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讲个故事:这个故事是关於日本信州善光寺的缘起。
此寺是由皇极天皇,一位女天皇所建。善光死後堕到地狱,因为他还在阳间的父亲是虔诚的佛教徒,仰仗其父的功德荫庇之力,阎王给他续命还阳。在地狱中,善光遇到当时日本的女天皇(皇极) ,她虽然在阳间还未断气,但神识已经因罪入狱,在地狱中受苦。善光发起一念的善心,想:「我回去仅父亲一人高兴,如能让改恶从善的女天皇还阳,全日本都高兴。」於是向阎王请求让女皇替代他还阳。阎王说,这不是我能做主的,得请地藏王菩萨定夺。地藏王菩萨觉得像善光这样的人,怎麽能留在地狱,於是将二人同遣回阳间。
隔天女天皇醒後,深思三日三夜,不发一言。然後派遣人到信州调查,是否有善光父子。询得果有其人,於是召入宫中,任善光父子开口求赏,即使皇位也在所不惜。然而善光并无贪念,仅请求皇极天皇在信州建一座寺院供养,这是善光寺的缘起。
该寺因为是天皇所建,香火鼎盛,供养丰富,日久之後,寺院的僧人生活开始奢糜堕落。门徒总代(代表,亦即领众)看不下去,筹划要往镰仓去迎请正直的出家僧取而代之。当门徒总代一切就绪,准备隔日前往镰仓时,当晚阿弥陀佛来托梦,说:「五十铃川任它清,弥陀愿住浊水中。」
所以阿弥陀佛怎麽忍心这样的罪人继续流浪六道,去地狱里受苦呢?
所以佛就令起回心,以回心念佛来救度之。 就像下品下生,五逆谤法他已经造了,而阿弥陀佛还是要摄取。 这是没有造就抑止,已造的仍然要摄取。
由善导大师的法语可看出,这「唯除」两字,就是站在抑止的角度来讲的。抑止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的摄取,所以抑止不是永远的舍去、不救度。
好像父母对子女,一定是发自内心自自然然地充满慈爱,因为父爱、母爱是天性,这是「摄取门」的意思。同时晓得小孩幼小无知,难免会犯错,如果纵容他,不管教他,不禁止他的话,他就不知悔改,而养成坏习惯,将来恐怕成为一个恶人,所以父母对无知的儿女在还没犯过之前,会以他们的常识就将来有可能犯的一一禁止他,说:「这个不可做、那个不能犯,因为那是非常严重的罪过;我疼爱你们,你们是我亲生骨肉,可是如果是这样犯了的话,我就要把你们赶出门,断绝父子母女的关系。」这是「抑止门」的意思。所以即使父母慈爱子女,也有摄取跟抑止的慈悲爱心与智慧警诫。但如果儿女犯了过,就真的赶出门、断绝父子母女的关系吗?不是的,那是方便说,不是真实义。因此,抑止门是就方便义来讲,并不是真正排除。所以,我们必须要懂得有摄取门、有抑止门,才能体会佛陀救度众生的悲愍与苦心。
所以佛对我们如父母,甚至超越父母至多无可比,《梵网经》就说了:「世间所有广大慈,不及如来一毫分。」这里讲一个故事,力显弥陀如父母之慈爱众生:
有一位释惠镜法师,宋朝山东淄州人。在蓝田悟真寺出家,平日念佛,欣慕西方净土。平时吃些简单的素食,修习种种的苦行。他生来手巧,自己雕塑了释迦牟尼佛像和阿弥陀佛像各一尊,惟妙惟肖,每日虔诚地供养礼拜。到了67岁那年的正月十五晚上,他梦到一位沙门,全身金色,问他说:「你想见西方净土吗?」「想见!」「还想见到阿弥陀佛吗?」他答:「很想见到!」
於是沙门把一个钵给惠镜,说:「你可以往这个钵里看。」惠镜一看钵,钵中忽然现出广大无边的庄严佛国净土。黄金为地,金绳界道,宫殿楼阁,重重无尽;菩萨圣众自由自在地游止其中;数不清的菩萨海会众,围绕着阿弥陀佛,听佛说法,种种圣境,跟经中描述的一模一样。
