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地藏菩萨是幽冥教主,专救幽冥界众生,虽修念佛,为超度亡灵、救拔地狱众生必须念地藏菩萨,消业障还需要读《地藏经》对吗?
答:《群疑论》曰:「一大劫念地藏菩萨,不如一声念阿弥陀佛。何以故?佛是法王,菩萨是法臣,如王出时,臣必随从。大能摄小……所以积念者,功德最多。」如月虽明,遇日无光。如《无量寿经》言:「光颜巍巍,威神无极,如是炎明,无与等者。日月摩尼,珠光焰耀,皆悉隐蔽,犹如聚墨。如来颜容,超世无伦。」
佛菩萨名号皆有功德,有功德所以能消罪业。地藏菩萨功德实是不可思议,但较之阿弥陀佛,仍不可为比千万亿倍。《群疑论》说:「一大劫念地藏菩萨,不如一声念阿弥陀佛。」《无量寿经》说,阿弥陀佛功德无上,光明第一,十方诸佛所不能及。念阿弥陀佛消业,如日光消暗;念地藏等其他佛菩萨消业,如月光消暗。
今以地藏菩萨较之阿弥陀佛,略举七不可比。
一、功德缺满,不可相比。地藏菩萨发愿「地狱未空,誓不成佛」,实是不可思议,然修行功德尚未圆满,其愿还未实现;阿弥陀佛因地发愿「常运慈心拔有情 度尽阿鼻苦众生」,修行功德已经圆满,其愿已经实现而成佛,所以两者不能相比。
二、地位高低,不可相比。地藏菩萨是幽冥教主,实足尊贵;然阿弥陀佛,称诸佛之王,不可相比。
三、为主为从,不可相比。弥陀为主,地藏为从。
四、名声远近,不可相比。阿弥陀佛名号为十方诸佛所景仰赞叹,所以不可比。
五、光明大小,不可相比。如上。
六、灭罪多少,不可相比。如上。
七、救度利益,不可相比。念地藏菩萨,多从三恶道救至人天,尚不能直接生至净土;念阿弥陀佛,从三恶道直超净土成佛。
《地藏经》消业灭罪的比较
念地藏菩萨灭罪三十劫罪,念佛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念佛除的还是生死重罪!
《地藏经·如来赞叹品》:「未来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是地藏菩萨摩诃萨名者。或合掌者。赞叹者。作礼者。恋慕者。是人超越三十劫罪。」
《观无量寿经》:「称南无阿弥陀佛,称佛名故,於念念中,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
地藏菩萨劝我们要念佛
《地藏经》:「若有临命终人,家中眷属,乃至一人,为是病人高声念一佛名,是命终人,除五无间罪,余业报等,悉得销灭。是五无间罪,虽至极重,动经亿劫,了不得出,承斯临命终时,他人为其称念佛名,於是罪中,亦渐销灭;何况众生自称自念,获福无量,灭无量罪!」
那我们念佛,还需要诵《地藏经》吗?
印光大师:念佛的人不必改为念经;地藏菩萨虽然救苦心切,但和阿弥陀佛接引到极乐世界相比,还是相差甚远。
华严会上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其数有无量无边,皆受普贤菩萨教,以十大愿王功德,回向往生极乐世界,以期圆满佛果。此其人为何如人。此其事为何如事。况我辈值千古未有之刀兵大劫,何可改向之念佛为念经乎。地藏菩萨救苦心切,然比阿弥陀佛临终接引,令得往生,则又相去悬远。
我们很多人起心动念都是罪,都是业,都要到地狱去报到。然後佛就吩咐给地藏菩萨了,这些众生你只要看到他有一点点的善根,赶快把他救出来,不要让他堕入三恶道。很多众生可能就是这样被地藏菩萨救出来的。等救出来的时候,不知道珍惜,然後一打短,在人生当中一混,又造业一大堆啦。见到地藏菩萨有不好意思,地藏菩萨又见面啦,我们很多人就是这样,辜负了佛的悲心,辜负了地藏菩萨的悲愿。地藏菩萨地狱不空,誓不成佛,恐怕他也很难成佛。他只有耐心的等待,什麽时候,众生都往生了,他就成佛了。这是《地藏经》一个很重要的体悟佛心,体悟佛的大慈大悲。
印光大师在《文钞》里面讲到,你念一万遍地藏菩萨,不如念一句阿弥陀佛。地藏菩萨是菩萨功德,阿弥陀佛是佛功德。菩萨功德能跟佛功德比麽?
