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土宗編輯部
歸命翻譯自梵語「南無」。南無在梵語中有很多意思,在被譯作歸命之後其解釋也有多種。
古來對歸命的解釋大致有三種。
第一種是將歸命解釋為將自身之生命歸投於佛,如淨影寺慧遠於《起信論疏》上言「內正報中,命根為要,故舉要命屬彼三寶,名之為歸」,元曉於《起信論疏》上言「一身之要,唯命為主,萬生所重,莫是為先,舉此無二之命以奉無上之尊,表信心極,故言歸命。」
第二種是將歸命解釋為歸順佛之教命,如賢首於《起信論義記》上言「歸是敬順義,命謂諸佛教命,此明論主敬奉如來教命,傳法利生。」
第三種是將歸命解釋為還歸生命之本源。如元曉於《起信論疏》上將歸命解釋為還源,言「眾生六根從一心起,既背本源,馳散六塵;今舉命根總攝六情,還歸一心之源,故曰歸命。」
淨土宗對歸命的解釋有三種。
第一種是將歸命解釋為歸順、歸依佛之敕命。所謂「歸命者,順彌陀之敕命」、「南無即是歸命,歸命即是順釋迦、彌陀二尊之敕命。」亦即,歸是歸順、歸依之義,而命指如來之命令,所以歸命也就是絕對服從、歸依於佛之命令。將歸命二字分開解釋時,歸是能歸,命是所歸;但是當歸命這兩個字被連在一起使用時,「命」則攝於「歸」,此時歸命二字全部成為能歸,此處之歸命指深信之相。
善導大師於《觀經散善義》之二河白道喻中,謂向西而去之行人聞東岸人(釋尊)之勸聲「汝尋此道行,必無死難」,又聞西岸有人(彌陀)喚言「汝一心正念直來,我能護汝,眾不畏墮於水火之難」,此人信靠東西兩岸的遣喚之聲,不畏水火二河,循二河中間之白道向前行進。故歸命即是服從歸命於彌陀之敕命、服從歸命於二尊之敕命。
第二種是將歸命解釋為阿彌陀佛的命令,所謂「歸命者,本願招喚之敕命也。」這裡是將「歸」從屬於「命」,將歸命解釋為歸順、歸依之命令。通過歸命來顯示歸順阿彌陀佛之招喚的我等的信心,這一點是不需多言的,但此歸命之信心是因阿彌陀佛的呼喚徹入我等之心中而生起,並非我等自心所生之物,故將此歸命二字都從屬於本源之佛,將歸命解釋為本願招喚之敕命。不過這並不是完全依照規則的解釋,而是做了一些改變,是宗義上的一種施設。
第三種是將歸命解釋為敬禮。如《十住毗婆沙論》言「歸命禮」,《往生禮讚》言「南無至心歸命禮」。亦即以歸命為身業上的敬禮。歸命原本屬心,但如果心中歸命,外在也必然會身業敬禮,所以才將歸命解釋為敬禮。《往生論註》卷上論述禮拜與歸命之廣狹、輕重言「歸命即是禮拜,然禮拜但是恭敬,不必歸命;歸命必是禮拜。若以此推,歸命為重。」禮拜只是身業上的敬禮,而其內心或有具足歸命,或有不具足歸命,也就是說禮拜並不完全等於歸命。將歸命解釋為禮拜時,歸是歸敬之義,如《翻譯名義集》四將南無譯為恭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