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弥陀经》乃「一代结经」,是「令五浊恶人当生成佛」的经典,此法门难说难信,释尊说:「我见是利,故说此言」,故《阿弥陀经》又是「无问自说」之经。
《法事赞》云:「 释迦如来成正觉,四十九载度众生,五天竺国皆行化,邪魔外道尽归宗。」释尊四十九年的说法,卷归「今经一时」《阿弥陀经》的法会,释尊出世的本怀,就是为了讲净土法门,让一切凡夫能够成佛。
释尊将入涅盘,悲愍众生,并将五浊众生之苦儿,托付给无量光无量寿的南无阿弥陀佛。如此重要的一部经典,在佛身边的声闻众和菩萨众,於这场盛会的角色是如何?他们重要的任务是什麽?
一、声闻众之内涵
《法事赞》云:
如来教法元无二,正为众生机不同。
一音演说随缘悟,不留残结证生空。
或现神通或说法,或服外道灭魔踪。
自利一身虽免缚,悲心普益绝无功。
灰身灭智无余证,二万劫尽复生心。
生心觉动身还现,诸佛先教发大乘。
众等回心生净土,手执香华常供养。
《阿弥陀经》云:「一时,佛在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大比丘僧」,就是指声闻众,即是阿罗汉。从佛转轮,广利人天,故为「众所知识」。
《法华经》云:「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於世」,释尊所说的一切法,以「众生成佛」为目的,故说「元无二」—–即成佛大法。随其因缘所悟有深浅,根机的不同,因此有的众生成为阿罗汉。
从自利来讲,阿罗汉免除了轮回的系缚,但无法发起大悲心而利益众生,故说「悲心普益绝无功」。当阿罗汉证入灰身灭智,进入无余涅盘,经过二万劫後,心念又觉动如同死灰复燃一样,外在的山河大地、个人身心世界立即显现出来。诸佛就来教导他们,指出这不是究竟的涅盘,教导他们要发起大乘心。
《弥陀要解》云:声闻居首者,出世相故,常随从故,佛法赖僧传故。
声闻众放在前面有三个理由:
1、「出世相故」:声闻众皆是出家众,显现出世之相,代表清净幢相,是解脱的标志。2、「常随从故」:这一千二百五十人,是经常跟随释迦牟尼佛的,且不相舍离。3、「佛法赖僧传故」:佛法在世间传承,须依靠声闻众,因具有这样的任务和责任,所以把他们放在前面。
《弥陀要解》云:今是「无疑解脱」,故名「大」。又本是法身大士,示作声闻,证此净土不思议法,故名「大」也。
「无疑解脱」,故名「大」,阿罗汉皆深信佛力,深信名号功德,所以称「大阿罗汉」。《阿弥陀经》中的声闻众非实声闻,乃法身大士方便示现,以示回小向大之义,欲导一切声闻归向净土。
二、菩萨众之内涵
《法事赞》云:
菩萨大众无央数,文殊师利最为尊。
发大慈悲行苦行,不违弘愿度众生。
或现上好庄严相,或现上好庄严身。
含灵睹见皆生喜,为说妙法入真门。
十方佛国身皆到,助佛神化转法轮。
众等回心生净土,手执香华常供养。
菩萨众以文殊师利菩萨为首,都是大慈悲者,乘着因地伟大誓愿来度众生,他们如何度众生呢?「或现上好庄严相,或现上好庄严身」—–这是以身相度众生。或现上好庄严身:指「总相」,或现上好庄严相:指「别相」,所谓三十二相、八十种好。
各宗皆以本宗法门为真门,净土宗来讲,「为说妙法入真门」就是导归入净土。菩萨累劫修行,内怀智慧和慈悲,所以感得相好庄严。有情众生看见菩萨的庄严相好,众生见之生欢喜心,菩萨为他们演说妙法,引导进入净土法门。