当然,我们换一个角度看,地藏菩萨到底是佛还是菩萨,我们也不能随便下结论,他示现的是菩萨,也可能果地上是佛。但是,我们从示现的角度来讲,示现的菩萨功德,不及佛的功德圆满。所以,我们念阿弥陀佛就足够了。那麽,我们念佛求生西方,地藏菩萨是拍手欢迎,大家都往生西方,地狱里面就空了。他也可以逍遥、自在可以解放出来了。
但是我们很多人念《地藏经》,表面看他在祈请地藏菩萨,实质上给地藏菩萨增加麻烦,增加包袱,他不愿意往生,只好长期祈求地藏菩萨,地藏菩萨也只有乾着急啊,你不往生,只好来找我,那我也只好慈悲一下,让你在三恶道里面,打个转再回来。我们读这些大乘经典要会利用。把这些经典跟净土法门融会贯通啊!
《地藏经》自一开始大长者子发愿,婆罗门女及光目女救母,是地藏王菩萨教导众生、救度一切罪苦众生的根本大法—–念佛名号;称佛名号品中更是直接开示众生修习念佛法门;全经最後,以地藏王菩萨为一切众生行大利益事,给出令一切众生最终成佛的根本大法—–念佛名号。由此可知,《地藏经》真是给出了一个根本的菩提大法—–念佛法门。
地藏菩萨是念佛号得到无生法忍的,他宿世作婆罗门女时,就是念觉华定自在王如来的名号而得到念佛三昧,怎麽会不赞叹末法罪浊众生念佛呢?地藏菩萨不厌其烦地赞念佛的功德,劝导众生临命终时一定要称念佛名。地藏菩萨也在弘扬念佛法门。
阿弥陀佛是法界藏身,佛中之王,所以修行人能专心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名号,地藏菩萨一定会由衷地随喜赞叹。
所以地藏菩萨也是鼓励念佛,弘通念佛,在这里讲两个故事,第一个就是地藏菩萨劝秦桧念佛:
在南宋的时候,有一个宰相名秦桧;这个秦桧本来也有一点善根,所以今生很聪明的,并且在当时的考试,得到第一名,中了状元。但是他做官之後,妒贤忌能,就造了很多罪业;尤其是对於岳飞—–岳武穆,他把岳武穆杀了。
他造的罪业很重,地藏王菩萨因为和他很有缘,就想来度他:「我到他那儿,只要他能念一个『佛』字,我就可以赦免他一切的罪业。」於是地藏王菩萨就化身现一个比丘相,来见秦桧。
当时,秦桧正有势力,还正在做宰相,看见和尚来了,也就招呼这个和尚,和他谈话。这个和尚劝他说:「你应该念念佛啊!你这麽高的地位!」秦桧就说:「那何必念呢?」他根本连一个「佛」字也不说。
地藏王菩萨就是想叫他说一个「佛」字,就可以把他所有造的罪业都赦免了,可是他就不念。这时地藏王菩萨就显了神通。显什麽神通?用他的拂尘—–拂尘,就是我们四十二手的白拂手;出家人带着这个东西,是预备赶蚊虫的。地藏王菩萨用拂尘这麽一拂,秦桧身不由己就跪了下来,想要起身也起不来。於是地藏王菩萨就把手伸出来,说:「你看看!我手写的是个什麽字?」
地藏王菩萨的手上,就写一个「佛」字;只要秦桧说那个字是「佛」,这就把他的罪业消了。你说秦桧怎麽样?秦桧看了之後就大篇的理论讲起来:「我从小就读书,中秀才、中举人、得进士,然後又中第一名的状元。现在所有各国的档案来,都先要经过我审阅,然後才能决定怎麽处理。如果我连这一个字都不认识,那我当什麽宰相呢?这个字我是认识,但是我就不给你念!」你说,只要他一念这个「佛」字,那麽罪业就没有了,但是他不念。地藏王菩萨一看:「喔!这真是业障深重,我真没有法子度你了!」就走了,结果秦桧就堕落地狱去了。
由这一件事情说明了两点,第一点就是地藏王菩萨也教导念佛而非诵经和念他的菩萨圣号,第二点就是念佛不是很容易的一件事。在这里就多讲讲秦桧的故事以作警示:秦桧前一生也是大修行人,他只是在平常的时候,看到他附近的乡间那个衣锦荣归考中进士的那个人回来,看到这种排场,心中就动了一个念头,如果能这样,遗愿足矣!
