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生肖属兔,应此吉祥新岁,慧净法师拈法语四字「柔顺致福」,并撰对联一副「龙前虎後性柔软 兔魄乌轮信念坚」。
从民俗学之归纳,「兎」的生肖属性:地支「卯」,五行「阴木」,方位「正东」,为春意、黎明,满有生机,最为吉祥。本文借其说而申其义。
龙前虎後性柔软
依十二生肖的性质而分类[1],(寅)虎、(卯)兔、(辰)龙三者,同为东方、风肖、六兽[2];其次,「兔」为文肖、地肖、阴肖[3];相对的,「虎、龙」乃武肖、天肖、阳肖;明.郎瑛《七修类稿》卷四<天地类>:
地支在下,各取其足爪,於阴阳上分之。……寅属阳,虎有五爪;卯属阴,兔缺唇且四爪也。辰属阳,乃龙五爪。……寅为三阳之胜则暴,虎性暴也。……月生西而有东卯之兔,此阴阳交感之义也。辰、巳阳起而动作,龙为盛。」[4]
古人就现实生活的观察,清晨3~5点(寅),昼伏夜行的老虎最凶猛,古人常在此时听虎啸,故称「寅虎」;5~7点(卯),天初亮,兔子出窝,吃晨露的青草,故为「卯兔」;7~9点(辰),此时易起雾,龙腾云驾雾,又旭日东升,故称「辰龙」。
然而,上述以「生肖」与「地支」、阴阳、天地、文武……的不精准相配,或乃民俗之说,《陔余丛考》卷34云:
是数说者,虽各有诠解,然皆未免穿凿。……是则十二辰之说,纷纷不定,从未有推明其所以然者。窃以为此本无甚意义,古人但取以纪年月而已。
兔之介乎猛兽、灵虫[5](虎、龙)之间,为夜行性动物,以草为食,特显其柔弱、温顺、可爱,但由於生存之所需,又相对的有机敏(动如脱兔)、聪明(狡兔三窟)、长寿(玉兔捣药)[6]……;整体而言,兔子给人的感受就是「柔软」,身心皆如此,并因而讨喜,为宠物[7]。这种柔软、柔顺的心性,是被称许的,《易经.坤卦.彖曰》:「柔顺利贞,君子攸行」[8]。
《老子》:
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
《庄子.大宗师》:
得者时也,失者顺也,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以天地为大鑪,以造化为大冶,恶乎往而不可哉!
在佛教,温柔和顺,被用於「柔顺忍」,《大经》云:
无量寿佛,其道场树高四百万里,其本周围五千由旬,枝叶四布二十万里,……彼国土天人,见此树者,得三法忍:一者、音响忍;二者、柔顺忍;三者、无生法忍。此皆无量寿佛威神力故,本愿力故,满足愿故,明了愿故,坚固愿故,究竟愿故。
这三法忍的境界,分别是三地(音响忍)、四五六地(柔顺忍)、七地以上(无生法忍),不是世间凡夫所能想像[9],但若是称念佛名而往生净土,见闻彼道场树之殊胜相,即得深法忍而不退,如《大乘造像功德经》卷1:
优陀延王见像得成,相好端严,心生净信,获柔顺忍。既得忍已,益加欣庆,所有业障及诸忧恼并得销除。譬如日出,雾露皆尽。
或如《大经》云:
随顺智慧,无违无失。於其国土所有万物,无我所心,无染着心。……於诸众生,得大慈悲饶益之心,柔润调伏、无忿恨心,离盖清净、无厌怠心。
若在此世间,能信受愿生而称名,亦得三忍而不退,因为阿弥陀佛之名(佛号)、义(功德)不离。而所谓「柔顺忍」,是心柔智顺,堪受实相,而未及於无生;能平等、清净、随顺而观一切法。或听佛名号,心就柔和,放下万缘,与阿弥陀佛相感应。如《观经疏》云:
阿弥陀佛国清净光明,忽现眼前,何胜踊跃。因此喜故,即得无生之忍,亦名喜忍,亦名悟忍,亦名信忍。
韦提希夫人由於眼见「弥陀佛国的清净光明」而大欢喜,悟知「弥陀普度众生的悲愿」早已成就,并深信「发愿持名,必得往生」。这就是随顺佛的悲愿与呼唤,而信愿称名以回应之。
或如「柔软心」:心意柔和而随顺於道,称为柔软;柔和之言语,能悦人心性,称为柔软语[10]。如唐.澄观大师《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