看完钵中胜景,沙门在前引路,让惠镜在後跟从,渐渐走近佛前。两人到了佛前时,沙门忽然隐没不见。惠镜合掌恭敬立於佛前,一心凝视眼前庄严相好的佛,目不暂歇,佛言:「你认识给你带路的沙门吗?」惠镜答:「不认识。」
佛言:「他就是你所造的释迦牟尼佛像啊!你可认识我?」他答:「不认识。」
佛说:「我是你所造的阿弥陀佛像。释迦牟尼佛如同父亲,我如同母亲,尔等娑婆世界众生则如同我们的独子。譬如世间父母有很多的孩子,孩子们年幼无识,出外嬉戏,不小心堕於深泥之中。父亲纵身跳下,拔出陷入深泥的孩子,抱他们上岸;母亲在岸边,抱紧孩子们,给他们吃喝玩物,教导诱使他们不再堕入深泥。我们也是如此,释迦佛在娑婆教化浊恶愚痴的众生,引导他们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我则在西方净土摄取众生,使之不再退返六道轮转。」
惠镜听到佛的开示,欢喜踊跃,想要继续听佛开示,可是忽然却什麽都看不见了。
惠镜梦醒之後,法喜充满,身心安乐,如入禅定,更加虔诚地礼拜供养两尊佛像。
後来,惠镜又有一次在梦中见到以前的沙门,沙门说:「你12年之後,将往生弥陀净土。」听到这样的预告,惠镜心生大欢喜。昼夜精勤用功念佛,身心不怠,到了79岁的时候,果真安然往生了。
往生之时,隔壁僧人梦到有百千圣众,自西而来,迎接惠镜往生西方。美妙的音乐在空中盘旋不歇,当时听到音乐的人很多。
「释迦如父我如母」,阿弥陀佛亲口对惠镜说的这句话,让人听来感动莫名,心头温暖,如春晖迎面。父亲在家庭中一般是智慧严肃的角色,而母亲往往是慈爱柔和的角色。
释迦如父,正显明了释迦佛八万四千法门,通通是以智慧门折服众生;一切众生本不具备以智慧而了生死的根性,只有如母亲般至极慈悲的阿弥陀佛,能以其慈悲的救度,令一切众生渡过生死大海!
这个故事阿弥陀佛就对释惠镜大师说,譬如世间父母有很多的孩子,孩子们年幼无识,出外嬉戏,不小心堕於深泥之中。父亲纵身跳下,拔出陷入深泥的孩子,抱他们上岸;母亲在岸边,抱紧孩子们,给他们吃喝玩物,教导诱使他们不再堕入深泥。我们也是如此,释迦佛在娑婆教化浊恶愚痴的众生,引导他们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我则在西方净土摄取众生,使之不再退返六道轮转。我们就是掉进深泥的造恶之儿,所以「唯除五逆,诽谤正法」,站在十八愿的立场上,它是抑止。 另外举出来这个五逆谤法,它的另一个含义,就是举下摄上,举恶摄善。举出造罪最重、最恶的人,这样的人都能够被阿弥陀佛救度,何况是没有造这麽多罪业的人,都能够得到弥陀的摄取。所以这个法门是无一遗漏的。
再举几段法语,善导大师在《法事赞》中说:
以佛愿力,五逆十恶,罪灭得生;谤法阐提,回心皆往。
「以佛愿力」:以阿弥陀佛救度众生的愿力,以六字洪名的功德力,五逆十恶,罪灭得生。
你称念名号就灭除八十亿劫生死重罪,必得往生。
「谤法阐提,回心皆往」:谤法,我们还没有信佛的时候,很多人都曾经谤法,甚至有时口出一些污言秽语的,但是你一旦回心,回转凡夫不相信的这个心,相信了弥陀的救度,还是能够往生。
谤法就是诽谤念佛法门;阐提就是不信,没有信心,没有善根。
《观经疏散善义》:
下辈下行下根人,十恶五逆等贪瞋。
四重偷僧谤正法,未曾惭愧悔前愆。
终时苦相如云集,地狱猛火罪人前。
忽遇往生善知识,急劝专称彼佛名。
化佛菩萨寻声到,一念倾心入宝莲。
