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師您好!身邊總是有人拿其他宗派的理論障礙念佛,有時候聽到,覺得損害了自己的信心。請法師開示,如何保證自己不成為退機?
這個問題還是關於信心的問題,我之前有做過很多相應的開示,那麼這次問答,我們就好好總的來談一談這個問題。因為這個問題是關於我們法身慧命的一個重要問題。
古德有一句話說:「耆婆不治不受針藥之病,佛願不能抱留退根之機。」你像耆婆他是佛陀時代的名醫,佛陀曾經感冒受風寒的時候,這個耆婆就給佛陀看過病,所以名聲可以媲美我們中國古代戰國時代的扁鵲。但是就是這樣一位高明的醫生,他也只能救治可以通過針灸吃藥,就能治好的生理性的疾病。如果你是業障病,他就治不了。同樣,佛的誓願雖然弘廣,但如果你退心了,成為退機,不能夠生起信心,佛也不能救你。
所以有一首偈子說:「天雨雖大,不潤無根之草;佛慈雖廣,難度不歸無信之人。」也就是說,即使天上雨下得再大,如果你是沒有根的草,你就得不到潤澤;佛的慈悲雖然廣大,無人不救,但如果你對佛不信受、不歸命,你對他產生不了信根,那怎麼能得到救度呢。
所以大勢至菩薩再來的智慧第一的法然上人,他曾經就說過:「月光雖無處不照,唯宿仰望者心中;佛慈雖無人不度,唯與念佛人同在。」像月光,它出來了,就會普照大地。但是只有有心望月之人,月光才能滿入你的心中。也就是說,你想要知道,今天月亮,亮還是不亮?是圓月還是彎月?你只有抬頭,你去仰望月亮,你才知道。同樣,阿彌陀佛無緣大慈,是要救度任何一位眾生。但是他別願成就的心光,是唯攝取念佛的眾生。所以你想要得到阿彌陀佛的光明攝取、救度,你就需要念佛,因為阿彌陀佛是與念佛人同在的。
所以古德說:「月不宿有蓋之水。」比如一缸水,你把它用蓋子蓋上,月亮就映射不進來,不是月亮不照射,那不是月亮的錯。所以經中經常說:就好像日月它能夠照耀一切地方,週四天下去破除一切的黑暗。但如果你是盲人,你就看不到日月的光明,但你不能說日月沒有光明。同樣,打雷的聲音震耳欲聾,如果你是個聾子,你就聽不到,你不能說打雷沒有聲音。
所以只有明眼人、明耳人才能見到、聽到。那怎麼判斷一個人是不是明眼人、明耳人呢?像《無量壽經》當中就說了:如果你能信受念佛的真實教法,並能夠依教奉行的去老實專稱彌陀佛名,你就具足慧眼,必定能夠登上涅槃的彼岸。
在《目蓮所問經》這部經也說:如果你知道念佛,必定往生極樂世界。極樂世界是易入,念佛往生易修。你知道這些,你去一向專稱、一心願生,你就是明眼人、明耳人;相反,你不念佛,你崇信外道、邪見退失念佛,那你就是無眼人、無耳人。
所以我們今生要建立這樣的金剛信心,像我們一般瞭解到,阿彌陀佛無條件救度的念佛人,一般是不會退失的,因為有佛力的攝護住持。像善導大師就說了:「蒙光觸者心不退。」我們念佛人,蒙受阿彌陀佛的智慧光、不斷光的攝取,令我們不退失念佛往生的白道。
像二河白道喻,我們就知道,我們的信心是阿彌陀佛、釋迦牟尼佛攝護的信心。那麼釋迦牟尼佛是發起我們的無上信心,阿彌陀佛是讓我們的信心能夠增上,能夠不退、攝護。那麼十方諸佛呢?他也是來攝護我們的信心,所以我們一般是不會退失、遇無空過的。但也有少份的人會退失,這樣的人,一方面就是宿善太微弱了。
