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心一决定,当晚便往生」的启示(下)
案语一、阿弥陀佛第十八愿:
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
第十八愿善导释:
若我成佛,十方众生,愿生我国,称我名字,下至十声,乘我愿力,若不生者,不取正觉。(观念法门)
善导大师所解释的「乘我愿力」四个字,是非常的关键的。
一般人念佛,认为不完全是「乘弥陀的愿力」,认为虽有阿弥陀佛的他力,也要有自己的自力,自他二力和合才能往生。这样讲的话,问题就来了,自己的力量有没有?够不够?达不达到标准?也就是会像这位居士所讲的「我虽然念佛,可是妄想烦恼还很多,还不能一心不乱」。这样的想法,显示出他认为还要靠自己的力量,也就是误认为,要有一心不乱的力量,要能够降伏烦恼或者是杂念。可是,并不是这样的。
自省:我们能达到禅定或心一境性的一心不乱吗?能降伏烦恼吗?如果能,那靠自己的力量不就可以出轮回了吗?就是因为我们没有这种力量,才要靠阿弥陀佛的力量;就因为阿弥陀佛晓得我们没有力量,才会完成「若不生者,不取正觉」的这种功能、功德、力用。所以善导大师就解释,十方众生──不管圣人、凡夫、善人、恶人,只要念佛,就是「乘佛愿力」,就「必定往生弥陀净土」。
善导大师对於第十八愿的解释非常的多,在这里只有引用一段。
这段第十八愿的解释文是在善导大师「五部九卷」着作中的《观念法门》。第十八愿共三十六个字,善导大师所解释的这一段文字共三十二个字,可说每一个字都扣紧第十八愿。只是第十八愿所讲的「至心信乐,欲生我国」八个字,善导大师用「愿生我国」来做为结论性的解释;「至心信乐」没有解释出来,表示只要「愿生我国」就可以了;「乃至十念」善导大师解释为「称我名字,下至十声」,之後就是「乘我愿力,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至於第十八愿所讲的「唯除五逆,诽谤正法」善导大师就没有解释。也就是说,「唯除五逆,诽谤正法」不成问题。如果要推究「唯除五逆,诽谤正法」,那谁是这样的众生呢?「唯除五逆,诽谤正法」是指谁呢?其实就是指我们、就是十方众生。十方众生就是「五逆诽谤」的众生。这个道理已在前面稍微解释过了。
案语二、「执着力,向心力」:
执着力、向心力在娑婆,报已尽仍在执着,拖延、拉扯。
事证一:香港老太的医学奇蹟--生命执着力。
执着力、向心力在极乐,报一尽即生极乐,不拖延拉扯;
事证二:决定往生,立即往生
这是要说明,虽然娑婆报体已经临命终,但还在执着、拖延、拉扯。这执着、拖延、拉扯的原因有两种:
第一种,是自己。自己还不想往生,因为人都有一种爱──「自体爱」。「自体爱」就是我执,也就是第七识的我见、我慢、我痴、我爱,爱自己、爱自己的身体,爱自己的生命。因为爱自己、爱自己的生命,也间接的爱自己的所有--丈夫是自己的,太太是自己的,儿女是自己的,财产是自己的,这个叫「境界爱」,爱自己今生在这世上所拥有的一切,这个就是「执着力」。有执着力,就有一个向心,这个叫「向心力」。这个执着力、向心力,一般人来讲,都是在娑婆世界,所以即使快要断气了,还再执着,这是自己。
第二种,是家人。家人舍不得放手,舍不得让亲人离开,要求医生要尽量的急救,这样就是在拖延、拉扯。报已尽而仍在执着,导致对方痛苦,家人劳累,也浪费医疗资源。
事证一,香港老太的医学奇蹟--生命执着力。
香港有一位老太婆已经病入膏肓,不能吃、不能喝,点滴也打不进去,已经奄奄一息了,医生判断生命不会超过一个星期,但这位老太太非常挂念远在南美洲的儿子,她的亲友到处寻找她的儿子,等到联络到她的儿子,办好手续回到香港,和母亲见了最後一面,老太太才安详的断气。这样的过程,拖延了五个月,医生都觉得非常讶异,不吃、不喝、点滴也打不进去,生命竟然能够拖延那麽久,所以说这个是超越医学的奇蹟。
这个就是执着力,因为她的向心力在他的儿子,所以迟迟不肯断气,这一种执着产生意志,使他的生命就这样的维持,到了他不执着了,放下了,就断气了。
「执着力、向心力在极乐,报尽即生极乐,不拖延拉扯」,就像上述这位医院中癌末的病人一样,晓得自己既然可以往生了,为什麽还要在医院受苦?