《法事赞》:
十恶五逆多疑谤 信邪事鬼馁神魔
妄想求恩谓有福 灾障祸横转弥多
连年卧病於床枕 聋盲脚折手挛橛
承事神明得此报 如何不舍念弥陀
弥陀愿力皆平等 但使回心华自捧
一念逍遥快乐国 毕竟常安无退动
善导大师在《般舟赞》中又说:
利剑即是弥陀号,一声称念罪皆除;谤法阐提行十恶,回心念佛罪皆除。
《观念法门》中又说:
一切造罪凡夫,但回心念阿弥陀佛,愿生净土,上尽百年,下至七日、一日,十声、三声、一声等,命欲终时,佛与圣众自来迎接,即得往生。
这些法语很明显,不必过多解释。
这个造罪凡夫,肯定也包括五逆谤法之罪,不管你是什麽罪,只要回心念佛,必然往生。
讲两个恶人造罪念佛往生的故事:
张钟馗。唐朝人,居住在长安,以杀鸡为业。
临命终时,看见一位穿粉红衣服的人赶着鸡群来到他面前,并且大声叫说:「啄! 啄!」群鸡就往张钟馗的身上啄,使得他的双眼血流不止,痛不可忍。
当时有位僧人宏道,见到此情景,於是替他设立佛像,并劝他念佛。张钟馗依教奉行持念佛名後,忽然觉得香气满室,鸡群也跟着散去,随即就端坐而往生。(佛祖统纪)
张善和。也是唐朝人,以杀牛为业。
临命终时,看见数十头牛,作人的声音说:「你杀我。」张善和告诉他的妻子:「赶快迎请僧人为我念佛。」
僧人来到後,对张善和说:「佛经上说,若有众生作不善业,应堕恶道,如果能以至诚心具足十念称念阿弥陀佛的人,则能除灭八十亿劫生死之罪,即得往生极乐世界。」
张善和说:「地狱已经快到了,来不及拿香炉了!」说着即以左手举火,右手拈香,向着西方大声念佛。
还念不到十声,张善和急速地说:「佛来了! 已给我莲华宝座。」才一说完就往生了。(佛祖统纪)
这样的法语,不光是善导大师,法照大师也开示说:
十恶五逆至愚人,永劫沈沦在六尘;
一念称得弥陀号,至彼还同法性身。
彼佛因中立弘誓,闻名念我总迎来,
不简贫穷将富贵,不简下智与高才,
不简多闻持净戒,不简破戒罪根深,
但使回心多念佛,能令瓦砾变成金。
破戒僧莹珂回心念佛往生:
宋朝有一位出家师父,名叫莹珂,在《佛祖统纪》里有记载。莹珂法师虽然出了家,但是戒律方面毁犯很多,没有按照佛法的清规戒律来做。过了一段时间,他良心发现,说:「麻烦了!像我这样子,酒肉也没有断,其他戒也多有毁犯,我出家一场,岂不是白白出家,岂不要堕落恶道!」心中就很恐慌。
他没修学过什麽法门,因为没有道心嘛,现在是良心发现了。他就向同住的道友借了一部《往生传》,看过之後非常感慨:「原来念佛可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他一转变过来,可以讲是很勇猛的,他就开始念佛,发誓七天不吃不喝,说:「我造罪太重了,堕落地狱不得了!干脆,念佛能到西方,我现在就念着佛去!」发了这样的心,就把门关起来,一个人在房间里念佛。过了三天,他就梦见阿弥陀佛来了,阿弥陀佛告诉他说:「你的阳寿还有十年,十年之後我来接你。你应当自勉。」
莹珂法师说:「阿弥陀佛!我这个人下根劣智,我怕这麽长的时间,可能又要失去正念、造罪堕落。祈求阿弥陀佛慈悲,早点把我接去,我十年阳寿不要了。」这是真心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发心勇猛。 阿弥陀佛很慈悲,说:「那好,三天之後,我来迎汝。」
三天之後,阿弥陀佛果然如期前来接引,莹珂法师非常殊胜地往生西方净土。这是一个「破戒罪根」的人回心念佛往生西方的典型事例,非常殊胜!
