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言:「情不重不生娑婆。爱不深不堕轮回。」就是因为我们有情执牵挂、不舍和贪婪,才生生世世辗转於这娑婆的世界。
《圆觉经》云:「诸世界一切种性,卵生、胎生、湿生、化生,皆因婬欲而正性命。当知轮回爱为根本。」也就是说爱欲之心,就是轮回的因。
在《增一阿含经》卷十二「三宝品」言:「世尊告诸比丘:有三因缘,识来受胎,云何为三?於是,母有欲意,父母共集一处与共止宿,然若无外识应来报,便不成胎。」这段话说明受胎,除了父母外,还要有外识(神识)前来参与才可。「神识」之所以来投胎,驱使它的力量就是爱欲心。
《佛说四十二章经》又云:「人从爱欲生忧,从忧生怖。若离於爱,何忧何怖?」是故贪执之心,即是我们有情凡夫的本体。圣道自力修行,需要除四心,所谓淫心不除,尘不可出,而弥陀正是看到我们都是有情众生,故以欲勾牵,後令入佛智。
《发趣论》言:不善心所,亦可以借由自然亲依止缘,成为善心所生起的助缘。情之不善心,易能成为善心的助缘,净土念佛,以情趣入,人都有情执,是故劝我们执持名号,以情绑定,佛光普照,唯摄念佛者,此有三缘:亲缘、近缘、增上缘。世间感情,不出亲情、友情、爱情,弥陀以此三情相摄,不舍有情众生。
亲情
父母与子——弥陀为父母,众生如其子
《维摩经》说:「譬如长者,唯有一子,其子得病,父母亦病,若子病癒,父母亦愈。菩萨如是,於诸众生,爱之若子。众生病则菩萨病,众生病癒,菩萨亦愈。」
《大经》佛言:「我哀愍汝等诸天人民,甚於父母念子。」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文:「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若子逃逝,虽忆何为?」
善导大师《般舟赞》言:「释迦如来实是慈悲父母,种种方便,发起我等无上信心。」
《大集经》言:「惟佛独是众生父,於烦恼火而救拔。」
《法华经》言:「三界无安犹如火宅,众苦充满甚可怖畏。……今此三界皆是我有,其中众生悉是吾子。而今此处多诸患难,唯我一人能为救护。」
《涅盘经》言:「如来等视一切众生,犹如一子。……譬如一人,而有七子,是七子中,一子遇病,父母之心,非不平等,然於病子,心则偏多。大王,如来亦尔,於诸众生,非不平等;然於罪者,心则偏重,於放逸者,佛则慈念。」
《妙法莲华经》言:「三界一切众生,皆是我子,我即是父。」
《法华经》中有一个穷子喻的故事,讲说走失在外的穷孩子,面对所乞讨的长者的富裕之家,却不知是自己的家。穷子见到长者身上,真珠璎珞充满,价值千万,庄严其身。他身旁还有很多僮仆,手执白拂侍立左右。穷子见到长者如是威德庄严,心生恐怖,便快速离去。
长者见到穷子,知道是自己的儿子,便派人追赶,想将穷子追回。穷子非常恐怖,担心被处死,长者令人以冷水洒面,促其醒悟。但穷子仍不醒悟,长者便放其外出乞讨。接着,长者巧设方便,使人请穷子来家里打杂做事,并一再善意引导,逐渐使其渐悟自己就是长者儿子,并最终继承了家产。
《楞严经》云:「众生迷本闻,循声故流转。」其实我们就犹如故事中的穷子,不敢认佛作父,不知弥陀成佛是为我之往生,弥陀建设的极乐世界是为我而建,是故穷子喻末偈言:
我本无心,有所希求,今此宝藏,自然而至。
无量珍宝,不求自得,而今乃知,真是佛子。
《大宝积经.富楼那会》言:「我本修菩萨道时,於众生中,犹如父母。以是因缘,当知如来,於诸众生,悲心深厚。」
如偈言:
如父母有子,始生便盲聋。
慈悲心殷重,不舍而养活。
子不见父母,父母常见子。
诸佛视众生,犹如罗睺罗。
众生虽不见,实在诸佛前。
子与父母——此乃弥陀为子,众生为父母
《大经》言:「为诸庶类,作不请之友;荷负群生,为之重担。……如纯孝之子,爱敬父母,於诸众生,视若自己。」
《梵网经》言:「孝顺,至道之法,孝名为戒。」「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我生生无不从之受生。」「菩萨应代一切众生受加毁辱,恶事向自己,好事与他人。」
弥陀救度十方众生,犹如纯孝之儿孝养父母,十方众生犹如病父母,弥陀孝儿荷负父母在肩不舍不离!