就起了这麽样一个世俗的贪恋心,下一生就来做大宰相,以修行佛法的功德,下一生怎麽样呢?脑筋非常好,所以功名一考都是榜首,是榜首又怎麽样呢? 当了秦桧,你晓得秦桧的下场吗?不晓得多少生多少世,下三途来还,而且是在世间法上,赢得了千古的臭名,划不来啊!这个叫作十人九蹉路。读印祖文钞,如秦桧之前身为雁荡僧,雁荡僧乃地藏菩萨道场之香灯师。雁荡僧一生参禅功德,报为宰相身,享尽荣华富贵,那知身居权贵後,却陷害忠良,造成国家民族不可弥补的损害,为後世所唾弃咒骂,民间有「油炸桧」正表具为人所不耻。学佛之人,本为放下五欲,解脱轮回为志。像雁荡僧者,当世未解脱,来生有了隔阴之迷,不知继续修行,反而为非作歹,造罪无边,真是令人哀痛惋惜。学佛之人,见秦桧之例,当引以为戒,务必老实念佛。
这是第一个故事,第二个故事就是地藏王菩萨劝法尚法师念佛:唐代僧人法尚,三十七岁出家於华州慧日寺。在家时他是个猎人。一天,他打猎的时候看见树林里有异物放光,下马仔细察看,发现一段一尺多长的朽木,就没有理会它。等走远了回头再看,原来的地方还在放光,心中觉得稀奇,便把朽木放置在树杈上。 回家途中,他发现一只老虎,策马追赶,不料弓弦竟然断了!老虎回头扑来,他惊惶逃跑,谁知胯下的马突然跌倒,把他掀翻在地。他吓得魂飞魄散。 迷茫中,他看见一位形状丑陋的和尚出来把老虎赶跑了。 他问和尚:「你是什麽人?」 和尚回答说:「我是地藏菩萨。树林里的朽木就是我的身体。你的曾祖父曾在这里建寺造像,现在寺院已经破败,我的像也朽坏了,只剩下像内的木心。你是他的曾孙,所以能看见我的光明。」 他把朽木粘合上泥土,塑成地藏菩萨像,同时着手在放光的地方建造慧日精舍。法尚在七十八岁那年的二月十四告诉众僧:「地藏菩萨来到我的房里,说我即刻舍报可生忉利天。我对菩萨说:『天上是五欲境界,快乐无比,万一迷失菩提,难望遇佛。我只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菩萨回答说:『随你所愿吧。如果想往生西方净土,应当专心称念阿弥陀佛一日一夜。』我听後,从昨天起,专念阿弥陀佛,现在我就要往生净土了。」 说完,他合掌面向西方,安然而逝。从这些方面来看,大众就知道如何取舍,当一心一向称念阿弥陀佛的名号!
