托他力,所以才要通过提出机深信显示自力思想之应当弃舍,通过提出法深信揭示出投托他力所应具备的相状。
《观经四帖疏》云:二者决定深信:彼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摄受众生;无疑无虑,乘彼愿力,定得往生。
《竹林钞》云:「摄受众生」者:本誓重愿不虚,众生称念,必蒙摄取之意也。「无疑无虑」者:闻法藏已成佛,信心忽起而无疑心,谓之无疑;既已无疑则无或此或彼多虑之心,谓之无虑。
「法深信」就是深信弥陀的愿力,「法」指弥陀本身。阿弥陀佛救度罪恶众生的真实悲愿,必定能够让我们离开轮回。法藏菩萨发四十八愿,每一愿都在说,十方众生只要称念南无阿弥陀佛,都必定往生极乐世界。念佛的众生跟阿弥陀佛一体不离,念佛众生贪瞋痴满身,是不断烦恼的凡夫,却能够和阿弥陀佛成为一体,永不分离,从现在一直到极乐世界。
「机深信」--「自身现是罪恶生死凡夫」,「法深信」--「彼阿弥陀佛四十八愿」,「彼」(法深信)与「自」(机深信),两者如共命鸟,互相依靠,「机法一体,佛凡不离」。
慧净上人开示说:「净土宗是救度的法门,能救者弥陀,所救者众生;弥陀是法,众生是机;法者救机,机者信法;深信机无出离之缘,深信法救度如此之机;法不离机,机不离法;机法一体,生佛不离。」
「彼阿弥陀佛四十八愿」之「彼」字,显示「指方立相」之意,「拣择」的意思。十方诸佛虽多,特指这尊「阿弥陀佛」;决定深信彼阿弥陀佛,唯一一尊阿弥陀佛,唯此阿弥陀佛发此弘愿能救度我!
我们归命阿弥陀佛时,应具「两种深信」,即具足「闻成就」。深信自己无法出离生死,靠倒阿弥陀佛,将自己完全交托给阿弥陀佛,无疑无虑深信阿弥陀佛的愿力,就是登上本愿船,往生极乐世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