印光大师也有这样的开示。
印光大师说:「四十八愿度众生,逆恶归心也来迎。非是混滥无简择,怜彼是佛尚未成。」
又说:「世有愚人,知见狭劣,谓己功夫浅薄、业力深厚,何能即生?不知众生心性,与佛无二,五逆十恶,将堕地狱,遇善知识,教以念佛,或满十声,或止数声,随即命终,尚得往生。《观经》所说,何可不信?彼尚往生,况吾人虽有罪业,虽少功夫,较彼五逆十恶,十声数声,当复高超多多矣!何可自暴自弃,以致失此无上利益也。」
又说:「净土法门,唯信为本。信得极,五逆十恶,皆能往生。信不及,通宗通教未曾断惑者,皆无其分。」
这几段印光大师的开示就告诉我们要信弥陀无条件、平等、绝对的救度,《观经》的五逆十恶众生都能临终前念十声南无阿弥陀佛往生极乐世界,可见净土念佛法门之高超,最恶机尚能乘弥陀本愿力往生,则弥陀救度万不漏一。
在讲一个故事:
释雄俊,俗姓周,是唐朝中叶(约唐肃宗在位年间)之人,世居四川成都。
此人在什麽机缘下出的家不晓得,史无所载。他秉性胆勇超人,然而身在佛门,这种胆勇似乎都用在了邪处:别人不敢做的,他敢做;别人不敢说的,他敢说。且此人口才出奇地好,能言善辩。他靠着伶牙俐齿四处讲法,从信众供养聚敛了大量的钱财;可这些钱都被他用在了破戒的事情上。时间既久,渐渐整个蜀地佛门中人都知道了这个不净说法的释雄俊,僧人们都很鄙视他,都认为他就是经上说的「坏道沙门」。他还曾经还俗,在军队做过一名士兵。後来兵败,为了逃难,又披上了僧衣,回到寺院里。僧人们避之唯恐不及,生怕因和这样的人来往而损伤自己的名节。
一个偶然的机缘,释雄俊读到《观经》上说,念一声佛能灭五十亿劫生死之罪,不觉喜从心生,心自念言:「幸好有这个法门,总算找到可以依赖的了!」此後他每次破戒造业後,就随口念佛;然而他的念佛,可说完全是有口无心的,有时想起,有时又忘记,如同唱戏的人唱着好玩一般随口念念罢了。
唐大历二年(767年)二月初五,释雄俊突然暴亡,迷迷糊糊间,魂游阴间,阎罗王突然开口和他说话:「这次抓你来,确实是误抓了你。但你已造的恶业,积累得实在太多了,今天要让你略微经受一下地狱泥淖和火烧之苦,给你点教训!」说完即刻下令让牛头狱卒驱赶他到地狱。
释雄俊被强行拉到地狱门前,他一边竭力抗拒,一边高声呼喊:「念一声南无阿弥陀佛便能灭除五十亿劫生死之罪,我释雄俊再恶也还没有造五逆十恶之罪;若论念佛,不知道念过多少声了,佛语足可凭信,哪里还有让我再受地狱之苦的道理!」他声嘶力竭地大叫,使劲挣脱。几个狱卒见他抗拒得这般激烈,於是也不敢淩加威逼,便把释雄俊说的话上报给阎罗王。
阎罗王即刻召释雄俊过去,对他说:「你平日念佛,本无深信之心,我知道得清清楚楚。虽然如此,你的身口二业毕竟种了念佛解脱之因,我这次就放你还阳。不过,你回去之後,必须励心改悔,重新做人!」释雄俊由此还回阳间。
大难不死的他,在这之後,常常和认识的人讲述这段魂入地狱的经历。喜欢开玩笑的人说他是地狱漏网之人,他回应道:「不要再开玩笑了。从这以後,我真的知道错了,也知道了阿弥陀佛大悲救度,的确是真实不虚!」
再後来,释雄俊来到成都郡南的西山上,果真浣涤俗情,整肃身心,诚意正心,专事念佛。
大历四年(769年)三月初七,释雄俊过去的七个朋友到西山看望他,雄俊很高兴地对他们说:「我往生的时间正好在今天,你们居然这麽赶巧,大概是佛安排你们来托付一件事给你们吧。你们回去之後,如果见到城中认识我的人,请告诉他们:『释雄俊,那个曾经的坏道沙门,因为念佛的功德,已经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了,他日,可不要再说此人乃地狱漏网之人了。』」
