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节中与佛文、佛迎等一同前往佛深处小聚。途中闲聊,从佛迎那得知,她的一位朋友学净土,竟然对於净土的自力与他力茫然无知,说:「自力与他力之分很重要吗?与往生有很大关系吗?」
自力与他力不分,首先是对救度我们的佛——阿弥陀佛根本就不了解;其次是对净土宗的教判或者直接忽略,或者根本就没学,因而不知教判的意义所在。教判不清,修习的道路抉择会出现很大偏差,而行持必偏,最终导致往生不定,不得不引起警醒。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教判是佛教传入中国後,中国的祖师大德为了让後之学者能够在佛陀纷繁众多的教法中,找到一条适合自己根机的修学之路,而逐步发展起来的,是佛教在中国发展壮大的一个独有现象。有了教判,可以让我们在学佛中少走很多弯路。
在正确理解并依准经文的基础上,净土宗的教判就是我们净土行人往生极乐的航标:能保证我们择法对机,专一而不杂;能保证我们沿着世尊的教法勇往直前,不被干扰;能保证我们达成一生都向往的安乐国土之心愿。因此,不可不知,不可不学!
什麽是教判呢?教判又告诉我们什麽呢?对於我们念佛往生又有什麽帮助呢?
教判,说白了就是判定某个宗派在佛教中的相状、内容、行持方法,以及获得果益等的说明。
净土宗的教判是非常完备和详细的,航标指路作用显明而清晰。比如净土宗的相状是大乘佛法之顿教,也就是说,修习净土宗可以非常快地获得成就。善导大师在《观经疏》中有过判定:
问曰:此《经》二藏之中何藏摄?二教之中何教收?
答曰:今此《观经》,菩萨藏收,顿教摄。
当然,比起其他大乘教法,可以毫不客气地说,净土宗是顿中之顿的教法,因为它是阿弥陀佛把所有无上功德全部赠与苦难众生,只要称念就可以成就的教法。
关於教判,我们看龙树菩萨首先对世尊的教法有怎样一个行判:
佛法有无量门:如世间道,有难有易;陆道步行则苦,水道乘船则乐。菩萨道亦如是:或有勤行精进,或有以信方便,易行疾至阿惟越致者。
这是告诉我们什麽呢?显而易见,这是告诉我们求证佛道有难易二法,就如同世间行道一样,走路就很苦,而乘船则很快,可以快速到达不退转地。当然,龙树菩萨还告诉我们快速达到不退转地的方法:
若人欲疾至,不退转地者,应以恭敬心,执持称名号。
当我们知道求证佛道有易行道,我们还会走难行道吗?
承接龙树菩萨的教判,净土宗基础理论的奠基人昙鸾大师在《往生论注》中又举出了在五浊恶世修行困难的五种原因,其中第五种原因即是「唯是自力,无他力持」。原文言:
难行道者:谓於五浊之世,於无佛时,求阿毗跋致为难。此难乃有多途,粗言五三,以示义意:
……
五者唯是自力,无他力持。
又言:
易行道者:谓但以信佛因缘,愿生净土,乘佛愿力,便得往生彼清净土;佛力住持,即入大乘正定之聚,正定即是阿毗跋致。譬如水路,乘船则乐。
昙鸾大师进一步说明自力求证佛道是难行道。而信佛因缘,愿生净土,凭借佛力得生阿弥陀佛清净国土则是易行道。有佛力的住持,当即进入大乘正定不退转之地,如同乘船那样快速必达。这就是自力与他力的分野。难行与自力,易行与他力,我们学佛如何抉择还用说吗?