事证二:决定往生,立即往生
南投县竹山镇有一个莲友,她常常参加助念,白天晚上都不辞辛苦。她的母亲因为没有佛法信仰,而且知见不正确,责备她说:「助念不好,亡灵会跟随着你回来;如果你要去助念,就不要回家里来。」这个莲友晓得妈妈没有正确的信仰,这一种想法是迷信的。
她的妈妈已经八十几岁,住在乡下的三合院里,妈妈住一边,叔叔和婶婶则是住在隔壁的房间。其他的亲戚也都住在附近。
妈妈平常都是早起的,有一天将近九点了还没有出房门,她的叔叔、婶婶觉得奇怪,去敲门,也没有反应,心中预料可能发生什麽不测,所以就请里长过来,也请消防人员撬开房门,结果看到老人家昏迷在床上。立即送医院急救,医生检查後说是脑充血,建议家属,已是八十几岁的老人了,不用开刀,开刀也好不了,徒增痛苦。
当时正值新冠疫情期间,病房只能留一个亲属陪伴,这个女儿就一个人在医院陪伴母亲,握着她妈妈的手说:「妈妈,我们来念佛,靠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出现,你就跟他往生极乐世界。因为您脑出血,不能开刀,不能治疗,只能在医院等待死亡。」之後就握着妈妈的手念佛。
当天下午三点钟,她回家和家人讨论後事的安排;五点钟又回到医院念佛。到晚上七点多的时候,妈妈醒过来了,而且跟着念了一句「南无」。念完「南无」二个字时,立即断气。
这位莲友一直有注意老人家血压的情况,本想指数若降到80,就要送母亲回家安然等待往生。她妈妈原本的血压值都是正常的,直到念出「南无」两个字时,当下指数从163降到0,立刻断气。这个就是立即往生,没有经过拖拉。
为什麽能够立即往生?我们可以推想,她妈妈应该觉悟到已治疗不好,在医院只是拖时间,不仅自己痛苦,家人也会身心疲累,平常女儿告诉她,有阿弥陀佛,有极乐世界,既然这样为什麽不往生极乐世界呢?
也就是说,「一入耳根,永为道种」,虽然平日她妈妈不相信,可是这一些观念她已经听进去了,逢缘遇境,种子就会现形,所以决定往生,立即往生。
案语三、王调木老居士往生前的不当急救
王调木老居士是我们净土宗台北的志工净好的父亲。老居士生於民国元年11月16日,也就农历7月7日,往生於民国82年12月28日,正当农历11月16日,弥陀诞的前一天凌晨三点往生,享寿八十三岁。
老居士从年轻的时候就已经学佛念佛,也曾经带着净好到寺庙拜佛。可是老居士一直到往生前都没有皈依。为什麽呢?因为老居士皈依有几个条件:第一,必须是台湾人;第二,必须是男众;第三,必须是专修净土;第四,会讲台语;第五,会讲经说法。
老居士晚年之後,每天都会到佛堂念佛拜佛。
往生前两个月,常对净好说:「我来日不多,赶快帮忙找寻一位台湾人懂台语且专修念佛的男众法师皈依。」但是始终不知道这样的一位法师人在何方,因此每当礼佛,唯有祈求临命终时,得蒙弥陀接引,能无障碍往生极乐净土。
往生前一个月,老居士的媳妇发现公公在佛堂昏迷了,立刻叫救护车,送到三军总医院急救。老居士被急救醒来後,就很感叹的说:「哎呀,再两个小时,阿弥陀佛就要来接我了,你们怎麽把我送到医院?」
既然住在医院,身体老迈器官衰竭,儿女们很心疼,请医生做种种检查与治疗,就在医院住了一个月,也就在那时候遇到了我。
为什麽遇到我呢?民国八十二年(1993),我父亲也因病住进三军总医院。有一天,黄秀雄居士与郑居士到医院来探望净好的父亲,从走廊经过时看到在病房中照顾父亲的我,就向我合掌问讯,简单谈话之後,就聊起了信仰的话题。我就跟他们讲解善导大师的净土法门,也就是弥陀慈悲、平等、主动救度的内涵,对方也是念佛人,一听之後法喜充满,因此就请我一起去探望老居士。因为我是台湾人能讲台语,专修念佛的男众法师,因此老居士很欢喜的请我为他皈依,因为这样,我跟王调木老居士,以及净好的家人,才结了这个佛缘。
