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价值
人的一生很短暂,在短暂的人生中,能够有机会为弥陀奉献,是生命中最有价值的事。因为不管是谁,只要没有学佛求解脱,都在六道里面来来去去的轮回;即使学了佛,但没有遇到净土法门,也只是结一个佛缘而已,下辈子能不能当人不晓得;即使能当人,也不一定还会遇到佛法。
这样讲起来,人生就有二件事情:一个是解脱生死的「大事」,一个是「目的」。
「大事」就是刚刚讲的轮回。今生只是短短几十年而已,可是未来是无穷尽的,而且无穷尽未来的去处却决定在这短短几十年,可见这短短几十年有多麽重要。在这短短的几十年中,若能如愿成就「目的」,解决生死这一件「大事」,就是生命中最有意义的事了。
结婚、生儿育女,还有创业,这只是此生生存中的一环,但不是全部需要。因为如果未来生死大事没有解决的话,即使再怎麽荣华富贵,再如何的丰功伟业,心中都是会有不安的;如果这一件大事能够解决,再怎麽样困苦,内心都有安慰。
这一点,一般人比较不了解,因为一般人没有善恶因果报应、三世六道轮回的观念,所以他们从来没有为未来做规划。他们的人生就是短短几十年,以为死了就没有了,所以把精力都用在短短几十年的荣华富贵追求上,但这一些到最後都幻化成空──因为,一切都是无常的。
所追求的名利财富等等,再怎麽样都是无常的,所谓「万般带不去,唯有业随身」,到了临终的时候,後悔已经来不及了。所谓「大命将终,悔惧交至」,这是一般人临终的现象。
今生遇到佛法,相信佛法,可以说是莫大的福报。因为善恶报应,三世因果、六道轮回的观念,是不容易相信的,为什麽?因为看不到,有谁看到?有谁死了还魂回来说他去的世界如何?。
但是我们从书上,或者社会上发生的现象,以智慧判断,是有未来世、有轮回的。因为相信智者、古德所说,因此对人生就能够做一个更完整的规划。因为人「生」包含人「死」,生跟死是在一起的。如果只想到「生」,而没有想到「死」,那不是完全的人生,要把死同样纳入我们人生的规划里面,这样才完整。
现在的民间信仰是那样的情形,可是佛教界也差不多。因为佛教界很多道场并没有在强调生死轮回的可怕跟重要性,也没有解脱生死轮回的法。以现在来说,只有净土法门才是解脱轮回的直捷方法。
净土法门易行难信,很容易做得到,只要心信佛,口念佛,甚至一方面怀疑,一方面念佛,阿弥陀佛都知道,也都在阿弥陀佛摄取的光明当中。所以,净土法门是当生成就,一世圆满的;是不离世间法而能拥有出世法,虽是出世法,却可以在世间当生成就,两全其美。如果是其他的法门就都不行,因为必须靠自己的力量先断烦恼,而想要断烦恼在滚滚红尘当中,怎麽断?所以他们一定要远离世俗。
净土法门就可不用离开世俗,但如果要终身全力为这个法门奉献,最好还是要出家才能全心全力,不然还要为家庭、为其他所牵绊,难免会有罣累。
人生只不过是因缘和合,父母、夫妻、儿女、家眷,都是一时因缘的和合,每一个人命终之後,因为过去、现在的业各自不同,所以很难会再相聚,即使再相聚,往往也不认识,所谓常伴亲友终离别。所以人生很可怜,家眷应该永远恩恩爱爱,可是这样的恩爱,却又是轮回造业受苦的根本。出家偈颂就说:
流转三界中,恩爱不能断,弃恩入无为,真实报恩者。
也就是说,我们之所以永恒的在三界六道轮回,有时身而为人,有时候下地狱、饿鬼,有时生天享乐,然後又堕落三恶道,之所以这样流转三界,没办法脱离这个三界的大网络,就是愚痴执着而不能断绝世间污染虚假的恩爱所致。
如果了解世间的恩爱只是暂时的,而且会导致永远三界轮回的,而能够超越他,然後学佛,甚至出家,所谓「弃恩入无为」,才是真实报恩。不然今生为父母儿女,下辈子呢?