现在很多居士都被骗得稀里糊涂的,说:「你必须念《地藏经》,不然生生世世得罪了那麽多的众生,命终的时候,那些鬼都要找你的,你必须念三千部《地藏经》还要二十四小时不停播放《地藏经》,把它们先超度了,不然不能放过你。」
这样的话,哪位祖师说过?哪部经里说过?净土宗三部经有说过吗?善导大师是怎麽说的?再者,鹦鹉念《地藏经》了吗?那头死驴念《地藏经》了吗?它怎麽往生的?太阳出来,群暗皆消,太阳不出来,你怎麽捣鼓,黑暗还是去不了。一句名号比什麽都管用。
《无量寿经》言:
说是语已,即时无量寿佛放大光明,普照一切诸佛世界。金刚围山、须弥山王、大小诸山,一切所有皆同一色。譬如劫水弥满世界,其中万物沉没不现,滉瀁浩汗,唯见大水。彼佛光明亦复如是。声闻、菩萨一切光明皆悉隐蔽,唯见佛光明耀显赫。尔时阿难即见无量寿佛威德巍巍,如须弥山王高出一切诸世界上,相好光明,靡不照耀;此会四众一时悉见。彼见此土亦复如是。
「说是语已,即时无量寿佛放大光明」 :话音刚落,无量寿佛即刻放大光明。
「普照一切诸佛世界。金刚围山、须弥山王、大小诸山,一切所有皆同一色」 : 在无量寿佛的光明普照之下,所有世界,虚空大地,一切万物皆成金色。
「譬如劫水弥满世界,其中万物沈没不现,滉瀁浩汗,唯见大水」 : 就像劫灾的时候,劫水无量无边,弥满世界,其中所有万物都被大水淹没了,看不到了,只能看见浩浩荡荡、渺渺茫茫一片大水。
「彼佛光明亦复如是」 :无量寿佛放大光明之後,整个世界就隐没了,掩盖了,消失了。
「声闻、菩萨一切光明皆悉隐蔽」:文殊师利菩萨、普贤王菩萨,地藏王菩萨,所有菩萨、阿罗汉,他们本来都有光。无量寿佛一放光,所有的光都没有了,就好像太阳光一出来,蜡烛、萤火虫、灯光通通都盖住了、看不到了。
「唯见佛光明耀显赫」 :这段经文也有特别的意义,专修念佛的人,一心归投南无阿弥陀佛,佛光在我们心中照耀,我们就不会觉得有所不足。我们是不是还要念念别的菩萨?一切菩萨的光明都看不到了嘛!我们还要念哪位菩萨呢?所有的菩萨都在阿弥陀佛光明里面了 :「唯见佛光明耀显赫」。佛菩萨是以光明来摄护十方众生,弥陀光明最尊第一。佛菩萨的光明都融入在用《地藏菩萨本愿经》之经文:言现在未来,一切众生若天若人,若男若女,但念得一佛名号,功德无量,何况多名。是众生等,生时死时,自得大利,终不堕恶道。地藏王菩萨也是在劝念佛。
印光大师在文钞中说:「须知阿弥陀佛,是法界藏身。所有十方法界诸佛功德,阿弥陀佛一佛,全体具足。如帝网珠,千珠摄於一珠,一珠遍於千珠。举一全收,无欠无余。」
我们讲「十方三世佛,阿弥陀第一。」十方诸佛的功德皆具足於阿弥陀佛一身之中,所以称阿弥陀佛为「法界藏身」。
印光大师於《文钞》中回答他人,举了「帝网珠」之喻以说明。帝释天宫有庄严网系千宝珠,珠体剔透莹彻放无量光明,千珠所放之光能摄入一珠之中,而一珠之体即可遍含千珠之光,光光互摄,重重无尽,不可思议。因此,随举一珠,即全收千珠之光,无欠无余。
一代时教,无量之门,於机时,则不能一一普学,然行念佛故,万行同归於一实,则无量教门果益以直取。喻如不能分别饮尽一切江河的诸水,而由於饮海水之故,已饮尽诸流那样。又如酥不得广普於水,油即能遍满於水上。又如帝释天帝网珠,即此一珠,能顿现一切珠影。阿弥陀佛,法界藏身。
印光大师赞言:「一代大藏经之注脚」。
莲池大师言:「弥陀万德之名,无一愿不包罗,无一行不体备,无一佛不贯彻。」
一遍上人叹释:「一切尽归南无阿弥陀佛」。