所以在《西方要決》有一段開示就說,過去宿善厚者今生聞淨土教,專心念佛是云大善;若無宿善者設願往生,安心微薄也是為少善。,我們今生能夠聞信淨土念佛,並且能夠依教奉行一心願生、一向專稱,都是過去世的宿善深厚。如果今生對於念佛往生的信心非常微弱,那就是宿善淺薄,或者沒有宿善,也就是說跟念佛法門沒有緣分。所以我們今生,能夠遇到念佛法門都是宿善。
那麼這在《淸淨覺經》以及其他的大乘經典,比如《涅槃經》等等都有說到:具足宿善才能聞信佛法,並且老實的去行持。所以古德就說了:「値遇本願必有宿善,遂往生者依本願力。」我們遇到阿彌陀佛本願他力救度的教法,是因為宿善,我們往生是依靠佛的本願力。
所以善導大師在《往生禮讚》當中就說了「業深成易往,因淺實難聞」。釋迦牟尼佛他在《無量壽經》當中就說了:「易往而無人。」淨土法門很容易往生,可是釋迦牟尼佛卻說無人。就像善導大師所說的,我們今生能夠信受成為易往的念佛人,是因為跟阿彌陀佛的宿緣深厚。如果過去的善因淺薄,就難以遇到淨土教法。那麼就是遇到了,你也可能不當回事,難以生起信心。
所以窺基大師在《西方要決釋疑通規》就說了,如果過去你沒有宿善因緣,今生就不可能聽聞阿彌陀佛的名號。我們今生能夠聽聞淨土教法,能夠專心念佛是過去的宿善,確實是這樣。如果你跟佛法沒有因緣,你連佛法的名字你都聽不到。
像我們一般去寺院,一進門,第一個大殿,我們都會看到護法韋陀尊天菩薩。我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過,這個韋陀菩薩他上面會有一個牌匾,牌匾上寫著四個大字「三洲感應」,佛法不是講四大洲嗎?為什麼是三洲感應呢?因為韋陀菩薩沒有到北俱蘆洲去護法,其實韋陀菩薩也想要到北俱蘆洲護法。
那麼其他三大洲,西牛賀洲、東勝神洲、南贍部洲、他都有去。只有北俱蘆洲那裡他還沒有去過,所以他自己心裡面覺得有一點不平等。
所以有一次,他就要去北俱蘆洲。但是去北俱蘆洲需要經過七重大海,韋陀菩薩他怕把身上的盔甲弄濕了,就把它脫下來頂在頭上,踏在水上而去。走走走,啊,快到北俱蘆洲了,那裡的人看到一個人走來,再走近一看,大家都很好奇,就嘲笑他,那個人頭上怎麼頂著衣服呢?就笑他非常的吝嗇,連衣服都捨不得穿。等他上了岸就問他,你為什麼來這裡?韋陀菩薩就說了:我來這裡護法。那邊的人就說:護法?護什麼法呢?韋陀菩薩就說了:修道的人有什麼欠缺,我就護持他。那裡的人就說了:我們這邊無所缺,思衣得衣、思食得食,要什麼有什麼;你來護法,我看你自己護好自己的法吧,連件衣服都捨不得穿,頂在頭上,還說要護法。所以他們就大笑起來。
所以像北俱蘆洲的人,他雖然人天福報很大,他們生了孩子都用不著去養他,放在路邊,這個路人手指在小孩子口裡抹一下,他手指自然就流出牛奶。所以那裡的人,依報就是這麼好,一切都是享受自在,並不需要人護持。所以韋陀菩薩不去,這就是韋陀菩薩只有「三洲感應」的原因。
所以你看,北俱蘆洲的人他們雖然有福報,但是沒有佛法的因緣。所以佛法講八難,其中第五難就是生在邊地北俱蘆洲。雖然有很大的福報,可是貪著享樂難以受到教化,他沒有佛法的因緣,所以佛也不出世去教化,那他們就不能見佛聞法。