从此每天晚上我都会去探望老居士并且谈谈净土教理,然後就跟家属在旁边念佛。但其实对老居士来说,他是已经往生决定的。同时在这期间我曾问老居士,阿弥陀佛是否来过?老居士表示来过二次,一次站立,一次乘莲花座。
有一天,老居士要净好翻阅病房墙上的日历给他看,当翻到十二月二十八日(农历11月16日)时,以手示意停止。而往生之日正是十二月二十八日,凌晨三点三十分,也就是弥陀诞的前一天。老居士往生之後,脸色非常红润,面貌很慈祥,入殓的时候全身柔软如绵。
不过在这里要跟大家特别说明的是,老居士离开医院之前是被急救无效才送回家的,而气力衰竭的老人家在被压胸部急救时,都难免会有痛苦的显现。其实老居士既然往生极乐已经确定了,应该可以提早离开医院回家来安然往生的,但由於当时净好的姊弟们还没学佛,而请医生要尽量急救,希望多延长生命,结果是不但不能延长生命,反而让父亲枉受痛苦。
这就是前面所讲的:家人舍不得放手,舍不得让亲人离开,要求医生要尽量的急救,这就是拖延、拉扯。报已尽而仍在执着,结果就是对方痛苦,家人劳累,也浪费医疗资源。
我们再回过头来解说。
老居士本来可以寂静安然的往生,为何还要经历住院再受折磨?我想这固然有家人的因素,但最後都有阿弥陀佛慈悲的护持与巧妙的安排,这可以由事後的发展来做几点分析说明:
一、排除疑惑引导学佛:如果当天在家里的佛堂往生,对自己固然圆满往生的大愿,但是那时家人也没在身旁,而且,家人除了净好之外都没有学佛,会误以为老居士一生学佛念佛,何以不能在家人环绕之下寿终正寝,而却突然昏迷去世,这样是否有往生极乐世界呢,恐怕会有这种怀疑。那麽,送到医院後,在住院中两次见佛与预知时至,以及往生的瑞相,正可化解家人的疑惑,并且度化家人也学佛念佛。
二、让老居士得偿皈依宿愿。
三、引导净好与净土宗结缘,净好因此一直以来对教团非常的护持。
四、当初在医院所遇到的黄秀雄居士,也因为这个因缘而接触了这个法门,之後带动当地的莲友学这个法门,不久之後成立了木栅念佛会。念佛会的一位莲友也在我们净土宗教团出家,也承当自信教人信的弘法布教的天职。黄秀雄居士的文笔很好,为了推广净土法门,也写了几本净土宗教理的书与大众广结弥陀救度的法缘。
五、我父亲於隔年(1994)农历11月11号往生,也就是弥陀诞前七天。由於当时我刚从日本回来不久,认识的莲友不多,幸好有黄秀雄居士带领一团莲友过来协助助念、告别式法会,圆满了我父亲的一切後事。
我想老居士最後在医院一个月当中,圆满了这几件殊胜难得的事。至於最後急救的不舒服,丝毫不影响弥陀的救度,也丝毫不影响老居士的往生。
前面提到的荣总这位癌末病人,他因为没有机缘接触到纯正的净土法门,导致他虽然一生精进念佛,却一直存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可是最後遇到了善知识讲解纯正的净土法门,结果当天晚上就欢喜地往生了,这就是显示出善知识的重要。
假设当时去关怀、为他开示的人说:「你还有烦恼妄念,还不能达到禅定上一心不乱的功夫,这样不能往生,只是培福,就等下辈子继续修行……!」如果是这样的开示,反而障碍了往生大事。
案语四、讲者的摄受力:受人敬重,教理通达,明确果断。
讲者要有摄受力。净根法师他那时已经现出家相,是以出家人的身分穿着出家人的服装前往,单单这样的身分就有摄受力,也会被人敬重;假设是个居士穿居士服去的话,摄受力与敬重度就不会那麽高。
还有「教理通达,明确果断」。虽然是出家人的身分,但也要教理通达,并且明确果断地传达。也就是,要坚定的说念佛绝对往生净土,念佛必定往生净土,念佛往生净土是阿弥陀佛的誓愿,是千古不易的定案。要铿锵有力的宣讲这种令人信心决定的信息,让人一听便心中豁亮,而心开意解,同时信心决定。如果教理不怎麽通达,自己的信心就会若存若亡而飘浮不定,所讲的话就不俐落不明确,就缺乏穿透力,就会模模糊糊、模棱两可,认为或许可能往生或许不能;不能明确果断、斩钉截铁地解说念佛必定往生净土的道理。
