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土法門的成佛之道:
見道,就是信受彌陀救度,願生彌陀淨土。
修道,是專稱彌陀佛名。
證道,就是本願稱名,凡夫入報,平生業成,現生不退。
所謂「方便多門,歸元無二」。
這是說種種法門修行的最終目的,就是達到究竟成佛。然龍樹菩薩將種種法門歸納而分為難行道與易行道之二道。
難行道指聖道法門,行者從因地自力勤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癡,次第證果,終至成佛。
聖道門與淨土門的成佛之道,雖然都有三個相同階段,首先是見道,然後修道,最後是證道,然其過程截然不同。
聖道法門從修行初始,入大乘的最低標準是初信位、斷見惑。歷經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等覺、妙覺,至究竟成佛凡五十二個階位。
成佛時間三大阿僧祇劫的起點,先破我執,斷見思惑,成阿羅漢,證七信位才是見道的開始,然後再破法執,斷塵沙惑,十信位以上的菩薩,最後破空執,斷無明惑,初住位以上的菩薩,破一分無明,證一分法身,無明惑斷盡才能離幻歸真,徹證實相,畢竟成佛。
印光大師指出:「世之學佛者,率以開悟為志事。不知悟而未證,尚不濟事。即證初二三果之人,亦難免來生因福造業,或致墮落惡道。證四果者,方了生死。」何況未悟之凡夫?
《涅槃經》云:「須陀洹人(初果)所斷煩惱(見惑),猶如縱廣四十里水。」(以斷見惑言,如截四十里流)
可見聖道法門修行過程之艱辛,成佛之困難,龍樹菩薩喻為「重如舉三千大千世界」。
然淨土法門的成佛之道,只要「信受彌陀救度,願生彌陀淨土,專稱彌陀佛名」,自然就能得到「本願稱名,凡夫入報,平生業成,現生不退」的保證,所以淨土門的見道、修道、證道,是一體性的,中間沒有次第,一次到位。
《往生論註》云:
言十地階次者,是釋迦如來於閻浮提一應化道耳,他方淨土何必如此?五種不思議中,佛法最不可思議。若言菩薩必從一地至一地,無超越之理,未敢詳也。
印光大師言:
淨土法門,其大無外。全事即理,全修即性。行極平常,益極殊勝。
良由「以果地覺,為因地心」,故得「因該果海,果徹因源」。
於一代時教中,獨為特別法門,其修證因果,不得以通途教義相繩。
淨土法門的證道:平生業成,現生不退。
「平生」就不是臨終,也就是現在還活著的時候,往生之業已經成就了。因為阿彌陀佛已經成佛了,我們只要順他的本願,信受彌陀救度,願生彌陀淨土,專稱彌陀佛名,現在就已經是往生決定的人了。雖然肉體還在娑婆世界,煩惱還沒有降伏,但是往生已定,也就是臨終必定往生,所以說淨土法門的「平生業成」就是把臨終預知時至的安心,提前拉到現前當下,不必等到無常的鈴聲響起,才交出考卷,現在當下就可以提前,把往生決定的考卷交出去了。
「現生不退」也就是現在還沒有往生,肉體還在娑婆世界就已經得到不退轉了。
第十八願成就文說:
諸有眾生,聞其名號,信心歡喜,乃至一念,
至心迴向,願生彼國,即得往生,住不退轉。
《阿彌陀經》云:
若有人已發願,今發願,當發願,欲生阿彌陀佛國者,是諸人等,皆得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於彼國土若已生,若今生,若當生。
龍樹菩薩《易行品》云:
阿彌陀佛本願如是:若人念我,稱名自歸,即入必定,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故常應憶念。
《易行品》「即入必定」之偈:
人能念是佛,無量力功德,即時入必定,是故我常念。
《觀經》言:
若念佛者,當知此人,則是人中芬陀利華。
曇鸞祖師言:
若人但聞彼國土清淨安樂,剋念願生,亦得往生,即入正定聚。此是國土名字為佛事,安可思議!
又說:
有凡夫人煩惱成就,亦得生彼淨土,三界繫業畢竟不牽,則是不斷煩惱得涅槃分。
這裡所說的「即得」、「皆得」、「即時」、「即入」、「則是」,都是指現生,不是往生到了極樂世界才有的。 因為「南無阿彌陀佛」六字名號是來自果地圓滿涅槃的實相功德,是超越時空的。
是故,當眾生信受彌陀救度,專稱彌陀佛名時,即是涅槃因,即得涅槃果,即生涅槃界。淨土法門即因即果,因果同時。
所以,只要信受彌陀救度,願生彌陀淨土,就是已經踏上見道的起跑點,在此同時,阿彌陀佛把他成佛的終點,拿到念佛人的腳下了,起點即是終點,起點與終點同在一點。
是故,徹悟大師說:
念佛時,即見佛時,亦即成佛時。
求生時,即往生時,亦即度生時。
三際同時,更無前後。
總之,淨土法門的成佛之道──「見道、修道、證道」,就是在「南無阿彌陀佛」六字名號中。只要「一心專念、一向專稱」,即是乘彌陀名號願力;以稱名為往生正因,直達淨土,直取佛果,直入涅槃,無有次第;這就是淨土法門成佛之道的殊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