正谈笑间,释雄俊就在七人众目睽睽之下,潇洒自在地往生西方净土了!(根据《净土往生传》)
法然上人就说过:「夫!念佛往生者,不简十恶五逆;弥陀来迎者,不漏十声一声。」又说:「下品下生,是五逆重罪之人也,而能除灭逆罪,余行所不堪,唯有念佛之力,堪能灭於重罪。故为极恶最下之人,而说极善最上之法。」
在这里讲一个法然上人化度恶人回心念佛的故事:
很久以前,在日本大阪附近的地方,有一个叫做耳四郎的人,这个人生性凶恶,很坏,游手好闲,是个无业游民。当时,在日本净土宗有一位宗师,一代宗师法然上人,当时这位法然上人正在京都的某个地方为大众说法,经常一说就是一整夜。
那麽有这麽一个晚上,耳四郎来就到了京都,四处游荡,他想趁着黑夜偷一些东西,於是他就偷偷摸摸地来到了法然上人讲经的地方,他就躲在这个梁柱下,躲在一个地方,想等大家都睡觉了,再准备下手。这时候法然上人正在说法,法然上人正在引经据典地给大家详细解释念佛法门的种种道理,还有佛力引接、易行易证的种种妙义。
当时耳四郎听着听着,就听入神了,他已经完全忘记了自己是来偷东西的!他只顾得专心听讲了,一面听还一面对号入座,他心想,法然上人好像是在为我讲的嘛,我从来没有听说过这样殊胜的事情,今天我来到这里,应该是我度脱生死的因缘到了,这可能是佛的方便。现在我应该爬出来,向上人发露忏悔,并且问清楚弥陀本愿救度恶人的事情。这个耳四郎还是很有善根的,他这样想着听着,不知不觉间,就到了淩晨,黎明了,於是他就爬出去跪在了讲经的庭前。那大家看到他突然冒出来觉得很奇怪,就问他怎麽回事,耳四郎就老老实实地交代了,他说我本来是来偷东西的,但现在我想学佛,我想学念佛。
法然上人听了也很高兴,於是就出来见他,握着他的手,给他开示了一番。耳四郎听得非常欢喜,从此以後他就开始一心念佛,开始实证。
这样过了一年,念了一年的佛,当时耳四郎的身边有一个交往了很久的朋友、恶友,这个人其实很憎恨耳四郎以前的为非作歹,而且耳四郎也得罪过他,所以他就夥同几个人,设计要陷害耳四郎。他们於是就邀请耳四郎喝酒,你一杯我一杯的,把耳四郎给灌得晕晕乎乎的,所以耳四郎顶不住,就先盖上被子睡觉了。等这个耳四郎睡着以後,打鼾了,这个人就拔出刀来想要杀了耳四郎,结果他掀起棉被一看,不得了,耳四郎的全身居然显现为一尊金色的佛像,而且他呼吸的气息,居然是「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的声音,呼吸之间。这个想要杀害他的人那就惊讶之极,就把刀收了起来,这个人心想,这一定是耳四郎这一年来,不论行住坐卧,一心念佛的缘故,所以他今天才会显现此相。
那这个人心里觉得这件事实在是太奇妙了,所以他就把耳四郎从睡眠中叫醒,并告诉他说,今天我本来是要杀害你的,但是後来见到你身现一尊金色的佛像,呼吸之间又有念佛的声音,我觉得这件事情非常的奇妙,非常的珍贵,因此惊醒你,特地向你谢罪!我对你所怀的瞋恨之心,只是一时的愚痴,从今以後我再也不会对你有所怨恨了。这个人说完这番话後,就一刀切下了自己头上的发髻,表明谢罪的决心。而耳四郎呢,他听完後只觉得信心大增,念佛的心更加坚定了,於是他也一刀切下了自己头上的发髻。
这两个人从此就一心一意地,在村子旁边结了一个草庵,安安静静地自食其力,专心念佛,再也不干坏事了,最终预知时至,自在往生,圆满了对极乐净土的素怀。
刚刚讲到几个人,释雄俊、释惟恭、灵岿、耳四郎、张善和,这五个人都是造罪之人,尤其像雄俊、惟恭这两位,还有那个叫莹柯法师的,这都是出家人,出了家以後不守戒律,经常破戒、不净讲法,肯定有谤法之嫌。随便吃肉喝酒,出了家干这些事情,影响极为恶劣,这个罪非常大,可是这样的人被阎王抓到地狱,当下念一句阿弥陀佛,地狱没有了,莲花出现,坐着莲花走了。
