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證悟萬象無礙圓融之理,故得名與體有不離不二關係。佛體與名號之關係,不過是本體與作用之異。
彌陀名號與彌陀佛體,此名之與體,並非各別,兩者有相即、不離、不二之關係。亦即彌陀名號本身,非離彌陀實體而孤然別存,如水與冰,兩者相即不離不二。可謂「名即體,體即名;名外無體,體外無名;名號是有聲佛體,佛體是無聲名號」。以何而言?謂佛體所有功德能力與名號所具功德能力,完全同一無差別,彌陀佛名等同彌陀佛體,本身具備彌陀所有之全德全力,故名「名體相即」「名體不離」「名體不二」。以名體不離故,諸佛之名號,即等同諸佛之法體。
彌陀名號是彌陀全德全力之表象。
南無阿彌陀佛之佛名與我等人類之名,不啻有天差地別之異。
呼召體者為名,為名所詮之實物為體。世間一切之事物,所有人類之名,只是為了各自區別,或為了稱呼對方而給予的符號,其名之本身不具有何等能力或功德。其名不即於體,體不即於名,名體各別,是曰名體互為客。
若佛菩薩之名號及真言陀羅尼等,名即於體,體即於名,是謂之名體不離。
彌陀佛名不只是與他佛區別,或為了稱呼某一佛而已,是為了利益眾生而立名的。此南無阿彌陀佛之名號,涵蓋阿彌陀佛因位所發大願、所修大行,直至果上所得種種功德。簡言之,是阿彌陀佛全德全力的表象。
要而言之,南無阿彌陀佛之名號綜合阿彌陀佛因位之大願大行與果上之一切功德,具絕大價值體。故法然上人《選擇集》說:
名號者是萬德之所歸也。
然則彌陀一佛所有四智、三身、十力、四無畏等,一切「內證功德」,及相好、光明、說法、利生等一切「外用功德」,皆悉攝在彼佛名號之中。
彌陀名號是彌陀救度眾生之方法。
彌陀全德全力表象之名號,換言之,成就此全德全力之結晶體的名號,其目的乃是為了容易救度罪惡之眾生,並以南無阿彌陀佛之名號作為救度我等之方法,譬如醫生用藥救療病者。
阿彌陀為名,以光明為義、為體、為法。此名與義,相即不二,故稱阿彌陀之名即已攝取光明矣。
彌陀名號「能破眾生一切無明,能滿眾生一切志願」。以彌陀佛名即是彌陀佛體故,彌陀佛名本身具備彌陀所有之全德全力,信而稱念,能破眾生一切無明,能滿足眾生一切志願。
彌陀之名號,為惡人成佛之法,其功德之廣大無邊不可思議,故謂之名號不思議。以其功德廣大無邊,不可思議,故稱名號不思議。
一、曇鸞大師《往生論註》言:
無礙光如來名號,能破眾生一切無明,能滿眾生一切志願。
二、善導大師《觀經疏》「六字釋」言:
「南無」者:即是「歸命」,亦是「發願迴向」之義;
「阿彌陀佛」者:即是其「行」。以斯義故,必得往生。
三、法然上人〈逆修說法〉言:
彼佛所有因位果上一切功德,皆悉攝在此名號中,是故一稱南無阿彌陀佛,即得無上大善根也。
是以《西方要決》曰:
諸佛願行成此果名,但能念號具包眾德,故成大善不廢往生。
四、法然上人〈大原談義〉言:
至極大乘意者,體外無名,名外無體。
萬善妙體即名號六字,恒沙功德備口稱一行。
大願業力所構出,令萬德讓與行者;
他力難思巧方便,令一稱超過眾善。
知識廣讚,猛火為涼風;善友教稱,金蓮如杲日。
名號大利無上功德也。
五、法然上人〈天臺宗人之問答〉:
彌陀因位時,代一切眾生於兆載永劫之間修六度萬行、諸波羅蜜之一切行,其功德皆悉納於六字名號故,萬行萬善、諸波羅蜜、三世十方之諸佛功德,六字名號無有遺漏,是故名之為「極善最上之法」。
源信大師判為「因行果德、自利利他、內證外用、依報正報、恒沙塵數無邊法門、十方三世諸佛功德,皆悉攝於六字之中,是故稱名功德無盡」者,此意也。
六、法然上人〈三部經大意〉言:
夫三字之名號雖少,如來所有內證外用之功德,萬德恆沙甚深之法門,皆悉攝在其中,誰可測量之乎?
七、永觀上人《往生十因》言:
彌陀名號之中,即彼如來從初發心乃至佛果,所有一切萬行萬德,皆悉具足,無有缺減。
非唯彌陀一佛功德,亦攝十方諸佛功德。
今此佛號文字雖少,具足眾德。如如意珠形體雖少,雨無量財。
八、珍海上人《菩提心集》言:
應念阿彌陀佛名,此名攝無量無邊功德。
稱念此名,無量功德來集我身,無始至今,煩惱惡業,皆悉消除。
九、親鸞上人《教行信證》言:
此行即是攝諸善法,具諸德本,極速圓滿,真如一實,功德寶海,故名大行。
十、法位大師《大經義疏》言:
諸佛皆德施名,稱名即稱德,德能滅罪生福,名亦如是。
十一、元照律師《彌陀經義》言:
況我彌陀,以名接物,是以耳聞口誦,無邊聖德,攬入識心,永為佛種,頓除億劫重罪,獲證無上菩提。
十二、蓮池大師《彌陀疏鈔》言:
極樂依正,言佛便周;佛功德海,言佛便周;一切功德,言佛便周。
彌陀萬德之名:無一願不包羅,無一行不體備,無一佛不貫徹。
彌陀乃萬德名號,一名才舉,萬德齊圓,不期於福,福已備故。
越三祇於一念,齊諸聖於片言。
十三、藕益大師《彌陀要解》言:
阿彌陀佛是萬德洪名,以名召德,罄無不盡。
持佛名者,善根福德,同佛無異,則一一聲,悉具多善根福德也。
持名善根福德同佛。持名者,光明壽命同佛無異。
一聲阿彌陀佛,即釋迦本師於五濁惡世所得之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
今以此果覺,全體授與濁惡眾生。
六字洪名真法界,不須方便自橫超。
十四、印光大師《文鈔》言:
阿彌陀佛所證之菩提覺道,即阿彌陀佛一句萬德洪名,包攝淨盡。
莫訝一稱超十地,須知六字括三乘。
十五、古德言:
阿字十方三世佛,彌字一切諸菩薩,陀字八萬諸聖教,三字之中是具足。
十六、古德言:
以名召德本融通,彼佛分明在口中;果得持名無異念,聲聲露出紫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