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活的也許就是一種心態。
面對同樣半杯水,悲觀者會傷心於杯子一半是空的,而樂觀者會滿足於杯子一半是滿的。
面對逆境和坎坷,悲觀者會沉浸其中,失望絕望地呻吟著,而樂觀者卻會當作是「天上掉下來的禮物」般作為成長的階梯,忍耐奮進,借境練心,最終也迎來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那一天。
生活,活的是一種心態,因為心態決定一切。
師父說:最靈最妙無過心,一個人,你看他好,說他好,他就好,不好也會慢慢變好。看他壞,說他壞,他就壞,好的也會變壞。心念、語言,是神妙的工具,可以雕塑人。
而我們說人不好,都是在說自己,其實是在暴露自己的不足。如果我們正在面臨一些不如意的人事物,就要馬上反省自己,都是自己身上有落處才感召的,不要去抱怨客觀條件。「怨天尤人最損福,一次減三善」「一念瞋心起,火燒功德林」,每念及此,心裡不免惶恐,一個念頭多少怨恨惱怒煩啊,摧毀了多劫積累的善行功德,不僅沒有改變現狀,反而加重了內心的負擔,也污染了心靈;反過來,如果能馬上觀心,觀自在,觀自己的不是,人家說你不好,就承認不好吧,我本來內心有落處,所謂「共業感召」,無論如何,內心要平靜,平靜地接受;如果狀況更糟糕,那就接受這麼糟糕的事實,對念佛往生不增不減,最重要的是你心態平和,心和一切和,事情才不會趨於惡性循環中。經言:善惡由心,禍福由人,如影追形,如響隨聲。如師父所言,娑婆世界這個濁染的地方,你沒有辦法。既然如此,本來是不堪,何必要勉強和假裝理想呢?
宗道師父放假一回來就和我們分享他的假期心得,聽完後,每一條我都很有感觸,最近有意無意讓自己安靜,和心靈溝通,也許正好有所相應吧,從「不敢入於俗」到「思念是幸福」,面對俗世,關心而不深入;面對家人,孝心而不動心;面對這身「僧衣」,安心而不灰心;面對「劣身」,發心而不自卑自傲;關於「學法」,用心而不退心;關於「原典」,信心而不懷疑;關於「學者」,虛心而不自以為是;關於「計劃」,細心而不高調;關於「做人」,愛心而不輕視他人;關於「思念」,真心而不影響情緒;還有,處事多一份耐心;念佛要專心。體會到這一切,安守好自己這份念佛的心,安守本位,憶念彌陀,憶念上人、師父,讓心念具足正加持,一切交給彌陀和因緣,我要做的只是安守。也許今天我什麼都沒做,念佛了,這一天就沒有空度。
如果我們安守一顆謙卑淡然的心,就沒有任何事情可以阻礙你,謗辱不會,讚美不會,冷漠不會,抱怨不會,誤解不會,是非不會;有人批判我們,我們不會灰心喪志,更不會去反駁爭辯;有人讚賞我們,我們不會驕傲自滿,更不會輕視他人。這個娑婆世界無論怎樣發展變化,都沒意思,都是沒用的,我只能學會認「假」,呵呵一笑,也只能南無阿彌陀佛……不!應該說幸好有南無阿彌陀佛!
接受吧!有時候,人不僅僅要學著退讓,還要學著去超越。德蕾莎修女說過這麼一段話:「人大都自私,不講道理,以自我為中心,但還是要愛他們;你如果行善事,有人會說你動機不純別有用心,但還是要行善事;坦誠待人使你容易受到傷害,但還是要坦誠待人;思想最博大的人,可能會被頭腦最狹隘的人擊倒,但還是要志存高遠;當你把最寶貴的東西獻給世界時,你可能會被反咬一口,但還是要把最寶貴的東西獻給世界。不能改變他人,就超越自己吧,只要是做著於眾於世有利的事。」萬法唯心,請讓陽光駐足,讓六字名號響徹在你我心中,為陽光照進心靈騰出空間,敞開心扉,彼佛心光,常照是人,幸之大幸焉!
願有緣者安守一份淡然,安守一顆念佛的心,願我如是,並安守一份為眾的發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