在净土宗理论中,自力修证与佛力救度完全不是一个概念,毫无可比性。我们到某地旅行,自行走路和乘交通工具可以相比吗?可以相混吗?我们不可能同时做到既在走路也在乘车吧?对於世间的事情我们还可以进行有理性的、有逻辑的分析判定,怎麽到了学佛出世间法就思维混乱了呢?世间法都不能成立的说法,难道在出世间法上就能行得通吗?别忘了,出世间法是远胜世间法的。
自力与他力不分,这有两个层面的问题:
其一,是不知道我们往生靠的是什麽。以为我们往生虽然有阿弥陀佛的愿力,但是念佛还是要靠自己所谓的「精进功夫」,或者需要拼凑凡夫的有漏功德为往生添砖加瓦,才能有把握,有这种想法的念佛人还挺多。有了这种想法,自然也就觉得自力与他力之分不重要了,反正也要自己使劲,进而也就认为对往生影响不大。如果这种观点成立的话,那麽就会出现一个谬论,说明阿弥陀佛的佛力还不那麽令人信服,还需要凡夫再补充做点什麽,甚至还有更高的要求才能往生,比如要先做好人啊,要念佛功夫成片啊,要有清净心啊等等,方能往生,人为地设定阻碍往生的条件,误人误己。自己嘴上说信佛,可是到了事实上,凡夫的骄慢就显现出来,对於佛力还是不信,否则也不会出现上述所说的现象了。而上述观点还带来了凡夫不专一念佛行持的变化,也就是善导大师所说的杂修杂行。
其二,是不知道如何往生。把能否往生的注意点放到了凡夫身上,拚命地用「我执」去杂修杂行,而不把往生的希望寄托於佛,不知他力(佛力),就不知道我们出离要靠佛力。我们就不会客观地自审根机,灭除骄慢,舍下我执而专一念佛,就会无视机深信,当然也就不会有法深信。相反,就会东听西看,行持不专而杂乱,最终导致善导大师所说的「百时稀得一二,千时稀得三五」这样难以往生的结果。
我们还能说自力与他力之分不重要吗?还能说「自力与他力之分对於往生净土有什麽关系」这样的话吗?关系非常重大啊!大到我们所学佛法能否对机而获大利益的问题,大到我们今生能否顺利摆脱轮回的纠缠而出离生死的问题,大到我们能否顺利达成往生成佛心愿的问题。
同样,净土宗的法脉祖师传承到了道绰大师这里,大师将求证佛道判为两种方法:一为圣道门,二为净土门;并指出末法时期起行修道难以成就。何为圣道?靠自力修戒定慧求佛道也。何为净土?靠佛力得佛果,是为净土。大师言:
其圣道一种,今时难证。一由去大圣遥远,二由理深解微。是故《大集月藏经》云:「我末法时中,亿亿众生起行修道,未有一人得者。」
大师还指出:
当今末法,现是五浊恶世,唯有净土一门可通入路。是故《大经》云:「若有众生,纵令一生造恶,临命终时,十念相续,称我名字,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道绰大师教判的两条学佛道路告诉了我们最终的结果,那就是修习圣道根本就无法成就,末法时期五浊恶世只有净土一门才是我们的入路之门,并以第十八愿取义文显明了念佛成佛之果。泾渭分明,难易彰显,拨云见日,後人受教。
净土理论的发展到了善导大师这里终於成熟了,大师开宗立教,终於把弥陀救度清晰、明朗、广泛地弘传开来。大师在《观经疏》中的要弘二门判言:
其「要门」者,即此《观经》定散二门是也。定即息虑以凝心,散即废恶以修善:回斯二行,求愿往生也。
解释了定心和散心修行者回向求往生也是阿弥陀佛第十九愿救度的对象,这还是凭借佛力达成的,哪有一点自力的影子?
大师坚定有力地判言:
言「弘愿」者,如《大经》说:一切善恶凡夫得生者,莫不皆乘阿弥陀佛大愿业力为增上缘也。
不管你是善凡夫还是恶凡夫,能往生阿弥陀佛西方净土都是阿弥陀佛的大愿业力所为。大师言说视同佛说,我们必须知道。
上述所言,皆是净土宗祖师教判的内容与对佛法的判定抉择,我们从祖师教判中获益良多啊!
净土宗教判是祖师大德求证佛道、认知佛法的智慧结晶,是净土宗教法的宝贵财富,是我们後之学人的指路航标,是我们判定净土宗知见是否正确的准则,为我们往生之路保驾护航。
正是:
西方极乐何其远,
释迦发遣弥陀唤。
祖师教判来护航,
念念称名把家还。
佛成
二0一九年十月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