《阿弥陀经》的菩萨众,有的说法度众生,有的助佛神化度众生,大菩萨分身无数,在十方世界协助十方世界的诸佛,这就是「助佛神化转法轮」。
《弥陀要解》云:菩萨居中者,相不定故,不常随故,表中道义故。
为什麽菩萨众放在中间呢?由於「相不定」,有的现出家相,有的现在家相。「不常随故」,菩萨不是常随佛一起的。「表中道义故」,菩萨是空有不二,不住生死,也不住涅盘,住於中道,所以菩萨众就放在中间。
三、开显无生净土门
《法事赞》云:
佛与声闻菩萨众,同游舍卫住只园。
愿闭三涂绝六道,开显无生净土门。
净土门叫作「无生净土门」,阿弥陀佛的净土,是无生无灭的境界,也就是涅盘的境界、无生的法门,是大乘法门中最极殊胜的法门。《阿弥陀经》中的大阿罗汉,还有文殊师利等大菩萨和释尊游化在舍卫国,住在只园精舍,目的是「愿闭三涂绝六道,开显无生净土门。」
从声闻众、菩萨众的内涵,皆发愿往生速成正觉,及启人信心,导归净土的悲心。而他们更重要伟大的任务,就是追随释尊,助佛神化,开显无生净土门—–将危险六道轮回的门关闭,把安乐之门打开,带众生回归极乐,令众生得到成佛的利益。
四、大悲救凡,齐入报土
《法事赞》云:
人天大众皆来集,瞻仰尊颜听未闻。
见佛闻经同得悟,毕命倾心入宝莲。
「人天大众皆来集,瞻仰尊颜听未闻」,指出《阿弥陀经》「正当机众」是「人天杂类」,在《阿弥陀经》法会进行中,天道、人道众生,还有无量的众生,专心一意仰观释尊之尊德,听此未闻殊胜的教法—–净土一佛乘圆满的教法。
「见佛闻经同得悟」,就是愿生净土,不退成佛。随着释尊的圆音开演,接受阿弥陀佛的救度,愿往生净土,不退成佛。人天及凡圣皆同愿往生,诸大阿罗汉及菩萨众,同样发愿往生净土,不退成佛。说明我们现在「闻说南无阿弥陀佛」,只要愿意往生也能成佛,即是「同得悟」的意思。
《阿弥陀经》「六成就」之「众成就」有三:1、声闻众: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2、菩萨众:与如是等诸大菩萨,3、杂类众:及释提桓因等无量诸天大众俱。声闻众包括缘觉乘,杂类众中就有人乘、天乘,「见佛闻经同得悟,毕命倾心入宝莲」,说明人乘、天乘、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都能往生净土成佛,彰显「五乘齐入」,报土成佛。
《观经四帖疏》〈玄义分〉云:「正由托佛愿以作强缘,致使五乘齐入」。《净土宗根本义》云:「五乘齐入」之「齐」,有「总」、「别」二意,「总」:不论根机,不论圣凡,不论善恶,唯依佛愿得入高妙报土。
「别」者有二意,齐上与齐下。
「齐下」者:三乘之上机,同凡夫之下机往生。
「齐上」者:凡夫之下机,同十地之上机入报。
「齐」,显示他力一因一果,「一因」,是说五乘皆依托弥陀本愿力,《往生论注》说:「同一念佛,无别道故」,进入弥陀报土,唯专念弥陀佛名—–指出净土宗特色「本愿称名」。「一果」指出五乘齐入弥陀报土,同证无为涅盘法身—–指出净土宗特色「凡夫入报」。
慧净上人开示说:我们能遇到弥陀救度的法门,在今生就解脱轮回,这不是自己的力量,是蒙弥陀十劫以来以调熟光明不断调御成熟我们信心念佛。
我们是《阿弥陀经》法会的「正当机众」,我们能得人身,又遇到净土法门,不能再错过疾速成佛的净土法门,体会阿弥陀佛永恒救度的深恩,应当依善导大师教导所行:
自信教人信,难中转更难,
大悲传普化,真成报佛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