有一首偈说:
众生真愚痴,孙子娶祖母,牛羊席上坐,六亲锅内煮。
这是古代一位高僧所说的,这位高僧有神通,他有一天经过一个家庭,非常的热闹,原来是在办婚宴,在大请客。可是一看,唉!原来都是互相报恩报怨,所谓的「喜事」,真的是悲哀、痛苦、愚痴的苦事啊!为什麽呢?
「众生真愚痴,孙子娶祖母」,新娘竟是前辈子的祖母。这道理不难了解。往往阿嬷(祖母)对孙子都非常疼爱甚至执着,可是她已经老迈,无法看到孙子的成长,去世之後,只因对孙子的执着爱恋之心放不下,导致她出生再度为女人有缘来遇到她的孙子时,由於前辈子的关心爱恋,遗留到这一辈子,所以缘就比较深,因此对他一见锺情,最後就跟他结婚了。这就是众生的愚痴颠倒,只要还在三界之中,往往就会扮演这种角色。
「牛羊席上坐」,以前被家人所杀的牛羊、家畜,这辈子转世为亲朋好友来讨报,所以坐在宴席上。
「六亲锅内煮」,自己过去世的父母、丈夫、妻子、儿女等六亲眷属,受业报的关系而投生为鸡鸭牛羊,现在反而被我们所杀,成为锅内肉,偿还命债。
如果不吃素而吃肉,就是害了对方的生命,将来必定一报还一报,互讨互还。
我们是凡夫只有肉眼,没有天眼通,投胎隔世,前辈子的事也都忘记了,前辈子的亲人即使这辈子相遇也不认识了。这都必须因为学佛,经过佛陀、善知识的教导才能了解这些宇宙人生的真相。
这麽一想,确实感到众生真是愚痴,六道真是苦海,我们都常不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演出不同的戏码,现在扮结婚的戏,下辈子扮着被人杀、被人吃的戏。这辈子互相恩爱,下辈子互相怨恨,下下辈子互相报复……如此的循环不止、反覆轮回,不断上演着这种没有好下场、悲苦的戏剧,这个戏台,我们也该歇息下台了。
这个就是「流转三界中,恩爱不能断」的现象。互相报恩、报怨。
我们将娑婆世界与极乐世界比较看看:娑婆世界冤怨相报,你杀我、我杀你,我吃你、你吃我;而极乐世界是慈悲、智慧、清净、自在、安乐,无量光、无量寿,那我们要选择哪里?当然要选择极乐世界。
佛陀在《楞严经》里面就说「人死为羊,羊死为人」,这一辈子杀羊,结果辗转之後羊生而为人,而杀他的人却转生为羊来还他的债。也就是说,这辈子当人,如果吃羊肉,下辈子就投胎作羊来给人吃,还这个债;如果吃猪肉、鸡肉、鸭肉,也是同样的因缘,必须还这个债,不可能躲得过。
这是以人跟动物的转换来讲的,但是往往因为人所造的恶业很多,通常下辈子都是先到地狱。地狱的痛苦果报当然比畜生道更严重,时间也非常漫长,果报受尽再转世为人不晓得要多久了,所谓「一失人身,万劫难复」。所以修行人如果能够思维地狱之苦,就能够常想极乐之乐,也就能够发起愿生弥陀净土之心。
所以佛陀接着说:
汝负我命,我还汝债,以是因缘,经百千劫,常在生死。
「汝负我命」,以前你杀我,所以欠我一条命,你就要还我命。「我欠汝债」,以前我欠你的债务,终有一天必定要偿还,所谓杀人偿命,欠债还钱,必定要互相偿还。即使今生不还,但千百劫後,因缘会遇,也一定要还清。因为这样,众生永远在三界六道生死轮回的苦海中,循环反覆,流转无尽,相互报复,不能出离。所以说「以是因缘,经百千劫,常在生死」。
有一首偈子说:
持斋一日,天下杀生无我分;
债有谁知,披毛戴角古今还。
「持斋一日,天下杀生无我分」,今天一天持斋吃素,这一天天下所有杀生的事都跟我没有任何关系,就好像不在杀生的现场,就跟那个杀业没有关系了。
「债有谁知」,讨债还债从哪里知道?有谁能够知道呢?
