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網路看見一篇文章叫《只是遇見自己》,頗有感觸,於是也想以此為題寫了下面這篇文章。
在《只是遇見自己》這篇文章中說:「有人嘉許你,那只是對方遇見了美麗;有人嫉妒你,那只是對方不接納自己;有人喜歡你,那只是喜歡他喜歡的特質;有人討厭你,那只是對方不喜歡經由你投射出他的自己;有人欣賞你,那只是透過你碰撞內在的自己;有人傷害你,那只是對方無法活出愛和表達愛。其實這些統統跟你沒有任何關係,都是他自己遇見了自己。」
誠然,佛說:「萬法唯心造」,一切的外境,包括你所遇到的一切人、事、物都是自己感召來的,都是自己的影子,所以所有的人事都不會是無緣無故地出現,又無緣無故地離開,我們所遇到的都不過是遇到了自己的另一面。
有一則故事是這樣的(原文我不太記得清楚了,只記得大意):一對夫妻希望生出一個聰明可愛,又敦厚謙和的孩子,跑去問一位長者,長者就反問他們:「你們是這樣的人嗎?若是,則孩子便是這樣,不用擔慮;若不是,那就努力往這方面去做,那必然生出來的孩子也是這樣的。」於是他們回到家後,開始思惟長者的話,後來終於明白孩子就是自己的影子,自己真實的展現。
師父微博也曾發過一句:一個人,你看他好、說他好,他就好,不好也會慢慢變好。看他壞,說他壞,他就壞,好的也會變壞。心念、語言,是神妙的工具,可以雕塑人。正如師父所說,上述那篇文章所述與那則故事不都是自己心念的作用嗎,不都是自己內心的不同方面的展現嗎?
也就是說,是因為我們自己內心塑造了個好的形象,所以才遇到了好的他人,若是內心塑造了個壞人,那麼不期然地也會遇到壞人,換句話說,這些也都是遇見了自己。
世人不明白這個道理,總是向外追求來滿足自己的渴求,遇到令自己歡喜愉悅的人事,總是緊抓不放,產生深重的執著,一旦其人事消失了,卻陷入深重的苦惱中,於是又不斷地向外膨脹自己的慾望,終於在這虛浮急躁的娑婆世界中迷失了自己。
在這六道輪迴中,我們正是如此,浮浮沉沉,自己又何曾遇到過真正的自己。
或許如今,厚重的煩惱已把我們折磨得沒有力量找回自己了。然而,卻有一尊佛十劫前就已經苦苦守候,期盼著遇見我們,幫我們找回自己。於是就在成為一名念佛人的那一刻,仰靠彌陀救度的那一刻,我們遇見了最美麗的自己,因為我們受到佛光的慈悲攝護,心靈在不斷地蛻變,佛說:「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性」,如今,信受彌陀救度,專稱佛名的這一刻,正是自身佛性顯現的一刻,佛光在心中做工,讓我們的心念柔軟起來,透亮起來。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名號包含了阿彌陀佛所有的功德,成佛的功德,真正地讓一切眾生都能夠得到成佛的利益,等到往生的一刻,則讓眾生本具的佛性徹底地展露出來,得到圓滿的成就。
這就是最美麗的蛻變,也是最美麗的遇見,難道不是嗎?
南無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