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6日至13日,净宗法师率法师、居士共十六位,前往台湾,前後八天,共参访:
一、专修念佛道场七处。净土宗台北念佛会、道种寺、东林寺、镇国寺、弥陀净舍、永明寺、本愿山弥陀讲堂。
二、台湾四大佛教团体。法鼓山、台北慈济、佛光山台北道场、中台禅寺、高雄佛光山本部、佛陀纪念馆。
三、其他佛寺及民间信仰场所。行天宫、龙山寺、灵岩山寺、六龟妙崇寺、神威天台山。
四、观光点。台北「总统府」、中正纪念堂、国父纪念馆、台北故宫博物院、野柳海边、日月潭。
此次参访的主要目的:
一、实地感受台湾佛教界总体现状。
二、重点参访佛光山并希望亲近星云大师。
三、感受台湾民间宗教气氛。
四、考察台湾佛寺建筑。
五、感受台湾风土人情。
六、与净土宗台北念佛会及其他专修念佛道场亲密互动,特别瞻仰上人在台南的净舍。
八天行程紧凑,感受良多,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闻,也加深了思考,增长了信心,可说收获很大。
一、台湾社会观感
台湾的交通很便捷,民众很亲和,社会整体文明程度高。各处行走,基本没有遇到塞车。最繁华的台北,相对大陆城市,也是出奇的车少、人少、高楼少、噪音少,让人感觉很安静、安闲、安适。若非事先说明,突然置身其中,肯定认不出竟是首府台北。其建筑的现代化程度远不如北上广。据说是因为土地私有,所有者不愿意改建,任何人也没有办法。但我却喜欢这种「旧旧的」感觉。
台湾人说话很柔声,普通店员给人的感觉都非常温和有礼,不会给顾客「必须购物,否则不悦」的压力,进店出店一任自由,所有店门口不会播放叫卖的喇叭,广告牌也不花俏剌眼。总之,商业街如同休闲街。这是台湾人的福气。很奇怪地,电视政论节目则口齿伶俐,刀光剑影,语音语速,完全不像是悠然的台湾人。
普通民众对出家人十分尊重,见到出家人一定合掌示礼,念阿弥陀佛。导游陈先生说:在台湾,「师父」是对出家人特有的敬称。开车司机称「大哥」,其他任何行业也都不会有人称师傅。
二、台湾佛教观感
慈济、中台禅寺、法鼓山、佛光山四大佛教团体对台湾整体佛教影响很大。但不在四大佛教团体系列的佛寺也有相当的实力,只不过不显山显水。如我们到访的妙崇寺,其建筑高大华贵精美,令人咋舌,住持是一位比丘尼。
四大佛教团体普遍重视文化、教育,佛寺道场无不透露出强烈的文化气氛,各种书品琳琅满目,宛如佛教的文化机构、文化产业。佛教用品及工艺饰品多样精美。
台湾的佛教非常现代化,电视弘法世界之最。其建筑设施皆极考究,用心周密,非常人性化,人文气息浓厚。可能因为台湾历史短,最古的建筑也不过数百年,故佛教界非常重视历史的传承,纷纷建立博物馆,收集古今有意义的佛教文物,其中最成功、最有影响的是佛光山建立的佛陀纪念馆,规模之大、建筑之美、藏品之精,已成为台湾新的文化地标。
台湾佛教在入世化方面很成功。由於缺乏深度交流,不知各人生死解脱之法抉择如何。
四大佛教团体各有特色,各见其长。慈济基本为在家佛教团体,似乎有意淡化信仰,称佛为宇宙大觉者,其环保、赈灾给人印象突出。法鼓山依圣严法师余风运作。中台山,如其建筑,门庭高耸,壁垒森严,难窥其奥。佛光山出家众展现自信、欢喜、亲和。
三、台湾民间宗教信仰观感
民间宗教信仰,如妈祖、关公在台湾影响甚大,香火鼎盛,以劝善止恶为宗旨,说法多属亦仙亦佛。行天宫排队收惊人数众多,寺方同时十几人持香服务。虽人涌如潮,但秩序井然,稍然无声,虔恭肃穆。龙山寺有诵经、有念佛、有礼拜、有掷爻问卦,各据一隅,互不相妨。香炉中空,并无香灰,点燃香後整支直接投入香炉,甚为简便省时。
四、专修念佛道场观感
祖师说:同一念佛无别道,远通四海皆兄弟。同念佛故,所至皆感十分亲切、亲密。专修念佛道场目前普通规模较小,以台中本愿山弥陀讲堂最为富丽宏伟。
虽皆规模不大,人众不多,但住持及住众皆有信心,有道心,有爱心,有悲心,有理想,有韧性,如以果为喻,其它佛教为果肉,大而甘;念佛法门为果核,小而坚。然种子虽小,生气十足,生根发芽必赖其种,乃至能成参天大树,未来前途不可思议。
五、总结杂感
最感亲切的是在净土宗台北念佛会。
最有感触的是参观上人在台南的简陋净舍。
最惊喜的是获得星云大师的接见。
最开眼界的是台湾人间佛教的展开。
最启发思考的是人间佛教的未来走向。
最有意义的民间交流是拜访上人九十五岁的念佛姑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