祖师解释言:「名号是万德之所归也。然则弥陀一佛所有四智、三身、十力、四无畏等一切内证功德,相好光明、说法利生等一切外用功德,皆悉摄在阿弥陀佛名号之中,故名号功德最为殊胜也。」 弥陀佛名,万德之本,统摄万善,备诸愿行,贯彻诸佛。「诸行万善」之多摄於「念佛」之一。
私谓:诸佛不思议功德,须臾收弥陀二报庄严。持名行法,彼诸佛中,亦须收於弥陀也。」
禅宗飞锡云:「念佛三昧,善之最上,万行元首故,曰三昧王焉。」
阿弥陀佛者,绝胜诸佛也、诸佛之王也。(佛王)
《大阿弥陀经》法藏比丘发愿说:「令我後作佛时,於八方上下诸无央数佛中最尊。」、「洞视、彻听、飞行,十倍胜於诸佛。」、「智慧、说经、行道,十倍胜於诸佛。」、「顶中光明,绝胜诸佛。」
《无量寿经》说:「威神光明最尊第一,诸佛光明所不能及。」
《平等觉经》说:「最尊、第一、无比,诸佛光明,皆所不及也。」
《大阿弥陀经》说:「诸佛中之王也,光明中之极尊也。」
阿弥陀佛者,诸佛根本也、出生诸佛也。(出诸佛)
《无量寿经》上卷末「华光出佛」文:「众宝莲华,周满世界;一一宝华,百千亿叶,其华光明,无量种色,……一一华中,出三十六百千亿光;一一光中,出三十六百千亿佛,身色紫金,相好殊特;一一诸佛,又放百千光明,普为十方说微妙法。如是诸佛,各各安立无量众生於佛正道。」
《如来会》「华光出佛」文:「彼佛国中,有七宝莲花,……一一花,出三十六亿那由他百千光明;一一光中,出三十六亿那由他百千诸佛。……放百千光,普照世界。是诸佛等,现往东方,为众说法。皆为安立,无量有情,於佛法中。南西北方,四维上下,亦复如是。」
《楞伽经》七卷本.卷六「极乐出佛」文:「十方诸刹土,众生菩萨中,所有法报佛,化身及变化,皆从无量寿,极乐界中出。」可谓:恒沙世界,极乐最第一;十方诸佛,弥陀独称尊。
你念南无阿弥陀佛,地藏王菩萨都欢喜,地藏王菩萨都在劝念佛,你不念地藏经改念佛号当然可以,不光可以,地藏王菩萨都欢喜,十方诸佛都赞叹弥陀功德,劝念名号,你念佛,十方诸佛、菩萨众皆欢喜!
另外念佛要专复专,证明法未入心,入心则自然守愚念佛,一心念佛。《地藏经》固然好,然印光大师说专念名号之人可不念地藏圣号及《地藏经》。因为地藏王菩萨本意也是劝念佛,又念佛功德超越一切,何来舍摩尼宝珠选芝麻,念佛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地藏经地藏名号灭五亿劫罪,何有可比,地藏菩萨功德虽不可思议,但较之阿弥陀佛,仍不可为比千万亿倍。《群疑论》说:「一大劫念地藏菩萨,不如一声念阿弥陀佛。」
又弥陀名号包含一切,你念名号即念地藏经,又唐朝的善道与道镜二位大师,在《念佛镜》这本着作就说了:「读经犹如读药方,念佛犹如服药。」你已经知道服用念佛万病总治阿伽陀一味之药,何来还抱着说明书研究,不光可以不用颂《地藏经》,若知道念佛必定往生,靠弥陀愿力往生极乐世界,即可一心念佛,净土三经也可不用常念。
念佛超过一切功德:
复次念佛三昧,能除种种烦恼及先世罪。余诸三昧,有能除淫,不能除瞋;有能除瞋,不能除淫;有能除痴,不能除淫恚;有能除三毒,不能除先世罪;是念佛三昧,能除种种烦恼、种种罪。复次念佛三昧,有大福德,能度众生;是诸菩萨,欲度众生,诸余三昧,无如此念佛三昧福德,能速灭诸罪者。—–龙树菩萨《大智度论》
印光法师在文钞上曾说,每天念多少声佛号,就应该念一半数量的南无观世音菩萨圣号,以此类推,那我是不是也应该念一半的地藏王菩萨?