五逆十恶谤法之人往生之思考:
佛心大慈,佛意无尽,体其用心,大意有四:
一者彰抑止摄取:为救度一切善恶众生,弥陀悲智双运,以「唯除」调熟逆谤之机,令知逆谤罪极,使其深生忏悔,回心念佛,蒙受摄取。故知,抑止与摄取,互有关系,抑止是摄取之作用,为全部摄取,巧言抑止;摄取依抑止之功能,使逆谤深悔,终被摄取。抑止门者,未造之罪,小罪亦诫,抑止而言唯除,切莫妄为,谨慎三业。摄取门者,已造之罪,逆谤亦灭,摄取而言皆往,应当称名而忏悔。法然上人云:「十方之中愿西方者,十恶五逆之众生往生之处故也;诸佛之中归弥陀者,乃至三念五念,弥陀自来迎故也。」
二者明众生根机:抑止之文,亦在彰显十方众生之属性。愿文虽说十方众生,未详凡圣善恶,因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之言,故知,十方众生之中以凡夫为本。凡夫易造罪,需要被救;圣人不造罪,暂不需被救。故善导大师《观经四帖疏》云:「定为凡夫,不为圣人。」凡夫之中,有大小善恶多种,而以恶人为先。善人尚有得度机缘,唯有极恶之人,无他方便,若不蒙受救度,将直堕阿鼻地狱,受苦受难。体机法两种深信,更明机之浊恶不善,我无力,弥陀有绝对、平等、无条件之力,当我们拿到报纸看到五逆十恶害父害母之众生,要体会,我过去世也曾造过,我之所以现在未造,是因为没有这样的因缘,当知我也是罪恶生死凡夫,流转无力出离之恶性凡夫,故更因多念佛,仰蒙弥陀的救度。
三者显无一遗漏:举下摄上,举恶摄善,十方众生,无一遗漏。不论何人,皆得往生,以此启发,众生信心。可知,抑止门唯置第十八愿者,意在显明佛怜湣恶机之大悲,同时显示本愿所被之普遍性与决定性,无一不生,以此启发一切人,往生决定之信心。善导大师《法事赞》云:「以佛愿力,五逆十恶,罪灭得生;谤法阐提,回心皆往。」又《观念法门》云:「一切造罪凡夫,但回心念阿弥陀佛,愿生净土,上尽百年,下至七日、一日、十声、三声、一声等,命欲终时,佛与圣众,自来迎接,即得往生。」
四者劝戒恶行善:诸佛出世,皆劝「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本愿亦言「唯除五逆,诽谤正法」,此经下卷更扩充「唯除五逆,诽谤正法」之意,而广说五善、五恶之劝诫。弥陀虽善恶皆度,然见善人则喜,见恶人则悲,是故,应成善人而一生念佛。法然上人云:「信罪虽十恶五逆亦得往生,而不犯小罪;罪人尚生,何况善人?
借此问我们谈谈净土宗的正知正见:
昙鸾大师讲,这句名号是实相身,是为物身,是机法一体之名号,若不生者不取正觉。这句名号当下就是阿弥陀佛的功德,阿弥陀佛的正报、极乐世界的依报都是这句名号。因此藕益大师说:行者信愿执持名号,全摄佛功德成己功德。我们只要真信切愿,持念万德洪名,就把佛的功德变成了自己的。
善导大师说:「南无者即是归命,阿弥陀佛即是其行。」这就显示出自他不二,名体一如。阿弥陀佛的修行即是我的修行,阿弥陀佛成佛了,我就成佛了。这就是正知正见。明白了这些就能够老实称念这句名号,宝此一行,一辈子坚持称念名号。蕅益大师言:「信愿为前导,持名为正修。」即摄信愿於称名之行中,信愿彰往生靠佛力之义,称名即仗佛力之行,故信愿与称名,非先後,非定三;信愿行三,声声圆具。故蕅益大师於《灵峰宗论》云:「净土之诀,在信愿行。此三非三,三只是一;此一非一,一必具三。」
那麽错见、邪见在我们净土宗是什麽样子呢?