柔软心者,得胜乐行故,谓内证适神,心无刚强故。……柔和即无毒害,善软即无麁犷。
或如《大经》:
身意柔软,欢喜踊跃,善心生焉。
对佛有信心,对己有愧心,对人有爱心。这是念佛人因信受弥陀救度,决定往生成佛,为大智光明所照护、感化,而「触光柔软、香光庄严」。第卅三「触光柔软」愿,「众生之类,蒙我光明触其身者,身心柔软,超过天人」,佛光照触十方众生,令得远离罪恶、而身心柔软。
又世亲菩萨《往生论》:「如是菩萨奢摩他、毗婆舍那,广略修行,成就柔软心;如实知广略诸法。」昙鸾大师《论注》:「『柔软心』者,谓广略止观,相顺修行,成不二心也。譬如以水取影,清净相资而成就也。」[11]往生净土所证的涅盘寂静,就是奢摩他的止,入一法句的略;又得毗婆舍那的观,受用净土的29种庄严。净土菩萨成就止观不二之心,其心清净,不刚强粗恶,即是成就「柔软心」。如水之澄清、静定,而能映物。佛教的柔软心乃「止、观」均等,不掉不沉,了知诸法实相。又随顺人之本性。
「柔软心」,是减轻「自我」,不设心防,不为己设想,心胸敞开。佛法的「无心」,就是最彻底的柔软心。体会我与物,本质是「空」,才能放下自我,得柔软心。
兔魄乌轮信念坚
这是以玉兔喻月,金乌喻日[12],而有日没月出、日往月来的时间相续,唐.韩琮<春愁>:「金乌飞,玉兔走,青鬓常青古无有。」宋.张抡〈阮郎归〉词:「金乌玉兔最无情,驱驰不暂停。」《瑜伽焰口施食要集》:「金乌似箭,玉兔如梭,想骨肉以分离,睹音容而何在……。」
此处不为了感伤日月如梭、光阴似箭的无常与快速,而是赞叹净土行者昼夜念佛的精勤、相续;之所以如此,乃因信佛之念坚固,虽身处娑婆而心在净土,时时日日、月月年年,乃至前念後念,不离佛号,久而成习,自然清静,生活因念佛而欢喜,身心因念佛而柔软,处事安祥、待人和善,能感染身旁的亲友及陌路,直接间接分享念佛的各种利益。又,日复一日、念接一念的反覆称名,而不嫌其单调、枯寂,如月宫玉兔之捣药,一心相续而遗世忘身。
以柔软心、柔顺忍而专称弥陀佛名,则能「信念」坚固[13],不为一切外境所牵引,不被各种异学而动摇。慧净法师言:
以仰信为机缘,持续的闻法,由经释而理解(智具)三心的实质,并在念佛中体验(行具)三心的内容,而建立了坚固的信念。
「弥陀净土」易行而难信,要靠信心而建立、受持,有信才能生愿起行。净土之「信」是阿弥陀佛光明、寿命之无量,照十方一切诸佛国,无所障碍。极乐国土有种种不可思议功德庄严。「信」与「念」分而言之,乃「於实德能深忍乐欲,心净为性」、「谓数忆持曾所受境,令不忘失,能引定故。」於阿弥陀佛的悲愿救度能深信趋向,於称念佛名能一心相续,净念相继而得决定,如是信、如是念而坚固不移,则净土之往生,乃平生业成、现生不退也。
柔顺致福
《天律圣典大全》卷九:
柔顺也者,贞之道也。贞则吉,不贞则不柔顺,不柔顺则逆。……吉也者、致福之象也。
从上所述,柔、软、顺之心行与人格,於人间能和谐而少烦恼,於佛法能相应而多利益,可说是世间世出、现前当来,皆得其福报也。
柔如水,随彼地势而流向(《孟子》:「决诸东方则东流,决诸西方则西流。」)又能润物(《老子》:「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於道。」)软如泥,随彼捏塑而成物,又能生莲;顺如草,随彼风吹向而屈伏(《论语》:「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又能护土。无坚持,不抗拒,毋意毋必毋故毋我(《论语》:「子绝四」),温柔随顺,与世无争,重在信根与定根的长养,而不求於气势与智辩的表现,符应於念佛人的「机法二信」。
净土之道,以「顺」为正(定聚):顺本愿者为正,不顺本愿者为邪。善导大师云︰
一心专念弥陀名号,行住坐卧,不问时节久近,念念不舍者,是名正定之业,顺彼佛愿故。