「披毛戴角古今还」,戴角的都是禽兽、动物,牠之所以会生为动物就是来还债的。因为牠过去世有杀过或吃过这样的动物,所以这一世就生为这样的动物来偿还。
任何宗教都讲爱心,佛教讲慈悲心,慈悲心的实践就是从不杀生而吃素开始。
这是从杀生或偷盗、欠债来讲的。
从男女虚妄的恩爱来看也是一样,佛在《楞严经》又说:
汝爱我心,我怜汝色。以是因缘,经百千劫,常在缠缚。
愚痴无明出生爱慾,你有爱我的心,我也怜爱你的美色,这是无明惑业为因,现行为缘,男女互相吸引,想永浴爱河,天长地久,不愿分离。因此,经百千劫,都被爱慾所缠缚,而永远在三界六道受生死之苦,不得脱离。
这个就是虚假的恩爱,虚假的人生。如果能够领悟到这一点,而超越他,「弃恩入无为」,「无为」就是出家修行、证佛果,才是真正的报答父母恩,才是真正的恩爱儿女。因为我解脱了,今生父母儿女,乃至生生世世的父母儿女没有解脱,我下辈子或生生世世以各种方便来引度,这样互相报恩,所以才说「弃恩入无为,真实报恩者」。
因此,只有「弃恩入无为」地出家证道,才能真正地报答今生父母的恩,乃至生生世世生育我们、爱护我们的如母有情的众生恩。
可知「恩爱不能断」,结果永远轮回;「弃恩入无为」,终至成佛度生。
以上是就「出家偈颂」稍微解说。但是就圣道门来讲,断见惑就已经很难了,证道更谈不上,从这点来看就更加彰显净土法门「本愿称名,凡夫入报,平生业成,现生不退」的殊胜易行。如果进而能自信教人信,为弥陀奉献,作众生桥梁,则报恩与生命之价值,一世圆满,两全其美。
佛法这种观念跟世间似乎是对立的,因为世间讲恩爱,讲伦理道德,可是佛法却不是这样。不过,其实佛法是有更深一层涵义的:生而为人,在这世俗的人间,应该要家亲恩爱,敦伦尽分、积功累德;但更重要的是要互相学佛,相信善恶报应、三世因果、三界六道流转的道理,然後互相解脱,不再流转轮回。
我们这个法门就是救度众生的法门,所以我们能遇到这个法门就应该珍惜。最重要的是要「自信教人信」,不然遇到这个法门没有自信教人信的话,那就辜负了弥陀,也辜负了我们现在得人身闻到这个法。而自信教人信最好的方式,就是能够现出家相,全心为这个法门奉献。
随着发展,法门需要有更多的人投入,我们成立几个念佛会,可是出家众不够,因此希望有心的人能够站出来。像近期我们藉板桥念佛会举办志工培育,因为出家众少,必须要辅以志工的力量。
要出家是很不容易的。生而为人都非常困难了,所以佛陀说「人身难得」;又说「佛法难闻」,又说「此身不向今生度」,那没希望了,「更向何生度此身」,好像被判了永恒轮回的刑。
我们这个法门,不管是初机或老参,主要是看我们出版的这套书,将其融会贯通,之後再去看其他的书,这样就能够分辨。分辨什麽是「圣道门、净土门」?什麽是「自力、他力」?什麽是「难行、易行」?什麽是信是疑?