印光大师「两种过失之文」中印光大师说:「执事废理与执理废事同一过失。」在行持上,见地上,造成了两种错误。第一执事废理,也就是执着事相上的修持,把称名作为伏烦恼断烦恼的手段,石头压草,用名号来断烦恼了。
这种方法不是说不行,个别的人也能成功,但是他不注重信愿,不注重信愿最後就往生不了。
藕益大师说:纵将名号持至风吹不入雨打不湿,如铜墙铁壁相似亦无得生之理。
这种知见被一些人肆意夸大,说功夫成不了片往生不了,甚至是达不到一心不乱,往生不了。这是执事废理。
还有执理废事,是说学了禅宗之後唯心所现,一切都归自心,万法归一。於是说,自性即是弥陀,唯心即是净土。心净则国土净,不必求生净土,只需要净心就可以了。这叫执理废事。(佛印禅师驻锡江苏镇江金山禅寺时,苏东坡居士也住在扬州。当时的苏东坡尚未信佛,但他非常仰慕佛印禅师,经常乘船过江到金山禅寺拜访佛印禅师。一天,苏东坡到金山禅寺,走进天王殿,看见正中端坐的弥勒菩萨总是看着他微笑,苏东坡心生无限的欢喜,顿时诗性大发,随口吟道:「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苏东坡认为他这首诗很好,於是他回家写好後派书僮送给佛印禅师看。佛印禅师看後提笔在上面写了「放屁」两个字,让书僮带回交给苏东坡。苏东坡看到佛印禅师批的「放屁」两个字,很不高兴,马上乘船过江找佛印禅师辩论。佛印禅师看到苏东坡气冲冲的样子,微笑着说:「你不是八风(称、讥、诽、誉、顺、逆、兴、衰。)吹不动吗?怎麽一屁就被打过江来呢?」)
另外还有两种邪见:
第一种是看到佛说乃至一念、乃至十念即得往生,他就说只念一句我就不念了,我相信,我就能往生了。这就是邪见。
另外一种是看到《观经》下品下生造作五逆十恶都能往生,说自己造点罪没有关系,我不杀父不杀母造点小罪照样往生。这就叫仗佛慈悲,肆意造罪。这种就是邪见。邪见就是外道知见,不是佛的知见,这样就会导致堕入外道种姓。变成了外道,就会漏於弥陀的慈悲救度。
因此法然上人说:「十恶五逆之大罪尚不障碍,何况余之少罪,住此见解之人,纵虽多念,岂契阿弥陀佛之心乎?此皆懈怠无道心、不当、不善之类,欲任情为恶之语也。凡如是之人者,附佛法之外道,狮子身中虫也。天魔波旬之故,妨人之正解,障人之往生也。」
我们家老上人也说:这种邪见的人,欲求超升反更沈沦!
以上的法语告诉我们,虽然我们净土宗在行持上非常简单,但如果知见不正,也会导致我们错失往生之大利。所以藕益大师说:「有见地,必有行履。有行履未必有见地。」就是说你知见正,行持一定能跟得上:
我们知道了念一句念十句就不念了是错的,那我们一定会老实称念,会多念。
我们知道了仗佛的慈悲去造罪这是邪见,我们一定会谨慎,不敢随随便便的放纵自己的三业。
这样就会自自然然地约束自己,老老实实地称念佛名,顺利往生极乐。
因此说,有见地必有行履,有行履未必有见地。
反过来,有的人念佛念的很精进,持戒也持的挺好,可是他心里认为持戒持不好就往生不了,认为念这句名号没有功夫往生不了,这又是错误的知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