所謂的八難,就是遇不到佛,聞不到正法,有八種障難。所以善導大師說:八難和非人是難以受化的,就好像朽木不能生根發芽,又好像頑石不能受到水的潤澤。那麼同樣,《無量壽經》也講到五難,最難的,難中之難,就是你能遇到《無量壽經》所說的阿彌陀佛無條件的救度,也就是念佛法門。而且你能夠生起信心,去專稱佛名、願生淨土,這是最難最難最難的!所以我們要生出大慶喜,能夠有這樣的宿世善根去信受念佛法門。如果你沒有「宿善」,很難真正的去信受淨土法門。
所以《無量壽經》就說了:如果你沒有善本,你聞不到這部經,多有菩薩想要去聽聞,尚且聽不到。又說:我們過去曾經見過釋迦牟尼佛,以及見過諸佛的功德,才能信受念佛法門。
在《念佛三昧經》這部經當中就說了: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聞到念佛三昧的名字,你們要知道,僅僅是聽到念佛三昧的名稱,這樣的福報,他就已經不是在二三四五尊佛面前所植諸善根了,而是在無量諸佛的面前所修的善根,才能夠讓你聽聞到念佛三昧王的名字。那更何況我們專念佛的人,受持念佛的人,一心願生的人呢。所以我們都是供養無量恒河沙界諸佛的功德,才能聞受念佛法門。
所以《平等覺經》也說:如果有人聞到念佛法門,聽到像沒聽到;見到這部經所說的念佛之法,看到像沒看到;這樣的人是剛從三惡道上來。因為罪業障礙,沒有除盡。像剛從三惡道上來的,一般都比較愚癡,所以對念佛生不起來信心。佛就說了:這樣的人難以得到解脫。又說:如果有人聽到念佛法門,聽到了,他很悲欣交集,非常感動、非常歡喜,像很多人念佛他很感動,那是因為過去世曾經修習過念佛法門,如今又重新聽聞,所以生起歡喜的心。如果今生老實、不退心的去念佛,一定往生極樂世界。
通過這段經文,我們也要好好思考,為什麼過去世修習過卻沒有往生?我們等一會再說。所以我們今生,你能夠聞而信受,阿彌陀佛的弘願救度大悲之教,是宿緣業深,是彌陀久遠照育一直到今天,我們信受念佛的果實才長出來。
講個故事幫大家理解:像曾經,空也上人他在六波羅蜜寺,為了報父母之恩,就發願書寫《大般若經》二部。他正在為尋找合適的經軸而發愁的時候,就感得一夢。夢中,有一個天人就告訴上人,他說:在無數劫前,聖人就有為二親發下書寫《大般若經》的大願。但是那個時候還沒來得及完成就命終了,故而來世,也就是今生因緣具足,完成書寫《大般若經》的心願。以前你準備的經軸,聖人放在奈良大榎樹下,也就是楸樹之下,把它埋置在掘地大概五尺的地方,聖人你可以取出來作為經軸。
所以上人就感得此夢,領納在心中,就前往去挖掘。大概挖到長二丈深一丈,果然就挖出了一個尺大的銀箱。而且用金繩子繫著的,打開一看是水晶八角軸,展開總共一千二百米長,所以上人見到就感動的落淚濕袖。
從這個故事我們就知道,也可以說明一個道理。就是我們今生能夠遇到、信受念佛法門,產生金剛信心、極大的信心,完成念佛往生的宿願,那都是過去世有這樣的宿善。
所以傳教大師他曾經就說過,若發歸命心,當知宿緣厚;若聞不專念,應知宿緣淺。所以宿善淺薄,促成信心的因緣就很難具足。如果信心難以成就,他的心一定是極弱的。所以道綽大師說我們信想輕毛,我們的信心就像一根羽毛一樣,都不用風吹就到處飄散。
所以如果不具足金剛信心,本身你內心裡面還懷有猶豫疑惑,再加上外境惡緣、違緣的障礙,比如遇到別解別行、異見異解的惡人來迫害,就容易成為退根之機。
所以按照祖師所說,我總結了四點下機退失的因緣,希望大家要對自己的法身慧命負責,要警惕這四方面的因緣。
