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的核心教理与往生净土
一、佛教的核心教理:四圣谛、缘起论、三法印、无缘大悲
四圣谛「苦、集、灭、道」四个真理乃佛教之核心教理与根本教义,是释尊成正觉之後首先向五比丘所宣说的教法,这是佛陀成道後第一次的说法,其重要可知。此外,「缘起性空」与「三法印」是其逻辑说明,故四圣谛、缘起论、三法印,称为佛教的根本佛法。又,「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是佛教的大乘精神,十方如来的出世本怀,同样是佛教的教理核心。
四圣谛是佛教的总指导原则,是一切大小乘佛法教导众生解脱生死所必须依止的基本教义,无论大小乘或任何宗派皆奉之为圭臬,了解「四圣谛」才能清楚佛教整个庞大的教理体系是如何建构的。佛教经典浩瀚宗派林立,但只要依据「四圣谛」,就会发现目标与方法,不至於茫无头绪。
二、一个主题,四个板块
简要而言,佛教的体系围绕一个主题,四个板块展开。
一个主题,即「如何救度众生出离轮回苦海」。这是佛陀毕生尝试回答的终极问题,也是佛经存在的意义。
四个板块,即四圣谛「苦、集、灭、道」。佛陀划分出这四大板块解答这个核心问题。
可说佛教的基本教义从解脱轮回之苦为出发点,因此佛教最核心的教理是解脱,从苦中解脱,因此四圣谛第一就先开示苦,不知苦则谈不上後面的「集、灭、道」。
三、佛教的终极目的:解脱六道轮回之苦
更直接的说,即是「解脱生死」,因为佛教的基础是善恶报应,三世因果,六道轮回。脱离了这个基础,整个佛教体系就崩塌了。生死轮回是大苦,无穷苦,不可思议苦,要从生死轮回苦之中解脱出来。
四、六道轮回之苦难以了解
然而,领悟人生是苦并不容易,要悟道的圣者才能如实的了达「人生毕竟是苦」之事实。领悟人生是苦的困难,《杂阿含》卷十五第404经佛陀比喻说:「在百步之外用箭射一个钥匙孔,射一百次箭箭皆中而不偏失,是不是很困难?比这更困难的是去射比钥匙孔还要小一百倍的那小点。而了解人生一切皆苦之事实,却又远比射这个小点还要困难!」
五、佛譬喻「地狱痛苦」之文
《佛说泥犁经》云:
佛言:「设令恶人,眼如我眼,见恶人所趣殃过考掠之处,恶人即怖心憔破,吐沸血而死。」
佛言:「欲知勤苦,最不可忍者,独有泥犁。泥犁者极苦不可具言。」
诸比丘长跪言:「愿闻泥犁勤苦譬喻。」
佛言:「譬如长吏,捕得逆贼,将诣王前白言:『此人反逆,念国家恶。』王勅长吏,以矛刺百疮。明日问之:『此人何类?』白言:『尚生』。王言:『复刺百疮。』」
佛语诸比丘言:「如此人被三百疮,宁有完处大如枣叶无?」
诸比丘言:「无有完处。」
佛语诸比丘:「此人被三百疮,宁毒痛否?」
诸比丘言:「人被一疮,举身皆痛,何况被三百疮。」
佛持小石着手中,示诸比丘:「是石大?太山为大?」
诸比丘言:「佛手中石小,奈何持比山;欲持比山,亿亿万倍,尚复不如山大。」
佛言:「泥犁中痛,与矛疮痛,亿亿万倍,尚不如泥犁中痛。手中小石,如三百矛疮;山者如泥犁中痛。痴人心念恶,口言恶,身行恶,死後堕泥犁中。」
(《大正藏》第一册,907页)
《正法念处经》说︰
地狱苦恼,如是极恶,如是坚鞕,如是大苦,如是叵耐,如是苦恼,无异相似,不可喻苦。何以故?无人能说,无人能听。若有人说,若有人听,如是之人,吐血而死。」
有首偈说:
常人闻轮回,犹如手上盐;觉者闻轮回,犹如伤口盐。
往昔一阿罗汉忆及在地狱中所受剧苦,犹恐惧得遍流血汗。
在地狱中,每一秒钟都是剧烈的痛苦、煎熬和折磨,地狱众生的念头,只有「痛苦」,根本容不下第二个念头,跟他讲吃喝玩乐,也无能理会,更不用谈什麽修行。
六、佛说「三业行恶,必堕地狱」之文
《佛说铁城泥犁经》云:
人於世间,身作恶,口言恶,心念恶;常好烹煞,祠祀鬼神者,身死当入泥犁中。(《大正藏》第一册,827页)
《佛说阎罗王五天使者经》云:
人身行恶,口言恶,心念恶;谤讪贤圣,见邪行邪;其人寿终,便堕恶道,入泥犁中。」(《大正藏》第一册,828页)
七、六道轮回之苦难以解脱
《佛说泥犁经》:佛言:
人在三恶道难得脱,譬如周匝八万四千里水,中有一盲龟,水上有一浮木,有一孔;龟从水中,百岁一跳出头,宁能值木孔中否?」
诸比丘言:「百千万岁,尚恐不入也。所以者何?有时木在东龟在西,有时木在西龟出东,有时木在南龟出北,有时木在北龟出南,有时龟适出头,木为风所吹在陆地。」
龟百年一出头,尚有入孔中时,人在三恶道处,难得作人,过於是龟。
(《大正藏》第一册,909页)
《无量寿经》说:
爱欲荣华,不可常保,皆当别离,无可乐者。
人在世间,爱欲之中,独生独死,独去独来;
当行至趣,苦乐之地,身自当之,无有代者。
《法华经》说:「三界无安,犹如火宅,众苦充满,甚可怖畏。」
《地藏经》说:「天人受天福尽,有五衰相现,或有堕於恶道之者。」
《涅盘经》说:「虽复得受梵天之身,乃至非想非非想天,命终还堕三恶道中。」
《正法念处经》说:「无始生死中,业网覆世界。从天生地狱,从地狱生天。」
八、人身难得
九、惑业难断
《大涅盘经》说:「须陀洹人(初果)所断烦恼(见惑),纵广犹如四十里水(须陀洹断见惑,如截四十里流)。」此谓三界见惑烦恼,犹如暴流,纵广四十里,奔流而来,欲令其截断枯竭,何其困难。岂只断惑难,但言伏惑,即已甚难,如四善根之「煖位」,吾人无始至今,犹未能得,遑论初果。不但伏断难,但言解悟(深解为悟),亦已不易,古德多有一生坐破几个蒲团,犹未彻悟,何况吾人席不暇暖?