所以念佛法门中真正的善知识必须是修学本门的善知识。
案语五、闻者的心态:生死观、无常观(真剑胜负、真枪实弹)。
唐‧卢纶: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前一段是就讲者的摄受力来说,这一段则是就听者的心态来讲。听者应该具有怎麽样的态度呢?这位癌末病人一听到纯正的净土教理当天就往生了,他当时所听的教理也只不过短短几十分钟,结果,当下安心,当天就往生了。所以听闻这个法门的心态是什麽?就是「两观」——生死观、无常观。
什麽是「生死观」?就是晓得有生死轮回,同时死了要再得人身不容易,所谓人身难得;既然人身难得,而且往往会堕落到三恶道,岂不是很严重!这个叫「生死观」,把生死轮回看成是一件无比重大的事情。
「无常观」,既然下辈子未必能够再当人,往往都在三恶道,那对我们来讲,并不是说还有十年、二十年、三十年、五十年,不是!无常就是死,死是随时临临摆在我们面前的。
佛门晚课中有一段〈普贤警众偈〉:「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大众!当勤精进,如救头燃,但念无常,慎勿放逸!」这个就是提醒我们要生起生死观、无常观,所谓「生死事大,无常迅速」。
生命就如石火电光,无常大火在头上燃烧,应该早日寻求出离生死大海之道。
房子已经着火了,不可没有强烈急迫感。不要心存侥幸,以为今天过了还有明天,今年过了还有明年,却不知人命无常,生命在呼吸间,由不得人。晴天备伞,白天备烛、今天必须预备好。
道绰大师《安乐集‧第二大门》(《圣教集》395页)以无常观与罪恶观,譬喻念佛人的心境说:
譬如有人,於空旷迥处,值遇怨贼,拔刀奋勇,直来欲杀。
此人径走,视渡一河。未及到河,即作此念:
我至河岸,为脱衣渡,为着衣浮?
若脱衣渡,唯恐无暇;若着衣浮,复畏首领难全。
尔时但有一心作渡河方便,无余心想间杂。……
称名亦尔,但能专至,相续不断,定生佛前。
善导大师《观经疏‧散善义》(《圣教集》657页)以「二河白道喻」,譬喻念佛人历程的三定死说:
当时惶怖,不复可言,即自思念:
我今回亦死,住亦死,去亦死;一种不免死者,我宁寻此道向前而去。
既有此道,必应可度。
作此念时,东岸忽闻人劝声:
仁者,但决定寻此道行,必无死难!若住即死。
又,西岸上有人唤言:
汝一心正念直来,我能护汝!众不畏堕於水火之难。
此人既闻此遣彼唤,即自正当身心,决定寻道直进,不生疑怯退心。
因此,现在就要信受弥陀救度,专称弥陀佛名,愿生弥陀净土。不等明天或未来。
对这位癌症的莲友来说,不用等别人提醒他要有生死观、要有无常观,为什麽?对他来讲,他已经是面对生死,可以说是活在没有明天的日子,所以他不用去观想生死、观想无常。因此,他在听净根法师开示时,是怎麽样的心情呢?——「真剑胜负」,是真刀真枪对决的。
有当过兵的人都知道「演习」这个科目,演习的时候大家的心情是怎麽样的呢?往往想找一棵大树,然後在树下乘凉,是那一种心态,因为不是实战,不是真枪实弹的战争;即使是真枪实弹的演习,心理上也晓得不会真的伤人,所以心理上是松散的。但是,如果与敌人真枪实弹打战的话,会怎麽样呢?全身细胞会都警惕起来,这个就是「真剑胜负」,「真剑胜负」不是中国的成语,是日本话,就是しんけんしょうぶ。用真刀真剑做胜负的比赛。不是你死就是我亡,是存活的关键,所以会卯尽全身心力来应对。
听闻这个法门,也要有这样的心态。在那种深刻生死观、无常观的情境下,不可能一边听闻这个法门,一边含着口香糖,或者是手中挥扇,或者心不在焉的东看西看,不会这样的。一定是全神贯注,要听清楚念佛到底能不能往生?往生原理是什麽?真的还是假的?