第一點,也就是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異學異見退。還有第二點,就是自造罪退,這兩點是比較重要的。它是出自善導大師,在《觀經疏》當中二河白道喻的部分,疏文是這麼說的:「言或行一分二分,『群賊等喚迴』者,即喻別解、別行、惡見人等,妄說見解、迭相惑亂,及自造罪退失也。」這兩種退失的因緣,是善導大師在二河白道喻當中所講到的。
善導大師他作二河白道喻,他的目的就是為了用這個譬喻,來守護我們往生念佛的信心,防止我們的念佛往生的信心被別人破壞掉了。所以二河白道喻一開頭,善導大師就說了:「又白一切往生人等:今更為行者說一譬喻,守護信心,以防外邪異見之難。」
「白」就是很恭敬的用字。善導大師,他是阿彌陀佛親自示現的一位高德、祖師,所以非常有涵養,對眾生非常的恭敬,所以在《四帖疏》的用字也是非常的謙敬。他用「白」白就是稟告的意思,我們講下對上叫做「白」,上對下叫做「告」。所以善導大師對一切想要往生極樂世界的人非常恭敬,用「白」這個字,「一切往生人」,就是一切想要往生極樂世界的人。
「等」等這個字就是包含所有一切,一切的人,不管是現在或者是將來,想要念佛往生極樂世界的人。若今生、若當生,善導大師都對他稟告,念佛往生的道理,用這個譬喻來守護我們念佛往生的信心,目的就是防止外邪異見之難。
「外」是對內而言,「邪」是對正而言;「外」就指的是聖道門的行者,「內」指的就是淨土門的行者;「邪見、異見」指的就是聖道門的行者。雖然修學佛法,但是以自己所學的知見觀念,去障礙人家念佛,障礙人家求生極樂淨土。所以對念佛人而言,這樣的人,就叫做邪知邪見的人,叫做異學異見的人。
所以善導大師在二河白道喻就說明了:有兩種容易造成退心的原因,兩種這樣的因緣。那麼第一種,就是被異學異見障礙退失。有一些人,在你面前「妄說見解」將淨土念佛的教法說錯了,或者是用聖道門的教法來理解淨土的教法,使人對修學淨土產生信心的動搖。
印光大師就說了:我們這個法門是特別法門,你不能拿通途的教理來作為依止、來作為標準。那善導大師又說了:「迭相惑亂」就是用別解、別行,不同於淨土教法的解行,來惑亂這位淨業的行者,使他在願力的白道之上走的坎坎坷坷。這個他人的障道,雖然是別人來障礙,但追根究底還是自己,對阿彌陀佛他力救度沒有深入的瞭解;對阿彌陀佛名號的救度沒有真實的信心,就是沒有建立機法二種深信。妄說見解、迭相惑亂。妄就是虛妄,說他所見、所理解的,就是妄說見解;迭相惑亂就是重疊來迷惑你、擾亂你,就是外緣的障礙。那怎麼防止異學異見的人所障退呢?
第(1),就是多聞法。善導大師、源信和尚,都勸我們經典要多讀誦,理明自然信深。
第(2),就是別人不管怎麼說,哪怕他講的天花亂墜、日月顛倒,我也堅信,念佛必定往生。
比如:有人拿《楞嚴經》就說了,你看《楞嚴經》裡不是講嗎,「四心不除,塵不可出」。也就是說你還有殺、盜、淫、妄這四心,有這樣的心,是不可能出離輪迴的。你還是個煩惱的凡夫,怎麼可能光念佛就往生極樂世界呢?就成佛了呢?他拿《楞嚴經》來障礙你。
或者有人拿《金剛經》來說,那麼《金剛經》你不是說要破四相嗎?要沒有人相、我相、壽者相、眾生相。你們明明還執著有極樂世界,有阿彌陀佛,執著心這麼強,怎麼可能往生呢?怎麼能夠成佛呢?或者是,你的心還沒有靜下來,心淨了國土才會淨啊,你怎麼能往生呢?