友情
古语言:「今日之友,明日之敌。」
世间之友如华如秤,好时插头,萎时捐弃於地。见富贵则附,贫困则舍。物重头低,物轻则仰。有与则敬,无与则慢。虚假不实之世,谁为吾之真友?
唯弥陀大悲不请、不舍、无条件,友而安之,利益我身,故云「不请之友」。
《无量寿经》言:「为诸庶类,作不请之友;荷负群生,为之重担。……如纯孝之子,爱敬父母,於诸众生,视若自己。」
唐译本《大宝积经·无量寿如来会》言:「荷担有情,为不请友。」
《佛说罗摩伽经》云:「普为众生,作不请之友。」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云:「常为众生,不请之友。」
《大庄严论经》卷十六又言:「能为诸众生,作不请亲友。名称世普闻,三界所尊重。」
卷七言:「婆伽婆三藐三佛陀,於一切众生作不请亲友,於四种姓都无偏党,略说如是。」
《胜鬘经》曰:「普为众生作不请之友,大悲安慰,哀愍众生。」
《大庄严论经》卷十一云:「不请之亲友,网缦皆覆指,相轮庄严手,一切皆恐怖,佛以手安慰,谁有上大悲,慈称满世间,皆是真济声。」
《维摩诘经》云:「众人不请,友而安之。」
往昔的时候,在海边的地方,有一只一身两头的共命之鸟,一头叫法;一头叫非法。有一天,当非法睡着的时候,法鸟醒来了,看见流水上面有一个甘果,甘果即非常美味的果;法鸟顺着水流,用嘴取来便想食;食之前心想:我要不要把非法叫醒,一起来吃这甘果呢?由於这只鸟是一身两头的,所食的东西都会落在同一个肚里;由於非法已经睡熟了,法鸟不想吵醒它,就独自吃了甘果,心想:我与它是同一个身体,我饱它也饱,所以根本不必把它叫醒。吃完甘果不久,非法便醒来了,发现法鸟的头上还留着果香,就追问道:「你的果香是从那里来的呢?」 法回答说:「因为你睡着了,所以我独自吃了甘果。」非法就怪罪於法:「你为什麽不唤醒我一起来吃呢?」法回答说:「因为你当时睡熟,而且我食你也饱,所以不想唤醒你。你这样怪我是不对的。」从此非法对法就心存芥蒂,有一天,当法鸟睡着的时候,非法见到一个毒果在水上漂来,非法引嘴把毒果吃下,二鸟同时中毒,颠狂昏乱,因为非法非常痛恨法鸟独食,所以今天吃毒果来报复,而且发毒愿说:「当来所生之处生生世世,共汝相害常共为怨。」法鸟回答说:「愿我生生世世,常共与汝为善友。」於是二鸟便同时毒死。这个非法就是提婆达多,而法鸟就是现在的释迦牟尼佛。
爱情
「爱河千尺浪,苦海万重波」,仅仅建立在两性与物质之上的情感是脆弱的、丑陋的、甚至是危险的。
这样糊涂的爱、凡夫的爱是六道轮回最主要的「发动机」。既然有糊涂的爱、危脆的爱,就肯定有觉悟的爱、坚固的爱,这就是诸佛的大慈与大悲。
慈悲是最圆满的爱,这份爱以菩提心为「发动机」,讲求无缘大慈、同体大悲,讲求恒常陪伴、普同摄受。
所以弥陀的爱,才是真正的大爱,是永恒不变的爱,是究竟了义的爱。凡夫有爱的需求,却没有爱的智慧;有爱的动力,却没有爱的「冰箱」。很好的一件爱的宝贝到了他的手上就变成了「糟糠」,很好的一个爱情的对象到了她的眼里就变成了「冤家」。
如果不想让这一份世间的爱情腐败变质,并最终成为六道轮回的因,爱情要和正确的人谈,要和圆满常住的人谈,而唯有弥陀才有能力将我们的爱发挥到极致,使其真正地圆满而光明。
净土门是「以情趣入」的。佛是我们永远的情人!人都有情执,怪不得佛让我们执持名号,怀感大师《释净土群疑论》卷四中言:「谓执心牢固之专修者,能往生於极乐国土。」执着於阿弥陀佛,如处异地的情人,彼此牵挂!异地恋最希望的就是早日见面,阿弥陀佛也是一直呼唤我们赶紧过去!
印光大师说我们要用「淫人思美女」的心来念佛。
像第六代达赖所言:「若将此心移学道,即生成佛有何难。」
古德言:「我佛世尊,一代时教,只为一切无情众生,说有情法尔。」
又言:「不俗即仙骨,多情乃佛心。」
真可谓:「世间能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楠公歌曰:「为身思君兮,是二心兮;一心为君兮,不思身兮。」
我净土宗亦然,以选择本愿念佛为宗:专念弥陀,不念余佛;一向西方,不向余方;专为後生,不为现身;吉凶祸福,不得毫动其念佛心也。所以不要在专念阿弥陀佛这里玩「出轨」哦。又夫妻之道,举案齐眉、夫唱妇随,「南无」者,即是一心追随也!
