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藏菩萨用五劫时间思惟发愿,勾勒出「三一」蓝图。经兆载永劫修行,终於成就「南无阿弥陀佛」不可思议功德名号,完成了空前绝後的不可能任务。
「弥陀三一」者:
一者决定,以名号愿力,一手包办十方众生往生功德。
二者决定,以名号愿力,一肩承担十方众生所有业障。
三者决定,以名号愿力,一网打尽十方众生往生数量。
「佛三不能」者:
佛不能即灭定业。
佛不能化导无缘。
佛不能尽众生界。
综上得知:
「弥陀三一」与「佛三不能」是两条永远没有交集的平行线,是完全不能同时存在的两个结果。
如果非要将两者连结得出结果,就必须分开来说:
「佛三不能」为方便说,此佛代表十方诸佛。
「弥陀三一」为究竟义,此处专指阿弥陀佛。
根据《佛说兴起行经》与《中本起经》记载,佛陀成佛之後,还得承受几个前世果报,金枪一刺、马麦三月、头痛三日之报,佛陀连自身的定业都无法免除了,岂能灭众生定业。乍听之下,非常入理。
然,这只是佛陀站在众生的角度,让众生警惕因果报应,丝毫不爽,要众生谨慎三业。如同净土宗以念佛为往生正因,不以诸行为往生正因。然世尊及十方诸佛皆劝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所以第十八愿才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的抑止。而此抑止只是权宜之计,非是永远排除。
设若成佛之後,仍要受金枪马麦头痛之报,岂不是要「带业成佛」了。成佛是无明尽净,何业之有?显然,通途义错解究竟义,将方便示现,当作真实体现。以此延伸连结,将「带业成佛」的错误观念,变成净土门挥之不去,牢不可破的紧箍咒,认为往生极乐净土也是「带业往生」,还要在极乐世界慢慢修行,慢慢消业,最後成佛,成了佛还要继续带业?岂不是没完没了?
当知,弥陀兆载永劫积植菩萨无量德行,成就「南无阿弥陀佛」六字名号不可思议的有相涅盘功德,从极乐无为涅盘界垂现到众生界;今以此果觉全体,无条件授予十方众生。
弥陀本愿如是「十方众生,称我名号,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及《庄严经》「我若成正觉,立名无量寿,众生闻此号,俱来我刹中」,以及三重誓偈「我至成佛道,名声超十方,究竟有不闻,誓不成等觉」。
三经所示,十方众生者,涵盖一切众生,包含有缘、无缘、圣人、凡夫、善人、恶人、天界、人间、平生、临终、中阴身,乃至地狱、饿鬼、畜生、蜎飞蠕动等,尽一切众生界,无一遗漏,才能「一网打尽」。
故知「佛不能尽众生界」、「佛不能度无缘众生」,在弥陀的名号愿力下,是行不通的。
《观经》下品上生之临终十恶罪人,只因称念一声「南无阿弥陀佛」,即感得化佛现前赞言:「善男子,以汝称佛名故,诸罪消灭,我来迎汝。」
诸罪者即一切罪也,一切无明惑业也,包含见思惑、尘沙惑、乃至根本无明。无明尽净,证入涅盘,即是圆成佛道。
《普贤观经》言:「若欲忏悔者,端坐念实相,众罪如霜露,慧日能消除。」《南无阿弥陀佛》六字名号是实相,是慧日,念弥陀名号即是念实相,众罪者包含十恶、破戒、五逆谤法以及一切定业,所以「佛不能即灭定业」之说,在《南无阿弥陀佛》六字名号不可思议功德愿力下,是不能成立的。
故知,只有「弥陀三一」才能真正落实佛法「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根本精神。
综上可知;
「佛三不能」是方便权示。
「弥陀三一」才是究竟义。
民国107年(2018)12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