依止印光大师学习净土法门,重在了解大师的根本思想,了解大师弘化所指向。大师一贯主张「老实念佛,莫换题目」,更有言:「一心念佛,成佛有余,况其他乎?」 然大师何以又劝人念观音菩萨?甚至有「念佛一万、念观音五千」之说?通观《文钞》,自知其良苦用心。大师於〈复宁德晋居士书〉中言:「一心念佛,无事不办。而观音慈悲寻声救苦,当此极苦之时,令念观音,校彼令念佛,尤易生信。以佛之威神,人多不知。经中於救苦救难之事,绝少发挥。观音救苦救难之事,则大乘经中屡屡发挥。如《法华经·普门品》,《楞严经》第二十五观音《耳根圆通章》,《华严经·善财参观音章》,《大悲经》则专说大悲咒及观音救苦之事,《悲华经》说观音因地发愿救苦之事,其他经中说者甚多。因此因缘,世无不知观音救苦救难者。当此大劫,令上等人(乃上等智识)念佛则易。下等人(乃下等智识)以经中未曾说及,或不生信,故令念观音也。汝何可以佛与菩萨果位神通等校量乎?」
缘以佛之威神人多不知,故令念观音也,此即大师对「下等人」别开之方便也。若已知佛之威神功德,已愿往生净土之行人,则不必如此,但一心念佛可也。观大师云:「弥陀是主,观音是宾。弥陀如国王,观音如塚宰」,其义自明。所以弥陀是主,观音地藏是宾客,不必改念一半地藏王菩萨,老实专称,一切功德在其中。
阿弥陀佛来迎图中的地藏菩萨
此图有「韩国最完美的高丽佛画」之誉。净土三尊像最早是以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组成西方三圣,後来地藏信仰向弥陀净土信仰过渡、融合,地藏菩萨遂取代大势至菩萨,形成了另一种新图像的组合。
这幅新组合的西方三圣像,在众多佛教绘画中十分罕见,令人耳目一新。画面人物姿态生动,惟妙惟肖,动静相宜,配合完美,尤其是地藏菩萨的加入,更是别有深意,法味无穷。
有人可能会问,这位大名鼎鼎的地藏菩萨不是在地狱度众生吗?地狱众生那麽多,他怎麽有空跑来凑热闹,参加阿弥陀佛的「极乐接引盛会」,并做起阿弥陀佛的贴身侍者了?难道他也累了,想跟着阿弥陀佛一起回极乐安养?
地藏菩萨当然不怕累,况且菩萨分身无数,神通自在,之所以赶来参加阿弥陀佛的接引盛会,是因为菩萨最欢喜众生往生净土,多一人往生极乐成佛,就少一个下地狱受苦。地藏菩萨虽然救度了无数众生离开地狱苦海,得生人天;因未究竟出离生死,等到福乐享尽,仍旧堕落苦海,出出入入,轮回不休,生死疲劳。菩萨当然不忍心就此罢休,更期盼众生归向净土,永远安乐;而十方诸佛各出广长舌相,纷纷称扬赞叹的「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无三恶道,寿命无量,永不退转,究竟成佛」的阿弥陀佛的西方极乐净土,不就是众生永得解脱的最佳归宿吗?阿弥陀佛,成佛以来,於今十劫,这位大愿王也无时不刻不在悲心招唤:
轮回诸趣众生类,速生我刹受快乐;
常运慈心拔有情,度尽阿鼻苦众生。
图中这位往生者在过去无数劫的时间里,不知已经被地藏菩萨救度过多少次了,今生终於闻说阿弥陀佛,得以往生极乐成佛,地藏菩萨心里是多麽的安慰、欢喜!
常有学佛人问:我过去念《地藏经》或地藏菩萨名号,现在遇到了净土法门,能不能转念阿弥陀佛名号?会不会对不起菩萨?目睹此图,问者心中应该就有答案了吧,菩萨巴不得所有人快快念弥陀,永离地狱,这样他那「地狱不空,誓不成佛」的大愿才能早日圆满啊!
地藏菩萨的这种示范,不禁又令人想起了净土宗祖师昙鸾大师之言:「夫菩萨归佛,如孝子之归父母、忠臣之归君後。动静非己,出没必由;知恩报德,理宜先启。」地藏菩萨归投阿弥陀佛自然也是情理之中了。
地藏菩萨愿宏深,地狱苦海不停奔。
化得即送弥陀国,当下令得涅盘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