那麼有的人就拿著佛說的其他經典,來妨難淨土宗。你這樣不行,你還有貪、嗔、癡,你還有執著;你看某某人你還在吃肉,你還想往生,你這不行。給你一百二十個不行,八萬四千個不行。
善導大師怎麼說?善導大師說:「凡夫智淺,惑障處深,若逢解行不同人,多引經論來相妨難。」也就是說解行不同的人,他拿聖道修行法門的經典妨礙、障礙你。那遇到妨難的人,我們怎樣才不會退失信心?不管別人怎麼說,我們還是堅定「我只要念佛就必定能夠往生」,其他經典也是佛說的,佛是實語者、不異語者,所以其他經典也都是真實的。
那到底要怎麼解決這個看似矛盾的地方呢?佛講的經,肯定不可能有矛盾。只是我們凡夫障惑智淺,我們的理解有問題,我們的智慧不夠深,所以才會看出「矛盾」的地方,因為我們只看到了表面。
善導大師說:如果有人引證經論,說明念佛不能往生,你應該要堅定。堅定什麼呢?善導大師說:「決定不受汝破。」絕對不會被他說服。所以我們這個時候「固執」可以一點,不管別人拿什麼經典,怎麼說,我們都要固執的堅信:「我念佛、我必定往生極樂世界,往生阿彌陀佛的報土。」
為什麼這樣呢?善導大師講:「然我亦不是不信彼諸經論,盡皆仰信。然佛說彼經時,處別、時別、對機別、利益別。」佛講的一切經典我都仰信,因為都是佛說的,我作為佛弟子都仰信。但是佛在講這些經典的時候,他是對機說法,佛講法不會隨意說的。
比如我們看佛經,一般都會有一個發起序。就是介紹在什麼情況下,有人遇到什麼因緣,再向佛請法、請經,然後佛才會講經說法。佛那個時候的講經說法,就是對那個眾生,以及對當時眾生的根機所說的。這樣就有差別,不同的因緣,佛講不同的經。如果是大乘根機,佛就講大乘法;如果眾生的根機只是小乘阿羅漢,佛就講小乘的法。
比如佛初轉法輪的時候,講的第一部經是《華嚴經》。《華嚴經》是佛在三昧定中所講,那時候佛剛證道還沒有出定,還坐在菩提樹下。他講了二十一天的《華嚴經》,參加《華嚴經》法會的都是什麼根機啊?全是法身大士、大菩薩,佛是對菩薩講的。
所以我們看《華嚴經》就會發現,裡面的境界非常不可思議!華藏世界,窮窮無盡,根本不是我們眾生能夠思維的。不僅我們現在的眾生不能思維,哪怕就是在佛那個時候,那些二乘的聲聞、緣覺,他們都是如聾如啞,像聾子一樣根本聽不到佛在講什麼。因為你沒有那種境界,就好像我們凡夫,看不到也聽不到天人說話,更何況這些佛菩薩呢?
像《華嚴經》,最終是從龍宮裡面請出來的,為什麼要放在龍宮裡面呢?因為當時眾生的根機不成熟,《華嚴經》是大乘經典,分量是很龐大的,又是對法身大士講的。我們看到的雖然只有佛在定中講了二十一天,其實有可能都是講了多少大劫了。就像佛在講《法華經》的時候,下面的人好像只坐了一頓飯的時間,其實佛已經講了六十小劫。
佛在定中講的《華嚴經》,是對菩薩說的,有恆河沙數萬偈。如果你把大本的《華嚴經》請到我們地球上來的話,整個世界都裝不下,我們的圖書館都不夠裝。因此呢,佛看到眾生根機不成熟,就降下來,講了十二年《阿含》。
《阿含》是對小乘根機講的,講聲聞、講緣覺、講四諦、講十二因緣。慢慢的講,這就相當於在成熟眾生的根機,就像給小學生上課一樣,從簡單的講起,你不可能一上來你就給他講博士的課程。因為他聽不懂,所以佛就降下來,慢慢引導眾生的根機,對機說法、因材施教。因為對機不同,得到的利益也不一樣。
比如對菩薩講的華嚴境界,菩薩這種根機去修行,就能進入華藏世界。如果降下來,對聲聞、緣覺講二乘法,他們得到的就是聲聞的果、小乘的果。這就是對機別,得到利益也是不一樣的。
這樣的話我們想一想,我們是什麼樣的根機?我們能夠像《楞嚴經》所講的那樣,破除殺、盜、淫、妄四心嗎?我們能像《金剛經》講的那樣破除我相嗎?這個「我」是非常難破除的,我們做不到這些。所以,在所有經典裡,只有淨土三經跟我們眾生最有緣。而且又最契理契機,我們眾生就是這樣的根機,其他的經典我們根本學不來。