伏惑断惑之难,尚且如此,何况更断思惑、尘沙惑、无明惑?
断惑证果,往往须经多生多劫。如断见惑,最利者亦须三生,其钝者则须六十大劫。断思惑,则须人间天上七番生死。
若是圆满大乘佛果,进侵尘沙,破无明,成佛道,则须三大阿僧只劫,乃至无量阿僧只劫(一阿僧只,等於一千万万万万万万万万兆;劫是长时单位,分大、中、小,以小劫说,一小劫,凡一千六百七十九万八千年)。其中,小乘又迷隔阴,菩萨犹昏出胎,不免又要进退蹉跎。
学佛原则,在於解行并进。若是单解不行,等於说食数宝,亦同纸上谈兵;纵使熟诵三藏十二部,讲完千七百则公案,将来还是生死,依旧轮回,宁不哀哉?
律宗祖师弘一大师,出家後持戒很精严,但看了比丘戒後还是自认做不到,一生退守沙弥戒。
莲宗九祖澫益大师出家不久即三读律藏,对戒律如此深入的祖师,也由比丘戒退守至但三归。可知戒律不易持守,更何况我等愚钝众生。
十、自我觉醒
若把身口二业所作所言,作为标准,则天下尚有完人;
若把意业中的所思所念,作为标准,则天下无一完人。
若从人所见处,作为标准,则世间尚有贤人;
若从人不见处,作为标准,则世间皆是罪人。
百善孝为先,论心不论事,论事天下无孝子;
万恶淫为首,论行不论心,论心万古无完人。
昙鸾大师《往生论注》「不实功德」文(《圣教集》239页):
凡夫人天诸善、人天果报,若因若果,皆是颠倒,皆是虚伪,是故名不实功德。
善导大师《观经疏》「机法二种深信」之文(《圣教集》647页):
一者决定深信:自身现是罪恶生死凡夫,旷劫以来常没常流转,无有出离之缘。二者决定深信:彼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摄受众生;无疑无虑,乘彼愿力,定得往生。
十一、誓生弥陀净土
《诸天趣颂》「六欲诸天现五衰」偈:
六欲诸天现五衰,三禅犹患有风灾;
纵饶修到非非想,不如西方归去来。
《观经疏》「诸佛劝生」文(《圣教集》574页):
诸佛出世,种种方便劝化众生者,不欲直令制恶修福,受人天乐也。
人天之乐,犹如电光,须臾即舍,还入三恶,长时受苦。
为此因缘,但劝即令求生净土,向无上菩提。
是故今时有缘相劝,誓生净土者,即称诸佛本愿意也。
《龙舒净土文》卷一「唯心自性,大而不要」文:
唯心净土,自性弥陀者,大而不要,高而不切,修未到者,误人多矣。不若脚踏实地,持诵修行,则人人必生净土,径脱轮回。与虚言无实者,天地相远矣。
莲池「为害非细」文:
轻谈净土,蔑视往生,为害非细。
莲池「富贵所迷」文:
今生持戒修福之僧,若心地未明,愿力轻微,又不求生净土,是人来生,
多感富贵之报,亦多为富贵所迷,或至造业堕落者。
截流「第三世怨」文:
修行之人,若无正信,求生西方,泛修诸善,名为第三世怨。
印光「善业不出轮回」文:
世间善业,不出轮回;若对信愿具足之往生净业,则彼善业,仍属恶业。
印光「毒荼罪薮」文:
当须发决定心,临终定欲往生西方。且莫说碌碌庸人之身,不愿更受,即为人天王身,及出家为僧,一闻千悟,得大总持,大宏法化,普利众生之高僧身,亦视之若毒荼罪薮,决定不生一念欲受之心。
印光「生死不了,危险太大」文:
修行用功,原为了生死。生死不了,危险太大;
轮回未出,难免堕落。努力今生,以了生死。
印光「必堕恶道」文:
来生做人,比临终往生还难。不生西方,将来必堕恶道。
往生所得之利益,比得道更大。
印光「先须自利」文:
欲利他,先须自利。若非自己先出生死,何能度彼生死众生;
自己在苦海中未能出,何能遍救苦海之人。
印光「只怕不成佛」文:
求生西方,方能宏法利生,任运度众,自在无碍。
只怕不成佛,不愁佛不会说法度众生。
如神龙一滴水,即可遍洒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