称名念佛是弥陀本愿之行,但称佛名,是顺佛本愿而乘佛愿力,必得往生。顺是顺从(归命)於他力之救度,而无自力修行之妄想。
值此虎往兔来,除旧布新之际,谨以此法语、春联,祝愿大家在新的一年,风调雨顺,玉(遇)兔呈(成)祥,善根增长,灾劫消弭;念佛精勤,身心柔软,一切功德皆回向,同蒙弥陀光明福。南无阿弥陀佛
注释:
[1]《大方等大集经》卷23:「(阎浮提外,四方海中)十二兽,昼夜常行阎浮提内,天人恭敬,功德成就,已於诸佛所发深重愿。一日一夜常令一兽游行教化,余十一兽安住修慈,周而复始。……是故此土多有功德,乃至畜生亦能教化,演说无上菩提之道。」唐.道世《法苑珠林》卷30:「述曰:此之十二兽,并是菩萨慈悲化导,故作种种人畜等形,住持世界,令不断绝。故人道初生,当此菩萨住窟,即属此兽,护持得益。是故汉地十二辰兽,依此而行,不异经也。」
[2]十二神兽:南方(蛇,马,羊);西方(猕猴,鸡,犬);北方(猪,鼠,牛);东方(虎,兔,龙)。风肖:虎、龙、兔;雷肖:蛇、马、羊;云肖:猴、鸡、狗;雨肖:猪、鼠、牛。「六畜」(马牛羊鸡狗猪)、「六兽」(鼠虎兔龙蛇猴),前者为了经济而驯养,後者骚扰人类生活。
[3]十二地支配以十二生肖,阴者(偶数)为右,阳者(奇数)为左,依此类推。以顺序4、地支卯,及缺唇、四爪,皆偶数,属阴。
[4]清.刘献延《广阳杂记》引李长卿《松霞馆赘言》:「子何以属鼠也?曰:天开於子,不耗则其气不开。鼠,耗虫也。……地辟於丑,而牛则开地之物也,故丑属牛。人生於寅,……」
[5]《大戴礼.易本命》:「有羽之虫三百六十,而凤凰为之长;有毛之虫三百六十,而麒麟为之长;有甲之虫三百六十,而神龟为之长;有鳞之虫三百六十,而蛟龙为之长; 有蠃之虫三百六十,而圣人为之长,此乾坤之美类,禽兽万物之数也。」
[6]这是从人类的观察而赋予的特性,也只适合於人类的文化,十二生肖之选择、排列、分类、诠释,即是一种经验与想像的创作。
[7]<养宠物兔>温顺、乾净、毛绒、可爱
[8]<坤卦,柔顺者的辅佐>:坤卦纯阴,柔顺而凝聚,有质有体,有造化生成之用,静态含蕴了成长。至柔、至顺,则能容而大,无碍而通,合宜乃能顺利。天体运行,大地不息,无始无终,自然而然。(刚强)争先或迷,(柔顺)随後乃利。他人做主,我则听从。坤象柔顺、祥和,顺应乾刚运行不息。柔顺而「坚持」正道;大地之德行,有毅力、有操持的顺从正义,而不随波逐流。
[9]唐.璟兴《无量寿经连义述文赞》卷三,依《瑜伽师地论》卷49三忍之说:本经所说三忍,是初地以上:「今即寻树音声,从风而有,有而非实故,得音响忍;柔者无乖角义,顺者不违空义,悟境无性,不违於有而顺空故,云柔顺忍;观於诸法,绝四句故,云无生忍。」《无量寿经钞》五:「一音响忍,由音响而悟解真理者。二柔顺忍,慧心柔软,能随顺真理者。三无生法忍,证无生之实性而离诸相者,是悟道之至极也。」
[10]《大宝积经》:「具足柔软心,常乐行慈悲,若与众生语,谦下心和悦。」
[11]印顺法师云:先修奢摩他—–止,心乃得柔软;修毘婆舍那—–观,乃能如实知诸法;「空性」清净,遍一切法,毕竟寂灭故。如是修行,心得调柔,如实观察而得悟入(或虽未悟入,已能如实知广略诸法,达於相似证境)。
[12]古传说「日中有三足乌」,故太阳为金乌,卦象为「离」为火;古传说「月中有玉兔」,故月亮为玉兔,卦象为「坎」为水。明.楚石<怀净土>二首:「咫尺金容白玉毫,单称名号岂徒劳。晨持万遍乌轮上,夜课千声兔魄高。」
[13]林看治《佛说阿弥陀经.浅讲》:本经所说的持名修行,就是发心念佛,无分昼夜,不论闲忙,只以六字洪名,执持不忘。信念要坚固,不为一切外道邪魔诱惑、毁谤,而失道心。所发大愿要牢强,勿为逆境困苦所动而退道心,不可以为名利忙碌而退愿。所持念佛要专切,不可以艰难而不念,或因事情牵缠而不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