就比如,别人欠我们一千元,说七天後会归还,我们不太会放在心上,因为金额不大,有还没还对自己丝毫没有影响,如果没有如期归还,顶多算是欺骗。但假设今天我们犯了国法,除非有人能拿十亿出来调解,否则必定是死罪。那听说有一位大富长者,心地很好,十亿对他来讲不算什麽,只要我们拜托他,他就可以为我们调解。但即使是这样,我们一定还会怀疑:「真的吗?有这麽好的人吗?他如果帮我,我就有生命,他如果不帮我,我的生命就没了……」还有七天,所以天天都在不安、都在等待,没到第七天这个心是不安的不定的,也就是还不能信心决定,人都有这种烦恼的疑情心。与自己生死有相关,肯定会有「信」跟「疑」的来回激荡,所以在听闻这个法门的时候,一定是认真再认真,确认再确认。
就像我当初看到善导大师的法语「众生称念,必得往生」,我就在想:「真的是这样吗?如果是这样的话,太容易太便宜了,人人都往生!不管出家在家,不管什麽人都能往生!真的是这麽容易吗?我一定要追究到底。」但是台湾当时还没有人在弘扬这个法门,也看不到这方面的着作,反而只有日本保留了善导大师的教法,而且发扬光大,因此我一定要到日本去追根究柢,因为这个关系太重大了!这个就是生死观、无常观。
所以我就引用唐朝诗人卢纶,描写西汉李广将军一个事蹟的一首诗:「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林暗草惊风」,一片丛林中,晚上黑暗无光,草被风吹动,那个时候直觉是老虎出现。
「将军夜引弓」,将军就引弓拉箭,嗖!往老虎的地方射去。当下风平草也不动了,直觉老虎被箭所射中了,就转身回去了。如果老虎没有被箭射中,扑上来的话,命就不保了,所以他面对老虎时是生死对决的,射箭的时候是卯尽全身力量的,只是天已暗黑,就等明天再来看看吧。
「平明寻白羽」,黎明的时候,来找这一支箭。
「没在石棱中」,哎呀!不是射中老虎,是射进一颗大石的棱角里。将军当时惊讶:我的力气有这麽大吗?再试看看,结果一试再试都射不入石头中了。
为什麽会这样?对境不同了。昨天的对境是直觉对方是老虎,而现在的对境是石头,射入石头中对自己并没有好处,即使没有射入石头对自己也没有害处,所以不会从内心卯尽全身气力。
第十八愿说「至心信乐」,要「至心」;善导大师说「一者决定深信」,是要「决定深信」,就是这一种心境。
不过,往生非得这样吗?不一定,根机不同,这是就人来讲的。人有贪、瞋、痴、慢、疑、邪见;如果是就动物来说,就是放佛号给牠们听,要牠们听闻佛号,受佛光摄取,将来往生极乐。动物都有灵性,有知觉,能够察言观色,甚至我们没有讲话,起心动念发出的磁场,对方也能感受得到。任何动物都有这种功能,包括小如蚂蚁也一样。
案语六、善知识的重要:必须是本门善知识。
这段按语在第一堂课的时候,有跟大家分享过,现在就不重复。
案语七、断食善终、断食往生。
如果自己的身体、自己的病已经到了无法医疗、身体机能无法吸收,就不用勉强在医院做无谓的治疗,可以提早回家,让家人在旁边念佛,就静静的等待,过几天就会往生净土,不用在医院受插管的各种痛苦,家人也不用那麽劳累,同时也不浪费医疗资源。如果确实想要亲人必定往生弥陀净土,少苦少恼少障碍,就要这样做。以早期民间传统的观念,尤其没有净土法门的信仰,多少会有人指指点点,说这样的做法是不孝的,误以为这样是害亲人长辈早死,不晓得这样做反而对亲人是最好的。现在的时代不一样了,有新的思维与更恰当的做法,现代有关「生死学」,还有「断食善终」,不只是宗教界,在社会上、医学界也都逐渐被重视、被提倡,提出──不只要考虑生,也要考虑死,因为生跟死是一体的,只晓得生而不晓得死,那生命是不完整的。
由於时间的关系,今天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
南无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