而真的了解净土教理之後,再去看其他的教理,就会觉得淡然无味。
净土教理是很单纯,可以从几个区块来讲。一个就是众生,因为有众生,才有阿弥陀佛的发愿;阿弥陀佛成佛了,才有名号;而,这一句名号是要送给我们十方众生的,这一句名号叫做万德洪名,我们只要信受;之後称念名号,随众生的根机,一念、十念、一辈子,这样就能往生成佛。
用世间来做比喻,就是因为有病人,才有高明的医生;因为病人的病非常的重,任何医生都束手无策,只有一位高明的医生,经他诊断之後,开出他的妙方,这个人相信这个医生,相信这个医药,服用他的药方,他就能够健康长寿。
我们十方众生,以凡夫来讲,就是严重的病人,我们没办法自救,也不能开刀,也没有任何医药了,其他诸佛菩萨法门都束手无策了,十方诸佛当中,只有阿弥陀佛这位大医王,大医王这一副万德洪名的阿伽陀药是经过他研究了五劫,又经过兆载永劫的提炼,才成就这样的医生和医药,他本来就是为了轮回的凡夫而做这一些事情,现在他成功了,本着他的慈悲心,当然就无条件地把这个阿伽陀药白白的送给需要的人。
这一副药,我们凡夫没有一个不需要的。只是凡夫往往会怀疑:我的病真有那麽严重吗?这个药对我真的需要吗?如果不了解自己,就不会了解阿弥陀佛;真的了解自己了,才会了解阿弥陀佛,这就是「机法两种深信」。晓得自己病入膏肓,所有医生都没办法,只有这位医生,这副医药才能救我,这样就会对这位医生、这副医药非常感恩跟珍惜,就会信受,然後依照医生讲的去服这个药,这样就能健康长寿,这样就脱离轮回,往生成佛。这是我们净土教理的简要架构。
也就是:众生,弥陀,名号,信心,称名,往生成佛。
譬喻为:病人,医生,妙方,信受,饮服,健康长寿。
简单来讲,就是相信弥陀名号,然後念佛;而如果对这没有信心也念不下去,或者虽然念佛,却把这一句名号当作自己积功累德的工具,觉得自己念佛念到某种程度了,往生有把握;某种功力了,往生可靠了,或已经达到某一种功德或功夫了,临终肯定就会怎样……。是把名号看成工具,而没有去体会阿弥陀佛的悲心,这方向是完全错误的。
阿弥陀佛主动为我们建设极乐世界,完成六字名号,本来就是要送给我们的,我们只要念佛,他就主动摄取不舍,不需要靠我们做这个、做那个。如果真的要求我们要具备什麽,我们根本就做不来。
所以名号跟念佛,就有分信与不信;或者信,又有正信与非正信的差别。因此净土法门就有分判「正行、杂行」,或者「信、疑」、「自力、他力」的关系。
就名号来讲,无所谓「自力、他力」、「信、疑」,但就念佛的人来讲,根机千差万别,所以对名号的看法就不一样。所以虽然很多人也念佛,很多道场也弘扬净土,可是如果没有接触到善导大师这个法脉的话,就混杂了──圣道门、净土门混杂,自力、他力混杂;也不晓得什麽叫做杂行、正行、难行、易行,不晓得信跟疑的分界,统统模糊了。这些问题,如果看我们这一套书就都能够明辨的出来。
再来,我们这个法门的出家众也是比较辛苦的,因为很多道场顶多一个星期开放一次,做个法会,或一个月几次,可是我们却是天天开放,而且又要临终关怀,命终助念,还要作七,不管白天晚上,不管晴天、下雨。因此,就是要发心要有志愿,有心不惧事艰难,要有这个志愿必须有「机法两种深信」,因为晓得我们白白的被弥陀救度,因此就会想到别人──学佛大悲心,弥陀如何为我,我便如何为人。
问:请问上人,我们这套书,上人会建议我们从哪一本书入手?
答:一般来说,有一个次第会比较好。
有一个禅宗公案,有一天一个禅和子从市场走过,听到一个客人问卖猪肉的说:「你的猪肉有没有精的,切一块卖我。」卖猪肉的把屠刀往桌上用力一插,说:「我的猪肉,哪一块不是精的!」这个禅和子当下豁然而悟。
我们这一套书也是一样,从哪一本先下手都可以的,如果说要次第的话,就要看对方的根机,如果是初机,看比较浅显的、白话的,甚至从小本的开始,之後再看大本的、文言文的。而如果本来就有某一种基础了,从哪一本看都可以。
我们有好几位莲友,以前都是亲近某个净土道场,因为他们强调要读诵三千部《无量寿经》,而且念佛要念到功夫成片,所以他们有的诵《无量寿经》一万遍以上,天天念佛,可是内心还是苦恼不安。之後看到我们出版的《念佛胜易》、《唯说念佛》,就恍然大悟,立刻转过来;有的看到《善导大师的净土思想》,虽然很厚,但都很白话,看完之後也就立刻转过来;有的是看到我的《讲演集》。而有一些法师,本来教理就比较深厚,只是对於「圣净」、「难易」,还有念佛的功能不太了解,必须要有教理根据,当看到《三经一论大意》或《易行品讲要》或者《善导大师全集》,就豁然开朗,就进入了。所以从哪一本入手,还是要看对方的根机。
(摘录自2022年1月16日为台中念佛会二位净人谈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