阿弥陀佛是我「老婆」,老婆一词乃禅林用语,於禅林中,指教导学人之态度亲切,殷殷叮咛者,称为老婆,其中寓有慈悲之意。又作婆子。此外,禅林对师家过度迫切、尽心之教法,称为老婆心切。略称婆心。这就是老婆禅,阿弥陀佛为救度我,大悲愍念、摄取不舍,是我真老婆,故我忆念,《法华经.寿量品》言:「心怀恋慕,渴仰於佛,便种善根,是故如来,虽不实灭,而言灭度。」
给大家分享一个有趣的故事—— 在唐朝的时候,有一个员外叫张镒。他有一个女儿叫倩娘,他把女儿许配给一个青年人,叫王宙。他们两个人是两厢情愿的,本来要相约白头偕老的。但是张镒反悔了,看上一个有钱的当官的,就把他女儿倩娘又许给那个当官的。这就没办法了,棒打鸳鸯啊,王宙就不得不离开。离开的那一天,他是坐船走的。船走了几公里,上岸的时候,突然听到有人在喊他的名字,他回头一看,居然看到倩娘也跟着他来了,他们就到四川去共同生活。大概生活了五年,生了两个宝宝。他们想家了,就回去见她的父母。他们回去也是坐船,到码头的时候,他们不敢马上回去,就让倩娘先留在船上,王宙先去打头阵,去探一下风声,万一被老丈人打了怎麽办?
王宙见到张镒就说:「我跟你女儿去四川生活了几年,为你生了两个小外孙,我们生活得很幸福。现在我们回来看望你了。」张镒一听,当场就对他大骂:「你简直是胡说八道!自从你走了之後,我女儿就一直重病不起,一直躺在床上,从来都没有起来过,怎麽可能跟你到四川去生活,还生了两个小孩?天方夜谭!」後来就派了一个管家,跟着王宙去看。管家到了船上一看,果然看到他们家小姐,还有两个小外孙,就赶紧跑回来报告。
他回来报告时,躺在床上那个病恹恹的倩娘就听到了,她本来五年都没有起过床的,现在突然变得很高兴,能爬起来了,於是就跟着管家跑到船那里去。船里那个在四川生活的倩娘也出来了,两个人一见面就合为一体,变成一个身体了。这就是「倩女离魂」的爱情故事。
《华严经》中记载,善财童子依止过许多善知识,有一位名叫伐苏蜜多的善知识显现为妓女的形象,凡是见到她或者与她说话、握手、接吻、拥抱的人都能远离贪欲,获得不可思议的三摩地。这位大菩萨的示现是极其特殊的,以妓女、淫女的身相来接引众生,而最终目的不是令众生沈溺欲海,而是入三摩地得证光明法性,解脱自在。
昙鸾大师在《往生论注》中提到有一位爱作菩萨,相貌很端正、很庄严,有的女人见到他就会生起贪爱染着心。但是佛经里面讲,对爱作菩萨生起贪爱心的人,或者生到天上,或者发起菩提心。这是非常神奇的。因为爱作菩萨曾数数发愿:「如果女人见我发起欲心,寻时得离,於女人身,得成男子,为人所尊。」有无量百千那由他亿众生,因为见到了爱作菩萨,发淫欲心,马上就命终了,命终之後转女成男。所以爱作菩萨就相当於大医药王,谁不尊敬?虽生欲心,但是能转女成男,甚至发菩提心,这是非常神奇的。
《维摩诘经》说:「或现作婬女,引诸好色者,先以欲钩牵,後令入佛道。」因此,有些人表面上看很低劣,说不定这也是佛菩萨利益众生的方便示现。在佛门中也有一段美好的爱情佳话:佛的弟子阿难尊者因相好庄严,被摩登伽女所见,深生爱慕而不能自拔;令其母念咒想成就美事,被佛所派遣之文殊菩萨解除魔咒带回僧团。摩登伽女并不放舍,佛陀善巧引导令其出家,後不久即证得阿罗汉果,很多的比丘见到她都很惭愧!佛陀以其神通了知,摩登伽女在以前五百世中都是阿难的妻子,而且每一世都相敬如宾,互敬互重。更有趣的是他们俩都是好的佛教徒。所以今世一见钟情,非常亲切,显得与众不同,难分难解。
净土法门以情趣入,正是为有情凡夫而设的法门。普愿天下有情人,同往佛国证无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