而且淨土三經,是專講阿彌陀佛的願力,專講極樂世界的依正莊嚴,專讚歎阿彌陀佛的名號功德,它都非常的專,完全不夾雜其他的。比如要你去滅除殺、盜、淫、妄,或者要你去修行止觀,或者是要你去修行六度萬行,這些通通沒有講,這就非常契合我們現在眾生的根機。所以我們唯依止我們淨土正依三部經,以及我們的傳承,不要拿通途法門的教理作為依准。
第(3),就是你怕被別人擾亂信心,你就遠離、不親近這樣的人不就行了。凡是破壞我們念佛信心的人,這樣的人,善導大師說是「賊人」。如果你沒有金剛信心,那你就遠離這樣別解別行、異見異解,破壞你念佛往生信心的人。是我們的賊人,是你往生路上的攔路虎。
你要多親近同門同行的善知識,我這不是門戶之見。是因為同門相親,同門在一起才能夠相互鼓勵,幫助攝護你的信心。所以善導大師勸我們:「同門相親莫相離。」同門之間要相互親近、不要遠離;又說:「同行相親相策勵。」同行善知識要相互親近,相互督促鼓勵;又說:「同行相親願莫退。」同行善知識相互親近,不退失往生的願心。
所以善導大師勸我們,不要親近什麼樣的人呢?雜行的人。因為人很容易被環境改變。所以佛經常打譬喻:如果你經常染香,你就會渾身充滿香氣;相反,你親近臭味你就會被染臭。所以我們要親近同門、同行的人。
講個故事:像謝靈運,他雖然很喜歡書寫《法華經》,但他的心思常常在人世間的美景上。他喜歡遊山玩水,他的心不在道上。雖然他對佛法很感興趣,但是心還是不在道上,所以慧遠大師就不跟他結白蓮之交。
所以《無量壽經》有句話說的非常好:「道路不同,會見無期。」人因為選擇的道路不同,所得到的果報也就不同,受報的境界也不同。因此會見無期啊,歧路各別啊,即使是父母妻兒也是這樣。
所以《地藏經》當中有一段經文說:「父子至親,歧路各別;縱然相逢,無肯代受。」在家族當中,父子關係是最為尊貴的,我們死後都不可能再遇到了。還管你什麼父親兒子,閻羅王最大、業力最大,父子關係就靠邊站吧,父親和兒子都很難再見面了。「縱然相逢」就是說,也許有萬分之一的可能,在陰間閻羅法王那裡,父親和兒子偶然見了面,你想相互打個招呼都很難,更不用說代受痛苦了。餓鬼道和地獄道的痛苦,沒有人願意代受,哪怕是最鐵杆的父子關係;至於其他的夫妻啊、母子啊、兄弟啊,這些關係就更不用說了。沒有人願意代替你受這樣的痛苦,因為實在是太痛苦了呀!
所以善導大師也說了「父母妻兒百千萬,非是菩提增上緣。念念相纏入惡道,分身受報不相知」。父母妻兒一家人今生今世,好像感情很好,但是無量劫,你有多少父母妻兒呢?百千萬都數不清,恒河沙劫都數不清。
佛說了:把所有的草、木斬成一寸,一寸相當於我們的父母。你想想,你都數不過來,無常一到,分身六道,各奔東西,你不認識我,我不認識你。以前可能是父母妻兒,但一轉世就變成仇人了。開始爭吵,爭名利、爭地盤等等,世間人不就是爭嗎?如果有神通,你可以看一看,爭的對象前世與我們是什麼關係?如果前世沒關係,你再往前追,你總會發現自己跟他前世是什麼關係。
所以瞭解了世間真相,就知道世間所謂的親人,都不是我們菩提增上緣。更何況是那些別解別行、異見異解,破壞我們念佛信心的旁人呢。只有阿彌陀佛是我們的增上強緣,你有再大的障礙,都要去求解脫。
因為沒有別的出路,「無量劫以來,常沒常流轉,無有出離之緣」。末法時代,五濁惡世,長劫以來,我們沒有遇到出離的緣。現在只有淨土一法,能夠保證讓我們解脫,這唯一的一法。你遇到了,你不珍惜,那就沒有機會了各位,你就只好輪迴了。
所以即使最親的父母妻兒,如果不同道,你此世過完,你也難見到。唯有同門、同行,同走在往生的白道上,才能今生在極樂世界與諸上善人聚會一處,大家都成為諸上善人,我們是真正的血緣關係、是真兄弟。所以曇鸞大師說:「同一念佛無別道,遠通法界皆兄弟。」
好,這是第一點,被異見、異學、異解的人所障礙而導致的退失。我希望大家一定要警惕這樣的人,善導大師說為「賊人」。「賊」就是盜取,盜取我們念佛信心的賊人,這樣的人毫無條件的遠離。如果你沒有金剛信心,你就要遠離,這不是不慈悲,你首先要對你自己慈悲。等你成佛了,你再度他們,或者今世你可以因緣善巧的去度化。如果度化不了,因緣不具足,要確保自己,不被他人破壞。
好,還有三點,我們下節課繼續來研討。
南無阿彌陀佛!
(待續)