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弥陀经》云:
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
《弥陀要解》释:
声闻缘觉菩提「善根少」,人天有漏福业福德少,皆不可生净土。
「极乐无为涅盘界,随缘杂善恐难生」,非是人天有漏福业福德,与声闻缘觉偏空涅盘的少善根,所能往生。必以弥陀果地涅盘功德,方堪相应弥陀涅盘报土。故知,「少」善根,不是在数量上,多与少的有限对比,而是在质量,有限与无量的差别,是在自力与佛力的根本差距。
《观经疏》「增上缘」:
众生称念,即除「多劫罪」;命欲终时,佛与圣众,自来迎接;诸邪业系无能碍者,故名增上缘。
「多劫罪」者,即如《观经》所云:
「下品上生者:或有众生,作众恶业;虽不诽谤方等经典,如此愚人多造恶法,无有惭愧。命欲终时,遇善知识,为说大乘十二部经首题名字;以闻如是诸经名故,除却千劫极重恶业。智者复教合掌叉手,称『南无阿弥陀佛』;称佛名故,除五十亿劫生死之罪。尔时彼佛即遣化佛、化观世音、化大势至,至行者前,赞言:『善男子,以汝称佛名故,诸罪消灭,我来迎汝。』作是语已,行者即见化佛光明遍满其室;见已欢喜,即便命终,乘宝莲华,随化佛後,生宝池中。」
「下品中生者:或有众生,毁犯五戒、八戒及俱足戒;如此愚人,偷僧只物,盗现前僧物,不净说法,无有惭愧,以诸恶业而自庄严。如此罪人,以恶业故,应堕地狱。命欲终时,地狱众火一时俱至。遇善知识,以大慈悲,即为赞说阿弥陀佛十力威德,广赞彼佛光明神力,亦赞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此人闻已,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地狱猛火化为清凉风,吹诸天华。华上皆有化佛菩萨,迎接此人。如一念顷,即得往生。」
「下品下生者:或有众生,作不善业,五逆十恶,具诸不善。如此愚人,以恶业故,应堕恶道,经历多劫,受苦无穷。如此愚人,临命终时,遇善知识,种种安慰,为说妙法,教令念佛。彼人苦逼,不遑念佛。善友告言:『汝若不能念彼佛者,应称无量寿佛。』如是至心,令声不绝,具足十念,称南无阿弥陀佛。称佛名故,於念念中,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命终之时,见金莲华,犹如日轮,住其人前;如一念顷,即得往生极乐世界。」
亦如《普贤行愿品》第四愿王——忏悔业障:
复次,善男子!言忏除业障者:菩萨自念我於过去无始劫中,由贪瞋痴发身口意,作诸恶业无量无边。若此恶业有体相者,尽虚空界不能容受。
如上所言「五十亿劫、八十亿劫」生死之罪,以及无始劫中,尽虚空界不能容受无量无边之恶业,皆是指「诸罪」,包含见惑、思惑、尘沙惑、根本无明惑等,「诸罪」就是「多劫罪」,因为「称佛名故,诸罪消灭」,可知名号的无量功德,才能消无始无量劫诸罪,所以,此处所指「多」,不是数量的多与少,而是质量上的无限无量。
净土法门是果地法门,所以凡是在解释净土宗的教理,要以佛的高度,不可以站在凡夫的立场,只要是站在凡夫的自力,往生都是条件,但是只要靠上佛力,则往生就成为无条件的救度。
故知,称名才是多善根,才是无量善根,无量福德因缘,即是乘佛愿力,都是阿弥陀佛无条件送给念佛众生的礼物。
又「净土宗的一心不乱,是指名号本具一心,名号之外求心,即是二心杂乱,非一心;应知,往生不依九界自力之心,依名号往生。净土宗的一心不乱,不是境界上的一念不生,也不是功夫上的一心成片,是心态上的信心不乱(一心专念)行持上落实於称名(一向专称),一心专念,一向专称,即是专复专,即是一心不乱。」
且《阿弥陀经》云:
「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
及《称赞净土佛摄受经》云:
「是善男子或善女人临命终时,无量寿佛与其无量声闻弟子、菩萨众俱,前後围绕,来住其前,慈悲加佑,令心不乱;既舍命已,随佛众会,生无量寿极乐世界清净佛土。」
故知,其人临命终时,是阿弥陀佛与诸圣众、无量声闻弟子、菩萨众俱,主动先来「前後围绕,住其人前」,然後经过「慈悲加佑」,最後才能「令心不乱」;不是先有心不颠倒的功夫境界,才能感应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前。
综上得知《阿弥陀经》所指往生三条件:
1.不可少善根福德因缘
2.若一日、若七日,一心不乱
3.临命终时,心不颠倒
都已经在【南无阿弥陀佛】六字名号中圆满具足,只要称名,即能自然而然得到阿弥陀佛无条件的接引。
故知,称名之外无往生决定的三心、四修、五念、六度、万行。但是,只要称名,自然圆满具足。三心、四修、五念、六度、万行。
202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